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盆地西南部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在石油地质上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四川盆地西南部震旦系灯影组、二叠系和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储层中次生成因的孔隙、溶洞、裂缝较发育,经历了多期白云石和石英充填;根据不同期次充填矿物或脉体中有机包裹体的特征和组合类型,以及同期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将烃类在储层中的油气演化和运移聚集期次划分为:①印支期石油大量形成阶段的油气运移和聚集;②燕山期凝析油—湿气演化阶段的油气运移和聚集;③燕山期—喜山期干气演化阶段的天然气大规模运移和聚集。  相似文献   

2.
流体历史分析是用以研究影响烃类成藏作用中石油运移和盆地水文地质这两个重要因素的。这一分析综合运用了矿物学上的直接观察与测定和数学模拟。成岩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可直接观测石油的运移时期和测定古温度。为了说明盆地的水文地质,用成岩矿物的同位素组成来测定年龄,并且鉴定古孔隙水的来源。该分析定时的特性与时控的热指标的综合解释为石油生成的数学模拟提供了一详细的岩石热演化史的输入,而烃类流体包裹体可以从观察上对理论预测进行校正。在昆士兰州西南部的Eromanga盆地,区分出了两个石油运移历史不同的地区。在Jackson-Challum地带,石油运移的高峰期与石英的胶结作用在晚白垩世同时进行;而在Tintaburra-Bodalla南部地带,石油的运移发生在石英胶结作用之后,从中白垩延续至今。Jackson地区石油运移是在孔隙水中^18O相当富集时发生的,这种富集表明了地下水缓流过程中成岩作用的变化;而Tintaburra地区石油运移是在现今向下流动的水流系统中进行的,其地下水^18O的相对贫瘠表明是大气水来源。在悉尼盆地南部,白垩纪时期的深埋藏与最大热流值促使了Ⅲawarra煤系地层石油的生成与运移,在Scarborough砂岩中这一过程可从流体包裹体中观察到。由于巨大厚度地层被侵蚀,继后岩石的冷却阻了早第三纪石油的形成。孔隙水中^18O同位素的相对贫瘠表明在大气水向下流动过程中发生了早期成岩作用。由于成岩作用是在缓流中进行,因而导致了孔隙水中^18O同位素的富集,这一过程至少从距今140百万年持续到了90百万年,即伊利石胶结作用时期。  相似文献   

3.
崖13-1气田有机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琼东南盆地崖13-1气田陵水组三段储层砂岩自生石英中有机包裹体的类型分布、均一温度及成分等的研究认为,崖13-1气田天然气开始运移的时间在上新世,运移深度为3.0~3.3km,此时尚未形成气藏;大量运聚发生在上新世末—第四纪,运移深度为3.4~3.9km,主要聚集期为第四纪。根据有机包裹体的成分特征对储层流体介质及气源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包裹体研究──盆地流体追踪的有力工具   总被引:67,自引:5,他引:67  
刘德汉 《地学前缘》1995,2(4):149-154
矿物包裹体在研究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恢复盆地的热演化历史,指示油气生成、运移、聚集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矿物包裹体是盆地流体的原始样品,它记录了地质历史中盆地流体的很多信息,有效地测定各期矿物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是直接了解盆地热流体活动的重要数据;系统测定各类流体包裹体的初熔温度和冰点温度,能大致判断流体的矿化类型和矿化程度;流体包裹体的p-V-T-x研究,是探讨流体温度、压力的依据;荧光显微镜等对有机包裹体的有效鉴别,色谱方法对流体包裹体有机和无机成分的分析能提供流体组成和烃类赋存的多种信息;特别是近年来大力发展的单个包裹体的激光拉曼光谱等探针分析,以及包裹体群的GC-MS和δ ̄(13)C、δD、δ ̄(18)O同位素分析在追踪盆地流体性质、成因及其与油气等矿产的关系方面将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石油包裹体研究和应用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总结了对石油包裹体研究和应用的几点认识,包括流体包裹体岩相分析、显微温度分析、油包裹体丰度统计和原始样品采集及制备。强调流体包裹体岩相分析是直观而有效的分析技术,其结果可以提供油气是否运移、运移期次、相对早晚及每一期相对数量和油气大致特征等资料,也是其他有关包裹体研究的基础。显微温度测试必须以油气包裹体鉴定为基础,单纯应用均一温度划分油气运移期次是不合适的。油包裹体丰度是确定古油藏的重要参数,统计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石油包裹体分析是研究性较强的方法,研究人员参与到分析鉴定工作中方能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产在自生胶结物中的水溶液包裹体和石油包裹体的分析,研究了乌拉油田的成岩史和石油允填史。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对反应速率和石油饱和程度仍然知之不多,但在石油到达砂岩之后,成岩作用仍持续活跃。自生石英中包裹体的显微测温证实,石英胶结作用开始广泛发生的温度在110℃左右(相对埋深2.5km),且这一过程延续至今。与此同时,自生钠长石亦以粒间和粒内胶结物的形式存在。大量的石油包裹体主要产于钠长石和石英胶  相似文献   

