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
安塞油田长6储层伤害的地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陕北安塞油田长。储层的岩性、物性、孔隙结构、填隙物成分及地层流体性质的分析和研究,探讨了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引起长。储层潜在性伤害的主要地质因素,认为砂岩中的敏感性矿物,尤其是酸敏性矿物是导致长。储层伤害的主要原因,孔隙结构及流体性质也可引起一定程度的储层伤害。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建议通过控制注入水的水质标准,或向地层中注人粘土稳定剂、铁离子稳定剂等方法来预防或减轻可能出现的储层伤害。  相似文献   

2.
秦家屯油田储层的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层的敏感性评价是研究储层损害机理、保护储层或减小储层损害的依据,是搞好油田注水开发的基础。采用岩心流动实验装置,开展了储层敏感性的室内实验。结果表明秦家屯油田储集层对流体速度表现为弱敏感性,对盐敏表现为中等偏弱盐敏性,对酸表现为无敏感性,随着注水速度的增加,岩心的渗透率也随之增大,并未出现“桥堵”和“卡堵”现象,说明储层中不稳定的固相颗粒含量低,不能堵塞地层,油层增产可采用提高注入速度、酸化等措施,油层水敏为中等偏弱到中等偏强,注水前要注入稳定剂。碱敏表现为弱碱敏或中等碱敏,对该区三次采油作业中,尤其是碱水驱油要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3.
华池油田华152区低渗透砂岩储层敏感性及其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池油田华152区长3油层组储层为曲流河三角洲粉-细粒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矿物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中等,填隙物含量较高,孔隙结构以中孔细喉型为主,物性较差,属低渗透储层。主要成岩矿物(伊利石、绿泥石、伊/蒙混层、高岭石、方解石、白云石等)使储层对外来流体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反应。“五敏”实验结果表明,储层速敏和碱敏均为弱-中等偏弱,部分伊/蒙混层、绿泥石、碳酸盐矿物含量高的样品表现出强水敏、强酸敏、强盐敏的特征;油田水结垢实验表明,注入水与地层水、储层岩石不配伍产生盐垢CaCO3,CaSO4,实验为开采过程中回注地层水和注气开采等工艺提供油层保护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李良星  杨博  王勇  胡刚  唐栋梁 《地下水》2014,(2):116-118
利用真实砂岩模型设计单、双模型水驱油实验研究水敏性对水驱油效果的影响,并对水敏及速敏伤害进行评价。实验表明,有水敏时比无水敏时的水驱效果要差,水驱后孔道内有大量残余油膜存在,孔隙网络中水驱方式主要为非活塞式,残余油类型主要有簇状残余油、串珠状、孤立状残余油、膜状残余油及盲孔中的残余油。在油田开发中,建议通过控制注入水的水质标准,向地层中注入粘土稳定剂、铁离子稳定剂等方法,来减轻或预防储层的伤害。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17,(1)
储层的敏感性评价是研究储层损害机理、保护储层或减小储层损害的依据,是搞好油田注水开发的基础。研究区长4+5、长6储层砂岩都以长石砂岩为主,填隙物主要有浊沸石、绿泥石、伊利石、方解石及硅质,储层物性差,均属特低孔、特低渗储层。为提高安塞油田坪桥地区油井产能,对该区长4+5、长6低渗储层的速敏性、水敏性、盐敏性、碱敏性、酸敏性和应力敏感性特征进行研究,并结合该区储层岩石特征进行敏感性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该区长4+5储层敏感性总体较弱,长6储层主要表现为极强的酸敏性和较强的应力敏感性。因此对长6储层进行酸化作业时应慎重,同时应控制油田的注入流体为中性或弱碱性溶液,同时在生产过程中,要重点监测油藏地层压力的变化,以免对油藏采收率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PL19-9油田是典型的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其正式投入开发不久后,与PL19-3设计注水量相比,暴露出注入压力高、油井欠注等一系列问题,原油产量明显下降。本文在深化研究该油田储层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储层敏感性矿物分析、配伍性实验、电镜能谱、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分析、室内岩芯驱替、平台水质调研等手段,明确了注水过程中储层损害机理。研究结果表明:PL19-9油田岩石胶结疏松、黏土矿物含量高、层间非均质性强是注水困难的客观因素;储层具有强速敏,注入强度过大是影响注水效果的重要原因;注入水与地层水存在轻度不配伍,不配伍比例在3∶1—1∶3之间;注入40PV时损害程度为中等偏弱;水质不达标是注水困难的关键外因,注入水中对储层造成伤害的物质主要为油污、腐蚀产物,其次为少量垢和地层颗粒。针对上述损害机理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注水井的吸水能力,保证注采平衡,促进高效稳产。  相似文献   

