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我國大地構造的方法問題 我國地质工作者研究大地構造是从兩方面進行的,一方面是純地質学的方法,这個方法是由國外大地構造学說而來的,根據各地質時代的古地理海陸分佈,沉積物的厚薄和相變、岩漿活動,以及褶皺斷裂程度,來劃分地殼為活動地帶(地槽)与穩定地帶(地台),將我國大地構造單位劃分為地台(前寒武紀)、加里东褶皺帶、華力西褶皺帶、燕山褶皺帶等等。按照这個方法,首先分析古老岩系以確定地台(前寒武紀),然後再分析較新岩系以確定以後的褶皺带(也就是新地台):另一方面是地质力学的方  相似文献   

2.
保山在真緬地槽之南西端,其造山运动与喜馬拉雅褶皺时期相当。本区受燕山运动的影响,形成今保山構造盆地;沉積了新第三纪的瀉湖相沉積。(注:僅根据鑽孔的资料还未遇到老第三纪地層)作者在保山盆地一百平方公里的面積內,作了地質踏查工作,蒐集了有关新地質构造运动的一些証据,闡述如下,僅供参考。但作者对新地質構造这門科学学習很差,野外实际经验不足,不免有错誤之处,敬希批評指正。 (一)礦床成因类型不会表示新地質構造运动:保山××砂礦为瀉湖相新第三纪礦体,后期被季節性的流水及河流  相似文献   

3.
右派分子说:“地质勘探力量有了发展,不等于地质勘探技术水平有了提高”,“解放后地质理论水平不如解故以前了”。现在我仅以106矿区的勘探工作成果来囘击右派分子的无耻利于成矿,因而認为106矿区希望不大。但是,我們在党的领导下学习了苏联先进地質理論,認为106矿区成矿区域不限于瓦层,在头道溝区(其中包括二、三道溝)的厚层白云質大理岩中,在有(?)皺構造和次生白云岩化的情况下,也是成矿的良好区域,这就为找矿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关于头道溝区域構造和白云岩化现象在  相似文献   

4.
为滿足农业对旷物肥料的要求,一九六二年我們在云南西部开展了鉀盐普查工作,按照就矿找矿的原則,根据已知盐泉和生产矿硐,运用水化学和岩盐取样等方法寻找钾盐。經过初步工作認为,并在一个矿区找到了古鉀盐层。含盐带是有远景的。已知钾盐矿点,处于两个褶皺隆起山脉间的断陷盆地中。此区自华力西运动末期已具盆地的雛  相似文献   

5.
穹狀褶皺、梳狀褶皺和箱狀褶皺是按褶皺翼部和頂部的橫剖面形狀而劃分的。穹狀褶皺一般是兩翼平緩、頂部平坦的褶皺;梳狀褶皺兩翼是陡峻的,但頂部則是尖的:至於箱狀褶皺則兩翼陡峻,頂部平緩。其橫剖面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们已经知道,造山作用、地震和岩浆作用——火成岩侵入体的侵入和火山作用——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花岗岩侵入体与强烈褶皺带之间的联系特别突出。这些侵入体几乎与岩層的揉皺作用同时,或在最接近于造山时期的地质年代里,即那些受过褶皺作用的地带发生隆起的时候,大量地贯入褶皺带内。阿尔漢格尔斯基指出:“褶皺作用在时间上与隆起作用紧密相联;这就有根据可以认为,这两种现象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或者可以推测,它们是同一作用的結果”。  相似文献   

7.
內蒙某区超基性岩体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居蒙古大兴安岭褶皺系的中央,适为北东东到近东西向褶皺带与北北东向褶皺带的轉折部分。超基性杂岩体的侵入,分別受近东西和北北东两組深断裂的影响。由于同时受两組构造影响的結果,所以超基性岩岩体比較集中,規模比較大,形状也比較复杂。常呈“S”形、“E”形及其他不規則形。本文所要介紹的只是一个“S”形岩体的中間块段。  相似文献   

8.
翁礼巽 《地质科学》1960,3(3):137-147
一、引言世界上超基性岩的分布同不同时代的褶皺山带有密切的关系,主要的超基性岩都产生在地槽中。根据不完全資料,中国主要的超基性岩也分布在地槽中。如中国北部超基性岩产在古生代地槽华力西褶皺带中;西北超基性岩产在加里东褶皺带中;西南超基性岩侵入于中生代地层中(属于中生代末期燕山褶皺带);也有侵入于新生代可能属于喜馬拉雅造山期的地层中。超基性岩在我国地盾区中也有分布,如西北、东北、华北及西南某些超基性岩均产在震旦纪地盾中。  相似文献   

9.
在“穩定地塊與大地槽摺皺帶的構造和發展特點及其中生成之煤田的規律性”一文中(蘇聯煤礦專家報告第一輯),霍敏多夫斯基專家曾指出:“山前凹地(邊緣凹地)煤田,一般擁有大埋藏量,煤質能有數種,其中不乏煉焦煤,這種煤田是有很大的工業價值的”。據近年來蘇聯學者克拉辛寧尼可夫等人的研究,有許多原來認為是大地槽沉積的重要煤盆地,例如頓湼茨、魯  相似文献   

