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根据全省各市上报的1999年度河南省雷电灾害资料,分析了该年度雷电灾害发生的特征及原因,并提出了雷电灾害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2.
根据全省各市上报的2001年度河南省雷电灾害材料,分析了该年度雷电灾害发生的特征及原因,并对信息化时代雷电灾害的新特点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3.
利用各地市气象局上报的1998年度雷电灾害资料,分析了该年度雷电灾害特征,结果表明:1998年河南省雷电灾害发生次数较多,经济损失严重,雷电灾害时间跨度大,感应雷击多,雷击对象为多电器设备。缺少防雷设施或防雷设施不合格,是雷电灾害发生严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采用调查问卷和中国气象远程网的学习记录,对2006-2015年度雷电灾害防御远程培训学习效果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存在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为促进基层雷电灾害防御业务科学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从雷暴日时间分布、区域性雷电活动时间分布、地闪时间分布等方面分析了2011年度江苏省雷电活动的时间分布特征,并从雷暴日空间分布、地闪频次空间分布等方面分析了雷电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继而对2011年度江苏省雷电灾害的时空分布及受灾类型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1年江苏省雷电活动峰值出现在8月,全省范围雷暴过程达11次,较往年偏多,11月出现2次大范围雷暴过程,为历史罕见;全省雷电活动空间分布总体为南多北少,江淮之间南部及苏南中东部大部分地区为雷暴高发区;雷电灾害主要出现在6—8月,办公电子设备受损案例最多,其次为家用电子设备;85%的雷击人员伤亡事故发生在农村.最后,提出了雷电防御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区域雷灾易损性分析、评估及易损度区划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广东省近10年来的雷电灾害统计资料和近35年来的雷暴日观测统计资料,提炼出雷击密度、雷电灾害频度、经济损失模数、生命易损模数作为雷灾易损性评价指标。在详细分析了广东省各地市的自然环境、经济状况和各地区雷灾损失情况,对广东省各地市面对雷电灾害的脆弱性和易损性进行了综合评估,初步形成了各地易损性结构和广东省雷灾易损度区划。提出雷电灾害区域易损性分析、评估的模式,为区域防御雷电灾害、减低雷电损失的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国内雷电灾害事故鉴定还没有相应技术规范标准和统一操作方法的现状,结合近5年十堰市气象部门在辖区内所开展的雷电灾害鉴定工作实际,简述了雷电灾害鉴定前的五项调查内容;从事故定性、雷电类别定性、雷电灾害过程分析、雷电灾害吻合分析等方面,介绍了雷电灾害调查结果分析方法;最后,指出了雷电灾害鉴定符合法定程序必须达到的三个要求。  相似文献   

8.
文章论述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相关规定,分析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管理办法,为今后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根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的经验,以及对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的深入研究,开发出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计算软件。该软件根据不同的条件参数,可以自动计算并输出项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计算过程和参数表格等,给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带来了便利,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雷电灾害易损性分析、评估及易损度区划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95—2005年北京市18个区县的雷暴日和雷电灾害统计资料, 结合北京市的经济和人口密度特征, 提出了雷暴日数、雷电灾害频度、生命易损模数及经济易损模数作为北京市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指标, 并在此基础上, 给出了北京市雷电灾害易损度评估结构。采用4级分区法对上述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指标进行了分级, 并赋予各等级如下定值:极高级为1.0, 高级为0.8, 中级为0.5, 低级为0.2。将北京市18个区县按照4个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指标的所属等级获取相应等级值, 将各区县4个评估指标的等级值累加, 得到平均值作为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的评价指数。最后通过对北京市各区县雷电灾害易损性进行综合评估, 并利用4级分区法形成北京市雷电灾害易损度区划。结果表明:城区和丰台区为雷电灾害极高易损区, 海淀区、朝阳区、昌平区和石景山区为雷电灾害高易损区, 延庆县、大兴区、门头沟区和平谷区为雷电灾害低易损区, 其他区县为雷电灾害中易损区。  相似文献   

11.
雷电灾害调查与鉴定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孟恒  张彦勇 《气象科技》2010,38(6):786-789
对雷电灾害调查与鉴定方法进行了论述。以雷电灾害调查与鉴定实践经验为基础,详细论述了雷电灾害调查与鉴定的基本原理、具体程序、灾害现场调查的详细内容、调查记录的整理要求、雷电灾害调查与鉴定报告的内容以及存档资料要求。将雷击灾害现场分为3类:原始现场、变动现场和伪造现场;将雷电的破坏类型分为直接破坏和间接破坏2种;指出了雷电的7种破坏方式;讨论和介绍了9种雷电灾害的鉴定技术方法以及鉴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中国气象局2000~2005年《全国雷电灾害典型实例汇编》资料和湖北省气象局2006年全省雷电灾害统计资料,分析了湖北省雷电灾害次数、直接经济损失、伤亡人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行业分布特征、设施类型特征和城乡差异等。结果表明,湖北省雷电灾害次数、直接经济损失、伤亡人数及其密度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鄂东、鄂西各项指标最高;湖北省年雷电灾害次数总体呈上升趋势,雷电灾害次数月分布呈双峰型,与其雷暴日数的月分布基本一致;电力业遭受的雷电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最大,仓储业雷电灾害单次平均直接经济损失最高;弱电设备的雷电灾害次数最多,强电设备的雷电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最大。农村雷击伤亡人数高达92.3%,特别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
1 2000年河南省雷电灾害特征 发生范围广。2000年,河南省发生雷电灾害73起,比1998年的59起增长了24%;全省除商丘市外,其他17个市均发生了雷电灾害,发生范围较1999年的7个市明显增加,其中以焦作、鹤壁、三门峡、洛阳、开封、周口、许昌、漯河、南阳、信阳等市雷击发生次数较多。 危害严重。2000年,我省雷电灾害共造成9人死亡、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多万元。危害严重的雷电灾害有:①2000年7月9日22日12时30分,安阳县许家沟乡相村一临时火药配装工作间因无完善的防雷装置遭…  相似文献   

