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宇宙信息     
宇宙信息第一幅γ射线天图美国宇航局于1991年4月7日向空间释放的康普顿Y射线天文台卫星(CGRO)首次完成了全天γ射线源的普查任务。这一幅假彩色图表示的是卫星上的高能γ射线实验望远镜(EGRET)第一年的探测结果:宇宙中能量大于100兆电子伏的γ射...  相似文献   

2.
杭恒荣  张南  于敏 《天文学报》2003,44(3):270-278
简要介绍搭载在神州二号飞船留轨舱上的超软X射线探测器的观测结果,它们涉及宇宙γ射线暴,太阳X射线暴,高能带电粒子和软X射线背景辐射,供分析、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γ暴是宇宙空间中短时标γ射线突然增亮的现象.在考虑γ暴的宇宙膨胀效应、喷流效应、以及γ暴与超新星成协现象后研究了γ暴的空间分布,假设γ暴张角是高斯分布,爆发率与恒星形成率成正比,找到最佳拟合参数值为θ0=0.1,σ=1,可说明γ暴的张角集中在0.1附近,这与目前对已知红移的γ暴的分析是一致的.由计算得到γ暴的最远红移为4.2,γ暴的能量为1.5×1051ergs.  相似文献   

4.
张澍 《天体物理学报》1998,19(2):197-200
利用直接解调方法分析了COMPTEL对γ暴GRB910601的观测数据,发现该γ暴的直接解调成像定位较COMPTEL用最大似然法分析得到的结果更接近于Ulysses-BATSE系统联合定位的圆环.结果表明,采用直接解调方法对γ暴这类信噪比高、统计性差的瞬变源进行成像分析是完全可行的,而且,γ暴的成像定位精度可由此而获得提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1980年2月至1989年11月期间SMM卫星的硬X射线(HXR)暴观测和GOES卫星的行星际质子积分流量观测,证认出48个共同样品,统计发现HXR暴的寿命Td(s)、峰值记数率Fx(c/s)和爆发期间发射的总光子数c的对数值,与行星际质子积分流量(被归一到耀斑本地)值Fp的对数值之间,均具有特别显著的线性关系,其中以logFp与logC的线性关系为最好,其拟合方程是logFp(>10MeV)=一0.604+0.538logC,相关系数r为0.70,相对标准误差为0.28.文中对质子积分流量的预测精度也作了讨论,并给出了置信区间。  相似文献   

6.
利用直接解调方法分析了COMPTEL对γ暴GRB910601的观测数据,发现该γ暴的直接解调成像定位较COMPTEL用最大似然法分析得到的结果更接近于UlysesBATSE系统联合定位的圆环.结果表明,采用直接解调方法对γ暴这类信噪比高、统计性差的瞬变源进行成像分析是完全可行的,而且,γ暴的成像定位精度可由此而获得提高.  相似文献   

7.
持续时标较长的γ射线暴(Gamama-Ray Burst)起源于大质量恒星的塌缩,这是目前对γ射线暴能源机制的流行看法。在大质量恒星周围的星风环境又是不可避免,而现在普遍认为γ射线暴存在着喷流。在这两点基础之一,详细地计算了喷流在星风环境下的演化。在计算时,由于传统的描述喷流的动力学公式在跨相对论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利用了修正过的公式。由于传统的描述喷流的动力学公式在跨相对论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利  相似文献   