10.
西藏措勤盆地构造特征与地壳缩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措勤盆地为青藏高原仅次于羌塘盆地的第二大海相盆地,笔者通过对盆地基底和盖层变形特征分析,将措勤盆地基底划分为北部拗陷、北部隆起、中部拗陷和南部隆起4个一级构造单元;盖层划分为北部拗褶带、北部冲断带、中部拗褶带、南部冲断带和南部拗褶带5个一级构造单元,并利用平衡剖面计算得到措勤盆地晚白垩世缩短约24%。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西宁盆地是青海省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也是通往柴达木盆地的交通要道。几年来随着西北地区的开发和柴达木资源的陆续发現,在工农业生产双跃进的今天,盆地的工业也將要遍地开花。为此正确的了解盆地內的地質及水文地质条件,对今后的工程建设,工业及城市供水等就具有特別現实的意义。然而由于过  相似文献   

12.
钓鱼岛隆褶带位于东海陆架东部,是分隔东海盆地东部坳陷带和冲绳海槽盆地的构造单元.结合东海周缘地质分析,认识到钓鱼岛隆褶带曾经是东海陆架外缘隆起的一部分.该隆起形成于白垩纪,基底为元古宙变质岩,其上还存有晚古生代—中生代残余地层,中新世分解为钓鱼岛隆褶带和琉球隆起两部分,具有“早成型晚改造”的特点.基于这一认识,认为西湖...  相似文献   

13.
一、标本的描逑前年在五台岭底北坡太古界綠色片岩系內采得石英脉岩小褶皺,长約10厘米,褶皺的横切面沿軸面长約4.5厘米,横約3.5厘米,如照片1a,b。石英脉岩厚約0.8厘米,褶  相似文献   

14.
張治洮 《地质论评》1957,17(1):78-83
淄博盆地是早已為地質工作者所熟悉的地區,有不少前輩在該區調查過,但對該區構造問題均很少提及或認為簡單。張文堂在“幾個誘導多字型”一文中曾對該區構造進行了分析,認為是複式誘導多字型。作者於去年有機會在那裏工作一個時期,根據所觀察到的現象,對該區構造有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北地区的三个盆地,即准噶尔、塔里木和柴达木盆地,许靖华教授认为均是由冲积物充填的弧后盆地,其依据如下:(1)据地球物理特征表明,三者之下均为变薄陆壳或洋壳,并非是在克拉通内部形成,且四周环绕造山带。(2)由冲积物充填的盆地表面平坦,但是盆地基底地形强烈起伏。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境内所见到的大地構造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它们的發展歷史也是非常复雜的。在这里,有若干构造单元具有地台的性质,可是在漫长的地质史中,它们表现相当高度的活动性,它们的沉積盖层往往褶皺成山;这一特性和我們一向所理解的地台,如俄罗斯地台的特性颇不相同。另有若干構造單元具有地槽的性質,可是經过强烈的造山运动以后,他们并  相似文献   

17.
狼山屬陰山东西褶皺帶的西延部分,在东經107度附近地区。山脉走向,自东西轉为南北,并向南延伸,隔磴口(或为古称之賀蘭山闕)与賀蘭山遙相呼应,構成鄂尔多斯高原的西北屏障。过去,德日進及李士林兩氏曾先后分别涉及狼山以北的烏尼烏素及南部兩狼山等地,并均著有地質报告,惜語焉不詳。1953年秋,作者曾同陸万元同志,在內蒙古陝垻鎮以北的中段狼山,乘汽車進行路线地質踏勘,歷时九  相似文献   

18.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地层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2016,(1)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是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研究程度最高的地区,地层发育特征对该区油气成藏有重要的地质意义。根据野外露头、钻井、古生物等资料,结合测井、岩芯、地震以及青海油田应用资料分析,认为柴达木盆地基底具有双重基底结构,即古生代褶皱基底和元古代结晶基底。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从晚侏罗纪开始接受沉积,其沉积中心在各个时期持续迁移。在晚中生代沉积中心位于阿尔金山前,古近纪沉积中心逐渐迁移至狮子沟地区,到了新近纪沉积中心向东南方向迁移至茫崖以东。在古近纪至早新近纪,柴西地区为持续沉积阶段,到了晚新近纪至第四纪,柴西地区开始严重剥蚀。  相似文献   

19.
汪劲草  胡勇  刘云田 《地质学报》2006,80(8):1141-1148
基于盆-山耦合关系、地震剖面解释及盆地沉积特征,认为早侏罗世柴达木为箕状断陷盆地,具“南断北超”性质,中侏罗世亦为箕状断陷盆地,具“北断南超”性质。昆仑山北缘正断层与阿尔金左行、鄂拉山右行走滑断裂,分别控制了早侏罗世柴西、柴东箕状断陷盆地;随着昆仑山隆升向北扩展,北倾的高角度正断层逐渐旋转上凸,柴南早侏罗世地层逐渐剥蚀而缺失,仅残存于柴北缘鄂博梁、冷湖构造带等地区。下侏罗统与基底接触带发育的“鱼鳞式”构造,为地壳不均匀隆升时,多世代旋转正断层先后切割所致。柴西南隆升导致中侏罗世地层向北、北东迁移,并出现反向箕状断陷盆地。因此,柴达木早—中侏罗世箕状断陷盆地的反向与沉积迁移,记录了青藏高原北部地壳由水平拉张转换为垂向隆升并向北扩展的地质过程。  相似文献   

20.
柴达木盆地中西部沉积特征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是自印交运动后逐渐形成的一个大型的断陷性沉积盆地。它的中西部的基底具有“三隆两凹一倾没”、且由边缘向腹部加深的特点。盆地的沉积受山前断裂制约,于中生代开始下沉接受三套地层(J_2、J_3、K)的沉积,至新生代沉积巨厚达成熟。大小赛什腾山前的冷湖三号到鱼卡的这一长条带地区是有希望的赋煤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