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刚炎  邹家忠 《水文》1996,(2):21-26
差分GPS在水道观测上的应用周刚炎,邹家忠(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1前“吉长期以来,我国河道、水库的水下地形观测是采用经纬仪交会定位,配合超声测深仪的传统方法。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控制点,增设大量的标石和高标,而且受气候条件、通机条件的限制,精度低,速...  相似文献   

2.
营口地区河流众多,如何有效监测河道流量和水库进出水量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根据营口辽河防洪自动监测系统的发展现状,采用信息采集层、数据传输层和系统应用层的三层体系结构设计整个系统,建立一套完整的辽河实时防洪监测系统,利用传感器节点将其分布到辽河监测断面,为了实现对辽河水位、流量等全方位跟踪监测,实时跟踪记录辽河水位、流量等数据,这样不仅有利于辽河汛期水情的24 h不间断监测,从而解放大部分劳动力,使得建立防洪指挥体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水库下游河道行洪能力调查与评价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尚林  王昌民  陈佩富 《安徽地质》2006,16(2):126-128,133
水库下游河道行洪能力不仅涉及水库上游淹没和水库安全,对水库下游河道堤防、城镇和村落的安全造成的潜在危险也是最需要考虑的因素。本文论述了水库下游河道行洪能力调查的重要性、工作内容、调查方法和评价方法,可为我国其他水库下游河道的调查与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HYPACK水文测量软件在水下地形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学民  王卫平  张宗德 《水文》2000,20(3):38-40
HYPACK水文测量软件是一个功能齐全的用于水下地形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软件包,可以支持多种定位设备和测深设备.近年来使用HYPACK软件配合GPS和测深仪,完成了长江河道、湖泊和水库等多个水下地形测量任务,介绍了其主要功能和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5.
GPS技术在测量领域的应用以其精度高,效率高,不受气候条件和通视条件影响等优点受到测量界的欢迎。GPS测量的成熟技术方法有多种,作者依据滦平盆地的地形特征和重力勘探的精度要求,在对滦平盆地进行重力测量时选用GPS静态相对定位技术建立测区内的测量网,采用GPS快速静态定位技术实测各重力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沂沭河流域大型水库至下游控制站河道流量演算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沂沭河流域大型水库至下游控制站的河道流量演算方案进行了系统研究.文中根据马斯京根分段连续流量演算法原理.依据实测库、河中高水资料,分析确定了大型水库至下游控制站之间河段的特征河长及稳定流传播时间关系,建立了由水库泄洪最大流量和中游河道站洪峰流量推求河段代表流量的计算公式.使用本方案,可快速准确地将上游大型水库的泄洪流量过程汇流演算至下游控制站,能够有效提高下游控制站的洪水作业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7.
对变动回水区流量的高精度快速监测是入库洪水监测的重要手段,也是水库安全进行调度 防洪决策的重要依据。三峡水库建成后,回水后的流量测验条件会产生较大变化。在汛期,由于三峡水库低水位运用,该河段仍保持天然河道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万家寨水库凌情特点及初始封河期调度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家寨水库蓄水运用以后已渡过 2个凌汛期,这 2个凌汛期各具代表性.通过对库区河道进行凌期实地查勘,根据 2个凌汛期的实际资料和水库运用情况,对库区河道的凌汛特点、冰塞冰坝形成及溃决原因等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水力学原理研制了初始封河期水库调度方案.  相似文献   

