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动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该文回顾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分析GIS的发展趋势,即3DGIS,TGIS,NS-GIS,Web-GIS,Com-GIS,Open-GIS等是GIS的重要发展方向,并阐述了GIS的面向对象技术,时空数据和属性数据的集成技术,空间数据融合技术,时空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2.
当前GIS广泛采用的空间数据模型不足以满足时态GIS发展的需要。该文探讨时态GIS所需的、可操作性时空数据模型,并且以土地利用和交通发展的时空相互作用为例,说明如何设计和实施相关的时空数据模型,用于支持发展时态GIS。  相似文献   

3.
时空行为数据的GIS分析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时间地理学的概念模型,建立时空路径分析的GIS数据模型,并通过GIS三维可视化工具,实现了个体时空路径的三维可视化.运用2007年北京城市居民日常活动调查数据,对所提出的数据模型和方法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时空行为数据的GIS分析方法有效地集成了GIS的空间分析和三维可视化功能,为人类时空行为数据的直观表现和分析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最后,讨论和展望了时空行为数据GIS分析方法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当前GIS广泛采用的空间数据模型不足以满足时态GIS发展的需要。该文探讨时态GIS所需的、可操作性时空数据模型,并且以土地利用和交通发展的时空相互作用为例,说明如何设计和实施相关的时空数据模型,用于支持发展时态GIS。  相似文献   

5.
流域水文模型和GIS集成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该文综述了流域水文数值模拟模型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现状,讨论了四种类型集成技术特点、应用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层次共实体的时空概念框架,以实现水文模型与GIS完全集成,指出水文模型与GIS集成技术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针对时空GIS发展所面临的时空表达不统一,高维扩展困难等问题,基于以多维统一和坐标无关为特征的几何代数理论,建立多维统一GIS构建的层次体系与方法。利用几何代数对象构造中几何维度与Grassmann维度的一致性,实现整合维度结构与几何关系的多维地理对象自适应表达。利用几何代数算子的特征内蕴与结构明晰特性,构建多维统一计算模型以及可支撑复杂地理计算的多维统一分析框架,进而建立基于几何代数的多维统一GIS系统架构与实现方案。对上述关键技术加以实现并进行了相关应用案例分析。结果显示,基于几何代数构建的多维统一GIS有望突破现有时空GIS的不足,可为以多维统一表达与运算为特征GIS的发展提供新的数学工具与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7.
运用GIS技术,依据喀斯特土地石漠化时空演变、驱动机制和生态重建的理论研究成果,提出喀斯特土地石漠化动态监测与可视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思路和技术路线,设计数据库系统和建立模型库,探讨其在喀斯特石漠化时空分析、驱动力诊断和综合评价等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应用发展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本文重点概述了地理信息系统 30多年来的应用和发展 ,简要地介绍了 GIS软件技术的进步和世纪之交深化地球信息机理、自组织、自相关理论和时空专题高维数据模型以及以 GIS为核心的综合集成技术体系的研究。同时讨论了新世纪信息时代与网络世界在“信息高速公路”、“数字地球”等高新技术迅猛发展进程中 ,对 GIS的深化应用研究 ,应纳入国家信息技术发展计划 ,使 GIS深层次、全方位地服务于国家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变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定性GIS在时空间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定性GIS已经成为地理学混合研究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扎根理论并与可视化结合、GIS和民族志整合等途径,对时空间行为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通过文本或非文本质性材料与GIS地理特征的整合,形成了时空行为研究中独特的地理环境系统与空间机制分析,一个重要的前沿领域就是地理叙事在时间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时间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时空行为的重要视角,但由于对个体主观性及行为的社会文化因素的相对忽视等原因,受到了一定的质疑。近年来以GIS为代表的地理空间技术的定性分析与表达,为时间地理学融入质性分析提供了方法论基础。关美宝创建的基于GIS的地理叙事方法,通过借鉴叙事分析的一般方法尤其是三维叙事空间分析,结合时间地理学概念框架,开发了基于GIS平台的计算机辅助叙事分析组件(3D-VQGIS),实现了在GIS内可视化的、循环交互的叙事分析,为定性GIS发展中GIS与叙事分析方法的融合做出了贡献。将地理叙事方法用于时空行为研究,可以为时间地理学方法创造一个更便于理解与解释研究对象日常行为的地理环境,为其融入行为与主体的质性分析提供从数据整合、数据分析到解释与展示的一整套研究方法与具体操作工具。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象的GIS时空数据模型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IS时空数据模型是描述空间实体的时间特性和空间特性的有机体,是GIS存储、再现、分析动态的现实世界的基础.该文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将地理实体抽象为空间对象,对空间对象的空间几何信息、属性信息、时间信息进行封装,提出了基于对象的GIS时空数据模型的构建方法.重点探讨了基于对象的地理实体描述方法、空间对象的时态特征和时态数据的存储方法,为时空信息的有机集成、共享管理、决策分析与应用提供了关于时空数据组织与管理模式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作为科学基础设施, 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可促进科技原始性创新, 提高国家科技竞争 能力。本文回顾我国近年推动科学数据共享方面的工作, 指出科学数据共享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 主要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 在共享理念、数据资源整合和平台建设三个方面探索科学数据共享今 后发展的重点和工作方法。具体结合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建设实践, 提出搭建科学数据交换 平台, 构建科学数据共享联盟; 将科学数据共享与科研项目相结合, 实行主动服务; 建立强大的科 学数据搜索引擎; 重视文档、信息服务等。  相似文献   

