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资源储量计(估)算中有用组分资源储量的湿度校正上,提出了用湿度校正系数去校正有用组分资源储量的新认识,并对以往用湿度校正体重或品位来达到校正有用组分资源储量产生的一些误解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研究反演分量式钻孔应变差应变耦合系数的方法,采用考虑方位角校正和相位滞后影响两种计算模型,计算结果显示大多数测站采用两种方法反演的耦合系数均比较相近,相位滞后、方位角校正以及拟合残差的结果相对稳定;但是有部分测站的差应变相位滞后偏离较大,从而导致采用两种方法反演的耦合系数差异较大。结合测站周边的构造分布,对可能导致该现象的物理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于2014年5月对珠江口东部沿岸18条入海河口的淤积滩涂采集了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总有机碳、铝、铁、锰、铜、锌、铅、镉、铬、砷、汞含量,并以其分布特征及彼此之间的统计分析结果推断各元素间的来源相似性及来源类别,探讨重金属元素富集系数与其生物毒性间的特征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北部与南部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高于中部,其中Hg、Cu、Zn、Cd及Cr等元素来源相似,可能来源于人为污染,而Fe、Mn与As的相关程度高,则可能来源于自然沉积环境,至于Al与Pb元素则受岩石的自然风化影响较为明显。表层沉积物中Hg、Cu、Zn、Cd、Cr、As与Pb等特征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均大于2,处于中等富集状态及以上,且多介于效应浓度低值(ERL)与效应浓度中值(ERL)之间,表示不利的生物效应偶有发生。各重金属间不利生物效应的发生频率与其富集系数(αEF)呈正相关关系,且As元素致使不利生物效应发生的机率较高(Cd则反之),而Cr的不利生物效应发生频率则随EF值的增加,其加剧的程度最快(Cd则反之)。  相似文献   

4.
相同含量的元素在不同理化性质(土壤的酸碱度、有机质等)的土壤中,可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地球化学行为,从而影响元素的转化和作物对元素的吸收。本文通过分析土壤与农作物介质中元素的生态地球化学效应,对根系土-玉米籽实、根系土-小麦籽实之间元素的迁移转化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有机质、酸碱度与土壤中各元素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其成果对于区域土壤地球化学资料在农业营养施肥、环境质量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InSAR技术在监测地表形变时受对流层延迟影响的问题,利用地面实测气象参数和NCEP气象再分析资料建立大气校正模型,对生成的鄞州区干涉图进行对流层延迟校正,获取鄞州区2018~2020年高精度地表形变分布。为分析不同大气校正模型对对流层延迟效应的削弱效果,将监测结果与同期实测水准数据作对比。结果发现,地面气象信息模型、NCEP气象再分析资料模型和未加大气校正的InSAR监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2.78 mm、3.86 mm、5.62 mm,表明利用地面气象信息模型校正大气相位误差具有更高的监测精度,能有效削弱对流层延迟对干涉测量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分坡度、分NDVI(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和分地类的C校正策略,对复杂地形山区Landsat TM影像进行地形校正,并运用视觉检验、回归分析和遥感分类精度将3种C校正策略的结果与传统的整体C校正进行对比,以探寻适合复杂地形山区的C校正策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地形校正对影像重采样尺度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整体C校正相比,采用分坡度、分NDVI和分地类的C校正策略能更好地消除原影像的凹凸感,减弱地形效应,且背阳面影像的过校正现象减少;各种C校正策略和整体C校正对Landsat TM影像不同波段的校正效果不一,其中,分地类的C校正策略对波段1、2、3和波段7的校正效果最好,分坡度的C校正策略对波段5的校正效果更佳,而整体C校正则对波段4的校正效果最好;虽然所有C校正均能有效地消除影像中的地形效应,但并未能提高影像分类精度;从不同重采样尺度C校正结果对比看,随着采样尺度增加,地形效应逐渐减弱,但并未完全消除,因此,中、低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地形效应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利用高台地震台不同时间尺度的钻孔四分量应变观测数据计算元件相对校正系数、自检内精度和面应变相关系数。分析认为,对较长时间尺度观测数据进行质量评价、应变换算和地震研究时,相对标定处理应选用连续观测的日均值或5日均值数据|对较短时间尺度观测数据进行以上分析时,相对标定处理应选用整时值数据。  相似文献   

