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用2000—2009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中国近海海域(0°~45°N,105°~135°E)的QuikSCAT卫星遥感风场资料与近海测风塔(位于上海近海)、海上石油平台(位于东海和渤海)、岛屿站(南海珊瑚岛和西沙海边观测塔)的实测风场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检验了QuikSCAT卫星遥感风场资料在中国近海海域的可靠性。研究结果如下:各站点实测风速与站点位置以及站点附近的QuikSCAT卫星遥感风场资料相关系数均在0.7以上;QuikSCAT卫星遥感风场资料与海上石油平台的风速均方根误差较小(约1.5 m/s);其年均值均大于实测值,差值范围是0.1~1.3 m/s;其Weibull形状参数K与海上石油平台以及近海测风塔的K值较为接近,表明QuikSCAT卫星遥感风场资料各风速段的频次分布形态与观测站的实测值基本吻合,QuikSCAT卫星遥感风场资料能基本合理地反映出中国近海风速的分布状况。利用QuikSCAT卫星遥感风场资料分析了中国近海及其邻近水域风速的空间分布特征:(1)台湾海峡是中国近海风速最大的区域,从台湾海峡向东北至日本海,往西南至南海北部115°E附近和巴林塘海峡为风速的次大值区;(2)28°N到长江入海口的东海海域年均风速为7.0~7.5 m/s,在黄海和渤海为5.5~7.0 m/s,在南海北部自东向西由8.5 m/s递减为6.0 m/s,北部湾最大风速区位于东方附近海域。  相似文献   

2.
利用上海沿海14个站点2012-2019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2 min平均风速和极大风速的关系,对沿海站点极大风速预报方程进行了细化和完善.结果 表明:2 min平均风速与极大风速具有近似线性的关系;2 min平均风速和极大风速的关系不是均一分布,各站点极大风速回归方程的回归系数从沿岸到近海基本呈递减趋势;对4级以上的...  相似文献   

3.
世界大洋长历时局地风速和有效波高的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美国海军测地卫星高度计提供的全球范围长历时局地平均风速和有效波高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世界大洋长历时局地平均风速和有效波高有明显的相关性,其散布点系统地位于Wilson提出的深水充分成长风浪平均风速和有效波高经验曲线之上;并从能量叠加平衡方程,近似定量估计出大洋中长历时涌浪有效波高与局地平均风速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苏翔  李超 《海洋通报》2020,39(5):548-557
近海风速预报在沿海防灾减灾、航运安全、风能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本文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数值预报 (ECMWF) 数据,将最优 TS 评分 (OTS) 与频率匹配 (FMM) 两种方法应用于江苏近海风速预报订正,对比了两种订正 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了不同时间训练样本量以及空间站点观测资料数量对订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长度的训练期下,风速等级越小,时间训练期样本越多,预报订正值越稳定;对于 7 级以上高风速等级的预报,OTS 与 FMM 的 TS 评分差异不大, 但 FMM 订正更加稳定且频率偏差 (BIAS) 更接近 1;扩充站点观测资料可有效提升预报订正性能;对于 7 级以上灾害性大风,最佳的订正方案是采用 FMM 方法结合全年时间训练样本和扩充的站点观测资料。此外,本文还对比了不同风速情形下,订正前后 BIAS 和 TS 评分对于时间训练样本量、空间站点观测数量以及订正方法 (OTS 和 FMM) 的敏感性的相对大小。  相似文献   

5.
海平面上升对中国沿海工程的潮位和波高设计值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国内外专家对中国近海海平面上升幅度的估计,讨论了海平面上升对海洋工程和海岸工程所需的设计潮位、设计波高分析计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青岛海滨和近海各季海面风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刁学贤 《海洋预报》1998,15(1):51-58
本文在资料事理的基础上,统计 青岛海滨和近海各季海面风的基本特征,并推算了百年一遇的最大风速。  相似文献   

7.
利用中国近海23个浮标对2015年一整年的ASCAT轨道风场和ERA-Interim再分析风场进行质量评估,并对比了ERA-Interim和CFSV2两种再分析风场资料在中国近海的适用性。结果表明:ASCAT在中国近海与浮标风速的一致性优于ERA-Interim,而二者与浮标风向的一致性则相差不大。同时,对比CFSV2与ERA-Interim的误差统计结果发现,CFSV2的风速误差较ERAInterim略小,风向误差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8.
李江夏  朱钰  徐杰  姚宇 《海洋通报》2023,(3):260-271
全球再分析海面风资料在波浪模拟和风能资源评估等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风场资料种类繁多,且准确性在不同海域差异较大,使用时需要进行适用性分析。本文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ERA5和ERA-Interim再分析风场,利用多个站点的实测数据,分析了其在中国近海的适用性,并将再分析风场输入FVCOM-SWAVE波浪模型,对比了它们在常风天和台风天对波浪模拟的效果。结果表明:(1)常风天条件下ERA5和ERA-Interim资料在中国近海表现相似,风速较实测值略偏大,均能基本反映海表面风场变化和平均风速分布,吻合度指标在各站点均超过0.9;(2) ERA5对台风的模拟显著优于ERA-Interim,能较好模拟台风风速结构,对不同台风模拟精度差异大,整体上会低估台风风速;(3)风场质量是造成波浪模拟误差的主要原因之一,ERA5和ERA-Interim均能较好地模拟常海况下的波浪变化情况,而在台风浪的模拟中ERA5更优,“双台风”现象对风速和波浪的模拟准确度影响大。  相似文献   

