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地区古生界疑源类化石及其时代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内蒙古东部科尔沁右翼中旗地区出露一套古生代浅变质地层,长期以来在缺少大化石依据的前题下,仅依据岩性组合的区域对比,将其划归二叠系。近年结束的1∶5万区调,在该套地层中发现9属疑源类化石。将该9属疑源类化石与国内外已知时代地层的疑源类化石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研究区发现的疑源类化石组合显示早寒武世的生物组合面貌,地层时代应厘定为早寒武世。研究区下寒武统的确定,为进一步研究大兴安岭中南段古生代地质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巴颜喀拉山南麓玉树—甘孜构造带是我国西南地区新发现的一个重要的构造结合带,这里以往地质研究程度较差,有关地质矿产问题急待进一步研究。1965~1970年青海地质局区调队在进行1:100万区调工作过程中曾发现:“三岔河、觉悟寺等地二叠纪地层中有三叠纪化石混生。”近年来,这一问题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和注意,笔者根据近两年在该区  相似文献   

3.
新疆阿尔金山中段的第三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尔金山中段的第三系主要分布在索尔库里走廊南山以北的金雁山南坡(见下图)。这里地质研究程度很低,未见有关报道。1960年我队高芝生等在阿尔金山进行1:100万区调时,因无化石,将该套地层笼统地划为渐新统—中新统。1979年至1980年笔者在本区进行1:20万区调过程中,对区内的第三纪地层进行了较详细的工作,首次发现并采到较多的化石。现对本区第三纪地层作一简要论述,谬误之处,敬希评批指正。  相似文献   

4.
庄贤贵  胡论元 《江西地质》1994,8(4):323-324
江西省安远县版石地区第三纪地层的发现及意义庄贤贵,胡论元(江西地矿局赣南地质调查大队)在安远—寻乌地区1:5万区调过程中,发现在安远县版石一带出露一套独特的地层,层间火山岩同位素年龄值32Ma(Rh-Sr等时线),含有四层膨润土矿层,与下伏版石组油页...  相似文献   

5.
区调人物     
陈心才 广西桂林市人 ,1932年生 ,高级工程师。 1959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质调查及找矿系。历任湖南省区域地质测量大队分队技术负责、大队副总工程师、大队长、大队技术顾问等职。196 0— 1973年先后主持了 1:2 0万吉首、大庸、溆浦、涟源等幅区域地质调查及沅水上游金刚石原生矿普查。 1974— 1977年主持龙山地区 1:5万区调试点 ,找到大型矿床一处、矿点多处。其后参加部 1:5万区调规范的编写和参与指导省内1:5万区调工作。 1981— 1983年分工主管 1:2 0万区调工作总结 ,除组织与指导《湖南地层》、《湖南古生物图册》、《湖南重矿物图…  相似文献   

6.
关于陆相红盆地1∶5万区调填图中的几个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目前省内在陆相红盆地应用构造—岩性—岩相地质填图方法进行1∶5万区调地质填图中 ,在陆相岩石地层界面鉴别和划分、陆相岩石地层单位划分、新岩石地层单位建立、陆相岩石地层与盆缘断裂的关系 ,以及陆相红盆地中1∶5万区调填图认识观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凯里荷花中奥陶统十字铺组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凯里奥陶纪地层属于扬子型沉积区黔东分区的凯里——都匀小区沉积。前人对该地区地层作过不同程度的研究工作,据所获资料,都没有在该区发现过奥陶系中统沉积。一九八七年十一月,我队1:5万区调分队在凯里万潮区荷花村进行剖面测量工作时,首次在该地区发现了奥陶系中统十字铺组地层。荷花剖面地层出露良好,层次清楚,无断层构造影响(图1)。经初步整理,现将剖面列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区域地质特征苏州西部地区的大地构造位置归属江南台隆北延的德安—苏州前陆盆地、皖东南太湖坳褶区苏州复向斜带。区内地层出露极少,大多由钻孔揭示,泥盆系构成主要山体,一般为背斜核部地层,局部推覆在石炭系二叠系之上,石炭—二叠系常构成背、向斜翼部地层,三叠系为向斜核部地层,侏罗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在内蒙古乌兰浩特北沙巴尔吐一带开展1∶5万区调时,根据岩石组合、古生物特征、沉积环境等对出露于该地区扎格斯台一带的一套黑色砂板岩进行了重新厘定。重新厘定后的林西组为一套黑色板岩、粉砂岩夹细砂岩地层组合,具陆相沉积特征。该套地层在原1∶20万区调工作中被划归索伦组(P_(1~s)),原1∶25万区调又将其划归哲斯组(P_(2~(zs))),本次将上部陆相碎屑岩部分重新厘定为上二叠统林西组。该地层的重新厘定对本区寻找烃源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沿班公湖—怒江结合带西段出露的侏罗纪木嘎岗日群是一套复理石碎屑沉积组合,代表了班公湖—怒江中特提斯洋盆早—中侏罗世深海—半深海沉积。本文通过详细的地层剖面研究,依据沉积建造、岩性组合及古地理、古生物面貌特征,将原木嘎岗日群进行了重新划分。重新厘定的木嘎岗日群可划分为一、二两个组。在1∶〖KG-*2〗25万区调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重新厘定的木嘎岗日群的沉积层序、沉积构造环境及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侏罗世龙山组广泛出露喀喇昆仑山一带的麻扎-康西瓦断裂以南地区以及阿克塔河、拖车湖、神仙湾、岔路口、甜水海等地,其界定和时代归属历来争议颇大。2012~2014年,神仙湾地区1∶5万区调,根据前人资料,结合1∶25万区调成果经综合分析,提出了新的认识:按中国地层指南要求把龙山组升级为群,对其下部砂砾岩层位新建阿克塔河组,上部灰岩层位新建岔路口组,完善了岩石地层序列;对该时期地质演化历史,以及提高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和地质找矿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闽省区内地层出露较全,自元古代至新生代各时代的地层均有分布(表1);岩浆岩广泛发育,活动期次繁多,岩类复杂(表2)。地质构造在地壳演化的漫长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地质发展阶段,它对金属矿产的分布具有十分明显的控制作用。因此,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1:20万区调成果进行初步综合研究如下。  相似文献   

