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地质环境工作者的关注,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摸清矿山地质环境现状是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管理工作的迫切需要。本文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2009年度福建省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报表"的统计分析,阐述了福建省矿山存在的主要地质环境现状特征,总结了福建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的措施与成效,对福建省矿山地质环境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本文并不认同福建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思维定势,认为福建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将进入平稳发展阶段,但将在福建经济的高速发展阶段长期存在,局部矿区地质环境问题仍将呈增长趋势。为福建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整治提供了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2.
论环境地质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资源与环境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指出了资源与环境间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关系,说明了地质作用是资源与环境形成的源泉,从而论证了地质学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详细论述了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的内涵,探索了地质环境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并进而讨论了环境地质学科的分类,文章用“以地质环境为实,以环境地质求真”来反映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之间的关系。本文还详细叙述了环境地质工作与地质环境行政管理工作的内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地质环境是环境地质工作的对象,环境地质学科是环境地质工作的理论基础。环境地质工作内涵广泛,是一项系统工程,而地质环境行政管理则是一项以环境地质工作为基础、社会公共服务为主体的行政管理工作。文章还提出了做好环境地质工作应给予组织上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杨涛毅  陈静  冷洋洋 《贵州地质》2012,29(3):204-209
矿产资源开发必然影响矿山地质环境。研究矿山地质环境的变化趋势,有利于预防矿山地质环境的恶化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恢复治理。采集贵州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对矿山恢复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用基于PRS模型分析了全省矿山地质环境未来变化趋势,得出在未来较长时期矿山地质环境会有较大变化,且是向好的方向转化的结论,但变化速度不会太快,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仍很艰巨。  相似文献   

4.
地质环境评价中,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数据挖掘的某些单一模型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数据挖掘在地质环境评价中的应用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结合地质环境评价特点,提出将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数据挖掘集成用于地质环境评价,构建基于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数据挖掘的地质环境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地质环境评价过程.实践表明,GIS与SDM结合是地质环境评价工作的有效解决方案,集成GIS与SDM,共享同一用户界面的地质环境评价系统是地质环境评价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矿业开发环境地质链及其控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环境地质问题形成机制入手 ,研究矿业开发环境地质链的形成及结构 ,进而探讨矿业开发环境地质链时空特征以及环境地质链的控制思想和原则。最后以平顶山矿区矿业开发环境地质链控制为实例 ,阐述矿业开发环境地质链的控制方法和模型 ,在一定程度上为今后利用环境地质链控制的新方法和新思想解决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实现矿业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加强我国现代军事地质研究和我军战场地质环境建设保障体系,采用地质环境研究思维分析陆战场空间的结构特征、空间变化规律、物理化学界面和动态变化趋势,构建军事地质环境研究内涵与关键技术。提出军事地质环境包括作战环境和地质环境,研究要素分别为战场空间结构、军事地理环境、军事行动环境和地质体时空环境、地质体现状环境、地质体应用环境。军事地质环境研究内涵是将作战环境和地质环境整合分析研究,从宏观上把握战场空间的结构特征和军事地理与军事行动环境背景,据此确定地质需求内容和军事地质应用主题;通过研究地质体背景条件、物理化学状态、空间分布规律及动态变化趋势等,分析一定区域地质环境的质量、容载和反馈能力,为军事作战应用地质条件提供利弊研判和优劣预测。适宜军事地质环境数据获取和信息表达的关键技术包括民用地质数据军事应用改化、境内快速立体调查、境外遥感地质解译和按需定制专题图。概括认为当前我国军事地质的主要探索研究方向有地质环境动态监测下的作战环境质量评估与治理、地质客观规律的普适性与特殊薄弱点军事应用、隐匿军事目标靶区的地质环境定位预测、地质模型的军事地质环境信息表达。  相似文献   

7.
曾社教  马世雄 《地下水》2010,32(5):44-45,58
通过对木里煤田江仓矿区四井田的地质环境损害调查与分析,发现该矿区地质环境损害主要有地表塌陷、水资源损害、植被损害等地质环境损害;通过分析三种地质环境损害的主要成因及其影响因素。总结了该矿区地质环境损害产生的原因,探讨修复地质环境损害的方法和技术,对该矿区地质环境损害修复提出合理的措施和方案。  相似文献   

8.