14.
结合镇海区实际,开展大片区建(构)筑物网格化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模型构建与应用,解决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仅停留在依据灾后损失指标的单体建(构)筑物风险分布评估情况。在常规电气—几何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基础上创新应用,引入地理信息处理技术将评估区域进行网格化分割,建立格点内包含建(构)筑物高度及其梯度、土壤电阻率及其梯度、直击雷防护效率、有效截收面积、地闪密度、电子电气设备系统、人口密度、火灾风险等指标在内的多层次网格化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并以辖区某化工企业厂区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为例,对模型实践可行性应用示例。结果表明:对各指标数据集综合分析计算并运用ArcGIS风险区划,结合厂区功能布局特点分析评价,结果与市级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省级雷电易发区划基本一致。采用地理信息技术网格化处理大范围、跨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从“点”到“面”建立数学模型,对评估区域范围及扩展范围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风险区划、政府决策支持等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法国雷电监测预警系统AMEO 340和防雷业务管理工作,并借鉴其经验,从做好雷电灾害调查与评估和雷电灾害区划,规划建设雷电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和预报平台,实现全省雷电业务集约化发展,开展雷电科学技术研究,建立雷电灾害应急处置机制等方面,探讨如何做好防雷业务工作。  相似文献   

16.
法国防雷工作现状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法国雷电监测预警系统AMEO 340和防雷业务管理工作,并借鉴其经验,从做好雷电灾害调查与评估和雷电灾害区划,规划建设雷电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和预报平台,实现全省雷电业务集约化发展,开展雷电科学技术研究,建立雷电灾害应急处置机制等方面,探讨如何做好防雷业务工作.  相似文献   

17.
2005—2014年北京市雷电灾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5—2014年北京市雷电灾害资料和2008—2014年北京市ADTD闪电定位资料,统计分析了北京市雷电灾害和闪电的特征。结果表明:2005—2014年北京市有记录的雷电灾害共532起,年平均雷电灾害为53.2起,年平均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00万元。北京市雷电灾害主要发生在6—8月,其中6月雷电灾害发生最多;雷电灾害主要集中出现在17—23时,其中19时雷电灾害出现最多。北京市城六区和顺义等地区雷电灾害密度较大,总体呈城区多、郊区少,南部多、北部少的特征。雷电灾害主要发生在民用、企业、五大行业(交通、电力、通信、石化、金融)和旅游等行业,雷电灾害对象主要为办公电子电器(54.12%)和家用电子电器(30.47%),雷电灾害主要发生在生活场所、办公场所及生产场所。雷电灾害和自然闪电时间分布基本吻合,二者空间密度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基于宾阳县国家气象站1957-2013年雷暴气候资料以及1995-2018年雷电灾害数据,应用数理统计、实证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了宾阳县雷电活动、雷电灾害特征和雷击受损情况,探讨当地农村雷电灾害的主要成因。结果表明,近八成雷电灾害发生在农村,农村雷灾具有事故多、人员伤亡重、灾害损失大的特点;雷电灾害与雷暴发生的时数月分布规律大致相同,均在6月达到峰值,6-8月雷电活跃期与雷电灾害高发期有较好对应关系;雷电活动频繁、强度大,防雷减灾知识匮乏、防雷设施不完善等因素是造成广西宾阳农村雷电灾害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9.
1954—2005年南昌市区气象灾害趋势与防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城市气象灾害的年度和季节变化特征,以南昌为例,利用1954—2005年气象资料,对城市积涝、雷电、大雾、高温热浪、风灾和冰雪冻害等6种主要城市气象灾害的气象因子进行了统计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南昌城市气象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暴雨、大雾和高温热浪呈增加趋势,雷电、大风和冰雪的发生呈减少趋势。在分析城市本身致灾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城市建设规划、改善城市大气环境和加强灾害监测与预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雷电灾害的灾情评估指标体系、灾情网络分析研究,将雷电灾情网络划分为社会生活损失、生产经营部门损失、环境资源损失三大部分。将雷电灾害划分为四个等级,建立了雷电灾害评估模型,即:雷电灾害损失=直接经济损失+直接非经济损失十间接经济损失十问接非经济损失,提出雷电灾害损失评估方法,并列举具体事例分析计算。为雷电灾害间接经济损失由定性估算转变为定量计算提供了方法和依据,为更好的开展雷电灾情损失评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