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计算机机房雷电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雷击的种类 电力线和通讯线路是雷电侵入的重要渠道,雷电袭击计算机机房供电电力线、通讯线路主要有四种方式:远点雷击、近点雷击、错相位雷击和感应雷击。  相似文献   

2.
以果洛州统计局信息化网络系统、卫星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建筑物综合防雷系统为例,作了雷击风险评估并根据雷电破坏作用及雷击机理为果洛州统计局设计了较完整的雷电防护方案。提出了雷电防护工作的实施和相关技术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由于在高速公路设计和施工中强电和弱电系统的防雷问题往往被忽视,接地的要求也不统一。高速公路尤其是机电系统的防雷薄弱环节相对较多,因此易遭雷击,特别是雷击电磁脉冲的危害。本文分析了雷电对高速公路机电设备危害途径,阐述了高速公路雷电防御技术应包括直击雷、雷击磁脉冲(雷电感应)的立体化的综合防御技术。  相似文献   

4.
谭惠冰  周满荣 《广东气象》2007,29(B12):96-97
综合分析建筑物所在地域遭受雷击的可能性。对雷电造成人身安全、电子设备损毁的风险评估,根据评估数据选择雷电防护等级,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本文通过江门市客运站雷击风险评估实例分析,指出雷电风险评估的基本内容,重视雷电风险评估在防雷减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钟万强 《气象科技》2010,38(6):758-761
鉴于雷击分类目前缺乏完整的体系,根据雷击危害方式对雷击进行了综合研究,将间接雷击分为两大类,由此提出了"雷电电位差效应"。对雷电反击、雷电地电位上升、雷电旁侧闪络等效应进行了阐述,并单独对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进行分析。介绍了雷电电位差效应的防护方法,对安全距离做了说明。研究了雷电电位差效应与人身伤害的关系。分析表明:雷电电位差效应主要包括雷电反击、雷电地电位上升、雷电旁侧闪络以及与人身伤害有关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雷电电位差效应的防护方法主要包括躲避、等电位连接和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6.
从雷暴的形成、发展规律和雷害的危害入手,总结雷电活动的特征,提出预防雷击的措施,从而更有效地预防雷电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因雷击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7.
谈雷电的人身防护王德才(山西省气象局经营服务处030002)雷击致死、致伤的事故触目惊心。人身雷电防护,必须引起注意。我国每年因雷击伤亡约一万多人,而大量牲畜的意外伤亡中,雷害造成的约占80%左右。考察有关雷击致人伤亡的资料发现,大多数雷击伤亡发生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简述雷电的成因、雷击的形式、雷击的选择性、雷击的破坏性以及对1971-2005年柴达木盆地及边缘各站点的雷暴日数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了柴达木盆地及边缘的雷暴分布特征、雷暴变化规律及雷电灾害的特点,提出了防御雷电灾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扶余县防雷建设的需要,通过本地雷电的月分布特征确定了雷电重点防护期,以旬为单位的给出了雷电日数分布特征,划分了雷电分布具体时刻的核心灾害时段。根据雷电的不同伴随现象,对比分析风雷、雨雷、雹雷的气象要素变化的不同特点。通过本地雷击事例,分析雷击灾害气象条件,给出发生雷击事件的预警新线索。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雷击风险评估的定义,对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技术标准做了分析和比较,对国内雷击风险评估的法规制度、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
冯鹤  扈勇 《气象科技》2015,43(5):973-977
分析了规范推荐的架空线路年平均雷击次数计算方法,提出方法中存在截收面积与雷击大地密度对应的雷电流幅值不匹配的问题。为解决该问题,文章以某一具体架空线路为例,介绍了针对全部雷电流幅值,应用积分法计算年平均雷击次数的方法,计算结果与规范推荐方法计算结果的比较说明了积分方法的精密性及结果的合理性。具体的分析、计算方法为:基于电气〖CD*2〗几何模型推导出与雷电流幅值有关的架空线路截收闪电宽度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对雷电流幅值频率分布规律的多项式拟合确定任意雷电流幅值的雷击大地密度,任一雷电流幅值对应的截收面积及对应的雷击大地密度的乘积即为该雷电流对应的年平均雷击次数,在该区域雷电流幅值的分布范围内对得到的雷击次数进行积分,即可得到考虑雷电流幅值分布特征的架空线路年平均雷击次数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呼和浩特地区2014年21项重点建设项目雷电灾害损失风险进行分析,得出11种评估单体人身伤亡损失风险(R1)和经济损失风险(R4)的年平均值分别为1.31×10-5、1.14×10-4,建设项目潜在雷电灾害经济损失风险较高;雷电电磁脉冲是造成人身伤亡损失风险(R1)和经济损失风险(R4)的主要原因,雷击造成电子电器设备受损的事故逐年增加;为此,建议各级政府加强防雷减灾工作,关注重点项目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采取科学的防护措施,降低雷击造成的损失风险,从源头上消除雷击隐患。  相似文献   

