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的记忆     
那一年金秋,在度过与暴雨和洪水奋斗的日日夜夜后,我有幸作为气象抗洪一线代表,到中国气象局青岛度假村短期疗养.海风吹拂,松驰了我曾经紧张疲惫的身心,而那深不可测的大海,更是在我心里留下了永久的记忆.  相似文献   

2.
儿时的回忆是温馨的,美好的。 我开始记事是在3年困难时期。当我狼吞虎咽地吃完属于自己的那一小筒米饭,环顾左右,寻找别人饭筒上的饭粒时,母亲往往把自己的那一份分给我们,而她自己却在背地里吃糠咽菜。  相似文献   

3.
我们的母亲, 曾经是广袤无垠的大海; 曾经是粼粼银波的湖泊; 曾经是郁郁葱葱的植被; 曾经是粗犷辽阔的原野。 热情的太阳姐姐笑盈满面, 用她那温暖的巨手, 把我们从母亲的怀抱中抱走。 从此, 我们失去了母爱, 离别了兄弟姊妹, 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在另一个世界里, 好奇心驱使我们东奔西跑, 瞬息间消失在“各族兄弟”的云海。 在这熙来攘往的闹市里, 我们象“流浪儿”一样,随风摇摆。 尽管风儿对我们这般和蔼,  相似文献   

4.
在安徒生笔下,大海是有灵性的,不过那是神话.过去我们知道,海洋若是耍起威风来,巨浪拍空,天海苍茫;掀翻航船,冲毁堤坝……对于海洋性格的这个侧面,人们无数次地领教过了. 但是,“厄尔尼诺”——这太平洋老人的狂怒,却更非同小可.它不仅仅会使南北美洲大地祸患无穷,就连远在数千公里之外的  相似文献   

5.
在我面前展现着全国气象系统先进工作者陈素华两本厚厚的学习笔记,这是我采访她时发现而借来的,我仔细地阅读着。这不是一般的学习笔记,是她在肠癌手术之后,又患上糖尿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病症,常常坐不成,有时站着记下的,那工整有力的字迹渗透出顽强奋斗的刚毅,那掷地有声的语句映照出纯真高尚的心灵。(一)重学习,讲政治,从陈素华的学习笔记中,充分反映出这一特点。学习《邓小平文选》,学习党和国家重要会议文件,学习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重要讲话,学习报纸上的重要文章,等等,都有择记。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时,她写下了这样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气象学会第24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举行,如同世纪之交的接力棒在这里承传。金秋艳阳,碧天海浪。中国气象局青岛度假村门前的海安大道在前人的奋斗下,在后人的努力下,已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沿着无际的大海在母亲的怀抱伸延向远方。10月15...  相似文献   

7.
风向杆屹立的天空,谁能掂出我对她的忠诚?打自百叶箱占据我心中的圣地,便有一腔热血倾注那一方天空.多少个疲惫的日夜悄悄远去,我不在乎毒辣辣的阳光打量我的意志,我不后悔无端的风雨切割我的感情.天空,注定是我眼中的请帖.天空,永远是我耕耘的责任地.我拥有的天空,是我的寄托,我的希望,我的财富.诚然,那一方天空下的那一片喧哗与骚动,曾经把我思想门撞得訇然作响,那一内闪飘忽迷离之光,不止一次摄入我眼帘.烦恼的数字,孤独的夜,下海的梦幻,含泪的星光也多少次把我层层围困.然而,每当我再一次凝视天空那深远的表  相似文献   

8.
与张德二先生相识、相知已有很长时间了。1980年代后期,我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参加工作不久,几次到那时还在气科院气候所张先生位于三楼的办公室造访,留下的深印象就是她不大的办公室被几乎到屋顶高的卡片柜和档案资料堆满,只给自己留出细窄的过道以便于翻找资料。这样的场景使我第一次对气象学家从历史档案中研究气候演变规律有了切身的体会。随后近20年过去,虽然我们先后离开气科院,但由于我们共同属于九三学社中国气象局支社,也偶与她的研究生研讨一些气候变化方面的问题而有了更多的接触,  相似文献   

9.
缪杰 《贵州气象》1997,21(1):32-34
每每从电视上见到洪水肆虐的可怕镜头和洪水过后的凄惨景象,每每见到暴日烤裂的荒凉田地和干渴难熬的灾民,相信您的心情也是十分沉重的。若再惊闻那一组组令人悲伤的数字,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禁不住潸然泪下!在科学技术的日益发达的当今,一次又一次,一次紧接一次的旱涝灾害却频繁光顾我神州大地,究竟原因何在?除了天灾之外,有没有人祸——违背自然规律地蛮干,这不能不让我们深思。1愈演愈烈的自然灾害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是由生物、人和物理环境组成的一种天人合一的生态系统。,水是生态系统的命脉,丰富的…  相似文献   

10.
父爱无言     
"安心上班吧,家里一切都好,你不用担心……"电话那端传来父亲不知重复了多少次的交待.放下电话,我又一次泪流满面. 窗外,节日的鞭炮声热闹非凡,一声声揪着我思家的心.节日值班,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让我更加想念家的温暖.电话打过去,爸大概从电话里听出我的心情,忙安慰我:"上班就要安心,把公家的事干好,不要忧家里……"在父亲眼里,我这个吃公家饭的女儿是全家的骄傲.平时,总以工作忙为由,很少回家看望父母,妈有时念叼几句,爸就会白她两眼:"干公家事哪能常有时间回来看你,工作要紧,她这一行哪一天都不能没人值班."我知道在父亲朴素的观念里,女儿的工作是天大的事.有一次我回家看望父母,刚到家手机就响了,父亲说:"是不是单位有事?那你快走,别耽误正事."  相似文献   

