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矿井安全高效生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煤矿生产技术人员在使用三维地震勘探成果过程中发现许多问题,集中体现在成果利用率低、时效性差、与地质信息不关联、无法做到动态更新等。基于龙软GIS平台的三维地震动态解释系统,将采区三维地震勘探信息与矿井地质信息相互融合,实现了对采区三维地震解释成果的动态修正,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西鸡西立井首采区地震补勘后的地质成果, 矿井建设生产中井巷工程对地震补勘成果的验证情况。分析了地震补勘前矿井设计方案实施后的经济损失, 阐明了地震补充勘探在煤矿生产中的实际意义及今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地震勘探薄煤层矿井构造获得成功为了满足近期采掘设计的需要,进一步控制采区内的较小构造,兖州矿务局杨村煤矿不久前对井田范围内的二采区和十五采区进行了地震勘探。这是该矿首次将地震勘探用于薄煤层矿井,并且获得了圆满成功。在这项成果的评议会上,来自省内外的专...  相似文献   

4.
左德松 《中国煤田地质》2001,13(2):68-68,85
文章介绍了在范各庄煤矿南三、南四采区运用高分辨三维地震、高精度磁法、瞬变电磁法进行综合勘探的成果,表明以采区高分辨率三维地震为主的综合勘探,在查明煤层赋存状况,断层、火成岩侵入,岩溶陷落柱发育,采用空区,断层导水性,第四系冲积层厚度及底部结构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指导煤矿生产设施和施工,提高矿井回采率,安全生产等方面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地震勘探薄煤层矿井构造获得成功为了满足近期采掘设计的需要,进一步控制采区内的较小构造,兖州矿务局杨村煤矿委托江苏省煤田地质局物测队对井田内二采区和十五采区进行地震勘探。这是首次将地震勘探用于薄煤层矿井,并获得了成功。在成果评议会上,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对...  相似文献   

6.
通过灵新煤矿—采区北翼、羊场湾—矿南翼井巷工程实际揭露资料与地震勘探所获成果的对比分析,讨论了地震勘探技术所获主要地质成果的准确性以及对矿井建设、生产所起的作用, 并对应用地震勘探成果所获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物探院现拥有的地震勘探软件和硬件设备以及最近几年在煤矿采区地震勘探中取得的成果,特别是自行开发研究的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技术及其应用效果。通过实例介绍了煤矿采区地震勘探与其它物探方法进行综合勘探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介绍东滩矿铁路东采区应用高分辨率数字地震勘探取得的成果。通过野外施工,解释出来的小断层,准确程度较高,为指导矿井设计施工开采提供了依据,指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用地震勘探的优越性,揭示了今后扩大地震勘探应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煤炭在一次性能源消耗中占75%以上。近年来随着矿井机械化采煤的需要,对煤矿勘探的要求日益提高,以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为基础的煤矿采区地震勘探成为查明小断层、小褶曲、陷落柱、煤层变化等重要地质条件的有效手段,解决了常规钻探、测井方法不能解决的地质问题,并在优化矿井设计、合理布置采区和工作面、减少井巷工程浪费,提高资源回收率和保障安全生产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据初步统计,截至1997年年底,我国共完成煤矿采区地震勘探251项,面积217930km2,物理点838035万个。其中,在完成的210项二维采区地…  相似文献   

10.
随着矿井采煤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及高产高效工作面的发展,矿井生产对矿进地质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在前,甚至在采区设计前搞清采区的地质条件,及市场经济要求之所迫,为此,开滦钱家营矿于1995年底至1996年初先后为探清落差28m的采区分界断层的展布方向上“二维地震勘探”、为了探明六采区东构造赋存状态上了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三维地震勘探信息挖掘不足及与矿井采掘地质信息脱节是矿井地质保障工作中存在的普遍现象。针对影响郭家河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地质问题,利用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成果和矿井采掘信息的集成和融合,对煤层厚度、地质构造、水害等矿井地质条件进行精细预测预报研究。建立了以矿井开采和测井资料为约束条件、多参数反演煤层厚度的综合预测技术,使煤厚预测准确率提高15%;采用地震属性融合技术提高小构造的识别能力,预测地质构造准确率提高30%。基于三维地震信息识别含水砂体的空间分布,建立了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和水害危险性地质预测方法。研究成果对复杂地质条件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低成本但有效的地质支撑。  相似文献   