8.
γ射线暴是宇宙中恒星尺度的最剧烈爆发现象。γ射线暴瞬时辐射结束后,进入余辉辐射阶段。X射线耀发是γ射线暴X射线辐射衰减过程中出现的短时标闪耀现象。X射线耀发的脉冲轮廓具有不对称性,其上升时标小于下降时标。在部分γ射线暴中,X射线耀发的亮度达到瞬时辐射的亮度。X射线耀发的持续时间与峰值时间具有线性关系。X射线耀发的光谱比X射线余辉的光谱硬。早期X射线耀发与晚期X射线耀发相比,其脉冲轮廓较窄,光谱较硬。X射线耀发产生的物理过程类似于γ射线暴瞬时辐射的物理过程。在火球(fireball)模型中,内部壳层之间发生碰撞,产生的内激波加速电子,电子的同步辐射产生X射线耀发。当火球扫过星际介质,外激波加速电子时,电子的同步辐射也可产生X射线耀发。在光球(photospere)模型中,能量耗散发生在光学厚的区域,热辐射的光谱峰值落在X射线能段附近,γ射线暴的喷流在光球半径处会产生X射线耀发。如果射线暴喷流由坡印亭能流主导,喷流就会与星际介质相互作用,磁场的不稳定性使磁场发生耗散,产生的能量形成X射线耀发。γ射线暴的喷流具有几何效应。一部分同步辐射可能发生在喷流辐射面的高纬度处。由于曲率效应(curvature effect),各向异性辐射与各向同性辐射相比,X射线耀发的峰值出现较晚。此外,在γ射线暴发生后,黑洞会间歇性地吸积外部介质。在吸积过程中,黑洞周围的磁场会调节吸积的速率和喷流中的能量,这是出现多个X射线耀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分析第三个BATSEγ射线暴表所列γ暴数据,发现γ射线暴参量间的相关性质随时间存在系统的变化。从1991年4月至1994年9月,γ射线暴能流与暴宽间的相关系数随时间上升。短暴的能谱硬度与暴宽间的相关系数随时间显上升,而对于长暴未发现类似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分析第三个BATSEγ射线暴表所列γ暴数据,发现γ射线暴参量间的相关性质随时间存在系统的变化.从1991年4月至1994年9月,γ射线暴能流与暴宽间的相关系数随时间上升.短暴的能谱硬度与暴宽间的相关系数随时间显著上升,而对于长暴未发现类似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宇宙信息     
一个奇怪的超新星和γ射线暴1998年4月25日,BeppoSAX卫星探测到来自望远镜座的一个γ射线暴。目前天文学家一致认为该γ射暴起源于一个非常遥远的星系,但令人困惑的是不知这些事件到底是由什么物理过程导致的。在γ射线暴之后拍摄的图象显示在一个小的旋...  相似文献   

12.
新闻速递     
天文学家们首次直接勘测了γ射线暴宿主星系中的分子气体和尘埃。完全出乎意料的是,观测到的气体少于预期,而尘埃则多得多。这会使得一些γ射线暴变成“暗γ射线暴”。  相似文献   

13.
本扼要地介绍了我们用于未来空间天观测的宇宙γ暴探测器的结构设计、性能和测试等。该探测器采用BGO晶体作为闪烁体的闪烁计数器,探测几何面积45cm^2,能量分辨率23%(662Kve)。  相似文献   

14.
最近的研究表明:短γ射线暴(γ暴)的辐射特性和长γ暴的前两秒的辐射特征相似,这引发了对以前争论的问题,即:这两类暴是否是本质上相同的暴?本文主要对和γ暴谱形和光变曲线有关的两个量的分布进行了K—S检验。分析表明:这两类暴的分布是不同的,这和广为接受的两类γ暴事件产生于不同机制的观点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γ射线暴的时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γ射线暴是天空中突然的硬X射线/γ射线爆发现象,有着非常复杂的光变曲线。由于光变现象和辐射过程直接相关,因此,研究γ射线暴的时变规律是非常重要的。对γ射线暴的一些时变现象以及通过时变研究得出的分类、脉冲形状、功率谱、时间演化、光度等性质进行了总结,并对一些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了CGRO卫星上BATSE探测器对硬X天空监测过程中触发和记录到的1000多个γ暴和4000多个太阳硬X射线暴的强度和时间性质,发现它们的强度分布相似,这也许意味着硬X射线天空中两种主要的爆发现象机制相似,同时对将γ暴的强度分布作为其宇宙学起源的证据提出了疑问。  相似文献   

17.
给出了来自新发现的孤立中子星1ES1853-379方向的γ射线上限为5×10-8phcm-2s-1.假设γ射线辐射的立体角的成束和1GeV的平均光子能量,对应的1光度上限为7.6×10~23(D/100pc)2J/s.导出的γ射线辐射效率上限比极冠模型或外间隙模型所预期的辐射效率低两个量级.由此给出了这一中子星自转参数的限制.  相似文献   

18.
给出了来自新发现的孤立中子星1ES1853-379方向的γ射线上限为5×10%-8phcm^-2s^-1。假设γ射线辐射的1/4π立体角的成束和1GeV的平均光子能量,对应的γ光度上限为7.6×10^23(D/100pc)^2J/s。导出的γ射线辐射效率上限比极冠模型或外间隙模型所预期的辐射效率低两个量级。由此给出了这一中子星自转参数的限制。  相似文献   

19.
γ射线暴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卓  戴子高  陆埮 《天文学进展》2003,21(4):334-369
γ射线暴(简称γ暴)的研究自1997年以来由于余辉的发现而有了很大的突破。在此,对γ暴的观测作了简要的概述,而对γ暴的理论进展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述,内容包括γ暴本身、余辉、能源机制、寄主星系、暴周环境、高能粒子和引力波辐射、宇宙学意义等。  相似文献   

20.
韦大明 《天文学进展》1995,13(3):206-219
文中评述了过去20年中对γ暴的观测结果,包括它的时间特性,能谱特征和空间分布。γ暴的时间结构非常复杂,持续时间相关很大,从小于1s到1000s,平均大约为15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