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结合野外实地考察,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就高鲁山自然保护区主要地貌特征作了分析。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基本地貌类型为山地,以中起伏亚高山(42.43%)为主,其次是中起伏中山(34.89%);河谷切割深,地势起伏大,层状地貌发育;平均坡度23.4°,以较陡坡(32.58%)、陡坡(25.86%)为主;半阴坡(26.61%)和阳坡(26.43%)的面积略高于阴坡(24.58%)和半阳坡(22.15%);平均面积—高程积分值(HI)为0.532,地貌发育处于壮年期;各片区起伏高度差异小,基本地貌类型、坡度、坡向的构成,剥夷面级数和HI值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新疆地貌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与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构成了新疆地貌的基本轮廓.新疆地质构造与气候条件复杂,地貌类型多样,主要可划分为熔岩地貌、冰川地貌、冰缘地貌、流水地貌、黄土地貌、干燥地貌、风成地貌和湖成地貌等类型,具有山系走向与深大断裂方向一致,山地与盆地高差悬殊,山地层状地貌明显,山间盆地多,沙漠面积大,各山地气候地貌垂直分带各异,地貌类型组合呈环状结构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月球地貌是月球表面发生的地质和地貌过程的结果,月球地貌单元的划分和等级分类体系的构建是月球地貌学研究的基础,也是月球地貌图制图的基础和关键科学问题。地貌学是研究形态和成因的科学,高程和起伏度是最基本的地貌指标。本文基于LOLA(Lunar Orbiter Laser Altimeter) DEM数据以及LOLA和SELENE TC(Terrain Camera)融合的DEM数据(SLDEM2015,文中简称SLDEM),利用均值变点法确定月表起伏度计算的最佳窗口,并以起伏度100 m、200 m、300 m、700 m、1500 m及2500 m为阈值将月球表面分为微起伏平原(< 100 m)、微起伏台地[100 m, 200 m)、微小起伏丘陵[200 m, 300 m)、小起伏山地[300 m, 700 m)、中起伏山地[700 m, 1500 m)、大起伏山地[1500 m, 2500 m)及极大起伏山地(≥ 2500 m)地貌7个类型。划分结果显示:微起伏平原主要分布在月海平原区域、部分有玄武岩充填的撞击盆地的盆底区域以及撞击坑坑底区域;微起伏台地主要分布在月海和月陆区域的交界区域;微小起伏丘陵主要分布在月溪和皱脊等构造单元区域;小起伏山地主要分布在撞击坑中央峰及坑底断裂区域;中起伏山地主要分布在撞击坑坑底和坑壁过渡区域、撞击坑坑壁和坑缘过渡区域、撞击盆地盆底与盆壁过渡区域以及盆壁与盆缘过渡区域;大起伏和极大起伏山地主要分布在撞击坑坑壁区域及撞击盆地盆壁区域。本文确定的月表起伏度分级标准可以对月表数字地貌分类体系的构建和月球地貌图集的编研提供定量标准和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人类活动对山地景观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山地景观是由相互联系的相对海拔较高的景观组分镶嵌构成的异质性镶嵌体,具有景观类型呈垂直地带性分布格局、多样性高、形状复杂及廊道曲度大等特点重点从斑块复杂性、景观稳定性和多样性以及组成单元间空间联系等方面评述了人类活动对山地景观结构的影响,说明人类活动可增加或降低景观斑块的复杂性,破坏山地景观的稳定性并可改变山地景观的多样性.分析了人类活动对景观功能及动态的影响,探讨了人类活动对山地景观影响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5.
山地城市街道音象及景观特色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光宇  黄莉芸  陈娜 《山地学报》2005,23(1):101-107
街道是人们对城市景观最直接最经常的感受来源,是人们认识城市的重要场所.山地城市因其特殊的地理地貌环境,其街道的景观形象对整个城市形象具有更大的影响力.从山地城市道路形态特征意象、视觉特征意象及城市街道景观的三个构成要素,探讨了山地城市街道意象及其景观特色,以及如何构筑具有山地特色的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6.
山地城市街道意象及景观特色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街道是人们对城市景观最直接最经常的感受来源,是人们认识城市的重要场所。山地城市因其特殊的地理地貌环境,其街道的景观形象对整个城市形象具有更大的影响力。从山地城市道路形态特征意象、视觉特征意象及城市街道景观的三个构成要素,探讨了山地城市街道意象及其景观特色,以及如何构筑具有山地特色的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7.
地貌是构成国土的要素之一,是人类赖以生活、生产活动的基本条件:地貌形态及地貌类型组合特征制约着国土资源分布规律和利用方向。研究地貌形态特征及其形成过程是国土整治的一项基础工作。本文拟就重庆地貌特征与国土建设中的几个问题加以分析。 一、地貌特征与农业生产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其利用方式受其地貌形态类型的制约,并以此影响农业结构和发展方向。重庆地貌基本特征,归纳起来有三: 1、地貌类型多样,有利于农业综合发展。境内各种地貌类型,以丘陵面积最大,占全市总面积的59.4%,山地占30.4%,平坝(缓丘带坝)占10.2%。据典型调查表明,土地类  相似文献   

8.
