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印度洋海啸灾难事件中,有这样一则报道引人注目:一位十来岁的英国小女孩,在海啸发生时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救了一百多人的性命。小女孩是在学校的地震活动小组里学到的海啸知识,两三个月前老师刚刚带他们了解了有关海啸的图片和资料:当海水在极短时间内反常的退去,有可能是海啸的前兆。这位来印度洋过圣诞的女孩在海啸发生前惊讶的发现,  相似文献   

2.
郭潇潇  江晔 《地理教学》2007,(11):36-38,42
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啸发生.当时正在泰国普吉岛旅游的英国女童蒂莉,发现海水异动后立即告诉母亲眼前的状况。由于及时撤离,沙滩上数百人性命保住了。媒体将这位名叫蒂莉的小女孩赞誉为“海滩天使”。蒂莉在沙滩事件后说:“地理老师刚教给我们有关地震的知识,还告诉我们地震如何引发海啸……”“沙滩天使”蒂莉,  相似文献   

3.
《地理教学》2011,(9):63-64
福岛第一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的最主要原因是海啸超出了设想的水平,应急设备遭海啸破坏而丧失功能。在本次东日本大地震中,海啸导致大批平民遇难或者失踪,其主要原因极有可能在于发生地震到海啸来袭的时间只有短短的30分钟。特别是发现大量遇难者的仙台市地处平原,距离山丘等高地有很长一段距离,发生地震后不久,受害者可能很陕就被排山倒海般涌来的巨浪吞噬了。  相似文献   

4.
《地理教学》2005,(2):46-47
印度洋海啸不但摧毁了无数明社会人的家园,就连远离尘世的古老岛屿和那里的原始部落也没有放过。人类学家们表示,印度南部安达曼一尼科巴群岛上居住的原始部落人虽然躲过了海浪,但是他们的家园被毁,很可能令其中一些部族从地球上消失。  相似文献   

5.
《地理教学》2010,(1):60-60
据美国地质勘探局报告,南太平洋岛国所罗门群岛的圣克鲁斯群岛附近海域当地时间10月12日晚发生里氏6.4级地震,震中位于瓦努阿图桑托斯岛的卢甘维尔以北355公里处海域,震源在地表以下10公里处,目前没有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报道。位于夏威夷的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尚未发布海啸警报。  相似文献   

6.
王跃 《地理教学》2006,(3):40-41
在印度洋海啸发生一周年之际,报纸、网络等媒体纷纷追忆这一严重自然灾害给人类所造成的悲伤。这一顷刻间令23万多人魂丧水底的灾难再次表明,人类至今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还存在许多空白,在人类的漫漫旅途中仍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艰辛甚至痛苦。从许多媒体的追忆文章中,作者发现有一则报道与中小学地理教育有关。  相似文献   

7.
《地理教学》2012,(11):62-63
去年3月11日,地震震动稍微减弱之后,海岸社区应急事件处理负责人佐藤立即跌跌撞撞地回到办公室,按下了海啸报警按钮,触发了日本东北部气仙沼全市的警报器,发出了海啸有可能到来的警报。仅1分钟后,佐藤就收到了来自日本气象厅(JMA)的消息,东北地区宫城县气仙沼发生了8.9级  相似文献   

8.
伊鸣 《中国地名》2011,(5):44-49
福岛、宫城、岩手三县,位于日本东北部,地处太平洋西岸,是“3·11”日本大地震的重灾区,也是近一时期媒体使用率最高的地名。与东京、大板、神户、北海道等知名日本地名不同,近期,福岛、宫城、岩手三县知名度全球迅速飙升的主要原因,是发生于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与海啸。强烈地震与巨大海啸,让世人多了一份对三县人民的关注与同情,也让人们多了一份对三县悠久历史与震前原貌的探寻欲望。  相似文献   

9.
《地理教学》2011,(13):62-63
当海啸排山倒海而来的时候,几乎没有东西能阻挡。但是从牛顿时期就开始的水波研究,最近有了一个重大的突破——复旦大学昨天宣布,由该校先进材料实验室胡新华教授带领的课题组与他的合作者研究发现,一个由低频共振器排成的周期阵列能够完全阻挡住水波,这一阻挡的过程转化为电能,即便是海啸也可能变成发电的能源。这项最新成果发表在物理学领域的顶级刊物、最新一期的《物理评论决报》上。  相似文献   

10.
杨波 《地理教学》2007,(1):39-40
印度洋海啸已经远去了,但它带来的伤痛却永远留在人们的心底。我久久不能忘记的是英国女孩蒂莉的故事。这个被英国最畅销的小报《太阳报》赞誉为“海滩天使”的小女孩蒂莉,用她的智慧与机警成功地挽救了数百人的性命。我仔细地在网上搜寻有关此事的整个过程以及细节,也许有些不算为细节的细节让我们熟视无睹,却足够引起我们地理人的深思。  相似文献   

11.
孝文 《地理教学》2011,(22):31-31
众所周知,一颗大型陨石撞击地球绝非“好消息”,这种撞击会引发地震、海啸和风暴性大火等灾难性后果。但根据德国慕尼黑大学的科学家创建的一个新模型得出的预测,陨石撞地球造成的破坏并不像此前认为的那样严重。  相似文献   