13.
张烨方  刘冰  冯真祯  朱彪 《气象科技》2021,49(6):953-959
为了研究福建省有效致灾雷电的分布情况,基于福建省2004—2012年闪电定位数据及雷击人员伤亡数据、福建省L17级谷歌遥感影像瓦片,引入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遥感影像所在区域是否属于人员活动的属性进行建模、训练和预测,得到福建省人员活动属性的格点产品,结合福建省历史雷电数据对有效致灾的雷电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设计的遥感影像+CNN识别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准确率,通过显著性水平为0.01的假设检验;②福建省有63.55%的格点为无人员活动区域;③平均有45.36%的闪电落在无人员活动的区域,因地制宜地对其他致灾闪电进行预警是提高应急减灾服务效果的可行途径;④有效致灾雷电密度与历史雷击人员伤亡数据的相关性远大于常规雷电密度与历史雷击人员伤亡数据的相关性,有效致灾雷电分布在表征雷电灾害上比常规雷电分布更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17年8月13日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发生重大雷击事件,造成2人死亡。文章利用该日的地面气象资料、闪电定位资料,分析了当日雷击时段的地闪分布特征;并根据雷击现场剩磁检验等调查资料分析了雷电灾害事故的具体原因,提出了具体雷电防护措施建议,这对于内蒙古地区农村牧区加强雷电监测预警与雷电防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层建筑分体式空调室外机的雷电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高层建筑分体式空调容易遭受雷击的问题,从建筑物自身的特点出发,依据防雷设计原则,对高层建筑分体式空调避免雷击的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提供了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补救措施,另一种则是在建筑物的设计、施工阶段就提前做好分体式空调的雷电防护工作。这两个方案的分析比较表明:高层建筑的雷电防护具有整体性,应从工程的前期准备阶段解决好空调等配套设施的雷电防护问题。  相似文献   

16.
防雷几招     
小科 《四川气象》2005,25(3):26-26
雷击灾害多发于夏季,入梅后由于对流性天气较多,出现雷电的频率极大。雷击能造成人员死亡、建筑损坏、森林起火等,而即使安坐家中,电器也可能受雷电影响而遭到破坏。为此,防雷专家专门支招,传授“躲雷”的方法,以免出现意外。  相似文献   

17.
成禹 《贵州气象》2003,27(2):38-40
介绍雷电是如何对计算机网络系统造成损坏的,阐述了计算机网络系统遭受雷击的原因及防上雷击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雷电是一种常见的、具有很大破坏力的自然现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物、易燃易爆场所、弱电设备愈来愈多,雷击事故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开展雷击事实鉴定是防雷减灾管理的重要内容。雷击事实鉴定方法的研究为分析火灾原因和设备故障,确定雷击灾害保险赔偿,分清事故责任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雷击事故可能产生的热效应、机械效应、电磁感应、雷电波侵入等是判定雷击事实的重要依据。而热效应、机械效应、雷电波入侵虽然直观但缺乏定量的指标,很难作为雷击事故的判据。由于雷击现象必然伴随着强大的雷电流,导致在雷击现场的…  相似文献   

19.
从时间和空间上分析了广西岑溪市糯垌镇花岗岩矿场的雷电环境因素及广西雷电活动天气规律、土壤电阻率等特征,并着重从年平均雷击密度和年预计雷击次数两方面分别对该矿场的雷管仓、炸药仓、监控室、员工休息室等建(构)筑物进行了雷击风险评估,根据不同的防雷类别和实际环境因素分别对监控系统、办公区、爆炸危险区进行防直击雷和防雷电电磁脉冲等雷电综合防护设计.  相似文献   

20.
从总结雷暴发生规律入手,分析雷电活动特征,提高对雷电发生规律的认识,并提出雷电御防措施,帮助人们趋利避害,减少雷击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