综合三维模拟技术和矿山地质环境特点,运用卫星影像三维信息提取技术建立三维地质体模型,探讨三维模拟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中的应用,提出三维模拟矿山地质环境更有助于对工作区地质环境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环境地质调查资料,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沿线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条件进行概述。筛选出影响环境地质系统质量优劣因素,土壤环境、地下水环境、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环境四类因素作为评价因子。从单环境评价中,求取综合指标,利用模糊评判模型进行环境地质现状综合评价。然后再进行调水对环境产生的正、负环境效应分析,寻找可变因素,从而进行环境地质影响评价。评价结果是,沿线环境地质现状较差,调水后产生的正环境效应大于负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北京市矿山地质环境现状的分析研究,运用质量指数模型方法,对全市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划分出矿山地质环境严重区。较严重区及一般区。并对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为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矿山环境、恢复与重建矿山生态系统以及实施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三维地质建模与GIS应用目的不同,由此决定了它们研究重点不同,这二者的相互结合能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但目前对此还缺乏较系统的研究。这里在对三维地质建模和GIS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二者相结合的意义,提出了二者相结合的途径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最后对二者相结合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借助于定量GC—MS分析技术,系统分析了一组取自辽河油田生物降解程度不同的原油芳烃馏分中三芴系列的组成特征。结果表明在生物降解过程中三芴系列化合物很容易遭受生物降解。母体三芴化合物在原油轻微降解阶段抗降解能力相似,其相对组成保持基本稳定,仍可指示沉积环境的性质;但进入中等及以上程度降解作用后,抗生物降解能力出现差异,相对组成发生变异,失去其环境意义。在甲基三芴系列中,甲基硫芴的抗降解能力强于甲基芴和甲基氧芴,降解速率不一致,组成特征不断变化,使甲基三芴系列相对组成不能指示沉积环境的性质。“三芴系列”被细菌消耗的速率不同,整个生物降解过程中其相对组成都在发生变化,因此对生物降解原油而言,无论其降解程度如何,“三芴系列”相对组成特征均不能有效的指示沉积环境的性质。  相似文献   

13.
C60晶体是碳元素的第三种同质异构体,C60,Cn及其衍生物有许多新奇的物理化学特性。本文介绍了运用高新测试分析技术深入研究这类新材料结构、物化特性、合成提纯条件及开发高科技新材料产品的前景;探讨了利用天然石墨、各种煤炭等提取合成一些重要价值的C60,Cn及衍生物产品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苏皖凹凸棒石矿物红外光谱特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苏皖凹凸捧石粘土矿物包括沉积、风化及火山碎屑蚀变三种成因类型。成矿物质来源于内陆浅水湖盆水下玄武岩风化蚀变及地表玄武岩的风化。不同成因类型的凹凸棒石在矿物晶体结晶程度上有较大差异。通常,由风化作用生成并与碳酸盐共生的沉积型凹凸棒石结晶程度低,较纯的并与硅质岩共生的沉积型凹凸棒石结晶程度高。它们在红外吸收光谱特征上表现为:前者红外振动吸收带分裂程度低,吸收峰弱且峰形钝。后者红外振动吸收带分裂程度高,吸收峰尖锐。因此研究凹凸捧石的红外吸收光谱特征可基本上区分出它们的成因类型。本文还对凹凸棒石红外吸收光谱振动波数带进行了划分,并对相应的振动类型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以峡东地区南华纪、震旦纪和寒武纪标准地层泥岩、冰碛泥岩、砂岩、灰岩和白云质灰岩及对应的风化土壤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地层风化成土过程中不同元素的迁移行为, 根据剖面样品的Sr-Nd同位素组成变化, 探讨了其同位素体系的封闭性特征与应用意义.结果表明: (1) 不同岩性基岩在成土过程中的蚀变强度有明显的差异, 在相似地表条件下, 碳酸岩风化剖面的风化程度高于泥质岩和砂岩; (2) 通过对比稳定高场强Ti元素在基岩和风化剖面中的含量变化, 计算出土壤样品在风化过程中体积相对基岩发生的改变量, 进而计算出不同岩性基岩在风化过程中微量元素的绝对含量变化以探讨这些元素的活动规律.结果表明, 灰岩和白云质灰岩的风化剖面元素含量变化明显, 而在泥质岩风化过程中大多数元素保持了相对稳定, 说明沉积岩风化过程中元素的活动性特征明显地受到了原岩矿物组成的制约.风化过程中, 不同性质的元素的活动性差异明显, 其中亲硫元素(Cu、Zn、Pb、Mo) 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K、Sr、Ba) 在不同岩性的风化剖面中均表现出明显的元素含量变化, 而高场强元素(Zr、Hf、Nb、Ta) 含量则相对稳定; (3) 泥质岩风化形成的土壤层REE含量变化较小, 而碳酸岩风化土壤层REE含量发生了明显下降, 且其风化形成的土壤表现出LREE和HREE相对于MREE的富集.无论是碳酸岩或泥质岩风化形成的土壤, 均出现了明显的Eu负异常和Ce的正异常, 但在其原岩中这些异常并不存在或不明显; (4) 基岩与土壤剖面间Sr同位素组成和Rb/Sr比值存在明显差异, Rb-Sr同位素组成发生了明显的开放.