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三峡库岸岩石受构造、风化及消落带水位影响裂隙发育,本文利用有限差分正演算法程序模拟计算危岩裂隙的探地雷达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形态下的裂缝有不同的探地雷达响应特征,通过模型与模拟计算结果建立的对应关系可从野外实测数据中识别岩体裂缝。以重庆巫峡板壁岩危岩带探地雷达探测为例,对探地雷达野外实测数据进行推断解释危岩裂隙带,并以钻孔高清摄像及波速测试验证推断解释的准确性,为防治、监测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该案例可为其他库岸高陡峡谷区危岩裂隙带探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复信号分析技术在地质雷达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作者利用复信号分析方法分离出地质雷达信号的瞬时振幅、瞬时相位、瞬时频率等参数,通过一维数值模拟对其进行多参数分析,并进行了工程应用。模拟实验和工程实测表明,地质雷达瞬时相位有助于提取深部弱信号;瞬时振幅与瞬时频率为进一步进行土层和岩石特性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依据;多参数综合分析方法对提高地质雷达图像解释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背景条件复杂的工区,为了提高探地雷达(GPR)勘探资料解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利用独立分量分析理论进行了强噪声背景下的探地雷达信号去噪研究。阐述独立分量分析(ICA)基本理论,着重讨论了基于负熵最大化的快速独立分量分析(FastICA)算法。应用FastICA算法对单道探地雷达数据和正演含噪雷达剖面分别进行去噪分析,得到去噪后的探地雷达信号。以湖北恩施彭家寨隧道GPR实测数据为例,将Fast ICA算法应用于探地雷达剖面数据去噪。研究结果表明,将FastICA算法应用于探地雷达信号处理,摆脱了传统方法参数设置的束缚,流程简单,在GPR去噪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可较好地对低信噪比的GPR原始数据进行噪声去除,有助于突出探地雷达剖面中异常体特征,达到了提高资料解释准确性和可靠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根据平面电磁波在具有不同物理性质的介质分界面发生的反射规律,利用雷达实测信号的幅值信息,实现了公路层介电常数的自动计算。并根据物理模型实验结果,建立了沥青材料含水率与介电常数之间的数学关系模型。利用这二项技术可以实现应用探地雷达技术检测沥青公路的含水状况。  相似文献   

5.
李华  王东辉 《工程地质学报》2017,25(4):1057-1064
利用改进的时域有限差分算法,对不同物理和几何参数条件下各种滑坡要素组成的综合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滑带厚度、滑带充填介质、滑体岩土类型、滑坡裂缝等的地质雷达探测响应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各自物理和几何参数的滑坡要素与地质雷达响应特征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数学关联,通过这种关联可以从野外实测数据中有效提取和判读滑坡要素的类型及物理几何特性,为滑坡稳定性评价提供地球物理依据。为了展示该研究成果的适用性,以三峡库区将军滩滑坡的地质雷达野外实测数据为例进行解释推断,成功识别出滑坡体的滑带埋深及分布、滑体的裂缝发育程度等情况,为评价滑坡稳定性,合理优化滑坡治理方案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探地雷达探测地下采空区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地下采空区的存在严重威胁着地面建筑物和矿山的安全。介绍了探地雷达的原理和技术方法,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资料解释,分析了煤矿采空区的地球物理特征及主要的技术难度,结合具体工程实例,探讨了利用探地雷达技术查明地表浅部采空区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探地雷达波的相位参数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探地雷达的实测波形出发,利用雷达反射波的特性并通过Hilbert变换导出计算相位的公式。在此基础上,借助球面波的表达式分析雷达波相位参数在均匀介质与非均匀介质听变化特征,并利用地基土层地质界面识别与地下土洞判识的实测了来进一步说明打位参数法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探地雷达在管线探测与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简要地介绍了探地雷达的勘探原理,工作方法、技术,及其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并在前人的基础上,利用SIR-2型探地雷达,寻找地下管线和确定工程地质界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实测工作,获得了高质、清晰、直观的GPR图像。  相似文献   

9.
查明沥青混凝土机场跑道面层脱空范围和程度,对实施道面维护保养和保障跑道飞行安全十分重要。这里运用基于时间域有限差分法(FDTD)的GPRMax2D,对面层脱空的探地雷达反射剖面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通过对数值模拟数据、探地雷达实测剖面以及钻孔验证结果的对比分析,建立了面层脱空推断解释分类模型,获得了具有合理准确度和高可靠性的推断解释结果,认为探地雷达是一种能用于沥青混凝土机场跑道面层脱空检测的快速、无损、可靠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探地雷达是估计地下介质分布的重要浅层地球物理方法,实际记录中包含噪声是不可避免。为了提高探地雷达(GPR)勘探资料解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里利用主成份分析(PCA)理论进行了强噪声背景下的探地雷达信号去噪研究。阐述PCA的基本理论,着重讨论了PCA去噪算法的实现步骤。在时间域和频率域应用PCA去噪算法,对含噪声的合成雷达剖面分别进行去噪分析,采用L曲线法确定最佳参数K,达到最佳信噪分离效果,在时域和频域中使用最佳K值进行去噪,可以提高探地雷达数据的信噪比。以GPR实测数据为例,将PCA算法应用于探地雷达剖面数据去噪,可以在保持有用信号不丢失,幅值不失真的基础上,使噪声得到了较好地抑制,有助于突出探地雷达剖面中异常体特征,达到了提高资料解释准确性和可靠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三维相干切片断层多边形检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作者在本文中将三维切片视为二维图像,利用图像边缘检测技术,检测出相干切片上断层多边形,并将其直接投影到测网底图上,用于构造成图。该项技术不仅提高了用相干切片解释断层的精度,而且提高了断层解释效率,使相干数据体技术在三维解释中的作用得到更大的发挥。实际应用表明,三维相干切片断层多边形检测技术,是全三维高精度解释的有力工具,提高了解释效率,缩短了解释周期。  相似文献   