12.
《地理教学》2011,(13):45-47
第Ⅰ卷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部件生产厂。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及随后的海啸、核辐射灾害,使该公司在灾区的工厂停产。受其影响,该公司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厂也被迫减产。据此完成1~2题。  相似文献   

13.
有这样一句玩笑话:"美国人生病,全世界人吃药"。一场由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正悄悄地影响着我们。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以来最严重的危机,造成全球  相似文献   

14.
最近,菲律宾的皮纳图博(Pinatubo)火山和日本的乌泽恩(unzen)火山的喷发活动所导致的人员伤亡相对来说是轻微的,这主要归结于预报技术的进步使科学家能够为当地居民提供充分的预报。然而,对于诸如地震和海啸这样的自然现象是较难预报的,这里作者记述了自然灾害预报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李敏祥 《地理教学》2012,(11):56-57
题目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程标准卷)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件生产厂。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及随后的海啸、核辐射灾难。该公司在灾区的工厂停产。受其影响,该公司在中国整车生产厂也被迫减产。据此完成1—2题。  相似文献   

16.
《地理教学》2013,(7):64
正日、法、美、英4国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发现,伴随日本2011年3月11日的大地震,日本东北地区太平洋海域地震震源区的地层应力大规模释放,这一变化能够解释为何震后会出现如此巨大的海啸。通过"地球"号深海探测船对日本东北地区太平洋海域的钻探,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的研究人员获得  相似文献   

17.
孙根年  周瑞娜  马丽君  王泰然 《地理科学》2011,31(12):1437-1446
依据旅游本底趋势线理论和月指数距平方法,对2008年五大事件对中国入境旅游的影响进行了高分辨率的定量分析,结果发现:①在五大事件的影响下,2008年中国24个省区入境旅游出现了负增长,其中,广东、四川等省区损失游客67.6~294.5万人,山东、海南等省区损失量小于5万人次;四川、西藏等省区损失率在50.0%~76.7%,安徽、吉林等省区损失率为1.6%~4.6%。②由于事件的性质、发生的时间和持续期不同,对各省区入境旅游影响差异较大,金融海啸共损失游客1 254.86万人次,汶川地震损失游客178.47万人次,奥运入境限制及"奥运抽水"损失入境游客215.02万人次,藏独事件损失游客115.55万人次,南方雪灾损失游客42.41万人次。③五大事件对入境旅游的影响,存在着较大空间差异。南方雪灾的影响集中在南方受灾省区;藏独事件对西藏及北京、上海旅游影响较大;汶川地震影响范围遍及全国,但对四川及其周边省区影响最大;北京奥运会期间,全国大部分省区入境客流量减少;金融海啸影响的时间长范围广,全国31个省区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东部沿海地区入境客流量损失较大。在本底趋势线模型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了。  相似文献   

18.
廖苗  李树民 《地理教学》2021,(11):17-19,24
本文依托江苏省减灾教育课程基地,以"海啸灾害"主题学习为例,通过多情境、多课程、多学科"融合"的方式探究灾害地理教育校本化的实践策略,链接学生经验和新技术,让学生经历"基于情境""基于学科""基于主题"的实践过程,以期实现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灾害意识、减灾能力、责任担当等优良品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河下游不同覆盖度灌木防风固沙功能野外观测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程皓  李霞  侯平  裴玉亮 《中国沙漠》2007,27(6):1022-1026
 对塔里木河下游50%、25%、10%三种覆盖度灌木降低风速观测结果表明: 50%覆盖度灌木降低风速最明显,防风效能为49.21%;25%的覆盖度灌木降低风速较明显,防风效能为24.44%;10%的覆盖度灌木对风速降低有一定作用,防风效能为9.15%。在7.7 m.s-1风速下,植被覆盖度为10%、25%的沙地输沙率分别是无植被覆盖沙地的62.44%和8.37%;在10 m.s-1风速下,植被覆盖度50%的沙地仅有轻微的风蚀。根据塔里木河下游不同覆盖度植被与降低风速之间的定量关系,得出不同风速条件下的有效植被覆盖率,在研究区常见10~15 m.s-1风速条件下,要达到有效阻沙效果,植被覆盖率应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20.
李平日 《热带地理》2007,27(1):20-20
由广东省地质学会、香港地质学会、广东省地质调查局、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联合主办的粤港珠江口地区地质研讨会于2006年11月23-24日在中山大学举行。粤港地质界、地理界80余位专家出席了会议。中山大学、广州大学等30多位研究生、大学生列席聆听学术报告。35位粤港地学家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研究范围涉及地层、构造、城市地质、海洋地质、第四纪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矿产地质、风暴潮沉积、第四纪沉积、地下埋藏古树、地质灾害等地学领域。《广东地质》为大会出了《专辑》(《广东地质)22卷1期)。与会者饶有兴趣听取和观看了香港同行关于2004年圣诞节印度洋强烈地震引起海啸的地质效应及其对香港及珠江三角洲的启示的实地考察报告和现场录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