所形成土壤层的Sr同位素组成受到2种因素的约束: 原岩性质和外来组成的Sr同位素比值.因此在总体上, 风化土壤的Sr同位素组成已不能代表基岩的Sr同位素组成; (5) 沉积岩风化过程中, 碳酸岩和泥质岩形成的风化土壤基本保持了原岩的Sm-Nd同位素组成特点, 由其组成所获得的Nd同位素亏损地幔模式年龄等能反映其原岩信息, 而近源沉积形成的砂岩和含砾冰碛泥岩所形成的土壤, 其Nd同位素组成则存在不同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地质遗迹资源属性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遗迹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自然资源,是社会的宝贵财富.目前对地质遗迹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质遗迹资源的分类、评价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对地质遗迹资源的属性尚未进行全面分析.论文从广义的地质遗迹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入手,进而对地质遗迹资源的属性进行较全面的论述,并分析了其自然属性、经济属性、环境属性、社会属性和科学属性之间的关系.地质遗迹资源属性的研究对于促进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的顺利进行,发挥地质遗迹资源的价值与功能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根据层状含钒钛磁铁矿岩体的韵律特征及其铁质量分数变化规律,探索性地应用瑞利分馏模型模拟四川攀西地区攀枝花、红格、白马、太和等岩体成矿元素富集过程,分别建立了各岩体的统计模型和理想模型,并据此估算了铁矿石以及伴生钒、钛资源量。其中:攀枝花、红格、太和等岩体的数学模型比较一致,可能与这些岩体岩浆结晶分异比较彻底、成矿性好有关;而白马岩体的模型参数有较大差异,充分体现了该岩体结晶分异不彻底、成矿性相对较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同仁县隆务镇西山滑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正盛  王健 《世界地质》1996,15(4):59-64
论述了西山滑坡的地质特征,分析其复活机理,并找出控制其活动,再变形的主要因素,进而用Sarma法评价其稳定性,为制定有效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区内505和530等主要矿脉石英红外吸收光谱、热爆裂及热发咣特征的系统研究,总结了该区无矿、贫矿及矿体石英脉评价的石英矿物学标志,表现为:①无矿石英起爆温度为210-330℃,热爆裂曲线无明显峰型;石英热发光总强度大于20000cps,峰值强度大于500cps;②贫金石英脉其石英红外吸收相对光密度DCO2/DH2O值大于1.1;起爆温度为210-280℃,石英热爆裂曲线为明显单峰形态,主爆峰对应温度值为420-440℃;石英热发光总强度介于10000-20000cps之间,峰值强度介于150-300cps之间;③矿体石英脉其石英红外吸收相对光密度DCO2/DH2O值小于1.0;起爆温度100-160℃,热爆曲线为单峰型,主爆峰对应温度为140-180℃;石英热发光总强度值小于10000cps,峰值强度小于150cps。根据本区含金矿脉矿化分带模式及石英红外吸收光谱、热及热发光参数系统变化规律,建立了该区石英脉型金矿床找矿评价的石英矿物学标志模型。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findings of a case-study carried out on the Maasai herbalists of Arusha town, whose social and economic situation, both in their villages of origin and in town is being analysed. Special emphasis is laid on the struggle of women herbalists to upgrade their low economic and social status in their home villages and, at the same time, satisfy their most basic needs in town. In this, they depend on their asset of indigenous ethnomedical knowledge, which they commercialise. They do not consider themselves professional experts among their own people, but they become ones when they are in town. A major aim of this paper is also to illustrate the wealth of indigenous knowledge concerning the biodiversity of people's environment. A survey of the medical plants most frequently sold by the herbalists is presented with the intention of identifying those species which are endangered, although the herbalists themselves do not yet perceive the seriousness of the situation.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