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湘黔桂雪峰期地层单元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文山  赵风清 《湖南地质》1997,16(2):78-84,91
扬子地块江南构造域的湘黔桂地区,雪峰期地层单元中的变质中基性至基性火山岩显示大陆玄武岩至玄武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变中酸性至酸性火山岩类主要显示S型,其次为S与I过渡型的花岗质岩浆的地球化学特征;变砂岩类和变泥岩类显示大陆边缘砂岩类和泥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根据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具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及沉积相特征,推测其属于内硅铝裂隙盆地陆缘环境中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桂北四堡群火山岩形成环境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地质、岩石化学、稀土配分、微量元素等的综合分析表明,桂北四堡群火山岩形成于火山岛弧的构造环境,由四堡群组成的地质体是中元古代位于扬子大陆边缘以南的岛弧地体,中元古代末期该地体与扬子大陆边缘发生碰撞拼贴造山作用,这一作用决定了中、晚元古代桂北及邻区的大陆边缘构造及其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南羌塘石炭纪-二叠世地层中侵入大量的辉绿玢岩岩墙群,其侵位时代为晚古生代。区域资料显示,这一时期该地区处于冈瓦纳大陆北部边缘。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辉绿玢岩与洋脊型、洋岛型及典型的大陆裂谷玄武岩都有明显区别,显示出大陆拉张带(或初始裂谷)的拉斑玄武岩特征。辉绿玢岩是冈瓦纳被动陆缘在晚古生代裂解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张海洋  孙大中 《岩石学报》1999,15(3):372-378
通过对庐山星子群变质基性火山岩岩石学, 地球化学及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的综合研究发现, 星子群变质基性火山岩具有岛弧拉斑玄武岩和洋中脊玄武岩的双重特征, 是扩张弧后 (或弧间) 盆地环境的产物。对比研究表明, 星子群既不是来源于华夏古陆的 “飞来峰”, 也不同于扬子古陆东南缘的四堡群, 冷家溪群, 它是一块独立的前寒武纪基底。  相似文献   

5.
昌宁-孟连带是我国西南"三江"地区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该带火山岩化学成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硅质岩的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均可与大陆边缘裂谷环境相类比.尽管区内玄武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洋岛玄武岩相似,这是因为洋岛玄武岩与大陆裂谷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本身就很相似.综合分析表明该带在晚古生代是在保山-掸邦地块东部发展起来的大陆边缘裂谷环境.  相似文献   

6.
阎明  马东升 《矿物岩石》1995,15(2):60-65
桂北四堡期火山岩主要产于四堡群文通组上段,属拉斑玄武岩-科马提质玄武岩建造。该岩系稀土总量较高,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型,存在弱负铕、铈异常。Sn,Cu,Ni和As变异系数较大,是火山岩中活动性强的元素,这与其中广布锡多金属矿化相一致。根据微量元素判别结果和四堡群沉积相分析,本文认为古扬子板块南缘的弧后盆地是桂北四堡期火山岩形成最可能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7.
三叠系西康群碎屑岩主体为一套浊积岩复理石建造。通过对西康群砂、泥岩地球化学组成特征研究,认为其物源来自康滇古陆表壳岩及其上覆的盖层沉积,大地构造属性为被动大陆边缘到活动大陆边缘再到多岛弧的转化。  相似文献   

8.
运用岩性一岩相和地球化学方法对东乌旗满都胡地区中晚泥盆世塔尔巴格特组碎屑岩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其碎屑岩岩相、物源区及地球化学特征,将区内塔尔巴格特组划分为2种沉积相、5种沉积亚相。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塔尔巴格特组砂岩和泥岩具高SiO2、K20和A12O3/(Na2O+CaO)值,低CaO含量特征,其碎屑物质来源于相对稳定的大陆源区;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具轻稀土富集,重稀土比较平坦,轻重稀土分留明显,砂岩(La/Yb)N=6.66~11.15,平均值为9.01,泥岩(La/Yb)N=4.7~7.39,平均值为6.14,并伴有明显的Eu负异常。在La-Th—Sc、Th—Sc—Zr/10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多数落入被动大陆边缘区域;主量元素构造判别图中也显示具有被动大陆边缘和活动大陆边缘的特征。结合区域分析,笔者认为塔尔巴椿特组碎届岩形成干被动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9.
江南造山带西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冷家溪群中可识别出浊积岩相、深海相两种类型沉积相,属活动类型沉积建造。临湘地区冷家溪群的沉积物扩散指向南,物源应来自北方的古老基底;而沅陵地区冷家溪群的沉积物扩散指向东或东北方向,物源应来自西或西南方向古老基底。沉积岩骨架颗粒统计结果表明,石英含量占44%~87%,且主要为单晶石英,而长石含量占5%~20%,岩屑含量占6%~42%,火山岩屑极少见,冷家溪群的物源为再旋回造山带。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冷家溪群形成的构造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综合分析冷家溪群的物源、骨架颗粒特征及其构造环境,冷家溪群的原型盆地为周缘前陆盆地。  相似文献   