12.
基于空间数据挖掘的含义,分析空间数据挖掘的特点、主要方法分类和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空间数据的特点,提出一种空间数据挖掘体系结构,并分析空间数据挖掘的基本过程,阐述了当前空间数据挖掘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展望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有时空数据模型研究中存在的诸多不足,特别是基于事件的时空模型缺乏以空间对象个体为单位的时空变化贯穿式表达能力等缺点,提出一种基于事件的双序列时空数据模型,将状态变化与空间对象的变化用双重序列表达,用序列存储对象的变化解决了现有时空数据模型基于空间对象个体时空变化信息表达能力弱的问题。实验表明,该模型可有效用于时空数据管理。  相似文献   

14.
The integration of multisource heterogeneous spatial data is one of the major challenges for many spatial data users. To facilitate multisource spatial data integration, many initiatives including federated databases, feature manipulation engines (FMEs), ontology-driven data integration and spatial mediators have been proposed. The major aim of these initiatives is to harmonize data sets and establish interoperability between different data sources.

On the contrary, spatial data integration and interoperability is not a pure technical exercise, and there are other nontechnical issues including institutional, policy, legal and social issues involved. Spatial Data Infrastructure (SDI) framework aims to better address the technical and nontechnical issues and facilitate data integration. The SDIs aim to provide a holistic platform for users to interact with spatial data through technical and nontechnical tools.

This article aims to discuss the complexity of the challenges associated with data integration and propose a tool that facilitates data harmonization through the assessment of multisource spatial data sets against many measures. The measures represent harmonization criteria and are defined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 of the respective jurisdiction. Information on technical and non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 data sets is extracted to form metadata and actual data. Then the tool evaluates the characteristics against measures and identifies the items of inconsistency. The tool also proposes available manipulation tools or guidelines to overcome inconsistencies among data sets. The tool can assist practitioners and organizations to avoid the time-consuming and costly process of validating data sets for effective data integration.  相似文献   

15.
16.
云南逐月雨量和气温的格点数据资料场建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根据云南各气象台站的逐月雨量和气温观测数据资料,采用距离平方加权平均的格点插值方法,建立了云南(98.0°E~106.0°E、21.0°N~29.0°N)1951年1月~2002年12月0.25°×0.25°经纬度分辨率的逐月格点降水和气温数据资料场。应用该格点数据资料场,分析得到了云南年降水量场和年气温场变化的一些基本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17.
矢量数据向栅格数据转换的一种改进算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与空间数据结构的优化密不可分,栅格数据与矢量数据之间的高效转换是GIS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栅格数据十分有利于空间分析中的叠置分析,因而通常需要将矢量数据转换成栅格数据。该文分析对比了地理信息系统的两种基本数据结构,在总结已往矢量数据转换为栅格数据方法的基础上,依据边界代数多边形填充算法的基本原理,结合绘图作业时采用的正负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折线边界(数据串)跟踪方法。该算法原理简单,不需进行复杂的距离比较运算,运算速度快,并且通过简单的角度判断保证了填充的精度。  相似文献   

18.
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grid at fine scales better reflects the distribution of residents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nvestigating urban systems. The recent years have witnessed a growing trend of applying the nighttime light data to the estimation of population at micro levels. However, using the nighttime light data alone to estimate population may cause the overestimation problem due to excessively high light radiance in specific types of areas such as commercial zones and transportation hubs. In dealing with this issue, this study used taxi trajectory data that delineate people’s movements, and explored the utility of integrating the nighttime light and taxi trajectory data in the estimation of population in Shanghai at the spatial resolution of 500 m. First, the initial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grid was generated based on the NPP-VIIRS nighttime light data. Then, a calibration grid was created with taxi trajectory data, whereby the initial population grid was optimized. The accuracy of the resultant population grid was assessed by comparing it with the refined survey data.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final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grid performed better than the initial population grid, which reflect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calibr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19.
南极数据目录系统(ADDS)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ADDS是国际南极领域高度重视和许多国家共同研究的课题,是南极数据国际交流和共享的基础,也是国际南极数据管理发展的首要切入点。本文阐述了ADDS的六条开发原则并对其框架结构加以了分析,指出ADDS应采用国际目录网络(IDN)的目录交换格式(DIF),以利于提高南极数据目录的兼容性和实用性。本文还说明了AMD工具箱的设计思想及所要达到的目的及其改进方法。经过研究和实践,对南极数据目录条目的分类、ADDS的开发提出了见解及其实施方面的建议,预测了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三维地学建模多需海量数据支持,其数据库存储通常采用Oracle的LOB字段,而目前多数Oracle数据库访问接口无法处理大于4 G的LOB字段数据。该文基于面向对象思想,设计并实现了以OCI(Oracle Call Interface)技术为基础的Oracle数据引擎组件,将数据引擎操作的对象划分成多个层次,不仅能处理非海量的常见类型字段的数据,而且支持对4 G以上LOB字段数据的操作。该组件不仅突破了其他技术对Oracle LOB字段访问的限制,而且克服了直接使用OCI接口过于复杂、不利于复用等缺点,具有效率高、资源占用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