9.
利用NCEP风场产品和dropsonde探测资料,对中国近海ASCAT全场和单点的风速反演精度进行验证分析.研究发现ASCAT反演风场与NCEP风场的风速、风向平均绝对偏差分别为2.06 m/s和21.98°;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87 m/s和34.29°.两者风速反演精度较一致,风向误差相对偏大.ASCAT反演风场与dropsonde探测资料的风速、风向平均绝对偏差分别为1.55 m/s和3.43°;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73 m/s和4.15°.ASCAT资料可以较好的反演台风风场.  相似文献   

10.
北部湾沿海最大风速分布特征及工程设计风速推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志  范万新  黄颖  周绍毅 《台湾海峡》2010,29(2):167-172
利用北部湾沿海7个气象站建站至2008年的年最大风速资料,采用指数律风速廓线公式和"时次换算"方法对年最大风速进行订正,得到长年代10m高度10min平均年最大风速序列;采用离差系数Cv分析最大风速的年际变化,应用极值Ⅰ型分布推算北部湾沿海距地10m高50a一遇和100a一遇风速的极大值.结果表明,北部湾沿海年最大风速多出现在7~9月,年最大风速离差系数Cv为0.22~0.35,与沿海城市上海、福州、广州相近;北部湾沿海50a一遇、100a一遇风速的极大值分别为22.9~42.6和24.8~46.5m/s,其空间分布特征是:越靠近海的地方多年一遇风速的极大值就越大.  相似文献   

11.
上海石化地区向岸风-离岸风的长期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陆交界地区出现的向岸风、离岸风局地环流使海岸附近排放的污染物限制在环流中较长时间,易造成大气高浓度污染状况.本文利用上海石化地面气象常规观测资料,确定了简单易用向岸风、离岸风划分方法,通过对气象数据库中1981~2005年24h逐时风资料分析,获得了向岸风、离岸风的各项长期特征.  相似文献   

12.
2003年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舰艇编队出访关岛、文莱和新加坡期间,多次遇有台风、冷空气等灾害性天气。保障中通过分析西太平洋海域的船舶报资料、卫星云图和日本传真图资料以及编队发回的海上实况资料等信息,结合南海海域和菲律宾海域10—11月份多年的水文气象平均资料,对出访过程中所要航行的海区做了整体的掌握和重点的分析,为编队航行提供了及时准确的天气海洋预报,使编队能及时规避冷空气和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圆满完成了出访期间的水文气象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13.
In winter, ,at the coast of China, the direction of swells is general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winds, but we could not find the generation area of these coastal swells on the weather map. In this paper,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oastal swells' and the other swells are studied, and we realize that the 'coastal swells' are developed from the wind waves after refraction near the shore or developed from the coastvvard component of the wind waves.  相似文献   

