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新华 《地下水》2012,(3):186-188
在广泛收集资料及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黄土地区引调水线路工程地质勘察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行总结,论述黄土渠道、隧洞、边坡和其他渠系建筑物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进一步认识黄土地区引调水线路工程地质勘察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2.
申银香 《吉林地质》2009,28(3):63-66
西宁地区新堆积黄土在分布、野外鉴别特征、物理力学指标等方面,有别于一般湿陷性黄土及其他地区新近堆积黄土;对影响湿陷性的两个主要因素(天然孔隙比、含水量)与湿陷系数的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与归纳;并在数理统计的基础上,提出了新近堆积黄土的判别式。对西宁地区新近堆积黄土的评价,具有参考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工程地质学报》2004,12(Z1):69-72
黄土地震滑坡、震陷以及饱和黄土液化是黄土地区主要的岩土地震灾害.本文结合黄土场地震害的特点,对其抗震性能进行了分类.通过对影响黄土斜坡抗震稳定性、黄土抗震陷和液化性能的主要因素的分析,初步建立了黄土场地抗震性能评价指标及不同地震烈度下场地划分结果.该方法在黄土地震灾害区划、一般工程场地的定性分析或初判等方面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根据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程地质测绘及综合分析等方法,对宝鸡地区黄土工程边坡的特征、发育的灾害类型及工程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结果表明:按扰动类型可将本区工程边坡划分为建筑工程边坡、线性工程边坡、水利工程边坡和采矿工程边坡4大类;工程措施选择不恰当、一些高危边坡防治不彻底及部分危险性较小边坡的过度防治是目前边坡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对黄土工程特性的研究、研发适宜于宝鸡地区黄土灾害发育特征的防治关键技术及做好分期防治规划是提升本区灾害防治水平的关键,研究成果旨在为宝鸡黄土工程边坡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李国宝 《地下水》2018,(5):135-137
陇东位于黄土高原腹地,为我国典型的黄土地貌发育区,结合甘肃省白龙江引水工程,对陇东地区黄土工程地质特性进行研究,重点对与工程关系密切且具有湿陷性的中更新统(Q2)离石黄土及上更新统风积(Q32)马兰黄土地质特性进行分析,针对湿陷性黄土分布、厚度、变化规律和研究场地湿陷类型、地基湿陷等级,通过试验研究湿陷性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随深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陇东地区黄土湿陷性随深度增加湿陷性逐渐减弱;湿陷系数随干密度的增大而减小,随孔隙比变小而逐渐减小,一般干密度≥1.42 g/cm3或孔隙比小于0.9的黄土,基本上无湿陷性;湿陷性黄土主要存在地基湿陷变形和黄土边坡稳定问题,应采取地基处理措施和防水措施、合理设置开挖坡比和马道,采取坡顶、坡面及坡脚排水等措施解决工程地质问题。研究结果对陇东地区水利工程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黄土分布极为辽阔的国家。我国北部广大地区的黄土,吸引着许多科学工作者的注意。自上世纪下半叶始,近百年来,国内外的许多地质和地理工作人员,围绕着我们北部的黄土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对我国黄土的成因提出了各种解释,但迄今为止,这一问题却仍需进一步探讨。 近年来,笔者有机会接触到华北和东北某些地区的黄土问题,汇集了一些实际观察资料。本文从这些资料出发,对黄土的分布、地貌学、岩石学、地层学,特别是对黄土的成因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中国黄土的地质问题,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本文仅就中国的黄土成因、中国黄土高原形成的地质背景与古环境演化、中国黄土区域地层等基本地质问题加以论述,并着重论述和研究了中国黄土区域地层问题。我们从岩石地层、生物地层、磁性地层、气候地层和年代地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比。对中国黄土地层形成发育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不同地区饱和黄土液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动三轴试验系统,对兰州、固原、潼关地区饱和原状黄土进行了液化试验。通过对饱和黄土液化的动应力、动应变和动孔压发展特点等问题的对比和分析,研究了我国不同地区饱和原状黄土的液化特性。研究表明:(1)黄土液化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旦发生液化,抗液化强度将迅速丧失;(2)黄土的区域性结构特性对黄土液化的影响非常明显,表现为不同地区、不同结构的黄土,其液化强度是不同的。而不同地区间黄土的干密度等物性指标对黄土液化的影响远小于区域性结构特性的影响;(3)基于黄土的结构破坏特性和液化特性,给出了饱和黄土的液化破坏应变标准。  相似文献   