新疆农业地貌分类:以编制新疆1:100万农业地貌图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木  陈模 《干旱区地理》1994,17(4):53-61
针对新疆地域辽阔,地形起伏巨大,山地层状地貌显著,盆地封闭、干旱,风成和流水地貌发育等特点,着眼于地貌与农业的关系,采用形态与成因相结合的分类原则,以地貌与农业关系密切的海拔高程、物质组成、相对高差、坡度等要素为指标,制定新疆农业地貌分类系统,划分农业地貌类型。  相似文献   

9.
基于Srtm-DEM与遥感的长白山基本地貌类型提取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中国1∶100万数字地貌制图工作,以吉林省长白山区为试验区,对基于Srtm-DEM与遥感提取基本地貌类型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基于Srtm-DEM派生的各种模型对基本地貌类型自动提取具有很大的实效性:其中坡度3.5°是实现该区平地和山地宏观地貌单元自动提取的最佳断点,高程模型及起伏度模型相结合,可初步实现基本地貌类型的自动提取,其结果可很好的反应区域地貌宏观规律;在此基础上,基于30 m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影像,综合运用区域地质、土地利用、植被、土壤等多地理要素信息及制图综合知识,以及地貌单元的完整性特征,以山脊线、坡折线和山麓线为地貌单元的标志线,基于地貌知识的专家修正,可获得研究区完整的基本类型地貌单元,实现了基于Srtm-DEM与遥感的基本地貌类型的智能化提取;最后,以研究区内1∶50万地貌图为准,对提取结果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分析表明,其提取总体精度达76%,面积相差较小;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传统手工和野外调查为主的提取方法,实现了地貌信息的数字化、定位化及定量化,为全国1∶100万数字地貌信息提取与集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土地是自然诸要素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自然资源,也是人们进行农、园、林牧业生产的基础。不同类型的土地具有不同的特征,其生产力和利用的适宜性各不相同。地貌决定了土地的形态特征,同时地貌类型、地形高度。坡度。地貌部位。地表物质组成和现代地貌过程等地貌因素都直接影响到土地利用方式和利用强度,也影响其他土地要素的形成。发展和性质。闽北地区山岭耸峙、丘陵起伏,河谷和盆地错综其间,山地丘陵面积达80%以上。地貌条件对本区的土地利用产生极大的影响。一、土地资源的地貌条件建阳市地处武夷山脉及其所环抱的闽北地…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山地类型界定与山区类型划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山地类型的界定是科学认知山地规律的基础,对山地科学的发展有着基础性的意义。山地科学研究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为了促进山区区域在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山地类型界定的研究结果基础上对山区类型进行划分,是山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科学依据。采用GIS技术并结合DEM数据,对四川省的山地类型进行界定,同时对山区的类型进行划分。在山地类型界定涉及到的地形起伏度计算中,对均值变点法的应用结果进行了讨论与改进,得到地形起伏度最佳统计单元为9.92 km2。将四川省山地类型界定为丘陵、低山、中低山、中山、次高山、高山、极高山;将山区划分为纯丘陵县、半山区县、准山区县、显山区县、整山区县,并对山区发展的政策方向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地貌基本形态的主客分类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玄彧 《山地学报》2004,22(3):261-266
针对现有地貌基本形态分类法的欠缺,提出了“地貌基本形态的主客分类法”。本分类法是一种以相对高度为主,绝对高度为辐的地貌分类法。它首先根据相对高度将地貌基本形态划分为平原、丘陵、低山,中山和高山等,然后再按绝对高度把这些形态再分别划分为低位、中位、高位三种类型。该地貌分类法的优点在于①符合人们对于山地的高、中、低的观念,避免了现有地貌分类法中出现的那种与人们固有观念相冲突的高山不高、低山不低的现象;②统一了地貌基本形态的划分标准,避免了平原、丘陵按相对高度划分,而山地按绝对高度划分的不一致性;③有利于地貌知识的科学普及和地貌的利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单一地貌划分单元造成的分类结果破碎或漏分问题,该文引入双尺度流域单元划分方法,即采用两种不同大小流域单元的组合作为地貌划分基本单元,以提高地貌划分的细分性和完整性。以30 m ASTER GDEM数据为数据源,基于最佳地形因子组合(高程、地势起伏度、坡度、坡度变率、光照模拟值)、双尺度流域单元、CART决策树算法,实现了北回归线(云南段)地区平原(2类)和山地(7类)共9类地貌的划分,双尺度流域单元划分的最佳流量阈值分别为500、2000。通过平均值、标准差、Moran′s I和人工判读结果对分类结果进行检验,发现基于CART决策树的双尺度流域单元地貌分类方法在北回归线(云南段)地区总体精度可达82.1%,Kappa系数为0.793,总体能够准确识别出研究区的地貌类型空间分布特征,是地貌类型划分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貌区划新论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地貌区划是研究自然环境空间分异的基础,在区域地貌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地貌区划的相关研究成果,系统探讨了地貌区划的具体步骤与方法、地貌区划的原则、各级地貌区划的依据和标准,提出地貌类型组合和地貌成因类型的基本异同是各级地貌区划的依据.本文以中国1:400 万地貌图等新资料为基础,应用GIS 方法,结合中国三大地貌阶梯及其内部地貌格局的特点,通过分析我国各地基本地貌类型组合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将中国地貌区划分为东部低山平原大区、东南低中山地大区、中北中山高原大区、西北高中山盆地大区、西南亚高山地大区和青藏高原大区6 个地貌大区,并分别简要论述了各大区的地貌特征.各大区内部又据次级基本地貌类型和地貌成因类型及其组合差异进一步分区,全国共划分了38个地貌区.  相似文献   

15.