10.
对四川壤塘地区西康群砂泥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进行研究表明,其地球化学特征与大陆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沉积物相似.物源区以长英质岩为主,指示化学风化程度的CIA指数及成分成熟度的CIV指数,表明较低的化学风化作用,反映了晚三叠世的半干旱气候环境.综合其它地质资料认为,壤塘地区西康群砂泥岩的物源区可能为康滇古陆.  相似文献   

11.
闽中地区马面山群东岩组变质岩形成的古构造环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闽中地区马面山群东岩组地层主要为绿片岩为主的一套古火山沉积建造。其主要岩性类型包括各种成分的绿片岩、大理岩、石英片岩及变粒岩类。绿片岩显示海底火山喷发特征,变粒岩原岩为中酸性岩类。东岩组变质岩岩石化学研究表明,绿片岩的原岩应为玄武岩类。变粒岩类主要属于英安岩及流纹岩。这些特征反映东岩组具双峰式火山岩特征,形成于大陆内部张性环境。绿片岩稀土元素特征也显示和大陆拉张环境中的火山岩类稀土特征非常相似,属大陆拉斑玄武岩;微量元素分布显示出该组变质岩原岩类似于大洋岛和大陆裂谷的板内碱性玄武岩。因此闽中地区中元古代可能处于板内古裂谷环境。  相似文献   

12.
郭荣荣  刘树文  白翔  张立飞  王伟  胡方泱  阎明 《岩石学报》2014,30(10):2885-2904
冀东双山子群是一套出露于青龙县东部变质程度较低的火山沉积地层,其中火山岩地层主要由变质玄武岩、安山岩和英安岩-流纹岩组成。全岩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变玄武岩呈现拉斑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起源于尖晶石二辉橄榄岩12%~25%的部分熔融,变质安山岩与变质英安岩-流纹岩形成于弧下地幔部分熔融,该熔体受到地壳物质混染。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本群变质安山岩形成于2514±16Ma,而变质流纹岩形成于2522±8Ma,二者均受到~2450和~2300Ma的后期热事件扰动。结合本群变质火山岩的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和岩石成因,该套岩石可能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弧相关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3.
扬子板块北部古被动大陆边缘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初次提出扬子板块北部古被动大陆边缘的地球化学特征是:a、裂陷早期阶段,发育碱性双峰式火山岩,但在裂陷的晚期和移离的早期阶段,发育碱性而不具双峰特征的火山岩、岩脉群;b、发育具两类不同地球化学特征的砂页岩,裂陷阶段形成的砂页岩与活动大陆边缘形成的砂页岩具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移离阶段所形成的砂页岩才真正具被动大陆边缘砂页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东升庙矿区变质火山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本文对其产出特征、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变质火山岩为一套以玄武岩为主的双峰式火山岩,其原岩为基性的玄武岩和酸性的流纹岩。玄武岩属碱性玄武岩,流纹岩属钙碱性系列,它们具有与火山弧火山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基性火山岩的稀土元素分配型式和Nd同位素特征表明其成岩物质来源于(亏损)地幔。构造环境分析表明,矿区变质火山岩的构造环境为大陆边缘火山弧造山带。  相似文献   

