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利用郑州地区各站近4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郑州地区沙尘暴的气候特征,发现郑州地区沙尘暴天气发生的频率自60年代到90年代呈逐渐减少趋势,但从大尺度背景情况分析,全球增暖不可避免,如不科学做好退耕还林、大范围恢复自然植被、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沙尘暴天气将有可能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春季沙尘暴特征及其异常气候背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分析了青海春季沙尘暴空间、时间演变特征及异常大气环流、海温对沙尘暴天气的影响。结果表明,青海沙尘暴高发区位于柴达木盆地、青海湖西北部、海南南部3地;20世纪60年代至本世纪初青海沙尘暴天气总体上是减少的。过程次数20世纪60年代青海北部较多、南部较少,70年代北部开始减少、南部回增,80年代开始整体减少,进入90年代后呈波动式减少趋势,且在80年代初大部分地区发生了一次由高向低的显著波动;青海沙尘暴天气与前期12~2月、同期3~5月500hPa高度场相关密切,尤其是同期3~5月,当乌拉尔山高压脊加强(减弱),蒙古低槽加深(减弱),冷空气活动频繁(减少),青海春季沙尘暴天气偏多(少),这种沙尘暴的时间变化趋势和异常天气形势与我国北方一致。青海春季沙尘暴与前期印度洋海温关系密切,当前期3~5月、6~8月印度洋中北部海温持续偏高(低),青海春季沙尘暴偏少(多)。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沙尘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省的浮尘日数在西部偏北和偏南地区分别有两个高频区,扬沙与沙尘暴日数的高频区具有一致性,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大部分地区的扬沙并沙尘暴日数呈总体下降的趋势,沙尘日数总体增加仅出现在个别地区。春季是沙尘天气的多发期。沙尘暴的发生有比较明显的日变化特征,白天较夜间更易发生沙尘暴,发生沙尘暴初始时刻的峰值出现在午后15h-17h。近47a来山西省的沙尘日数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变化,沙尘日数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发生了由多到少的跃变。  相似文献   

4.
近40年河南沙尘暴、扬沙和浮尘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利用郑州、安阳等17个国家基准(基本)站1961-2000年气象资料,对河南沙尘暴、扬沙、浮尘天气发生的气候特点、变化趋势等进行了分析,并对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榆林沙尘暴天气的气候特征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概率统计学方法和天气学理论,分析了榆林市各站自建站以来到2000年的沙尘暴气候特征和天气形势。结果表明:沙尘暴的空间分布与地理条件有很大关系,主要出现在榆林北部风沙滩形象长城沿线;沙尘暴的年际变率大,平均每年9.7d。其中50年代最多,90年代最少,50年间,除70年代相对偏多外,沙尘暴日数呈明显的减少趋势;沙尘暴天气有显的季节性,主要出现在春季的3月、4月、5月。提出了沙尘暴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沙尘暴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9,他引:4  
根据内蒙古阿拉善地区1961—2000年40年的沙尘暴、扬沙资料,分析了其气候学特征、地理特征、季节特征以及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0年来阿拉善地区沙尘暴出现日数在减少。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阿拉善北部地区沙尘暴出现日数却呈波动增加趋势。沙尘暴出现日数的变化是特定气候变化的反映,下垫面条件的持续恶化也是该地区沙尘暴天气持续增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宁夏中北部沙尘暴过程中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宁夏中北部地区沙尘暴天气的持续时间及相关气象要素的变化及成因。结果表明:风向对沙尘暴天气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从西到北之间的五个风向下发生沙尘暴天气的次数占沙尘暴天气总次数的70%以上;在同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中.不同代表站沙尘暴天气的持续时间与地形、地貌及地理环境的关系最密切,其次是与最大风速的关系;但同一代表站在不同的沙尘暴天气过程中最大风速对沙尘暴天气的持续时间影响最大;沙尘暴天气发生总次数越多的测站,在同一沙尘暴天气过程中持续时间相对越长。形成盐池站多沙尘暴天气的沙源,除背景沙源外,本地沙源的补充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陕西沙尘暴时空变化特征与环流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陕西省58个气象观测站近46a(1961-2006年)历年沙尘暴日数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陕西沙尘暴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及有利于中国北方沙尘暴发生的环流气候背景。结果表明:陕北沙尘暴是沙漠边缘干旱化不稳定过渡带的产物。在相同大气条件下,下垫面条件决定沙尘暴的空间分布;沙尘暴的时间变化(日、年、年际与年代际)主要与大风有关,即在确定的下垫面条件下,天气气候条件决定沙尘暴的时间变化;蒙古低槽、乌拉尔高脊的环流形势配置过程中的典型背景条件,不仅在天气尺度,在年际、年代际尺度也是如此;陕西沙尘暴的EOF分析表明,沙尘暴频数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变化较平稳,本世纪初徘徊在低值附近。  相似文献   

9.
利用郑州、安阳等17个国家基准(基本)站1961~2000年气象资料,对河南沙尘暴、扬沙、浮尘天气发生的气候特点、变化趋势等进行了分析,并对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青海沙尘暴天气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李林  赵强 《气象科技》2002,30(4):218-221
利用1961-2000年青海省41个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分析了青海省沙尘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揭示了沙尘暴天气产生的气候原因,结果表明:近40年来青海省沙尘暴天气出现次数呈逐年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1.
近47年中国沙尘暴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22,自引:5,他引:1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4~2000年中国大陆681个站的观测资料, 分析了近47年我国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北方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沙尘暴的易发区, 其中西北地区是多发区; 沙尘暴的发生时间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差异; 47年间除青海、内蒙古和新疆的小部分地区的沙尘暴呈增长趋势外, 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沙尘暴在减少; 甘肃民勤与新疆和田两个强沙尘暴多发区20世纪80和90年代的强沙尘暴明显少于50和70年代; 2000年华北和西北东部部分地区的沙尘暴多于90年代均值, 但绝大部分地区仍明显少于常年平均值; 沙尘暴与大风的年际振荡及多年变化趋势有一致性, 单站相关系数可以达到0.5以上。  相似文献   

