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东胜矿区煤炭资源储量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近年来随着开采强度的不断加大,地质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以东胜矿区开发利用背景和现状调查为基础,通过对东胜矿区的地质环境特点分析,总结出矿区现状条件下的地质环境特点,重点分析井工开采和露天开采两种不同开采方式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以及分布特征,发现井工开采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主要为采空区地面塌陷,露天开采矿山的问题包括土地资源的占用和破坏,同时研究总结了不同治理区域的治理防治具体措施以及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平顶山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和存在的问题,采用了大量调查数据对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充分展示了地质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提出了平顶山矿区地质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对防治投资、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广西珊瑚矿区地质环境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珊瑚矿区的基本情况和矿山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调查分析,对矿山地质环境背景、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特征、危害程度等进行了分析。从矿山地质背景、环境污染、地质灾害和资源破坏四个方面,建立广西珊瑚矿区地质环境综合评价系统,选取了16个评价因子进行量化赋值,采用模糊多层次评判数学模型,对广西珊瑚矿区地质环境问题进行综合评价,将矿区划分为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严重、较严重、较轻三个区。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的模糊多层次数学模型量化评价,为广西珊瑚矿区地质环境评价及治理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并对同类矿山地质环境的评价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淮安市基本地质环境特征的基础上.总结淮安城市化进程中的地质环境问题.这些地质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地震、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水污染、同体废弃物、地面变形、软土变形和液化土地基.最后在分析其地质和城市化成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城市地质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5.
煤炭开采为社会经济带来效益的同时诱发地质灾害、地表排水系统破坏、土地资源浪费等地质环境问题。查明矿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成灾过程是做好矿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前提。本文通过对陕北某煤矿开采过程中地质灾害调查资料分析认为采煤造成的矿区地质灾害特征表现为:地表裂缝似阶梯状且多分布在坡顶及坡体上部;裂缝走向同巷道走向近于垂直;矿区地质灾害多以地面沉降-裂缝开始,发展成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矿区灾害链;矿区成灾过程分为"岩体应力改变阶段—地表裂缝—坡体变形—趋于稳定"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系统论述了四川什邡马槽滩河西磷矿区的主要地质灾害问题,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矿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思路,对当前影响最严重的崩塌落石灾害提出了箱型明洞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7.
宇洁  罗新杰  王现国 《地下水》2011,(6):109-111
豫西黄河流域是黄河泥沙的产区之一,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黄河下游泥沙、洪水问题更加严峻.通过对研究区土壤侵蚀的地质环境及形态类型的调查研究,分析了研究区控制土壤侵蚀的主要地质环境特征,在此基础上依据不同地质环境特征,主要考虑地形地貌类型和地层岩性等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将研究区土壤侵蚀环境类型划分为基岩山地丘陵侵蚀、黄土塬梁峁...  相似文献   

8.
阐明了阳泉市规划区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的类型、发育特征及其危害程度,对阳泉市规划区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分区评价,并针对不同分区地质环境特征提出了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正>煤矿开采在满足能源需求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矿区地质环境问题,比如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含水层结构破坏等,这些地质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矿区的生态环境,并破坏耕地和房屋,不同程度地威胁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南替和白利平,2008;孙娟,2011)。在此背景下,为了实现煤炭开采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矿区地质环境破坏程度分区评价及其恢复治理己成为当前研究和关注的热点之一。陈丽新分析了矿山开采造成地质环境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并从制度、  相似文献   

10.
黄河流域(河南西部)土壤侵蚀环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古彬 《地下水》2011,33(5):160-162
豫西黄河流域是黄河流域土壤侵蚀较强烈的地区之一,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使区内土壤贫瘠、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也是黄河下游泥沙、洪水问题的主要诱因。通过土壤侵蚀地质环境条件及侵蚀形态类型调查研究,分析了豫西黄河流域控制土壤侵蚀的主要地质环境特征。在此基础上,依据不同地质环境特征及侵蚀形态特征,对区内土壤侵蚀类型进行了划分。  相似文献   

