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引言 气象信息产品生产和交换,是气象事业结构调整的新课题。全方位、多层次地探讨气象信息交换进程中的经济模式及相关政策,积极探索气象信息产品进入市场的途径,努力开拓气象信息服务领域,发展气象信息服务实体,是推动气象事业结构调整和促进气象信息商品化、产业化的重要  相似文献   

2.
气象信息产品生产和交换,是气象事业结构调整的新课题。全方位、多层次地探讨气象信息交换进程中的经济模式及相关政策,积极探索气象信息产品进入市场的途径,努力开拓气象信息服务领域,发展气象信息服务实体,是推动气象事业结构调整和促进气象信息商品化、产业化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对气象信息经济特性及其应用的分析和阐述,提出了气象信息交换的经济模式雏型,有待于在今后的气象信息服务业务中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气象部门于 1 996年采用租用电信部门x.2 5分组电路方式 ,建成了以武汉气象中心为主信息交换节点的一点对多点模式的全省气象信息交换网。由于其技术实现方式和设备的限制 ,武汉气象中心和各市州气象台之间尚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局域网之间的互连和数据文件的双向传输 ,这不仅制约了全省气象网络的信息共享 ,也阻碍了省内的气象信息交换。同时 ,综观全国气象部门的组网工作 ,目前湖北省组网的技术、设备和工作模式已经落后。因此 ,及时对全省气象信息分组交换网进行升级改造势在必行。1技术背景武汉气象中心作为各类气象信息交换的中…  相似文献   

4.
田兰  李波  易丁  汪华  汤宁 《贵州气象》2004,28(Z1):58-59
结合我省气象信息网络的发展情况,介绍了如何利用当前快速发展的宽带技术建成新型的气象信息交换平台.  相似文献   

5.
气象信息预加工中的填图自动化张静(兰州中心气象台兰州730020)天气预报是气象服务的主要手段,准确的天气预报必须以众多正确的气象信息和科学分析方法为依托。天气预报的基础是基本气象信息的采集、传输交换、预加工,由分布在全球的海洋气象站、陆地地面和高空...  相似文献   

6.
大容量历史气象信息的集成管理和应用开发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为实现大容量的历史气象信息的储存、整理和再利用,为气象分析的检索、查询、交换提供一个快捷的途径,中山市气象局基于业务服务需求开发了一套针对历史大容量气象信息的处理系统(BMDAS),它可实现对性质、来源不同的资料进行处理和集成,并针对不同的需求实现不同的检索和输出,最终实现对气象业务、服务应用以及气象信息共享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WMO信息系统中气象元数据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祝婷  李湘 《应用气象学报》2012,23(2):238-244
随着越来越多基于网络、自动化的信息共享系统的广泛使用,元数据已成为不同学科间共享信息的关键。近年来气象数据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气象数据面临着海量信息流通共享的迫切需要,由此气象元数据应运而生。该文介绍的气象元数据是在满足WMO (世界气象组织) 信息系统提出的包括提供在线元数据、数据目录服务和提高元数据定义、收集、归档和交换的标准化水平在内的总体需求的背景下,依据WMO核心元数据标准设计并由自开发程序自动生成的。北京GISC系统是WMO信息系统中承担区域间及全球资料交换的主干通信中心之一,至2012年1月,北京GISC系统制作并提供系统内全部数据对应的气象元数据,共计约12万条。  相似文献   

8.
选取韶关、广州、湛江、梅州、汕头5个代表站40年日平均气温,采用气候学上5 d滑动平均气温划分四季法,确定广东夏季的起止时间,并以清晰的时间概念结合到气象短信、微博或其他气象信息采编中,在春夏交换、夏秋交换,以及漫长的夏季选择适合的语言和素材,让公众获得更加贴心的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9.
发展省地数据通信发挥气象中心效益贾茂生,邵志忠(省气象局通信台兰州730020)兰州区域气象中心信息网络系统的建成,标志着我省气象通信现代化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已由过去的人工操作、微机转报等落后方式,发展到用计算机自动处理和交换信息。现在西北各省台...  相似文献   

10.
随着省级气象业务的发展,尤其是省级9210工程建设,使得气象业务的产品信息量大幅度增加。与此同时气象网络与社会公众网和其它部门网络的信息交换也越来越频繁,服务对象和服务形式产生重大变化,多媒体信息逐步进入气象信息网络,因此新疆省级气象信息网络的发展必须要跟上现在和将来气象事业的需求。以下介绍新疆省级气象信息网络的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气象科技服务与产业发展三年计划(1997~1999)》中提出,今后三年的主要任务和发展项目是以专业有偿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气象信息综合服务,大力发展市、县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和“121”气象咨询电话,使气象服务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和用户,更加生动活泼和方便应用,以满足人们对气象信息日益增长的需要。本文对“121”气象咨询电话作一介绍。1 几种天气电话答询系统  (1)循环磁带录放音,每次天气预报信息需人工录音,由录放机和磁带载体组成。(2)利用电话交换总机的语音信箱功能提供信息广播服务,信息录入同上…  相似文献   