12.
张春燕  李岩瑛  曾婷  张爱萍 《气象》2019,45(9):1227-1237
应用1971—2016年河西走廊东部代表站的地面观测资料、NCEP 2.5°×2.5°月均地面至300 hPa高空资料,2006—2016年民勤逐日07和19时每隔10 m加密高空资料,分析了近45年河西走廊东部冬季沙尘暴天气的年际变化特征。同时选取2016年11月两次沙尘暴天气过程从天气学成因、物理量场及近地面边界层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近45年河西走廊东部冬季沙尘暴日数呈减少趋势,产生大风沙尘天气的主要原因不仅与大型冷暖空气强度及环流形势有关,还与冷锋过境时间、日变化、近地层风速和干湿程度关系密切。夜间至早晨近地面逆温厚且强,大气层结稳定,削弱沙暴强度,而午后到傍晚,逆温薄而弱,大气层结不稳定性强,加强了动量下传和风速,增强沙暴强度。近地层越干,风速越大,沙暴越强。  相似文献   

13.
摘要:焉耆盆地种植冬小麦关键在于越冬期气象条件能否保证冬麦安全越冬。通过对焉耆县近60a来冬季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年极端最低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趋势变化率为0.67℃/10a;极端最低气温与积雪深度成明显的反相关,相关系数r=-0.62,即没有积雪的年份最低气温一般不会特别低;60a中积雪深度不到5cm且最低气温低于-24℃的概率只有14%,正常年份焉耆盆地种植强抗寒性冬麦品种可以安全越冬。2008、2009年冬季偏暖,无稳定积雪覆盖,极端最低气温分别为-17.9℃、-21℃,试种冬麦均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4.
中国沙尘暴时空变化特征及日本、韩国黄沙的源地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1961~2000年中国681个站的气象实测资料,分析了近40年我国沙尘暴月际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中国沙尘暴主要发生区域在青藏高原和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12~3月,沙尘暴发生中心集中在青藏高原上,并随时间推移中心向北推移;4~6月在北方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其中4月是中国沙尘暴发生范围最大的月份;对比中国沙尘暴和日韩黄沙天气的月际分布,推测日韩两国冬季的黄沙大部分应该来源于青藏高原,春季青藏高原也有一定的贡献.由于沙尘暴发生在相差悬殊的不同海拔高度上,特别是在春季,扬起的沙尘在低层随涡旋系统而高层随行星西风向下游传输,可能是日韩观测到沙尘多层结构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2002年北京风沙季节颗粒物测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了解风沙季节的颗粒物浓度特征,特别是在风沙天气来临前后颗粒物浓度的变化,2002年春季分别在北京的延庆和观象台进行了连续的颗粒物观测,并对观测资料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风沙季节,沙尘天气出现前后的颗粒物浓度变化幅度非常显著,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明显增大;TSP与PM10,PM10与PM2.5的相关性非常显著,线性关系好。沙尘天气对不同粒径颗粒物浓度贡献的增加在33%~86%之间。  相似文献   

16.
分析1971-2004年郑州市降水资料发现,郑州市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极不均匀。利用同期月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资料,依据陆面实际蒸发经验公式,计算了陆面蒸发量、蒸发系数和可利用降水系数,结果表明,郑州水资源的变化特征与降水量变化特征基本相似,且春季是郑州最易出现干旱的季节。通过分析1991-2000年郑州地表、地下水资源资料,得出郑州缺水状况更加严重的结论,并提出了应对和缓解水资源缺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及其四周的近代气候变化   总被引:24,自引:10,他引:24  
本文首先研究了近千年来高原及其四周的气候变化,表明青藏高原是百年尺度气候变化的“启动区”,并用有近百年记录的Leh和Srinagar两站间的温度垂直递减率与降水距平百分率的10年滑动平均求相关,结果表明高原上的降水与气温垂直变率密切相关,降水多的年代高原内部温度高、外部低,反之亦然,完成一个振荡的周期约40年。其次分析了近30多年高原及其四周的气候变化,发现在北半球降温的60年代随着行星西风的加强,背风下沉区降水明显减少,向风区则增多。到了70年代高原北部夏季风开始增强,沙漠区降水开始增多。最后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对中国西部至本世纪末的气候变化趋势作了初步预测,认为中国西部至少到本世纪末将继续升温,高原东西两侧的降水呈现“东升西降”的态势。  相似文献   

18.
郑州市区环境空气污染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3年郑州市环境空气污染的主要监测指标为依据,分析了郑州市空气污染现状,并根据1994~2003年10年来的监测数据,对空气污染特征和污染趋势进行了分析,结论是:郑州市空气污染在近10年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对近45a气象资料分析结果表明:郑州市南郊和北郊气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年平均气温、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南北郊气温在20世纪50年代差异不大,随着郑州市的不断扩大,北郊进一步城市化,两地气温差异逐渐加大,北郊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和季节平均气温均高于南郊,80年代以后,差距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对近45 a气象资料分析结果表明:郑州市南郊和北郊气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年平均气温、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南北郊气温在20世纪50年代差异不大,随着郑州市的不断扩大,北郊进一步城市化,两地气温差异逐渐加大,北郊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和季节平均气温均高于南郊,80年代以后,差距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