12.
分频解释技术在岩性储层描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短时窗离散傅立叶变换或最大熵方法的分频解释技术,实现了在频率域内对扫描频率所对应的调谐振幅进行分析,排除了时间域内不同频率成份的相互干扰,从而可得到高于传统分辨率的解释结果。分频解释技术在岩性储层描述中对河道﹑断层和岩性边界的识别以及对沉积相及沉积旋回的分析等方面取得良好的地质效果,在岩性储层油气勘探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虚拟现实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区块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拟现实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技术,简要介绍了虚拟现实的特点和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现状,并以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区块为例,重点探讨了虚拟现实技术在该区地震资料构造解释和储层预测方面的应用。实践表明,运用该技术能够在交互的状态下实时完成层位的全三维自动追踪解释,并通过体透视、子体检测、地质异常体雕刻和属性提取等技术,研究储层空间展布特征进而预测含气富集部位。这一新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区块应用结果显示,它可以减少地震资料解释的周期,增强三维解释的准确性,提高储层预测的效率,已取得了显著的地质效果,该技术在油气勘探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相干体技术在煤田三维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相干体技术是一种用于描述断层和地层特征的解释性处理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在偏移后的三维地震数据体中,通过对每一个道每一个样点求得与其周围数据的相干性值,来获得一个表示地震数据相干的三维数据体。地层出现的不连续性在相干体上表现为低相干体值。相干体上的低相干值通过相干时间切片和相干层拉平切片来反映。应用实例表明,使用相干技术在解释落差3m左右的小断层,分析断层的平面分布,加快大断层的解释速度,探测巷道,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presents an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 to characterize the contractive and pore pressure behavior of loose sandy soils under seismic excitation. The technique relies on acceleration and pore pressure records provided during excitation by vertical arrays of accelerometers and pore pressure sensors. The technique employs non-parametric estimates of shear stresses and strains. A multi-surface plasticity approach is used to model the soil response. A reduced scale centrifuge model and a large scale experiment are used to demonstrate the capabilities of the developed technique. The technique allows for a more complet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upled shear–volume behavior of a soil deposit.  相似文献   

16.
水淹层解释系统是集测井数据库管理、解释结果图形显示和人机交互为一体的测井分析解释系统。该系统为解释方法研究提供灵活方便的研究平台。利用小波变换和人工智能技术判断储层类型,并按岩相分别建立了水淹层解释参数模型。测井数据库为方法研究和测井数据处理提供数据支持。解释成果表的自动生成、解释结果的图形显示和人机交互修改功能,有利于提高测井解释速度和精度。  相似文献   

17.
梯度法解释复杂二维断裂重力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伟  刘天佑 《物探与化探》2005,29(4):347-350
对以往的二维断裂重力异常的梯度解释方法作了几点改进:①采用最小二乘拟合方法求取台阶倾角α;②直接利用台阶倾角与台阶的水平边界位置来计算台阶的埋深;③将重力二维梯度解释方法推广到复杂断裂模型的解释。文中详细论述了这种方法的原理, 给出了其具体实现步骤。该方法比起以往重力梯度解释方法, 应用更加简便而且解释结果更加稳定。用该法成功地解释了某油气盆地的实测重力资料。  相似文献   

18.
孔压静力触探(CPTU)是20世纪80年代在国际上兴起的新型原位测试技术,因其诸多优点,目前在欧美诸国已得到广泛应用。由于探头规格、技术标准和操作程序的差异,影响CPTU测试成果的因素很多,而且其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对CPTU测试成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在CPTU资料整理和应用中引起重视。最后,简要论述了考虑诸多影响因素的原始数据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19.
龙门山推覆冲断带地形条件恶劣,构造断裂复杂,阻碍了该区油气资源的勘探进程。为搞清龙门山推覆冲断带下的构造样式,验证其构造解释方案,应用平衡剖面技术,对龙门山中段具典型构造特征的地质、地震综合解释剖面进行平衡恢复。实例分析证明,平衡剖面技术可正确指导龙门山中段构造剧烈变形区的构造解释方案,并可定性、定量分析构造变形期次和变形程度,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李大心 《物探与化探》1989,13(6):429-434
直方图技术是测井解释小一种简便、直观的分析方法。该技术特别适宜于解释人员用来检查原始测井曲线质量,选择解释模型所需的地层参数。在某些有利情况下,还可以应用该技术进行地层对比,以及沉积环境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