9.
首先介绍了豫西湿陷性黄土的分布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及湿陷性特征,总结了豫西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础选型情况,同时对建筑基础选型中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陕北地区作为我国能源基地、农牧业生产基地和旅游基地,工程活动正在不断加强,但对于陕北黄土地区的区域工程特性研究较少。因此,结合野外调研以及相关勘察资料,对陕北黄土地层地貌及工程特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陕北黄土地层可划分为全新统风积沙、上更新统黄土、中更新统黄土、新近系岩石和古近系岩石; 陕北黄土地貌可划分为黄土侵蚀-构造堆积地貌、黄土现代构造(变形)地貌、黄土湿陷地貌和黄土侵蚀地貌; 因沉积年代和赋存环境的不同,陕北南部和北部黄土的工程特性(主要包括湿陷性、渗透性以及力学性质)迥异。陕北黄土地层地貌特征及工程特性的研究不仅与陕北地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等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对于陕北黄土分布区的生态、经济以及国防等国计民生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利用从陕北延长、洛川、宝鸡地区7处典型黄土断面实地采集的239个测点的介电常数、电阻率数据,归纳总结了黄土的介电特性和电阻率特性,发现黄土层和红土层表现出明显的电性分层。简要探讨了陕北黄土电参数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重点以数据采集最为详实的延长地区"长10井"黄土断面为例,对长10井黄土断面进行了精细的电特性刻画和描述。主要针对用探地雷达等电磁方法在黄土塬区分辨出红土层的理论可行性、研究过程是否需要消除含水率对电参数的影响、建立科学典型的黄土地电模型这3个问题进行了初期探索,为探地雷达等电磁勘探手段在黄土塬区提取有效激发层(红土层)的研究提供了黄土电特性理论基础、断面解释依据和黄土地电模型。  相似文献   

12.
扫描电子显微镜在黄土微结构研究上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滕志宏  惠超英 《第四纪研究》1991,11(3):282-288,T002
本文是我们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中国黄土石英颗粒表面特征、黄土微结构及黄土钙质结核结构等进行系统研究的同时,在工作方法上的初步总结。大量资料表明,扫描电子显微镜在黄土微结构研究中有重要作用,合理、有效地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是获取黄土微结构翔实资料的可靠保证。文章重点介绍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进行黄土微结构等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步骤,包括样品的制备、观察方法及图象解译及结果等内容。  相似文献   

13.
为执行中国和比利时两国政府关于经济、工业及科技合作备忘录,由中国地质矿产部和比利时王国经济事务部地质调查所协商同意开展《中国西北地区第四纪黄土堆积研究》项目。中方负责单位为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参加单位为陕西省地质矿产局(由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具体承担)。该合作研究项目自1990年开始执行已有3年多了。1990年中比专家及工作人员联合对渭北东部及陕北南部地区第四纪黄土进行了路线考察,确定黄陵地区为重点研究区,并选定  相似文献   

14.
西昆仑山黄土的岩石磁学特征及其磁化率增强机制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成壤过程中形成的细颗粒的软磁性矿物被认为是导致古土壤磁化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但近来的研究表明,在一些地区,尤其是靠近沙漠边缘的黄土-古土壤序列,源区对黄土磁化率的影响要远大于成壤作用。因此,有必要对不同地区、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典型黄土堆积进行详细的岩石磁学研究。日前,我们在西昆仑山北侧钻取了一根长达671m的岩芯,这为研究极端干旱区黄土的岩石磁学性质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本文对第一期黄土钻探得到的207m岩芯进行了详细的岩石磁学研究,结果表明: 昆仑山黄土的主要载磁矿物为磁铁矿和磁赤铁矿,同时还含有少量的针铁矿、赤铁矿;  该地区磁化率的变化主要受源区粗颗粒的软磁性矿物含量的影响,成壤作用形成的细颗粒磁性矿物对磁化率的贡献极小;  磁化率、粒度在0.5Ma左右急剧升高和变粗,主要与气候干旱化加剧有关。  相似文献   