7.
黄海  陈博  刘易非  陈军斌 《地下水》2012,34(6):198-200
针对西峰油田长8储层无机垢堵塞严重、注水压力高、注不进等问题,采用结垢趋势预测、静态和动态模拟法对西峰油田长8储层注水过程中的无机垢结垢规律和成分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长8储层地层水和注入水配伍性较差,当地层水与注入水比例为9:1时结垢最为严重;实验产生和现场取得的垢样成分主要为碳酸钙;实验室筛选的ZG0501型阻垢剂阻垢效果较好,72 h阻垢率为63.20%;现场解堵措施所用的酸液可以起到很好的解堵、降压增注效果。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储层是典型的特低渗透砂岩储层,属于细孔微喉型,非均质性强,注水开发中贾敏效应异常强烈.通过微观砂岩模型水驱油实验发现贾敏效应是油田注水开发中不可忽视的阻力.实验中贾敏效应主要表现为:①水驱油过程中注水压力不断变化;②贾敏效应的循环作用;③油滴受贾敏效应作用无法运移;④贾敏效应致使水驱中油相渗透率急剧下降,水相渗透率缓慢上升.通过注采系统提高注水压力无法消除贾敏效应,因此在注水开发中要以预防贾敏效应为主.  相似文献   

9.
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6超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为例,结合扫描电镜分析、岩芯样品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和常规压汞试验分析等方法,对储层敏感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重点分析了敏感性类型、伤害的程度和对储层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姬塬油田长6储层的主要黏土矿物为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和伊蒙混层等,导致储层敏感性的主要因素是其中的绿泥石、高岭石和伊利石等黏土矿物。储层具有中等偏弱水敏、弱速敏、中等偏弱酸敏、弱碱敏、中等偏弱盐敏特征。储层敏感性整体呈弱敏感性。除此之外,姬塬地区储层的敏感性还与储层的物性和孔隙结构有关:储层孔隙结构的好坏对储层水敏性有直接影响;孔隙结构较差、喉道较细、分选性差的储层,易造成微粒堵塞喉道,速敏结果表现为速敏性强。  相似文献   

10.
利用X-衍射、扫描电镜、敏感性流动实验等技术方法研究了东濮凹陷文东油田沙三中深层高压低渗透油藏储层敏感性,主要分析了敏感性类型、敏感性伤害程度及储层敏感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具有弱速敏、中等偏强水敏、弱酸敏、弱-无盐敏特征。在油藏储层常规流动敏感性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体积流量敏感性,研究区储层体积敏感为中等偏弱。影响储层敏感性最直接的因素是储层物性、储层孔隙结构及黏土矿物等。注水开发中后期,地层压力下降明显,储层物性变差,储层敏感程度增强,注水效果差。  相似文献   

11.
阎长辉  陈青  向阳 《矿物岩石》2001,21(4):89-92
开发方式对于尚处开发早期的油田尤为重要,针对塔河油田缝洞交错非均质极强、具有底水的地层不整合块状潜山油气藏特征,在前人对塔河油田的地质构造储层和开发等基本情况的研究基础上,通过调研国内外碳酸盐岩油田开发实例,从储渗介质、驱动类型、油藏类型等几方面进行详细对比,寻找适合塔河油田的开发方式并针对塔河油田早期开发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建设性方案。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滩油田延长组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油气成藏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以测井、录井、分析测试等资料为依据,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滩油田延长组的油气来源、储集条件、盖层条件、油气运移、圈闭形成与分布等油气成藏的基本条件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长7油层组为马家滩油田最主要油气来源,长10油层组为其主要储集层,长10油层组顶部泥岩为主要盖层。马家滩油田断层发育,断层圈闭为主要圈闭类型,断层油气藏为该地区主要油气藏类型。有机质生烃作用作为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来源,断层为油气主要垂向运移通道。马家滩油田具有3大有利勘探区块,即马家滩、古峰庄、马儿庄-于家梁勘探区块,可作为未来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临南地区原油来源于临南洼陷沙三段富有机质成熟烃源岩,其中部分原油受到轻微的生物降解和水洗作用。根据轻烃、生物标志物组成及油源对比结果,将临南洼陷分为南北两个油源区,在渐新世末和中新世末两期油气运聚过程中,形成了四个有效油气运聚系统。各运聚系统的油气沿一定主导方向运移,除已知油田外,位于该主导方向上的曲堤地垒是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4.
辽河坳陷曙光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大凌河储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储层的岩性、成岩作用、孔隙类型及粘土矿物对孔隙结构的影响等方面对辽河坳陷曙光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大凌河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该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和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该油层储集层成熟度低。大凌河储层的上油组岩石为长石质岩屑杂砂岩,下油组岩石为岩屑质长石砂岩。孔隙类型以粒间孔为主,少量溶蚀孔。孔隙结构以粗孔中喉型居多,其次为中孔细喉型和细孔细喉型。粘土矿物包括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其中蒙脱石含量最高,尤其是下油组。在油田开发时,为防止过度伤害孔隙结构、破坏储层,针对上下油组存在的非均质性,应制定不同的开采方案,控制注采液在油层中的流速,注入蒸汽的PH值不要高于9,同时在蒸汽水中加入适量的钾离子。  相似文献   