7.
临邑凹陷辉绿岩中石油包裹体形成条件与油气成藏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临邑凹陷商河地区,商52井浅成辉绿岩侵入体中发现大量黄色和黄绿色荧光的石油包裹体,主要赋存在长石解理、裂隙中,多数为十分细小的纯液态的石油包裹体。测得其中部分粒径较大的石油包裹体的均一温度th=79~82℃,表明这些石油包裹体是辉绿岩体侵入Es3地层冷却以后受地层水作用在发生的多种蚀变反应的过程中长石的节理、裂隙愈合带封存了渗入的烃类物质而形成的。石油包裹体的PVTsim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捕获温度ttr为88.6~92.1℃,捕获压力ptr为22.2~23.0MPa。与本区沙三段地层砂岩储层中石油包裹体捕获温度、捕获压力的对比结果表明两类石油包裹体的成藏条件基本相似。本区玄武岩-辉绿岩中的油气藏,实际上是特殊岩性储层的油气藏,其勘探前景主要受临邑凹陷多孔隙、裂隙的火成岩分布规模与沟通烃源岩的断裂和各种圈闭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包裹体类型和成分的不同反映了油气的不同演化程度和不同的运移期次。根据包裹体的组成和荧光性可将包裹体组合划分为 3种类型 :发荧光的沥青包裹体和盐水气液包裹体组合类型、不发荧光的沥青包裹体和盐水包裹体组合类型、纯盐水溶液及盐水气液包裹体组合类型 ,它们是不同演化阶段油气运移的重要标志。通过对湖北当阳区当深 3井二叠纪—三叠纪海相地层的包裹体组合的研究表明 ,该区存在 3期不同演化阶段的油气运移 ,即中侏罗世早期至晚期的液态烃运移期、早白垩世早期—中期的裂解烃运移期和早白垩世晚期—中白垩世中期的剩余气运移期。这为中扬子地区的海相地层的成藏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流体包裹体研究沉积盆地古压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流体包裹体是盆地流体和成矿流体的原始样品,它记录了地史中盆地流体和成矿流体的很多信息。通过研究流体包裹体可以得出沉积盆地的原始古压力,这在石油地质领域中可提供油气运移、储聚保存和构造运动等重要参数。介绍了液体包裹体恢复古压力的方法和应用条件及范围。  相似文献   

10.
长埔锡矿床成矿流体性质与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秀娟 《地球学报》1995,16(4):386-396
长埔矿区矿物中流体包裹体十分丰富,主要有液相包裹体、气相包裹体、含液态CO_2多相包裹体以及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成矿作用阶段大致可分为锡石-石英-电气石阶段,锡石-硫化物阶段以及无矿石英阶段。各阶段叠加现象明显,3个阶段从早到晚温度、盐度有从高变低的趋势。矿区成矿温度范围160-410℃,最佳温度220-340℃,盐度为2-16W_(Nacl)%,压力为30-45MPa,相当于成矿深度1.2-1.8km。成矿流体主要来自于岩浆热液,晚期有大气降水的影响。流体沸腾温度为269.2℃,压力为12.5MPa,深度为0.5km。  相似文献   

