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涉县地磁基准台地磁观测室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观测规范要求施工,利用GSM-19T磁力仪,对建筑材料磁性进行严格检测和筛选,并对地磁房建设前后磁场梯度进行检测,对比可以发现磁房场地磁场梯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此次涉县地磁房建设过程中各种建筑材料的磁性检测工作,可以为其他台站磁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银川地磁台FHD观测室建设经验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磁台FHD观测室是要求很高的永久性用房,观测规范对建筑物磁性水平有严格的规定,必须因地制宜把观测室设计好,建设好。在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握好每一个细节,建筑物才能满足仪器工作的无磁性环境要求。本文结合银川地磁台FHD观测室建设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介绍了在磁性检测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太原地震台地磁相对记录室建设中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地震局在“十五”期间将太原地磁台列为地磁基本台,2007年3~8月进行相对记录室的重建工作,本文对地磁观测室建设中是如何做好质量控制的问题做了一些总结,为今后的地磁台站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河北涉县地磁台在2013年建设期间土体外运产生的载荷变化对水管倾斜仪观测数据影响进行了ANSYS有限元三维载荷模型分析.根据已知岩层特性把模型分成土体和岩石两部分,按照地磁台站建设施工前后的外运土体形状、规模分别构建模型,并结合动土期间水管倾斜仪运行资料进行分析,得出涉县地磁台站建设产生的载荷变化并未对水管倾斜仪观...  相似文献   

5.
涉县地磁台电磁环境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涉县地磁台周围环境、地质条件、地磁场观测环境、场地背景噪声等电磁环境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涉县台地理位置优越,电磁观测环境较好,观测环境能够满足地磁观测要求。  相似文献   

6.
结合涉县地磁台建设的实际工作,详细介绍对磁房场地磁场梯度测量和建筑材料磁性检测的方法和技术指标。通过这些方法和技术指标的控制,建成了符合国家I类地磁基准台标准的磁房,场地梯度小于1 n T/m。  相似文献   

7.
设想地磁观测室墙体和屋顶均采用没有任何磁性的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无任何金属构件,采用木工工艺和竹钉进行加固。按此思路进行地磁观测室的建设实践和研究,探索出一定技术对策用以解决施工难题,并以此指导建成无磁、结实、美观、抗震、符合地磁观测规范要求的地磁观测室,为地磁观测室建设开辟一条新途径,可在类似台站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设想地磁观测室墙体和屋顶均采用没有任何磁性的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无任何金属构件,采用木工工艺和竹钉进行加固。按此思路进行地磁观测室的建设实践和研究,探索出一定技术对策用以解决施工难题,并以此指导建成无磁、结实、美观、抗震、符合地磁观测规范要求的地磁观测室,为地磁观测室建设开辟一条新途径,可在类似台站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自2001年底以来,在冬季室温过低时,地电阻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内在质量越来越低。2004年1月底到2月初,通过对仪器进行升温是否会对地电阻率产生影响,以及进行观测室不同温度下对地电阻率观测数据的对比分析。揭示出观测室温度是影响新沂台地电阻率内在质量的重要原因,对今后提高新沂台地电阻率观测数据的内在质量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宁蒗-盐源地震前的西昌地磁短临异常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西昌地磁台基本情况简介 西昌地磁台位于西昌市西郊的泸山园艺场内,距市中区5 km.占地面积约200 m2属国家二类基本地磁台.台址位于川滇棱形块体的安宁河断裂东面,紧靠则木河断裂西侧,属第四纪冲积、坡积带.土壤层大部为坚硬板土和昔格达砾岩,无明显磁性.室内外磁场总强度水平梯度一般小于5 nT/m.仪器观测室和记录室均采用无磁性或弱磁性灰沙砖、木结构材料建筑.室内全年最低温度11.5 ℃,最高28.1 ℃.日温差一般小于0.3 ℃,最大周日变化均为0.5 ℃.相对温度小于80%.现有投测于1986年的绝对观测CJ6地磁经纬仪两台(水平度盘最小刻度1′),投测于1958年的CZM-2质子旋进式分量仪一台(最小读数1 nT);投测于1985年的CB3地磁记录仪两台(标度值相对误差<1.5%).  相似文献   

11.
2019年1月7日涉县地震台地磁Z分量加卸载响应比出现高值变化,通过检测观测系统、调研测区环境、分析空间磁场影响、对比同台多套仪器及对比河北省内其他台站相同仪器和分析震例等,认为涉县台地磁加卸载响应比高值变化不排除是地震地球物理异常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涉县地震台在2005年建成了符合《地震及前兆数字观测技术规范(电磁观测)》(中国地震局,2001)要求的地磁FHD相对记录室。本文描述了从观测场地清理,到选定磁房位置,从建材选择,到建成符合标准的地磁相对记录室的建设过程,总结了一些需要掌握的技术要点和心得及经验,希望为其他台站的地磁记录室建设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拟建设的新疆且末地磁台进行场址勘选,采取十字剖面测量和密跨度测量方法进行地磁场总强度F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初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且末地磁台的地质条件、磁场梯度分布和背景噪声环境等地磁观测环境条件,符合国家地磁台建设规范的要求,适宜地磁基准台站建设.  相似文献   

14.
论述大连地磁台天文方位角的测量原理、方法及观测结果,在地磁观测室未封顶的条件下,能在观测墩直接观测北极星,避免比测墩转角换算等因素增加的观测误差,观测精度提高.  相似文献   

15.
用FFT消除地电观测对地磁数据的干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山丹地震台地磁观测资料受到地电观测的严重干扰,造成地磁观测资料应用精度下降。本研究采用Fourier变化对地电干扰进行剔除。结果认为:该方法对处理此类干扰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涉县地震台伸缩仪EW向自2001年数字化改造以来,其观测精度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为了找出原因并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从改造供电系统、加强洞室密封、改进避雷措施、更换仪器传感系统等方面展开工作,有效地去除了伸缩仪观测曲线的"毛刺"现象,杜绝了雷害.提高了伸缩仪Ew向的观测精度.  相似文献   

17.
对于涉县地震台水管倾斜仪观测资料,根据地球物理数据跟踪分析方法,将干扰源按照自然因素、场地环境因素、观测系统、地球物理事件等类型进行分析,并给出数据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德都地震台从2006年4月25日开始进行台站的数字化改造,改造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地磁绝对观测室的建设和地磁相对记录室的建设。众所周知,地磁观测用房建设难度大,而难度大主要来自地磁观测场地和地磁观测设施的磁性是否合格。本文就是对德都地震台建设地磁房期间有关磁性检测和检测结果的介绍。利用G856磁力仪和CTM-DI磁通门磁力仪,进行野外和台站的材料磁性检测,方便、快捷、准确,是保证地磁观测用房建筑材料磁性合格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