11.
况顺达  杨胜元 《贵州地质》2006,23(4):296-301
本文论述了利用遥感技术开展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调查的方法与技术路线,对贵州全省因矿山开采而诱发或产生的矿区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岩溶石漠化的加剧、水资源污染、地质灾害等各类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遥感影像特征进行了总结。快速、准确、经济地摸清贵州省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矿业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保护地质环境、矿山环境整治、矿山生态恢复与重建、实施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等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通过大量野外调查和对已有成果的分析,发现该地区地质环境破坏严重,并有恶化的趋势.该地区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包括地质灾害、水环境污染、海水入侵和海岸蚀退,多数为人为因素引发,自然灾害是次要灾害.最后针对不同的地质环境问题提出综合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3.
矿业城市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进德  田磊 《城市地质》2010,5(3):28-31
本文论述了矿业城市的含义,阐述了我国矿业城市的概况,分析了矿业城市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矿业城市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对策。指出矿业城市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应重点解决好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预防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两大方面的问题,逐步偿还矿山地质环境的历史欠账,杜绝再欠新帐。  相似文献   

14.
黄永高 《地质与资源》2011,20(5):391-395
以广西某石灰岩矿山为例,着重介绍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的基本思路、分析方法及防治对策.在了解矿山基本情况和查清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基础上,结合采矿工程场地地形及工程活动特点,从地质灾害、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4个方面,对矿山配套工程逐项进行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将评估区划分为重点、次重点和一般3个防治区,并提出了相应的恢复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孙悦  冯启言  许公瞻 《地下水》2008,30(4):54-56
枣庄市以岩溶地下水为主要供水水源,多年的超采造成了十里泉及丁庄主要岩溶水源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并诱发了地下水污染、岩溶地面塌陷等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根据枣庄市岩溶地下水21年的监测资料,揭示了枣庄市岩溶地下水水位动态特征。岩溶地下水水位呈现季节性和多年变化特征,其中,岩溶地下水水位季节性变化特征与降水量密切相关,多年水位变化受降水和开采量的综合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陕西潼关、大柳塔及辽宁阜新矿区为例,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矿产资源开发中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差异性响应的主要因素。上述3个矿区矿产资源开发中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包括:20世纪90年代以前,陕西潼关金矿区是中国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十分混乱的矿区之一,地下开采的采矿废石随意堆排导致了极为严重的矿山泥石流地质灾害及其隐患,"三废"无序排放导致土壤、河水及其底泥的重金属及氰化物污染严重,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地处生态环境脆弱带的陕西大柳塔煤矿区,20年大型机械化地下煤炭资源开采导致大面积地面塌陷及其链生的地下水含水层破坏严重,但矿区土地沙漠化程度总体没有呈现加重的趋势,水土环境重金属呈轻度污染;具有百年开发历史的辽宁阜新煤矿区,露天开采使土地生态破坏严重、边坡滑坡灾害频发、土地压占与破坏突出,地下开采引起的地面塌陷对地表建筑物及人居安全影响严重,但相对于金属矿区,该矿区水土环境重金属污染相对轻得多。对比上述3个矿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得到其差异性响应主要因素:矿产资源种类、原生地质环境条件、开采方式及矿山环境保护意识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沭阳县城市经济建设活动的加快和城市资源的开发利用,沭阳主城区环境地质问题如地下水超采漏斗、地面沉降、水质污染、城市生活垃圾等日益突出。在此基础上,针对每个突出的环境地质问题提出了科学的防治对策和建议。为沭阳县国土开发整治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供地质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人类活动与中国沿海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通过对中国沿海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总结和与其它地区的对比,对沿海环境工程地质研究的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1)中国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是脆弱敏感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是复杂多样的,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日益加剧的条件下,未来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较为突出,必须予以高度重视。(2)地震、洪涝、地面沉降、软弱地基、滑坡、泥石流以及海岸侵蚀和风暴潮灾害是中国沿海环境工程地质的主要问题,且彼此间有较为密切的相关关系。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灾害防治都必须重视学科交叉结合,尤其是与海洋科学的交叉渗透和社会经济学的结合。(3)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21世纪这一地区的开发和建设将会更加迅速,因此,必须加强沿海环境工程地质的研究,扩大研究领域,建立系统的理论,既要重视对现状的总结,又要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有科学的判断,着重灾害的防治与环境的改造、未来的规划与设计,才能更有效地为沿海地区的环境与发展的协调做出工程地质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鲁北坳陷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关键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立进 《地质与勘探》2016,52(2):300-306
鲁北坳陷区地热资源丰富,但由于缺乏有效补给来源,长期过量开采将会引起水位持续下降、地热沉降等地质环境问题。本文在总结区内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最大允许水位降深、合理布井井距、尾水回灌等影响地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关键性问题。可以看出,在以消耗静储量为主的沉积盆地型地热田,通过科学规划,可以实现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