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0 毫秒
1.
本文给出了首次食双星V375 Cas的BV两色光电测光资料和新的历元,并用Wilson-Devinney综合光变曲线方法取得测光解。结果表明:V375 Cas是一个类似RZ Dra的早型半相接双星系统,小质量子星充满了临界等位面,而大质量子星几乎充满了临界等位面,此星对于了解早型密近双星的演化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用北京天文台兴隆60厘米镜于1977年取得此星960个黄光光电测光观测点,光变曲线呈大陵五型。1978年发表了Russell-Merrill测光解。1982年在美国用Wilson-Devinney程序算得10组测光解,解的残差对于质量比很不敏感。为了解决测光解的不定性,1985—86年用加拿大1.8米镜测得两子星视向速度曲线;得质量比为0.53±0.01。重新求测光解并结合分光解得F型主星和较冷伴星的质量各为1.43±0.05和0.76+0.02M_⊙。虽然是不接双星,但伴星只比其临界等位面稍小一点。这对双星像是不久前才由大陵五型半接双星演化而来的新阶段品种。  相似文献   

3.
本文给出UW Ori的首次光电测光结果及新的历元公式。应用Wilson-Devinney综合光变曲线方法得到了初步测光解,结果表明此星是一早型几乎相接的大质量半接双星,质比m2/m1=0.513,小质量子星临界等位面。由结果的分析指出如大质量子星为零龄主序星,则小质量子星已离开零龄主序。由极小时刻的O-C分析表明周期可能有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Wilson-Devinney的Roche模型,对两颗短周期食双星ST Car和RY Ind的光变曲线,进行了再分析。结果表明ST Car的测光质比q=0.60,RY Ind的q=0.50,两颗均属分离的不接双星,但它们的小质量次子星几乎充满Roche临界面。两星的测光特性说明,它们可能是Algol演化阶段后的双星。  相似文献   

5.
捅要从2009年到2014年,对食双星DS Psc进行了多色测光和光谱观测,得到了完整覆盖的B、V、R 3色光变曲线以及一批新的光变极小时刻,并首次确定了该双星系统的光谱型.综合已有极小时刻数据,采用O-C方法进行周期分析,得到了新的轨道周期及历元公式.利用Wilson-Devinney方法,对观测所得光变曲线作了拟合分析,首次得到了该双星系统的测光轨道初解.结果表明DS Psc为一个光谱型约为G7V的过相接双星系统.其轨道倾角为66.6°,质量比为2.506.由于其小质量的次子星具有比大质量主子星更高的表面温度,因此DS Psc应属于W次型的W UMa型双星.  相似文献   

6.
周洪楠 《天文学进展》1989,7(4):304-311
在密近双星的演化理论中,临界等位面与Roche瓣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本文简要回顾了对密近双星临界等位面和Roche瓣结构的研究进展。首先概述了临界等位面和Roche瓣的经典定义;其次讨论了诸多扰动因素对临界等位面的形状和Roche瓣结构的影响;最后介绍这些研究结果在密近双星研究中的应用和结论。  相似文献   

7.
利用云南天文台1.2m望远镜多色测光系统,选取一批Landoh标准星,利用较差测量的方法对该系统进行了大气消光系数和仪器转换系数的测定,分析了这套新的测光系统的性能.计算结果表明本系统与Johnson标准测光系统非常接近.同时也对该系统的测光精度进行了测定,在标准测光夜下测量亮于13.5等的星时,其V波段测光精度可达到0.041星等.  相似文献   

8.
根据对鬼星团中Johnson测光标准星的观测,我们研究了北京天文台60cm望远镜直流光电光度法UBV测光系统的转换方程,应用该方程推算了对三颗变星观测得到的UBV星等,讨论了所得光变曲线的精度,并与较差方法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根据对鬼星团中Johnson测光标准星的观测,我们研究了北京天文台60cm望远镜直流光电光度计UBV测光系统的转换方程.应用该方程推算了对三颗变星观测得到的UBV星等,讨论了所得光变曲线的精度,并与较差方法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超高速星是一类能够从银河系逃逸的恒星,它们是银心存在超大质量黑洞的有力证据,也是研究银河系晕的形状、银河系引力势模型以及银心初始质量函数等问题的有力工具.首先介绍了最早发现的3颗早型大质量超高速星,其次介绍了海量测光和光谱数据中早型大质量超高速星、晚型小质量超高速星以及处于恒星演化晚期的sdB型超高速星的系统搜寻及起源研究.  相似文献   

