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通过对八宝井田勘探资料及野外地质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了八宝井田地质构造特征及其成因,认为八宝井田位于老房子-砟子向斜东段,由一轴向NE倒转向斜构造、一组与向斜轴向大致平行的逆掩断层和NNW向的断裂(F1、F15)构成井田的主要构造格局。印支运动、燕山运动的多期活动使前晚侏罗世地层受到强烈改造,形成NE-近EW向的褶皱和断裂。井田内断层发育,给煤炭生产带来一定困难,但在NE向逆掩断层倾向与煤层倾向一致的地方,有可能找到储量可观的煤炭资源。  相似文献   

2.
在野外地质和勘查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背景,论述了赵楼井田构造发育、组合及分布规律。研究表明:石炭-二叠纪成煤期后,多期性质、强度不同的构造作用相互叠加、改造,致使赵楼井田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发育次之。断裂构造主要有近NS、NW、NE及NNE向四组,其中以NE、NNE向为主,NW向断层组多为落差、延展长度都较小的断层。断裂以正断层为主,在剖面上主要表现为堑-垒构造组合,这种组合特征不仅使矿井构造更加复杂,而且使煤层的连续性受到破坏。井田东南部断层发育,断层叠加于早期的褶皱之上,破坏了褶皱的完整性.构成井田的构造复杂区。赵楼井田构造发育规律及成因机制的研究为今后矿井建设与生产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
淮北煤田孙疃煤矿位于童亭背斜东翼中段,为一地层走向近南北的单斜构造,被一系列走向NE的正断层所切割。在系统分析煤矿地质资料基础上,结合淮北煤田区域构造特征,探讨了不同期次构造应力场及其对井田构造的影响,揭示了该矿构造形成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孙疃井田自北向南可以划分为3个构造分区,各区块小断层具有不同构造特征。2小断层断距与延展长度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回归直线方程是显著的。3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沉积后,经历了两期较大的构造运动,早燕山期NWW-SEE向强烈挤压作用形成区内共轭断层;晚燕山期NNE-SSW向挤压形成区内NE向的主控断层及大量的小断层。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象山井田勘探、建井及采掘生产以来的地质构造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和作图分析,系统总结了已采区断层构造的发育特征和展布组合规律,并对井田未采区的地质构造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象山煤矿煤层中的断层构造极为发育,主采煤层中众多的中小型构造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其中断层展布方向主要为NW向,其次为近EW向、NE向和近SN向;断层发育具有明显的成带性,在3号煤层中划分出4个构造带组和16个构造带,在这些构造带内,煤层构造较为复杂,对安全开采影响较大,而在这些构造带之间则为煤层构造相对简单的块段。   相似文献   

5.
邵军战  孙贵 《安徽地质》2008,18(2):118-123
通过对罗园井田普查、详查、勘探各阶段工作及以往资料的收集、整理,利用计算机成图,分析了该井田含煤地层的赋存形态,研究了井田的构造特征、变化规律,探讨了陡倾斜、缓倾斜断裂块段的辰布规律。对下一步的矿井设计、建设和开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济宁北矿区区域构造特征以及区内各井田地质资料的统计研究分析,系统总结了该矿区断层构造的发育特征和展布组合规律。研究发现:在区域上,研究区构造以断裂为主,且规模和强度较大,褶皱强度小,均为宽缓褶皱。矿区内的主要断裂有两组,一组为SN向的区域性断裂,构成井田边界,另一组为由其附生的NE向断裂,使其开采地质条件复杂化。区内NE向褶皱发育,多呈背、向斜相间分布。  相似文献   

7.
从区域构造入手,对单侯井田构造进行分析,认为井田内断层发育以走向NW—NE、落差≤5m的小型正断层为主,且主要分布于大中型构造的两侧.特别是在其弧形转折带附近往往形成“羽”状雁列的小断层密集带。断层垂向上多分布于4—7号煤层之间的厚煤层发育区,其严重破坏了煤层的连续及完整性,是影响煤层开采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井田褶皱构造相对不发育,以短轴小型背、向斜为主,均属缓波状褶曲,对煤层的开采无影响或影响较小。根据井田地质构造发育程度,对其进行预测及分区评价:井田东部为强烈的构造挤压带,以发育走向NW-近EW—NE向的大型逆掩断层为特点,构造最复杂;井田西北部是相对较轻微的构造挤压带,以发育走向NE向的逆断层为特征,构造较复杂;井田南部以发育近SN或NNW向正断层为主,构造相对简单。评价结果对矿井设计及采区与工作面布置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青龙井田两次勘查进行采探对比分析,认为存在工程量不足、构造和煤层控制程度低、高级资源量比例低、地质规律研究不足等问题。青龙井田构造以断层为主、褶曲为辅,小断层、小型紧闭褶曲极为发育,断层具有落差大、密度大、延展长度大、相互切割、下盘牵引破坏明显等特点,断层总体以NE向为主,可分为NE向正、逆断层组,NW向正、逆断层组4组。井田F4、F22断层附近及F4断层以南、F22断层东南为构造复杂区,升田深部为构造较复杂区,综合评价井田构造复杂程度为较复杂一复杂类型。目前矿井生产被动局面是由于地质构造复杂、煤层稳定性差和前期勘查程度低造成,通过分析构造和煤层对采区和工作面设计、工作面回采等影响,提出了今后井田勘查、矿井生产和地质丁作建议,对贵州煤矿地质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鸿磊 《贵州地质》2016,33(3):225-229
为了揭示戴家田井田瓦斯赋存规律及构造对瓦斯赋存的控制作用,基于井田瓦斯地质资料与区域构造特征及其演化,分析了构造及其演化对瓦斯赋存的影响。研究表明:戴家田井田瓦斯赋存严格受构造控制,其构造形态是一个轴向SW向的不对称向斜,北西翼宽缓,倾角9°~34°,发育一组共9条断层,且切割含煤地层,次一级褶曲宽缓且波幅很小;而南东翼陡峭,一般倾角为12°~51°,其受三组断层严重破坏,断层极发育,构造复杂,致使瓦斯赋存条件由轴部到两翼逐渐变差且北西翼好于南东翼。  相似文献   

