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用蚕桑草进行春、秋蚕饲养试验表明,纯蚕桑草养蚕仅适宜于小蚕期,不适宜于大蚕期。大蚕期须蚕桑草与桑叶搭配饲养。蚕桑草对蚕的龄期影响较小,对蚕的体长、体重和蚕茧质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
泾川引种蚕桑草的温度条件分析张永勤(泾川县气象站744300蚕桑草(Sericuluturegras)属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我国南方。蚕桑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和多种氨基酸,叶质细嫩,既可用于养蚕,也是家畜喜食的青饲料。试验表明,用蚕桑草养蚕...  相似文献   

3.
子洲县1~9月气侯条件适合蚕桑草种植。种在蚕桑草宜进行育苗移栽,可提前割叶,要注意控制蚕桑草叶片含水量。不同龄期的蚕应喂给不同比例的蚕桑草.用蚕桑草搭配饲料喂养家畜、禽,可增加营养,提高产奶量,产蛋量。  相似文献   

4.
我局“农业气象科技服务中心”,经过对本县气候条件全面分析论证后,从1991年开始进行“蚕桑草”的试种试养,今年进一步扩大试种试养范围和项目,设了9个试种试养点,(试种地10亩)。从试养春蚕到试养奶牛、猪、鸡等。经过多次深入试验点,亲自参加试养和技术指导,科学地掌握了种植技术和喂养技术,为大面积推广种植“蚕桑草”取得了科学依据和喂养技术。特别对  相似文献   

5.
丁洁  简云峰  谢明 《贵州气象》2011,35(4):32-33
对近10 a来毕节市蚕桑生产与气象条件进行分析,研究霜害、冻害、低温和干旱等主要气象灾害对蚕桑生产的影响。提出建立农业气象灾害综合防御体系,有计划控制新桑、蚕品种的推广比例,合理安排蚕期生产布局等保护蚕桑生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根据子长县蚕桑中心统计多年蚕桑种植资料和经验,利用子长县气象站20a气象资料,南沟岔镇、玉家湾镇区域气象站5a气象资料,针对桑树露青期、鹊口期、五叶期等发育期的生长需求,对子长县蚕桑种植的温度、光照和水分条件进行分析,总结了桑树不同生育期适应的气候条件和主要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7.
根据子长县蚕桑中心统计多年蚕桑种植资料和经验,利用子长县气象站20a气象资料,南沟岔镇、玉家湾镇区域气象站5a气象资料,针对桑树露青期、鹊口期、五叶期等发育期的生长需求,对子长县蚕桑种植的温度、光照和水分条件进行分析,总结了桑树不同生育期适应的气候条件和主要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8.
熊家河 《气象》1993,19(5):57-57
丰都县位于四川盆地东部边缘,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是蚕桑生产适宜区,蚕桑生产历史较久,早在1902年在新城乡附近就开始栽桑养蚕,1924年还建立了蚕桑研究所。但限于条件,发展规模小,经济效益低。1964年开始大面积栽桑养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蚕桑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适应气候变化科学利用生态环境发展蚕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阳城县气候历史资料的调查分析和对蚕桑生产情况的调研,分析了生态环境对蚕桑发展的重要性。认为阳城蚕桑生产需适应气候变化,及时抓住冬春变暖,夏季变凉,无霜期变长,冬夏降水增加的生态环境,调整生产布局,改进管理技术。气候变暖不仅有利于桑树生长和安全越冬,同时也增加了桑树、桑蚕相应病虫害的越冬能力和危害行为的超常性,如低温冻害、高温干旱、低温连阴雨等,这些都有可能导致桑树、蚕作的突发性灾难和病虫害的暴发。本文在桑管技术、养蚕布局、防虫防病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桑树是多年性温带和亚热带木本植物,在一年中生长期和休眠期交替进行。研究表明,桑树生长和桑叶产量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早在八十年代初,我省桐乡县气象站率先开展为蚕桑生产的气象服务;之后,湖州、嘉兴等地也相继进行了蚕桑气象的试验研究。为了进一步摸索桑叶生长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我们在国家气象局的支持下,开展了春桑叶生长气象动态监测试验研究,在浙北蚕桑主产区选择三个试验点布置了统一的田间观测试验,取得了在一个区域内春桑叶生长的动态监测资料。通过分析春桑叶新梢生长量等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为开展蚕桑气象服务,进行桑叶生长量的气象预测提供实验性依据。  相似文献   

11.
宣志强 《浙江气象》2005,26(4):19-21,35
根据蚕桑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利用1983~1996年天目山南侧气候考察资料(包括临安、昌化两站气象资料),以统计分析的方法,从立体上分析了不同层次的气候条件对蚕桑生产的影响,找出适宜发展蚕桑生产的最佳气候层。  相似文献   