11.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石油运移模式与成藏期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海拉尔盆地由多个凹陷构成, 油气潜在资源丰富.研究含油凹陷油气的来源、油气充注方向及成藏时间对指导盆地油气勘探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以乌尔逊凹陷为例, 采用生物标志化合物及含氮化合物定量分析技术, 研究了石油的来源及运移方向; 利用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法、源岩生排烃史法及储层流体包裹体测温法, 探讨了石油成藏期.结果表明, 原油主要来源于凹陷南部“烃源灶”内的南屯组生油岩, 油气成藏中发生了侧向运移.通源大断裂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 断层两盘的构造圈闭是油气聚集成藏的有利部位.苏仁诺尔构造带石油沿断裂向北东方向运移, 最大距离可达20 km.乌尔逊凹陷有3次成藏期, 其中距今100 Ma左右的伊敏组沉积末期是该区的主要成藏期.凹陷中随油藏与“烃源灶”距离的减小, 成藏期呈现逐渐变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FI技术在油气地质研究中的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体包裹体(FI)为研究油气地质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方法和手段。通过分析流体包裹体的类型、特征、丰度、均一温度、盐度、压力和成分,可以了解油气热演化程度,为油气生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和流体的来源等研究提供重要信息;在油气运移、聚集过程中,温度与成分等特征发生相应的交化,通过对不同阶段所捕获的FI的研究,可以确定油气的运移时间和深度,探明油气运移的通道和方向,评价油气资源潜力以及预测油气的勘探远景区。此外,作还用流体包裹体势图和流体包裹体地层学方法,从宏观上描述了油气的运聚方向和通道,指出了其会聚的最有利区段,为直接指导油气的勘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翁凯  张雪  李荣西  李继宏 《沉积学报》2013,31(4):693-698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储层主要为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和上石盒子组,岩性以石英砂岩为主。储层的主要成岩作用有压实和压溶作用、胶结和交代作用、裂隙和溶蚀作用等,依据显微镜下岩相学研究,在研究区可以识别出四个大的成岩阶段,分别对应早成岩阶段的早期和晚期、晚成岩阶段的早期和晚期。识别出两期天然气包裹体,第一期天然气包裹体形成于早成岩阶段的晚期,分布在早期裂隙及与其相关的溶蚀孔隙中,形态不规则,气/液比较高,偶尔可见包裹体发荧光。第二期天然气包裹体形成于晚成岩阶段晚期,分布在晚期裂隙中和晚期亮晶方解石和石英胶结物中,包裹体气/液比小,大部分为有机气态和盐水组成的气液两相有机包裹体,包裹体壁薄色浅。研究认为第一期代表了早期天然气初次运移和注入储层事件,而第二期代表了天然气大规模二次运移聚集成藏事件。  相似文献   

14.
利用流体包裹体分析东营凹陷古压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体包裹体是盆地流体的原始样品,它记录了地质历史中盆地流体的很多信息。通过研究流体包裹体可以得出其成藏环境的原始古压力,这在石油地质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东营凹陷为例利用流体包裹体分析了其古压力。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在包裹体被捕获时就具有了异常高压,以后随着埋藏作用和油气充注的进行,异常压力值也在增大,从而表明利用流体包裹体研究沉积盆地古压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够为古压力的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根据对马朗凹陷马1井储层长石中有机包裹体的基本特征、均一温度、荧光及荧光光谱分析,得出有机包裹体均一温度为60~90℃.120~140℃,其对应的荧光颜色分别为黄色和蓝绿色。认为储层的油气运移经历了两期,第一期为烃类的主要运移、聚集期,油气为低成熟油;第二期为少量的烃类聚集,并判断出二叠系条湖组该段储层为油气产层。  相似文献   