13.
巴颜喀拉山南麓玉树—甘孜构造带是我国西南地区新发现的一个重要的构造结合带,这里以往地质研究程度较差,有关地质矿产问题急待进一步研究。1965~1970年青海地质局区调队在进行1:100万区调工作过程中曾发现:“三岔河、觉悟寺等地二叠纪地层中有三叠纪化石混生。”近年来,这一问题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和注意,笔者根据近两年在该区从事1:20万区调时,所搜集的部分资料执成此文,不当之处望指正。本文地理界标在东经98°~99°30′,北纬32°~32°40′之间,行政属四川省德格、石渠  相似文献   

14.
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与石炭二叠纪冈瓦纳北界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1982—1983年间,作者在改则幅和日土幅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中,发现在黑头山—冈玛错—角木日—双湖一带,存在严重解体的蛇绿岩带。后经进一步工作,获悉该带明显地控制了冈瓦纳相和特提斯相石炭、二叠系的分布,并有高压变质带的岩石出露。因此,该带为一条北西西—南东东向的板块缝合带,它应是目前国内外地质界都在寻找的冈瓦纳大陆的北界。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主要是火山岩出露区,采用了岩石—地层学的双重制图工作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那么,在非火山岩区进行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能否采用新的制图法?我们在进行1:5万巢县幅区域地质调查的同时作了一次尝试,试编了按《中国地层指南》的要求,以岩石地层为制图单位的巢县幅地质图(组图)。这张巢县幅地质图是由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队联合编制的。  相似文献   

16.
江西崇义地区局部出露晚二叠世早期龙潭组与早三叠世大冶组之沉积。前人认为二者之间缺失晚二叠世晚期大隆组的沉积,视二者为假整合关系。 1983年在开展崇义幅一比五万区调工作中,笔者参加了崇义县左溪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一三叠系下统大冶组的剖面测制,在龙潭组之上的硅质岩、硅质页岩中采到了Pseudotirolites等化石,从而确定大隆组存在。现将崇义县左溪剖面描述如下: 上覆地层: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_1d)黄绿色页岩;产Claraia hubeiensis Chen ——整合——二叠系上统大隆组(P_2d) 12.02米 3.黄绿色硅质页岩夹薄层状硅质岩,产Hunanopecten sp.,Wilkingia cf.Komiensis  相似文献   

17.
目前正在进行中的田坂街、游城两个 1∶ 5万区调联测图幅 ,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的波阳县境内。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地处扬子古陆的东南缘 ,即扬子古陆与华夏古陆之拼接地带的中—新元古代增生—碰撞型“江南造山带”的中段北侧。因而 ,是国内前震旦纪基础地质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区内地层出露极为简单。资料表明 ,除第四系外 ,最老地层为分布广泛的中元古界双桥山群浅变质岩系基底 ,新地层则为中生界白垩系盖层沉积岩系 ,二者之间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其中 ,中元古界双桥山群原岩为一套巨厚的陆源碎屑浊流复理石夹少许细碧角斑岩沉积建造。普遍…  相似文献   

18.
<正>1成矿地质背景达来敖包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大陆缘晚古生代陆缘增生带,属古亚洲成矿域、二连-东乌旗铜钼铁成矿带的一部分。区域出露的古生代地层以石炭—二叠系宝力高庙组最为发育;中新生界的地层主要为上侏罗统陆相火山岩,第四系覆盖面积较大。矿区出露地层为宝力高庙组一段细粉砂岩,分布在花岗岩侵入体形成的港湾内,与侵入体接触面较陡,深部见隐伏的晚侏罗世—早白垩  相似文献   

19.
三都地区寒武纪地层发育齐全,从下统、中统至上统均有出露,特别在上统生物化石极丰富,是研究过渡相区寒武纪地层的理想地区之一。1954年卢衍豪报导了本区上寒武统的三叶虫,1957—1959年钱义元等对本区寒武纪地层作过详细研究,并确立了下寒武统渣拉沟组,中统都柳江组,上统杨家湾组和三都组等地层序列,历年来均用此层序与各区地层进行对比。尔后贵州地矿局区调队及石油地质队先后在本区开展地层研究工作。1977—1979年笔者  相似文献   

20.
青海拉脊山属南祁连加里东地槽褶皱带东段。该区继六十年代完成1:20万区调工作后,七十年代又完成了1:5万四个图幅的区调工作,原青海地质局物探队、第十三地质队和原西北地质科学研究所也曾进行过普查找矿和科研工作。本区积累有丰富的地质资料,基础地质研究程度亦较高,但是对拉脊山寒武、奥陶纪地层间不整合特征问题,前人工作甚少。因而,尽管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