12.
永新是江西第二大蚕桑基地,蚕桑也是永新的重要支柱产业。蚕桑生产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尤其是春蚕。因为春季我县连续低温阴雨天气较多,空气湿度变化较大,对春蚕饲养非常不利。由于气象原因,春茧的产量和质量都不高。为做好气象为特色农业服务,趋利避害,切实提高春茧的质量和产量,近两年来,我局研究总结了春茧高产优质的气象技术措施,开展了蚕桑生育期全程跟踪服务。据调查统计,近两年我县鲜茧产量完成1000余t(吨),总产值较往年增加200余万元,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本文从气象角度出发,结合多年服务工作实践,总结出春蚕…  相似文献   

13.
蚕桑生产需要温暖、湿润的气候,始兴县蚕区年平均气温196℃,年降水量1600mm,具备蚕桑生产和发展的气象条件,主要产区在罗坝、澄江等乡镇。1 养蚕与气象的关系  蚕是软体变温冷血动物,其生长与气温、湿度、光线、空气等有密切关系。5~10月是适宜养蚕期,可分为春蚕、?..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近几年来,浙江省蚕桑生产迅猛发展,蚕桑主产区春蚕发种量每年以15%左右的幅度递增。桑叶生产虽然也在发展,但增产幅度跟不上蚕种发放量的增加幅度。为了实现桑种平衡,避免“闹叶荒”,近些年生产上采用了推迟春蚕发种收蚁日期,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是我国四大蚕区之一,并为蚕桑生产最适宜生态气候区。浙江以“丝绸之府”闻名中外,尤其是近年来,由于改革开放,丝绸出口量大增,蚕茧供不应求,我省蚕桑生产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我省杭嘉湖、宁绍、金衢等主要产蚕区,从每年的五月到十月,先后要饲养春蚕、夏蚕和早秋、中秋、晚秋蚕共五期。在这五期蚕中,以春蚕的饲养量最多,蚕茧产量最高,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云南大叶直播茶大行间剪草、不铲草和铲草(对照)三种管理方式下。晴天的温度、相对温度,土壤水份的变化及其与茶生势、产量的关系;剪草和不铲草的比铲草的温度偏低,相对湿度偏大,土壤水份高,剪草茶生势最好,茶产量最高,不铲草茶长势略好于铲草,但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17.
石家庄草面温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石家庄地区5个观测站2008~2010年逐日的草面温度、地面温度和气温观测数据,分析讨论了该地区草面温度平均值、极端值、日较差特征以及草面温度与地面温度、气温在不同气象条件下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全地区年平均草面温度呈现出北低南高的特点,西南部山区最高;年平均最高草面温度中部地区最高,年平均最低草面温度西南...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陇南山区柑桔、花椒、苹果、蚕桑、茶叶的气候生态条件的基础上,指出这里利用有利地形环境发展林果生产的气候优势。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13年6月—2014年11月青海15个台站草面温度观测资料,建立了各站草面温度审核规则库,在进行质量控制时,还应结合不同的方法进行判断。差值分析结果表明,在各定时草面温度和地面温度温度的差值中,大部分台站为草面温度小于地面温度,最大差值出现在14—15时,夜间差值较小,且基本表现为草面温度小于地面温度;晴天平均差值最大,阴天最小;春、夏季日最高地面温度大于日最高草面温度,秋、冬季日最高草面温度大于日最高地面温度;秋、冬季日最低地面温度大于日最低草面温度;月平均差值较大的站点分别在青南和柴达木盆地,最大差值出现在达日,为-10.8℃;在阴天、多云天和晴天3种典型天气条件下,地面温度和草面温度差值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临汾市2007年-2011年2月的草面温度和相应的地面温度、气温、总低云量、降水、日照、风速等资料,采用数理统计、相关分析、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对草面温度的日、月、季、年变化特征及其与各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草面温度呈逐年上升趋势。月平均草面温度的最高值出现在7月,最低值出现在1月,年较差为33.7℃。②草面温度日变化呈现“降一升一降”的变化趋势。日平均草面温度最高值在春、夏、秋三季一般出现在13时,在冬季出现在14时,最低值在春秋季一般出现在6时,夏季出现在5时,冬季出现在7时。③草面温度与气温、地温均呈现明显的线性正相关。草面温度高于气温,草面温度的极端值振幅比气温的偏大;地面温度高于草面温度。④引起草面温度变化的气象因素较多,主要是低云量和总云量,其次是降水、日照和风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