15.
三维地质建模及油藏数值模拟一体化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一直是中后期油田开发的研究重点和难点,研究方法也多种多样.针对马岭油田中一区的开发特点,采用三维地质建模和油藏数值模拟一体化技术研究思路,在构造特征研究、精细地层对比、沉积相研究和流动单元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中一区延长组到富县组的三维立体地质模型,从而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了初始静态地质模型.在历史拟合的基础上通过精细油藏模拟方法进行了油藏剩余油分布模拟计算,并结合沉积相和流动单元分析了剩余油分布规律,从而为油田下步方案调整提供了挖潜方向.  相似文献   

16.
康立功 《安徽地质》2008,18(1):20-26
塔河油田2区三叠系油藏是西北分公司开发较早的碎屑岩油藏之一,开发层系有上油组、中油组,油柱高度在15~20m,储层为辫状三角洲相辫状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间湾微相沉积,非均质性严重。本区上油组砂体厚度40~0m,中油组25~35m,分布较稳定,物性为中孔、中高渗储层,原油属低粘度轻质油。但2区三叠系油藏实钻变化大,见水快、产量递减快、含水上升快、采出程度低,开发效果较差,经过多次调整虽有一定程度改善,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认为2区三叠系油藏开发效果较差的原因之一是对本区油藏类型的认识上存在问题即2区三叠系油藏是以断裂控制的断块油藏而非背斜油藏,并延伸分析正在投入开发评价的S96-T901井区、TK232-T453井区及T206-T208井区等都为断块(断背斜)油藏。应用断块油藏的观点对塔河地区三叠系油藏勘探开发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油藏成藏年代学分析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3  
成藏年代学研究是成藏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方面 ,是揭示成藏过程、成藏速率研究的有效途径。文中系统介绍了成藏年代学研究方法 ,即以储层自生伊利石年代学分析法为主 ,与其它传统地质方法相结合 ,对大庆油田的成藏年代学进行了系统研究。大庆油田北部的喇嘛甸、萨尔图、杏树岗块状背斜构造油藏成藏年龄在 65~ 4 0Ma ,南部受岩性控制的背斜构造油藏成藏年龄在 77.4~ 73Ma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其进行了验证 ,揭示了石油二次运移、聚集成藏的动力学过程具有快速、高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渤南油田低渗透储层是胜利油田较为典型的低渗透储层代表,离物源近,沉积物供给和沉积速率快是造成渤南油田储层低渗透的重要基础,复杂的成岩作用是导致低渗透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溶解成岩作用形成的多种次生孔隙,使低渗透储层的孔隙度提高,储层岩性,物性与裂缝构成了渤南油田有利的油藏储渗单元。  相似文献   

19.
沾化凹陷泥岩裂缝油气藏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沾化凹陷泥岩裂缝油气藏具有以下特征:(1)储层为暗色、厚层富含有机质的生油岩;(2)泥岩油气显示段具有高压异常;(3)主要分布于深凹陷区缓斜坡上,泥质岩油气显示段主要集中在断层带附近。泥岩裂缝性储集层的形成主要与异常高孔隙流体压力、局部构造变形及断裂作用有关,被非裂缝性泥岩所封闭形成自生自储的泥岩裂缝油气藏。  相似文献   

20.
用盈亏平衡点法建立单井采油极限含水率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经济极限含水率是油气田开发决策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油田的采油特点和我国的现行财税制度,并对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的统一经济技术指标,用盈亏平衡点法律立单井采油极限含水率模型,根据采油成本中各项费用和产液量之间的关系,钭采油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结合克拉玛依油田单井采油的资料,证实这套模型对于油田单井采油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同时,也将为今后建立经济极限含水率标准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