10.
利用井田勘探资料及野外地质资料,分析了梁北一号井田构造特征,认为该井田以断层为主,具有镶嵌构造特征,井田的构造格局是多期构造运动综合作用、互相叠加的结果,喜马拉雅运动对井田构造格架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井田内断层发育,与煤层赋存和开采有密切关系,一方面断层的发育破坏了煤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给煤岩开采造成很大困难;另一方面断层的发育使得埋藏较深的煤层向上抬升,埋藏变浅,有利于开采,扩大了煤层开采的有效面积。  相似文献   

11.
黔西官寨井田主体构造为一背斜,位于关寨向斜与黔西向斜之间的隆起部位,走向NE-EW,井田受三条大断层(F1、F2、F3)切割,自然划分为三个区块:北区块(F2以北)为向N倾的单斜,地层倾角缓,断层稀少,构造简单;西南块区(F2以南、F12以西)断层发育,为构造复杂地段;南东区块(F2以南、F12以东)构造中等。通过对井田构造特征及应力场分析,认为官寨井田构造主要形成于燕山期,早期产生反时针NW-SE向的挤压,形成关寨向斜和F12等断层,从中期到晚期转为顺时针扭动,产生NE-SW向挤压,形变加剧,形成沙井背斜和F1断层,喜山期使井田内NE、NW向构造进一步演化,导致沙井背斜轴和F2断层产生弧形弯曲。根据井田构造发育特征,建议矿井开采首选地段应为沙井背斜的北翼,南翼西部构造复杂,需进一步研究断层分布规律,以正确指导煤矿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天池煤矿地质勘探资料,结合区域构造背景研究了矿井地质构造特征及形成机制。天池煤矿构造属简单构造,地层总体呈走向北东、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矿井内褶皱发育程度较低,断层以正断层为主,其次为低角度逆掩断层。陷落柱分布较为杂乱,成群出现,常见于褶皱轴部。自三叠纪末期开始一直受到区域构造活动的控制作用,印支期受SN向的挤压,形成了一些近EW向的构造;燕山期经历两期NWW--SEE向挤压使井田内地层及煤层主体呈NE走向;喜山早期的NE—SW向挤压,导致NE向断层的性质发生转变;上新世开始表现为区域上的伸展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织金煤矿肥田二号井田位于黔西弧形构造体系之东翼,根据井田综合勘探地质成果分析,井田构造属华夏系构造体系,井田内褶曲轴和断层走向具有NE和NNE向发育特征,正断层主要分布于浅部和深部、逆断层主要分布于中深部。通过研究井田内褶曲轴和断层的生成机理,认为区内构造形迹属顺序生成和依次诱导派生,具有成生联系。初次应力作用形成主褶曲(珠藏向斜)、二次应力作用形成走向主断裂(F21、F42、F68)和次级褶曲(普戛小背、向斜)、第三次应力作用形成倾向断裂。井田地质构造研究为矿井设计、建设和生产提供了可靠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4.
织金矿区大冲头井田地处纳雍织金凹褶断束东翼阿弓向斜的中段,井田总体构造形态为轴向NE的不对称向斜,断层发育,以走向NE、落差〈20m的小型正断层为主,主要分布在井田的四个角、向斜两翼煤系地层出露地段及南东翼煤系地层较浅部位,对+1 350m水平以上的煤层有影响;褶皱主要分布在阿弓向斜南东翼和井田东北、西南角,挤压带次级褶曲对煤层影响较大。井田的四角部位和向斜两翼煤系地层出露地段为复杂构造,综合评价井田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根据井田构造基本规律,结合区域构造特征,对区内中小型构造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以大坝煤矿大量的构造统计资料的依据,应用地质力学方法对矿井的构造进行分析,得出矿井主要构造型式有三种:一是NE向构造带,由NE60°压性构造形迹和NNW向张性构造形迹组成;二是“多”字型构造,由NE10°压扭断层、次级褶皱和NEE向张扭性断层组成;三是压扭性帚状构造,由5条NW-SE向压扭性断层组成,呈向北西突出的弧形。根据矿井构造分布规律,采用“见夹思断”、“右手规则”、“入”字型结构指示法对采掘区的构造进行预测,寻找边角残煤、解释断层交切关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