15.
黄土地区公路边坡降雨失稳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黄土地区公路边坡降雨失稳灾害的预测预警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和理论分析,研究了黄土地区公路边坡降雨灾害危险性初步判别的标准;在分析公路边坡稳定性主要影响因素(边坡结构、边坡形态和植被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黄土地区公路边坡标准坡型的模型;以标准边坡坡型为基准,根据边坡失稳资料和降雨数据,建立了公路边坡抗灾能力评分表和评分标准。由此提出了适合于陕北黄土地区(包括砂黄土地区和典型黄土地区)公路边坡降雨灾害预测预警的抗灾雨量法,可以针对某个具体的黄土地区公路边坡的降雨灾害进行工点失稳预报。工程应用表明抗灾雨量法可操作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黄土在我国西北分布广,厚度大,堆积基本连续和完整,因而中国黄土一直为中外地质学家所重视。多年来不少学者对中国黄土的地层、年代、物质成分和结构等方面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有意义的结果。但是,这些研究均未涉及黄土中氨基酸的问题。氨基酸是蛋白质分解后的产物,沉积物中氨基酸的含量、种类、外消旋等与所含有机质的丰度、类型及母质层的形成环境和成岩作用有关,为此,本文首次尝试对黄土中的氨基酸进行分析研究,试图通过对黄土中氨基酸的分布规律和变化,探索氨基酸在黄土沉积环境、古气候及古生物作用等方面的可能的地球化学含义。  相似文献   

17.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基槽回填区常因回填土自身沉降和湿陷等问题产生区域大面积沉降,对建筑正常使用和居民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根据区域工程实际,提出湿陷性黄土–红砂岩集成水泥土填筑材料,并通过设置湿陷性黄土、红砂岩、水泥及水的不同占比进行正交试验,得到了利用黄土、红砂岩开发新型基槽回填材料的最佳配合比。通过对集成水泥土试件与素水泥土试件进行冻融循环试验,发现集成水泥土的抗冻性能明显优于素水泥土,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与使用耐久性。本研究为湿陷性黄土地区填筑材料的工程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2017,(5)
兰州新区新区在建设和发展中出现有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黄土湿陷、盐渍土、地下水污染和小型砂土矿等各种环境地质问题,五道岘幅作为新区的主要发展区域,上述环境地质问题的存在对新区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对该区域环境地质问题进行分析,对产生的具体原因及分布规律重点研究,结果发现:其中滑坡主要发育在区内东西两侧的黄土丘陵地带;崩塌、不稳定斜坡、黄土湿陷在东西两侧的黄土丘陵区和沟谷、盆地区的粉土中广泛分布;盐渍土在区内有较大面积的分布,对农作物的生长有较大影响;区内私自打钻取水的现象十分严重,对地下水资源构成较大威胁;小型砂土矿分布广、数量多、影响面积大,对新区景观和土地利用有很大影响。该分析结果对新区建设和未来规划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深层次地了解黄土的地质特征,以庆阳地区某超高层巨厚层黄土地基为研究对象,对陇东黄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能进行了深入探究。主要通过原位试验与室内试验,从地层结构、分布深度、液限、塑限、塑性指数、孔隙比、湿陷变形、剪切波速、地基土承载力、抗剪强度等方面对该地区黄土的工程性能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5.0 m以内的马兰黄土湿陷性较强烈,黏聚力小,压缩性大;随着黄土厚度逐渐增大,离石黄土及午城黄土黏聚力增大,压缩性减小,呈轻微-中等湿陷性;受压超过400 kPa的马兰黄土、受压大于600 kPa的离石黄土及受压大于200 kPa的午城黄土均无湿陷性;15.0 m以内土体最大干密度为1.67~1.76 g/cm3,最优含水率为16.6%~17.7%;含水率高值相对集中在地下水位62.0 m以下、饱和度90.0%以上地区。  相似文献   

20.
粒度分布曲线是土壤最基本的土性参数之一,通过数学方程预测粒度分布曲线将为工程勘察节省大量成本。Fred? lund建立在Fredlund和Xing土水特征曲线方程基础上的粒度分布曲线方程已被证明适用于多种土类,但其对中国黄土的有 效性很少得到验证。本文采用Fredlund粒度分布曲线方程对黄土高原7个地区18个黄土样的粒度分布曲线进行了拟合,结 果表明Fredlund粒度分布曲线方程与中国黄土的粒度分布曲线拟合度高,拟合参数稳定且呈规律性变化,能够很好地反映 中国黄土的地域性。本文得到的参数可用于各个地区的粒度分布曲线预测,并对黄土粒径分析及分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