昆仑山是青藏高原北部一个高寒干旱的自然地理单元。它是亚洲中部高峻挺拔的巨型山系之一,跨经度16°以上。山地东段与西段的自然状况明显不同。本文主要论述东、西段地貌景观的差异性:山地西段呈现横向岭谷相间的形态,处于青壮年地貌发展阶段;山地东段以纵向低山与高位山间盆地为特点,高原地貌特征明显,属老年地貌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6.
嶂石岩地貌的理论研究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嶂石岩地貌"概念的来历,系统论述了嶂石岩地貌的五大形态特征、形成的地质背景、古地理环境及楔状侧切、水平掏蚀两种坡面发育模式,分析了嶂石岩地貌的发育阶段,并从岩性、坡面发育起始位置、动力过程、基本骨架、景观造型等方面比较其与张家界地貌、丹霞地貌的差异,对嶂石岩地貌的开发利用进行了回顾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基于DEM的地貌实体单元自动提取方法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我国传统地貌基本形态类型分类强调地貌单元的完整性,界线划分沿地貌实体边界而非规则统计单元,目前尚缺乏地貌实体单元的有效自动提取方法。针对这一难点,本文提出一种基于DEM的地貌实体单元数字提取方法。利用坡度分级,并搜索相邻栅格单元、计算坡度级别内相互连通栅格的面积,建立坡度、面积阈值综合判别规则进行山地平原的自动划分;利用地形倒置、水文淹没分析,将山体划分的二维判别规则扩展到实际三维地形中,并结合地形结构线提取算法进行山体界线自动提取、确定山地地貌实体单元。结果表明,该方法符合我国传统地貌分类体系,能够较好实现山地/平原的自动划分和山体界线的数字提取。  相似文献   

18.
我国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公认的地貌分类系统,传统地貌类型的划分主要依据海拔及起伏度,较少考虑地貌的完整性原则,且分类结果琐碎。为了避免此类问题,以我国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1000 m分辨率的SRTM DEM为数据源,采用面向对象思想,基于eCognition软件,利用多尺度分割、局部方差法以及决策树分类法自动划分了地貌形态。结果表明:(1)在分割尺度范围为10-1400、步长为100时,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的最佳分割尺度为400;(2)依据平均高程及标准差的大小,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可划分为极高山、大起伏高山、高丘、小起伏高山、大起伏中山、小起伏中山、高海拔平地、低海拔平地八种地貌类型。相比依据海拔及起伏度的划分方法,分类结果更能考虑地貌的完整性原则,且具有高效便捷性,划分结果更平滑,为我国地貌类型的划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亚喀斯特”概念与景观特征的初步探讨——以贵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喀斯特"作为贵州等地喀斯特生态环境的特殊组成部分,属典型的生态脆弱区,理清其概念内涵及景观特征是认识这一特殊环境的重要途径,本文拟对其概念内涵、景观特征进行初步探讨。分析认为,亚喀斯特是介于一般典型喀斯特与非喀斯特间的另一种地貌景观,三者在岩层特性、地貌发育、景观特征及生态环境效应若干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构成亚喀斯特的岩性主要是不纯碳酸盐岩(如泥质白云岩、泥质灰岩)及碳酸盐岩与非碳酸盐岩组合的夹层,岩石含泥质成分高,洞穴分布极少,地下水资源模数较大;地貌以丘陵谷地、浅中丘、浅切割低中山为主,地形起伏较缓;成土母质丰富,土层较厚,宜农耕地较多,农用价值相对较大,但同等条件下土壤侵蚀量较高;植被生长茂盛、覆盖度高,生态环境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20.
张坤  肖燕  何振芳  高敏 《干旱区地理》2020,43(6):1559-1566
基于研究区的 SRTM DEM 模型,应用 ArcGIS10.5 空间分析模块及 Excel、SPSS 数据统计分 析功能,采用均值变点分析法确定地形起伏度的邻域分析最佳统计单元;提取了研究区高程、地形 起伏度、地形坡度、地表粗糙度和地表切割度 5 个地形因子,以分析研究区的地形特征。结果表明: 研究区地形起伏度最佳统计单元为 11 像元×11 像元(0.98 km2),地形起伏度为 0~1 216 m。研究区 包含 13 种地貌类型,87.28%的区域为中海拔,中海拔平原、台地、丘陵为主要地貌类型。走廊南山、 冷龙岭、乌鞘岭和龙首山地平行分布,台地、丘陵穿插其中,地形复杂。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自 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开发利用等具体问题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