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给出和分析了1989年7月5日太阳耀斑的Hα、Hβ和Hγ的连续发射光谱。研究表明该耀斑在光谱、时间和位形等方面的特征跟白光耀斑相似,很可能是一个白光耀斑  相似文献   

2.
谢瑞祥  汪敏 《天文学报》1999,40(4):419-427
通过1991年6月6日一个复杂的太阳活动事件(包括宽带射电运动Ⅳ型爆发、脉冲相伴生的白光耀斑、耀斑后环及其伴生的射电多重短周期(约1-4劝现象等)的分析,探讨了白光耀斑产生的射电辐射特征,根据太阳白光耀斑和射电运动Ⅳ型爆发产生的物理过程,着重讨论了射电运动Ⅳ型爆发、耀斑后环和短周期脉动现象,并认为它们可能是白光耀斑的对应物。  相似文献   

3.
周曦  方成 《天体物理学报》1996,16(4):401-407
本分析了南京大学太阳塔1991年10月24日用多波段光谱仪观测到的高时间分辨率(5s)的一个2N/X2.1级白光耀斑光谱,对耀斑谱线轮廓,连续发射强度,X射线和射电爆发资料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表明,该耀斑属I类白光耀斑,具有如下特征:(1)在白光耀斑的脉冲相期间,各波段光谱线心强度,连续辐射,谱线半宽以及线翼红不对称性与硬X射线高能波段的爆分同时达到极大;(2)Hα谱线在连续发射极大时半宽达10  相似文献   

4.
我国首次获得1989年1月18日太阳白光耀斑的二维多波段光谱扫描、及同步的色球Hα单色光和准同步的光球黑子照相观测资料。对部分资料分析表明,该白光耀斑为多块结构,寿命长,主核位于光球磁纵场中性线上或附近,顺色球磁纵场演变,同暗条激活和谱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通过1991 年6 月6 日一个复杂的太阳活动事件( 包括宽带射电运动Ⅳ型爆发、脉冲相伴生的白光耀斑、耀斑后环及其伴生的射电多重短周期( 约1 - 4 秒) 脉动现象等) 的分析,探讨了白光耀斑产生的射电辐射特征,根据太阳白光耀斑和射电运动Ⅳ型爆发产生的物理过程,着重讨论了射电运动Ⅳ型爆发、耀斑后环和短周期脉动现象,并认为它们可能是白光耀斑的对应物  相似文献   

6.
Rieger  E 甘为群 《天文学报》1993,34(4):430-435
本文收集了SMM运行期间(1980.2-1989.11)与地面观测相对应的太阳白光耀斑HXRBS和GRS观测资料,就白光耀斑与硬X-射线发射及伽玛射线发射之产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统计研究,结果表明:白光耀斑与伽玛射线发射之间不存在对应关系;白光耀斑也并非全具有强硬X-射线发射,对那些只具有对较弱的硬X-射线发射的白光耀斑,我们发现低能粒子具有足够的能量驱动连续发射,因而它们可能起源于色球,而对那些具  相似文献   

7.
我们首次获得1989年1月18日太阳白光耀斑的二维多波段光谱扫描、及同步的色球Hα单色光和准同步的光球黑子照相观测资料。对部分资料分析表明,该白光耀斑为多块结构,寿命长,主核位于光球磁纵场中性线上或附近,顺色球磁纵场演变,同暗条激活和谱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发生于2545MHZ和2645MHZ频率上的一次与白光耀斑共生的微波射电大爆发,该爆发有很高的峰值流量,很高的偏振和很复杂的偏振状态的变化,同时该爆发的第一主峰期间同时观测到色球层白光耀斑连续辐射,本文还简要地讨论了这次射电爆发与色球白光耀斑的时间演化关系及射电爆发在主峰期间偏期间偏振状态急剧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方成 《天文学进展》1997,15(1):27-35
近年来对太阳耀斑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一些新的发 现主要来自高分辨率的观测,特别是来自“阳光”卫星的结果,综合的范围包括太阳耀斑中磁重联的新证据、硬X射线源的分类、X射线喷流的发现、环-环相互作用的证据以及对耀斑大气动力学过程的新认识等。  相似文献   

10.
1991年6月6日我们在太阳6659号活动区观测到了一个白光耀斑.这个白光耀斑伴有强烈的H_α、X射线和射电微波发射.我们对这次自光事件作了初步的分析研究,并对它的总能量作了粗略估计.  相似文献   