12.
利用GAP信息交换、自动快速推送、记忆用户定位信息、微网页融入微信服务等技术研究开发了基于"互联网+"的"漳州气象"微信,该微信在网络安全的基础上能够针对不同用户自动快速推送相应的预警信息。  相似文献   

13.
分布式气象元数据同步系统的探索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WMO对未来信息系统提出了包括提供在线元数据、数据目录服务和提高元数据定义、收集、归档和交换的标准化水平在内的总体需求,正在建设的"新一代天气雷达信息共享平台"也对解决气象元数据在气象宽带网环境下的全网同步问题提出了现实要求。该文首先从现有气象元数据标准着手阐述同步系统所承载主体——气象元数据在数据发现、数据应用及服务、数据展示和信息冗余度方面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对同步系统的数据一致性模型以及OAI-PMH元数据同步协议等同步机制进行研究,分析FIFO、单调读和单调写等几种典型一致性模型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以及OAI-PMH协议的可行性,给出同步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针对由总体设计思路形成的原型系统进行试验。分析试验结果数据表明:气象元数据全网同步系统原型基本满足符合WMO核心元数据标准的气象元数据在广域网分布环境下的多节点同步交换需求。  相似文献   

14.
迅速发展的气象通信技术给气象业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作者因长期在省局电信台工作 ,对电信业务有所了解 ,现将主要的、与气象服务应用密切的业务知识作一介绍。1 分组交换数据网 (Chinapac)  分组交换数据网是一种进行数据交换的通信网络 ,由于它适合于不同类型、不同速率的计算机与计算机、计算机与终端、终端与终端之间的通信 ,从而实现存储在计算机内的信息资源共享 ,同时还可以在分组交换数据网上开发各种增值业务。它提供给用户交换型虚电路 (SVC)、永久型虚电路 (PVC)的业务 ,具有差错校验、重发功能和自动选择迂迥路由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防止计算机病毒的干扰,保证基础气象业务的正常运行,阳泉市气象局的局域网分为内网和外网,内网上的计算机用于基础气象业务,外网上的计算机都可以上互连网。为了方便内外网的信息交换,在内外网之间安装一台计算机,运行内外网中转程序,使内外网的文件基本达到同步更新。这样既保证了内网上的计算机运行稳定,又满足了外网上的计算机对内网上气象信息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飞机人工影响天气空地数据传输系统的建设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飞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机上作业人员与地面指挥中心信息交换的需求,河南省人影中心建立了具有中继能力的远距离无线信息传输系统,实现了飞机作业空、地信息双向和多点实时交换,并且基于Micaps平台开发了一套空、地实时传输数据的显示分析系统,实现了飞机上作业人员实时得到地面各种气象探测资料以及地面人影作业指挥中心实时得到飞机飞行轨迹和机上实时探测数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jsp技术开发专业气象服务网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系统是内部网与Internet相结合的新型企业网站,是一个采用java技术建立的专业气象服务网站。它以TCP/IP协议作为基础,以Web为核心应用,构成统一和便利的信息交换平台。实现对外提供信息服务,发布本单位信息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战争中,气象因素对军事行动的胜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确保日本自卫队的军事行动,自卫队设有气象部队。设在东京府巾基地的自卫队综合气象巾心是自卫队的气象大本营。该中心通过综合气象通信系统与日本气象厅及美军驻日气象机构交换气象信息,根据接收到的气象数据和气象卫星数据,加工后绘制成分析图,供自卫队使用。气象部队设有气象观测员、气象仪器维护员、预报员等气象官兵,一天24h、一年365天值勤,每小时都向自卫队报告气象情报。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际互联网(Internet)技术日益发展,其应用范围和程度不断扩大和深入。为了充分利用这一网络新技术宣传自己扩大影响,开拓创新建立省内气象信息交换的新渠道,开拓气象科技产业发展新领域,我局经过半年的筹备和努力,于1998年12月正式开通Inte...  相似文献   

20.
从气象数据共享和交换应用的现状和需求、基于虚拟化云网盘的气象数据交换共享应用实现的技术体现和应用部署中,体现应用特点和实施效果:达到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可用性,高效实现市级气象资源的动态利用,气象共享和交换数据的集中存储、应用和灾备恢复功能等目的。提供多平台、多手段数据交换共享支持,在对各用户访问权限安全控制的前提下,开辟气象办公、气象数据共享和交换新途径,达到提升市-县气象局间和市级气象局-市防灾减灾决策部门、气象用户间数据交换与共享效率的有效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