12.
1992 年以来,永夏矿区各矿井相继进行了采区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工作。这里重点介绍了采区地震在永夏取得的突出成果及验证情况,并分析了地震成果的利用及效益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山东兖放务局鲍工矿、枣庄矿务局付村矿以及河北邢台矿务局东庞煤矿、葛泉煤矿和邢台煤矿的采区地震勘探为例,简述了各项目的地质效果,说明了生产矿井补做地震勘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地震勘探方法的优点和制约因素,讨论了地震探产生误差的部分原因和面临的难题及攻关方向。  相似文献   

14.
基于查阅大量的地质报告和矿井调研,对生产煤矿补充勘探工作和勘探成果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当前我国生产煤矿补充勘探还未形成成熟可行的勘查模式,无论是勘查设计、工程施工还是综合研究仍是以煤炭资源探查为主要目的,补充勘探的矿井地质工作属性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补充勘探中主要存在方法和手段选择针对性不强、工程布置思路僵化、对探采对比重视不够、标准规范体系不完善、新技术投入少、成果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补充勘探模式构建应当遵循的4个基本原则,构建了一种生产煤矿接续采区补充勘探的模式。通过陕北地区典型矿井应用实例分析,提出针对顶板水害、坚硬顶板型冲击地压矿井补充勘探工作的基本工作方法,评价表明这种模式是现实可行的,可以为生产矿井接续采区补充勘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新庄煤矿采区地震勘探经验的总结,证明采区地震勘探具有投资省、周期短、勘探精度高等优点,是一种良好的地质勘探手段,基本解决了影响煤炭生产的两大主要问题:中小构造及煤层赋存形态问题,对煤炭的生产、安全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通过生产实践证明,采区地震勘探能取得良好的地质效果及巨大的经济效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新庄煤矿采区地震勘探经验的总结,证明采区地震勘探具有投资省、周期短、勘探精度高等优点,是一种良好的地质勘探手段,基本解决了影响煤炭生产的两大主要问题:中小构造及煤层赋存形态问题,对煤炭的生产、安全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通过生产实践证明,采区地震勘探能取得良好的地质效果及巨大的经济效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T4钻孔煤厚突变原因的地震综合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钻孔资料分析、测井曲线对比、黄土塬区三维地震勘探以及综合地震地质解释等几个方面,对T4孔的煤厚变化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解释,查明了T4孔煤厚变化的原因以及区内煤厚变化趋势。后期的地面钻探补充勘探结果表明:通过对三维地震信息的综合地质解释,认为该区煤层厚度变化主要是沉积原因的结论是正确的;而且,与实际揭露相比,三维地震资料的煤厚预测精度较高,为矿井的采区划分、安全生产和巷道布局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截止到1998 年2 月, 兖州矿区共进行采区地震勘探面积132k m 2 , 其中三维79k m 2 ,测线总长95769k m ,物理点56065 个,共组合断层369 条,其中新发现316 条,否定和重新修正53 条,高分辨地震勘探,基本查明了10m 以上落差的断层,平面位置可以控制在30m 以内,三维地震勘探区内可以查明5m 以上落差的断层,并圈出3 ~5 m 落差的断点。实践证明,采区地震勘探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采区地质构造的控制程度,为修改矿井、采区设计;优化采场、采面布置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三软”地层条件下,开采中厚和薄煤层,小断层对工作面的布置和煤质影响尤为突出。为满足煤矿生产和设计的需要,在四采区进行了高分辨数字地震勘探,及时调整了采区布局和接续关系,现已顺利回采了三个综采工作面,为矿井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1992年以来,永夏矿区各矿井相继进行了采区高分辨地震勘探。本文就所取得的突出成果及验证情况作了全面的介绍,并分析了地震勘探成果的利用及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