11.
甘为群 《天文学报》1997,38(4):394-396
白光耀斑研究近年来获得较大进展,对其连续发射起源机制目前流行三种解释.一是耀斑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色球凝聚[1-3],二是非热粒子注入大气致氢原子非热激发和电离[4-6],三是色球强加热所引起的对大气深层的辐射反加热[7].这三类解释具有一个共性,即除了自身直接对连续谱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南京大学太阳塔1991年10月24日用多波段光谱仪观测到的高时间分辨率(5s)的一个2N/X2.1级白光耀斑光谱.对耀斑谱线轮廓、连续发射强度、X射线和射电爆发资料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表明,该耀斑属Ⅰ类白光耀斑,具有如下特征:(1)在白光耀斑的脉冲相期间,各波段光谱线心强度、连续辐射、谱线半宽以及线翼红不对称性与硬X射线高能波段的爆发同时达到极大;(2)H_a谱线在连续发射极大时半宽达10A,且呈现强烈的线心反转,H_β和H_γ线心亦有反转;(3)所拍摄的5条谱线都有明显的红不对称性,持续时间约为1分钟,根据上述结果,本文用电子束轰击、色球蒸发和色球压缩区对该耀斑能量积聚和释放的动力学机制作了定性的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13.
白光耀斑是第22周太阳活动峰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扼要地探讨了白光耀斑的研究近况,针对目前尚未解决的白光耀斑连续发射起源问题,提出了色球凝聚可能对应产生白光连续辐射增强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4.
七十年代以来的空间和地面观测表明,太阳耀斑是太阳大气中最剧烈的动力学过程。耀斑动力学的研究已成为当今太阳物理研究中重要的前沿课题之一.本文概要地介绍近年来在耀斑动力学过程的观测和理论方面的重要进展以及耀斑大气动力学的光谱诊断方法,并讨论了今后在观测和理论两方面的努力方向,为我国在即将到来的太阳22周峰年中的耀斑动力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太阳耀斑的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阳耀斑分类工作的进展反映了太阳耀斑观测研究与理论研究的进展。本文首先综述耀斑的分类,对近年提出的种种分类作评述,讨论这些分类的观测基础。然后,基于最近两个太阳周的观测工作,提出一种新的多能段太阳耀斑分类方法。按照耀斑在光学,X射线以及射电波段的观测表象,把耀斑较完整地分为8类。  相似文献   

16.
我国雷暴活动对太阳耀斑响应的东西不对称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元芬  陈济民 《天文学报》1997,38(3):264-272
本文研究了1971—1980年间发生在日面东部的164个和西部的132个2级以上耀斑对我国185个气象站上空雷暴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日面东部耀斑爆发后雷暴活动减弱且通过优于0.1的置信度检验测站数远多于日面西部耀斑,而日面西部耀斑爆发后雷暴活动增强,通过优于0.1的置信度检验测站数远多于日面东部耀斑.这种与地磁活动和日球扰动相似的雷暴活动对太阳耀斑响应的东西不对称性,可能借助于大气电环境并通过行星际磁场和磁层,将太阳和对流层的确耦合起来了.  相似文献   

17.
胡菊 Hiei  E 《天文学报》1994,35(4):396-405
本文详细分析了1974年9月10日白光耀斑的光谱资料,并利用Non-LTE理论计算了它的半经验大气模型和辐射损失。由光谱测量得到:(1)连续辐射强度在巴耳末系限(3647)附近发生跳跃。在极大时刻,巴耳末跳跃可达约11%;(2)该耀斑有强而宽的巴耳末谱线发射,其高项巴耳末谱线轮廓的全半宽随主量子数n而变化,在8<n<9达到极小;(3)连续辐射极大时刻同微波爆发极大相一致,比Ha耀斑极大时刻提前几分钟。这三个特征很可能是Ⅰ类白光耀斑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对太阳耀斑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一些新的发现主要来自高分辨率的观测,特别是来自"阳光"卫星的结果。综述的范围包括太阳耀斑中磁重联的新证据、硬X射线源(包括所谓的超热源)的分类、X射线喷流的发现、环-环相互作用的证据以及对耀斑大气动力学过程的新认识等。基于这些新的知识,讨论了有关耀斑模型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太阳无黑子耀斑是太阳耀斑的特殊表现,无黑子耀斑的研究是太阳耀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文中总结了太阳无黑子耀斑观测研究的以下几个方面的进展概况:自然产率,位置分布特征,观测与形态特征,触发机制能量来源,可能的解释模型。  相似文献   

20.
本文依据白光耀斑连续发射谱的一般观测事实,通过对一系列模型大气的非局部热动平衡计算,从半经验角度探讨了白光连续发射与模型大气的关系。结果表明:光球深层的温度增加或者过渡区存在平台结构均可解释观测到的白光辐射增强。对如何从理论上来解释这些大气结构本文也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