15.
基于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对南辽河群下部里尔峪组斜长角闪岩进行了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岩相学研究表明,南辽河群下部里尔峪组斜长角闪岩属于正变质岩。地球化学研究显示,这些斜长角闪岩原岩属于高铁拉斑玄武岩系列(Nb/Y=0.16~0.4),SiO_2含量为47.27%~50.68%,具有较低的TiO_2含量(0.92%~1.61%),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等),表明其原岩形成于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而非前人所说的大陆裂谷。综合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初步认为其岩石成因与活动大陆边缘有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分析,对分布在竹沟盆地南北两翼的变基性岩体进行了研究,认为竹沟盆地南侧的马大庄和西王楼变基性岩石具富铝镁钙、贫钾钠特点,显示出拉张环境下玄武岩特征,源岩来自于基性岩浆的结晶分异,原岩为辉长岩,为新元古代基性侵入岩系;竹沟盆地北侧的肖庄变基性岩石具富铝铁,富钾钠特点,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形成于大陆边缘或岛弧活动的构造环境,原岩为玄武安山岩,与熊耳群火山岩系具有相似的特征,应归属于熊耳群。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扬子块体南缘构造侵位于板溪群(及相应地层)的皖南和赣东北晚元古代蛇绿岩进行了系统的元素和Sm-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两套蛇绿岩具有类似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即二者的火山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均类似于形成于弧后盆地构造环境的拉斑玄武岩。但是,两套蛇绿岩的Nd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赣东北蛇绿岩具有相当均一的高εNd(T)值(+5.5±1.2),表明来源于一较亏损的上地幔源区,并且没有受到明显的较成熟地壳物质的混染。相反,皖南蛇绿岩的εNd(T)值低,并有较大的变化范围(+4.5──1.0),并和Sm/Nd、Nd、MgO、SiO2呈明显的二元混合相关关系,表明蛇绿岩是由亏损幔源岩浆(初始εNd(T)≈+5.5)在结晶分异过程中与地壳组分(初始εNd(T)≈-1)混合形成的。皖南和赣东北蛇绿岩的Nd同位素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以及该地区的同时代花岗岩和火山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可以用华南和扬子元古宙陆-弧-陆碰撞模式来解释。大约在1.0Ga前,扬子和华南块体之间存在一多岛弧洋盆。大陆边缘岛弧和大洋岛弧在扬子块体南缘发育演化。皖南和赣东北蛇绿岩就是在大陆边缘盆地和弧间盆地演化过程中形成的洋壳构造侵位的碎片。该地区I型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大别山北缘构造属性,对定远组地层组成、形成时代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调查与研究.野外调查表明,定远组主要由一套变火山岩及云母片岩、云母石英片岩、浅粒岩、板岩等组成,其中变火山岩包括变玄武岩与变流纹质火山岩,并构成典型的双峰式火山岩建造;此外,还含有早古生代构造地层单位.运用LA-ICP-MS对酸性火山岩锆石进行U-Pb定年,获得725.7±1.4 Ma、736.6±5.4 Ma的年龄,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不是前人认为的早古生代.变玄武岩分为低Ti(TiO2=1.19%)和高Ti(TiO2平均含量为3.11%)两种类型.低Ti玄武岩稀土总量较低(低于N-MORB),岩浆来自亏损的地幔源区.高Ti玄武岩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富集Nb、Ta等元素,不相容元素的比值接近大陆裂谷玄武岩;另一种类型亏损Nb、Ta、Th、U等元素,岩浆可能来源于被下地壳或蚀变大洋地壳改造的地幔,其Th/Ta为1.6,与大陆裂谷玄武岩相当.总之,变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具有很大差别,是地幔源区不均一的反映.变酸性火山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K,亏损Nb、Ta、P、Ti等元素,锆石Hf同位素分析显示主体εHf(t)值为-3.0~-10,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Hf)为1 630~2 258 Ma,揭示其来源于古老地壳的部分熔融.定远组新元古代双峰式火山岩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并非岛弧构造背景.定远组双峰式火山岩及广泛分布的同时代岩浆岩,揭示了扬子陆块北缘在新元古代(800~611 Ma)时期一次重要的大陆边缘裂解-岩浆事件,是Rodinia超级古大陆裂解作用深部地球动力学的地表响应.   相似文献   

19.
对冷家溪群及其上覆板溪群斑脱岩中的锆石进行研究,测得冷家溪群小木平组斑脱岩SHRIMP锆石U-Pb年龄(822Ma±10Ma)和上覆板溪群张家湾组斑脱岩锆石U-Pb年龄(802.6Ma±7.6Ma),结合"江南造山带"东部变质基底双桥山群和西南地区四堡群、下江群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将冷家溪群与其相应的江南古陆变质地层明确定位于新元古界。该年龄对重新界定"武陵运动"的时限和进行同期地层的区域对比、构造演化研究都有重要意义。冷家溪群与双桥山群、梵净山群、四堡群、双溪坞群一样,均为低变质绿片岩系,构成了江南古陆地区的变质基底。多年来冷家溪群一直划归中元古界,并且视为"武陵运动"的主体,其时代的定位将影响整个江南古陆变质基底的地层划分和对比,也将制约江南造山带的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解疑。上述锆石U-Pb年龄不仅标示了湘东地区新元古代地层的时代,也为江南古陆中部变质基底提供了新的、精确的年代学数据。  相似文献   

20.
吕梁地区古元古代的裂陷型火山作用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吕梁山中部的古元古代吕梁群(2300Ma)和野鸡山群(2100Ma)均由下部的碎屑建造和上部的火山建造组成。在火山建造中以基性火山岩为主,酸性火山岩较少。该区的玄武岩中MgO和P2O5含量低,而Feo^*,K2O Na2O和LREE含量高,类似于大陆溢流玄武岩。酸性火山岩则以LIL和ΣREE富集和高(La/Yb)N比值为特点。沉积环境和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吕梁群和野鸡山群火山岩形成于陆内或大陆边缘裂谷环境。正的εNd(tDM)值(+3.0左右)说明玄武岩的母岩浆来源于亏损地幔,而近于零的εNd(tFM)值则表明原始岩浆曾受到大陆地壳物质的混染。古元古代裂谷型火山作用的出现意味着在此之前(太古宙末)华北地区已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大陆地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