14.
长江口冲积岛岸滩剖面形态和冲淤规律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根据海岸带和海岛两次调查的实测资料和水下地形图,用动力地貌学方法对长江口三岛岸滩剖面的形态和冲淤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汊河口冲积岛岸滩有“江岸型”、“洲头型”和“潮滩型”三种基本类型;河槽变迁导致“岸滩发生数年周期的变化,岸滩的季节性变化受风、海面、潮差和含沙量等多种因子影响,台风和寒潮则引周期更短的“风暴旋回”,受植被保护的沼泽滩面的冲淤过程与光滩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5.
A poorly known mechanism of formation of a warm coastal current by spatially nonstationary and nonuniform wind forcing in the northeastern part of the Black Sea is described. Owing to the blocking influence of the Caucasian Mountains, the northeasterly wind (nordost) west and east of Tuapse is characterized by a spatially nonuniform speed distribution over the Russian sector of the sea.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year, during the nordost wind, the intense wind forcing upon the upper quasi-homogeneous layer (UQL) leads to its fast cooling due to the turbulent entrainment of cold waters from the shallow seasonal thermocline. Satellite data and measurements from ships obtained at the end of June-beginning of July 2006 showed that, during two days, the temperature of the UQL west of Tuapse dropped by 7–10°C, whereas, east of Tuapse where the wind was weak, it practically did not change. As a result, a narrow frontal zone between the warm (less dense) and cold (denser) upper layer waters oriented quasi-normally to the shore was formed. A hydrodynamic analysis showed that, in such situation, an intense jet of a near-shore density current is developed that transports warm waters to the northwest at a velocity of 40–60 cm/s. This estimate agrees well with satellite data and observations from ships. The satellite data allowed us to find that this jet reached the Kerch Strait region in a few days. During the time of its existence (approximately 2 weeks), the jet transports a large volume of water and can change the functioning regime of the coastal ecosystem. The mechanism of the near-shore current formation revealed may also function in other seas and oceanic regions.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三维斜压流体动力学模型 ,通过对东海沿岸海区冬、夏季的斜压环流及其温盐结构的数值研究 ,揭示研究海区垂直环流及其温盐结构的动力过程及其成因。垂直环流的模拟结果表明 :冬季 ,沿岸海区的垂直环流以逆时针流动 ,近表层为向岸流 ,沿岸为下降流 ,近表层以下为离岸流 ,其在外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沿岸下降流自表层至底层逐渐由强变弱 ;夏季 ,沿岸海区的垂直环流以顺时针流动 ,近表层以下为向岸流 ,沿岸为上升流 ,近表层为离岸流 ,其在外海有明显的下降趋势 ,沿岸上升流自底层至表层逐渐由弱变强。就整个沿岸海区而论 ,冬季沿岸下降流和夏季沿岸上升流的强度都随着岸界地形坡度、风速及风向与岸线偏角的变化而变化。沿岸下降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冬季东北风与岸界地形的耦合效应及海区温盐分布不均匀所致 ,而沿岸上升流形成的主要原因则是由于夏季西南风与岸界地形的耦合效应及海区温盐分布不均匀所致。  相似文献   

17.
风对福建中部沿岸春、夏季水文结构和上升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冠惠 《海洋科学》1991,15(4):48-53
本文对台湾海峡西侧海坛岛附近海域风情与附近岸站的风情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海上风情和岸站风情变化基本上是一致的;在不同季风的作用下,海域温、盐度呈现不同类型的分布。风情的短期变化对上升流的强弱变化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台湾海峡西部海域是上升流多发区,近年来已引起众多海洋学家的重视。我国海洋学家通过对台湾海峡区水团、海流和营养盐等的分析研究,不仅得出了台湾海峡西部海域上升流的分布范围和特征,并对其成因也作了探讨,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结果。由于这些研究都是采用间接方法,因此对上升流的主要成因尚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文通过对引起台湾海峡西部海域上升流的各驱动力因子量级的分析,进而判断出上升流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9.
台风引起的海浪灾害对我国黄、渤海沿岸影响巨大,严重威胁相关区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主要利用ERA5(the fifth generation 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atmospheric reanalysis of the global climate)风场研究了两类不同移动路径下的台风(1909号台风“利奇马”和1109号台风“梅花”)在黄、渤海区域的海浪场的时空分布特征及风-浪成长关系。结果表明:两个台风引起的海浪的有效波高空间分布明显不同,波高的分布和风速对应,而海浪周期与风速、波高的分布无明显相关性,波向较风向偏于台风移动方向且两者偏差较大;两个台风进入黄海之前就形成一个从黄海向渤海的“涌浪舌”。海浪成分方面,台风“利奇马”引起的沿海区大浪主要是风浪,而台风“梅花”移动路径的右侧以风浪为主,左侧则主要是涌浪;通过建立无因次波高与无因次周期的幂律关系、以及有效波高关于风速的二次多项式变化关系,研究了风-浪成长特性,结果发现,台风浪的成长特性与台风过程关系不明显,但与所处水域的水深和海底地形地貌有关,表现为两个台风在黄海区域的台风浪成长较渤海区域更为充分。  相似文献   

20.
河北昌黎黄金海岸是我国海岸沙丘的集中分布区,选择其中形态典型的新月形沙丘,分不同部位采集了42个沙丘表面沉积物粒度样品,通过对采集样品粒度及其参数的分析与计算,研究了其表面粒度分异。结果表明,昌黎黄金海岸新月形沙丘两翼、迎风坡脚、迎风坡、沙丘顶部、背风坡、背风坡脚的粒度总体上是中砂、分选好、偏度近对称和中等峰态,只有平均粒径在新月形沙丘表面的不同部位存在一定的差异,自迎风坡脚到沙丘顶部粒径变粗,背风坡粒径相对变细,到背风坡脚粒径又变粗,整个沙丘表面粒径顶部最粗、背风坡最细,其分布可以归入沙丘顶部砂物质最粗的分布模式。该粒度分布模式是本区域主风向与强风向交替变化及其风力差异、沙丘两侧不对称和凹型迎风坡形态等组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