11.
元月八日的前一个夜晚,在山村气象哨的小小房间,气象员姑娘手捧一朵洁白的花朵,望着总理的遗像她浮想联翩·一三年前的同一个夜晚,当敬爱的周总理快要离开我们之前;他老人家还用微弱的声音唱《国际 歌》,用歌声把后辈儿孙们召唤……皿耗,展动无边的大海翻起层层波澜,眼泪,无数次浸湿胸前的花瓣;她愿意.自己成为一朵浪花随波保护 总理的骨灰,她希望,自己能成一棵大地.1二的小草 守卫在总理身边……岁月流逝到三年后的今夭,姑娘重新戴起白花,宣行在总理像前,她相信周总理能够看见,看见她心灵深处正在光华闪闪·一总理望着她笑—是那样香、那样…  相似文献   

12.
对于卡若拉冰川的倩影,我一直存在着一种向往,每次路过,都有一种冲动,希望能够抚摸她冰清玉洁的肌肤,希望能站在她的面前仔细端详她美丽的容颜,因为她正在一点一点地消退,留给我们的也许就只有记忆了。  相似文献   

13.
1980年我从省气象学校毕业,在地面测报工作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18年。曾有许多人这样问我:你干了那么多年的测报工作,有何感想和经验?说到感想,既有道不尽的酸甜苦辣,也有成功后的喜悦与欢乐。当你顶着狂风暴雨、冒着酷暑严寒,一个数据一个符号地观测记录着大气变化的时候;或是当你夺得了“百班无错”等比较大的成绩,得到了党和人民的肯定的时候,你也许就会说:“真是五味俱全啊!而工作经验,则只有一点,那就是:以规范为准则,在“细”字上下功夫。说起来简简单单一句话,但要真正地做到、做好,却不是那么容易。就拿湿球纱布的…  相似文献   

14.
气象大课堂     
《气象知识》2012,(3):30-33
我是小水滴,我从小生活在大海中,从没有出过远门,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15.
    
我做了一个梦 梦见了我日思月想的她 那是我曾经工作过的高原气象站 我熟悉的风向杆和百叶箱  相似文献   

16.
同事月月是个爱美的姑娘,时令已进入11月了,她的衣服却没有换季,仍然穿着夏天的裙子。因为月月性格活泼、大方,我和她说话也就很随便。这些天,日最高气温已经降到15摄氏度以下,我的嘴就闲不住了:“小姑娘,现在可不是穿裙子的季节了,年轻人也要保重身体哟。”没想,月月调皮地回击我:“哎,我穿衣服较少,还是受了你写的那篇《秋冻有益健康》的文章影响哩。怎么现在又反过来劝我多穿衣服了?”  相似文献   

17.
日出永远是人世间最壮丽的景象。我第一次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宇宙间这辉煌的瞬间,是去年盛夏一次乘坐客轮的旅途中。那沭浴着翡翠色水珠儿的海上日出,那运行在波摇浪涌的海上日出,那孕育在氤氲水岚之中的壮丽的诞生,使我惊奇,使我沉醉,使我难于忘怀。彼时彼刻,我不由得想起了诗  相似文献   

18.
枫叶红了     
又是一个平静的秋天,又是一抹十月懒洋洋的斜阳,又是一树红彤彤的枫叶…… 站在夕阳的余辉里,尽管已是满怀疲惫,我依然固执地仰望着蓝天和那渐渐运去的云彩,既而陷入了长久的遐思,在我回过神来的一刹那,树上的枫叶猝然红了。似曾相识的红枫叶啊,在我眼前,火一样燃烧,鸟雀一样跳跃,悠忽簌簌凋零,坠入尘土,仿佛一颗爱过、恨过、恋过、怨过又归于淡泊的心灵。 我虽平凡,平凡得犹如秋天的野地里一棵无人关注的小草,但顽强而执著。我努力向上,挥汗如雨,只因渴望成功;我埋首耕耘,只因期盼丰收。于是,我用满怀的喜悦讴歌十月,用优美的诗句赞美枫叶,用四季不变的劳作证明青春不老。当我又一次走进十月,又一次目睹红枫叶一片片从枝头无声地飘落,我的心不禁震颤了:是什么时候,雁儿已经飞走,只流下一片寂寞的、无以点缀的天空是什么时候,对流光易逝,我变得非常敏感而有了一种无法摆脱的忧郁秋天的脚步真的渐行渐远了吗但我还没有向她道一声再见,还没有丝毫迎接冬天的准备。  相似文献   

19.
独立行走     
在绿茵茵的大草坪上 ,我注意到一个看不去不足两岁的幼童在母亲的挽扶下练习走路。幼童一副稚气未脱的笑脸 ,嘴里唧唧有声 ,没有人能听懂他的语言。他一次次摔倒 ,又一次次爬起来 ,踉踉跄跄 ,……忽然 ,我发现幼童在行走时不断地将娇嫩的双手伸向天空不停摇晃 ,似乎想抓住什么东西。他到底需要什么呢 ?我问自己 :是母亲熟悉而温馨的衣襟 ,是身旁小朋友手中花花绿绿的玩具 ?是芳香四溢的鲜花 ?还是自由飞翔的白鸽 ?不 ,这些都不是 ,那是他对独立行走的渴望 !我由此想到自己也曾有过这样的成长经历。从学会站立的那一刻开始 ,就注定了一生沉重…  相似文献   

20.
别梦依稀     
别梦依稀宫卫平少小离家老大回。踏上故乡的土地,几度浮沉于梦中的故乡印象立刻清晰地展现在眼前。今天的它不再是梦中那般古老陈旧,可是还如我千百次梦见的一样亲切,令我心醉。儿时最好的伙伴张开了和故乡一般温暖热情的怀抱接纳了我,她理所当然地成了我故乡之行的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