11.
Odewahn等人发表的CCD标准星区NGC7790的目录是挑选过的非密集星目录.在其证认图上都为单星或仅有相对很暗的近星,但在深度露光图上许多星显出有近星,有的貌似单星但实际上是双星或三重星.本文给出这些(光学)伴星的相对距离和星等差,以便测光工作者挑选标准星时参考使用.另外,比对NGC7790的CCD测光与光电和照相测光,发现Sandage的光电内插照相星等有系统偏离,远大于其测光误差.检验Sandage及其合作者的其 他类似工作可知Johnson等人的工作(M67, M11),在误差范围内,内插照相值的确和光电值在同一系统.Sandage和Walker的NGC4147,所说的照相光电一致与事实不符.Burbidge和Sandage的NGC7789,在改正了照相值的系统偏离后仍没有全改掉.Sandage和Walker的M92,真正改掉了小的非线性偏离.Sandage和Wildey的NGC7006,由于星暗难测,其照相值不能坚持光电内插的原则,结果不但有明显的颜色方程,而且星等有大的标度误差.CCD测光也应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Python设计和实现自动测光程序。首先扫描文件名实现文件分类;然后进行数据检查、预处理与孔径测光,并保存测光数据;最终由观测者指定目标星与比较星,程序从测光结果中提取相应星等与观测时间等数据,获得基于较差测光法的光变曲线。为解决数据提取中星图匹配问题,提出自动追踪移动目标的基于向量特征星图匹配算法,能自动匹配偏移较大的星图,并跟踪不断移动的小行星。使用本程序分别处理双星和小行星观测数据,并与IRAF(Image Reducation and Analysis Facility)测光结果比较,测光结果最大偏差分别为0.04 mag和0.043 mag,标准偏差分别为±0.005 mag和±0.007 mag。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天龙座食双星RZ Dra 70余年光变极小时刻的观测资料,得出其周期(P=0.~d5508)存在着长期缓慢减小的现象,周期的相对变化率△P/P~-1.53×10~(-10)。周期变化原因可能是该双星存在第三体,或者是属于一类罕有的短周期食双星,其大质量子星正不断向小质量子星抛射质量。本文并根据1978年5月—8月间对RZ Dra所进行的一色黄光光电观测,重新确认它是全(环)食型的食双星,并得出新的测光轨道解,两子星半径比值 k~0.69,接近于中心食。  相似文献   

14.
本文发表了1984年11月至1985年1月期间在美国McDonald天文台对大陵五型食双星CI Aur进行的UBV测光结果,以及采用Wilson-Devinney方法求解出它的轨道要素。结果表明CI Aur是一个半分离的双星系统,它的次星充满了Roche瓣,而主星离它的Roche等位面相离很远。两颗子星温度相差很大,质量比为0.687,轨道倾角i为74.42°。 CI Aur的光变曲线呈现随机的亮度“抖动”和明显的光变起伏。作者采用了自迴归功率谱方法和调和分析方法对它的光变起伏进行了频谱分析,求出了振荡的准周期和振幅。文章最后讨论了它的两种模型。  相似文献   

15.
天体随时间的光度变化能够反映其物理性质,高精度测光技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分析与探究天体的光变情况,对天体的演化研究有重要意义.介绍了相关的测光工具与技术,探索了把MaxIm DL与photutils测光库相结合的测光技术及应用,提出了连续图像中各星像测光数据快速匹配的解决方案.通过分析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1m光学望远镜拍...  相似文献   

16.
IRAF软件中DAOPHOT包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检验威海天文台1 m望远镜的测光精度,2009年10月7日晚用该望远镜观测了M39星团,并对观测数据进行测光归算。由于M39星团中个别星较密集,使用IRAF中的DAOPHOT包进行星像测光。详细介绍了IRAF软件中的DAOPHOT包及其使用。数据归算结果表明,在UCAC3星表中匹配到的星,稀疏区域亮星的星等内部精度达到0.003mag,较密集区域的暗星内部精度约为0.012 8 mag。  相似文献   

17.
1963年紫金山天文台对1963年武仙座新星(NHer 1963)~(++)作了三色(紫外、蓝、黄)照相测光和光谱观测.照相测光从2月17日开始到11月9日为止,用照相方法独立测定了星等,列出了新星和比较星的星等.用对数曲线法讨论了新星光变曲线.光谱观测自2月21日开始至8月8日结束.文中叙述了光谱的特征和变化,列出了壳层膨胀速度的测量结果,以及照相区和目视区的新星光谱描记图各6张,4月24日到25日的“氮闪”光谱描记图一张.  相似文献   

18.
在北京用15厘米反光望远镜作了御夫座ζ星1963~64年食的三色测光。表1给出了观测结果。表2是食外和全食时的V,B—V和U—B的平均值。两个子星K星和B星的V,B—V和U—B值列于表3。从光变曲线得出的食甚时刻为J.D.2438386~d.70,d=37~d.10。我们认为极小时刻定在J.D.2432553.66+972.176E(1947~48年)较好,并且认为d不随时间而逐渐增长。  相似文献   

19.
我们于1989年11月30日晚对PG0027+260进行了时间分辨率为108秒的高速CCD测光,得到了一条完整的光变曲线,从而确认其为激变食变星系统,轨道周期0.146~d  相似文献   

20.
准确的成员判定是星团蓝离散星研究的首要问题。本利用星团的测光、自行和视向速度等数据及观测资料,对10个较年老的疏散星团进行了蓝离散星的证认和成员确定工作,从而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较纯的星团蓝离散星样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