16.
为了深入了解油气分布规律,利用流体包裹体显微荧光光谱和显微测温以及一维盆地模拟的埋藏热历史,结合地震构造属性和沉积相分析,对泌阳凹陷北部缓坡带核桃园组油气运聚成藏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北部缓坡带核桃园组第三段储层检测到橙黄色、黄绿色和蓝绿色3种颜色荧光油包裹体,反映了3幕不同成熟度的原油捕获。油包裹体的丰度和伴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和埋藏史曲线表明,北部储层共存在两期三幕充注事件:第一期规模小,发生于断陷末期的相对低成熟度发橙黄色荧光油,第二期发生在中新世构造抬升期的相对高成熟度的黄绿色和蓝绿色荧光油。流体包裹体古压力模拟显示第二期油气充注时储层是超压状态,推测与当时的构造挤压有关。超压持续作用以及北部地层抬升造成与深凹带源岩增加的流体势差为第二期油气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频繁的断层活动,特别是走滑断裂使得单一的砂体顺层输导转变为砂体顺层输导+断裂垂直输导的复合立体运移输导体系,使得原油以高效率运移到凹陷北部缓坡带。这对精细理解构造抬升控制油气大规模运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四川盆地威远气田碳酸盐岩中有机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本文通过对威远、资阳地区上震旦统碳酸盐岩储集层中有机包裹体的研究,提出有机包裹体多分布于储层孔洞缝中所充填的三期矿物中,研究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是溶蚀孔洞和裂缝。并根据不同期次充填矿物中有机包裹体特征、均一温度及单个有机包裹体成分,追索了研究区油气热演化程度、油气运移期次、油气运移的深度和温度。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三次主要的油气运移和聚集,其各自演化的程度及油气运移的深度和温度皆不同。  相似文献   

18.
断裂带中流体包裹体的应用——以东营凹陷平南断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世永  李月  周瑶琪 《地质论评》2008,54(6):845-848
断裂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之一,断裂带岩石中的包裹体可以反映流体当时的物理、化学性质及断裂性质。本文通过对平南断裂岩石样品中的包裹体进行岩相学研究,发现平南断裂是一条早期形成,后期经过正负反转运动的断裂带;包裹体均一温度的研究表明,平南断裂带中有两期油气运移事件发生,两期对应的温度分别为60~85℃和90~120℃,平南断裂下盘潜山油藏主要是第二期油气运聚而成。  相似文献   

19.
赵艳军  刘成林  张华  王立成  丰勇  吴悠  刘宝坤 《地球科学》2014,39(10):1355-1363
束鹿凹陷内古新统沙河街组一段石盐岩中发育了大量原生的人字形单一液相水溶液包裹体和次生油包裹体,这为深刻揭示凹陷内蒸发岩成因及油气运移、保存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并恢复了钻井的埋藏史和包裹体捕获时间及古压力.研究表明石盐岩中与次生油包裹体同期的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分为66.5~91.5 ℃和103.7~108.9 ℃两期,其对应的捕获时间分别为10.56~10.11 Ma和1.10 Ma,表明油气流体进入盐岩层的时间分别为馆陶组沉积的中晚期和更新统沉积期,与生烃史的研究结果基本吻合.石盐岩层中部利用包裹体模拟的古压力系数高达1.64,底部石盐岩中存在大量超压条件下形成的单一液相油包裹体,证明盐下存在超压系统,而超压系统的存在为油气的运移和保存提供了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20.
有机包裹体荧光显微分析技术简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简介了有机包裹体荧光机理、荧光显微分析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及其在石油地质中的应用。通过荧光显微分析可查明沉积岩中有机质的成熟度,判断油气形成、演化和运移阶段,用于油气资源的勘查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