9.
胡海燕 《地下水》2020,(1):199-200
在河道水资源管理中水情监测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准确的水情监测有助于及时做好调控准备,从而确保水资源高效利用,提升河道的安全性。以老哈河流域河道作为实际研究对象,针对河道调控管理中存在的信息滞后、信息错误等问题,通过对河道水情测报系统管理现状及自动化改造必要性进行研究。从投入应用的效果看,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有助于全面监测区域内地下水水质变化,对地下水水位进行动态分析,为流域地下水开采应用提供数据支持,从而在保证流域水质环境的情况下提升地下水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15,(6)
水库防汛事关灌区和下游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但是朱隈水库存在着输水洞设备设施老化陈旧需更换,第一输水洞洞身漏水;溢洪道无检修闸门,主坝下游右侧排水体局部塌陷。流域内无水雨情自动监测系统,水库大坝没有自动化安全监测系统,洪水预报未有权威部门专门设计,预报手段相对滞后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文章通过对朱隈水库工程状况、运行情况进行客观分析,并就科学制定水库度汛方式、预报方案、洪水调度和防汛预案进行探索,为水库安全度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龙羊峡水库水温结构演变及其对下游河道水温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年调节水库由于年际运行过程的差异引起水库水温结构变化,探明其规律及对下游河道水温响应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河龙羊峡水库为研究对象,利用水库蓄水后的1988~2008年运行过程及水温观测资料,分析了水库运行方式与水温结构变化关系,探讨了水库不同运用过程对下游河道水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龙羊峡水库水温结构演变及其对下游河道水温影响程度与水库运用过程密切相关。12~3月,水温结构为弱分层或等温分布,较高水位的蓄热增温效应明显,下游河道水温与水库水位变化具有同相位关系;5~10月,水温结构为分层分布,水位是决定分层形态变化最主要因素,下游河道水温与水库水位变化具有反相位关系,同时,水位与河道水温在不同的出入库水量条件下,呈现不同的线性相关关系。11月和4月,水温结构近乎为等温状态,也是水温结构变化的转折点。研究成果为分析大型水库在不同运行条件下水温结构及下游河道水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宋策  周孝德  唐旺 《水科学进展》2012,23(3):419-426
水库对其下游河道水温影响是目前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分析水库干扰后的河流水温波动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水库对其下游河道水温影响的评价指标:基线偏离指标、相位偏移指标和极值变幅指标。对各指标含义进行界定并建立其函数表达式,提出水库对河流水温影响的指标评价方法。选取黄河上游已开发梯级水库为例,应用提出的指标评价了该梯级水库对河流水温的时空影响。研究表明:对于不同调节类型的水库,指标能够敏感地辨析水库对河流水温季节性波动、水温滞迟和均化作用等影响;也可判别其对水温影响的主要特征。此外,针对受影响河段的不同位置分析各指标的波动趋势,可揭示梯级水库对其下游河道水温累积影响的变化程度。提出的指标具有通用性,可为其它流域开展水库水温影响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
邹家忠 《水文》1989,(3):62-64,F003
一、概述长江河道原型观测,是河流泥沙测验的一项基本工作,通过对长江河道进行实地勘测、调查、测验、钻探和野外试验,搜集水文泥沙及河床地形资料,进行整理及分析,掌握河道冲淤和演变特性,可为综合治理开发长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杨埕水库围堤安全实时监测自动化系统通过对水库坝体、坝基及围堤建筑物的长期准确监测和原始数据采集,及时掌握和评价水库大坝的动态工况,有力保障了水库的稳定、安全运行,为解决沧州东部地区饮水安全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本文详细阐述了系统的组成结构、软硬件平台及实现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张丽莉  武中强  张卓 《地下水》2010,32(2):68-70
介绍水质在线监测技术,重点介绍了大浪淀水库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通过建设大浪淀水库多参数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实现了对大浪淀水库水质的实时监测,主要监测项目包括:PH值、氨氮、溶解性总固体、浊度、蓝绿澡等八项指标,为保护供水水源地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岩溶地区水库渗漏是碳酸盐岩地区兴建水利枢纽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之一,尤其是在可溶岩广布、岩溶发育强烈、地形复杂地区。拟建兴文县新坝水库地处岩溶地区,存在岩溶渗漏的可能性。通过对该水库库区地质概况、岩溶水系统进行分析研究,论证了水库潜在的三条岩溶渗漏途径均不会发生渗漏;并利用库区降雨量与泉流量进行水均衡计算,计算结果进一步论证了该水库不存在岩溶渗漏问题。  相似文献   

17.
洪潮水面线是指导水利规划和工程建设的重要依据,对保障地区防洪安全至关重要。河道地形作为关键影响因子之一,其变化对洪潮水面线有着极大的影响。以西北江三角洲河网为对象,在分析其河道地形近几十年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利用一维水动力模型探讨了河道地形变化对三角洲区域整体洪潮水面线的影响。结果表明:(1)受人类活动,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大规模的采沙活动的影响,西北江三角洲的河道地形整体呈冲刷状态,其中90年代前后最为显著;(2)对于西北江三角洲腹部及其以上区域,基于2005年河道地形的区域整体洪潮水面线较1999年的结果显著下降,最大降幅达1.8 m(18%);对于三角洲尾部区域,基于2005年河道地形的洪潮水面线略高于1999年的结果,增高幅度小于0.1 m(2.5%);(3)潮汐及比降变化对洪潮水面线的增高作用强于河道冲刷引起的下降作用是三角洲尾部近口门河道2005年河道地形的洪潮水面线高于1999年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地区水利工程建设以及防洪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防洪系统风险分析的研究评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栋  朱元甡 《水文》2003,23(2):15-20
以风险的基本概念(风险的定义、特征和风险分析方法)为基础,在排雨水道涵洞设计、堤防河道行洪、水库大坝安全、洪水及风险管理决策等诸方面对防洪系统风险分析的研究进展加以评述,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王德欣 《地下水》2023,(4):152-153+210
由于地形崎岖和深厚的植被覆盖,在山区河道测绘往往呈现高难度、高风险和低效率的特点,对该区域的开发和利用造成不利影响。目前基于具有穿透植被性能优异的机载LiDAR,探究激光影像技术在勘测山区河道地形下的效率,为提高该地形下的测绘提供技术支持。但同样机载LiDAR技术在测绘复杂地形的应用精度仍受植被覆盖率和地形平整度的影响,所以为量化分析机载LiDAR技术在复杂地形下的适用性和精确度,本文通过对比不同地表覆盖物下,机载LiDAR在具有代表性的山区河道的测绘应用精度,研究表明:结合点云影像的机载LiDAR测绘技术具有平面精度高、高程信息准确和地表信息丰富全面的突出优点;植被覆盖率、地形坡度显著的影响测绘的点云高程精度,而机载LiDAR技术在穿透植被性具有突出优势;机载LiDAR技术在测绘山区河道地形得应用中具有突出的效率高、准确性高和成本低的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20.
GPS无线电掩星技术监测地球大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栋  黄城 《地球科学进展》1997,12(3):217-223
GPS无线电掩星技术是从行星掩星(飞行器)探测行星大气[1~3]的遥感技术发展而来的。1995年4月3日小型卫星MicroLab1的发射升空,标志着以GPS无线电掩星建议为基础GPS/MET计划纳入了正式实验阶段。实验结果证实了GPS无线电掩星技术在探测地球大气方面潜在的科学价值与实用意义。简要系统地介绍了利用GPS无线电掩星技术监测地球大气折射率、温度、气压和水蒸汽丰度等物理参量廓线分布的基本原理、主要误差源和空间分辨率,以及数字模拟结果和初步实验结果,并分析了GPS无线电掩星技术在监测全球气候变化和提高数值天气预报精度等方面的潜在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