8.
地形复杂山区常用植被指数的地形校正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被指数能反映地表植被生长、覆盖等情况,常作为反演植物生物物理参量的有效参数。然而,在地形复杂的山区,由于地形效应的影响,导致一些植被指数适用性受限。基于以上现状,本文以贵州省江口县为研究区,采用4种地形校正模型(Teillet-回归模型、Minnaert模型、C模型、SCS+C模型)对常用植被指数(SR、MSR、NDVI、SAVI、MSAVI、EVI)进行地形校正,以评价不同坡度条件下植被指数地形校正效果。结果表明:地形校正对缓解波段比形式的植被指数(SR、MSR、NDVI)地形效应的作用有限,而对非波段比形式的植被指数(SAVI、MSAVI、EVI)效果较好。另外,随着坡度增加,地形效应显著,地形校正效果也更明显:坡度较小时,波段比形式的植被指数无需进行地形校正,而建议非波段比形式的植被指数进行地形校正;坡度较大时,建议2类植被指数都进行地形校正,但非波段比形式的植被指数可能会发生过度校正现象。此外,地形校正后非波段比形式的植被指数与森林地上生物量线性回归模型的精度明显提高。因此,建议在地形复杂山区利用非波段比形式的植被指数进行定量反演时,先进行地形校正。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虎斑乌贼受精卵最佳孵化条件,根据中心复合试验设计,在单因子试验基础上,用响应曲面法分析温度(24~32℃)与p H(7.0~8.5)对受精卵孵化率的联合效应,获得温度与pH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温度和pH的一次、二次效应及两者的互作效应对孵化率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温度或p H的上升,孵化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对数据进行二次多元回归拟合,得孵化率(Y)对实际自变量温度(X_1)和pH(X_2)的二次回归方程?=85.27-6.74 X_1+5.22 X_2+9.42 X_1~2-12.43 X_1~2-8.18 X_2~2,回归方程的相关指数为0.978 6,校正系数为0.963 3,精密度达22.974,可用于预测与分析。回归方程优化显示,温度为27.5℃和p H 7.9时,孵化率最大值为86.46%,模型的可信度高达0.949。验证结果表明,该组合条件与预测值相符。  相似文献   

10.
在非等间距GM(1,1)模型中,系数矩阵中有无误差的常数项和有误差的随机项,并且系数矩阵与观测向量误差同源,即系数矩阵与观测向量中有相同的元素存在,这些相同元素应该有相同的改正数,为此本文推导了一种适合非等间距GM(1,1)模型求解的总体最小二乘算法。同时,考虑到非等间距GM(1,1)模型中存在病态问题时影响总体最小二乘计算结果的稳定性,提出对系数矩阵常数列乘以某一常数的方法,以改善病态问题。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大汶口盆地是我国著名的蒸发岩沉积盆地,盆地内蕴藏有丰富的石膏、岩盐等沉积型矿产。岩盐赋矿地层为古近系官庄群,控矿构造为同生正断层。通过对盆地内岩盐K,Mg等常量元素、δ~(34)S同位素特征以及盆地内盐泉卤水镁氯系数、钠氯系数进行分析,总结出盆地内蒸发岩是在相对封闭、还原的沉积环境下形成的;根据元素特征、镁氯系数及钠氯系数,总结出盆地具备成钾条件并确定找钾标志。  相似文献   

12.
植物吸收性光合有效辐射分量(FPAR)的遥感反演是生态环境领域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但在复杂地形山区,其估算精度严重受到地形效应的影响(包括本影与落影)。本文利用能够消除地形阴影影响的阴影消除植被指数(SEVI)对山区遥感影像进行FPAR反演,并分别与基于不同影像预处理程度计算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比值型植被指数(RVI)反演的FPAR做对比分析,以评估复杂山区反演FPAR存在的地形效应。结果表明:在不做地形校正的情况下,基于NDVI与RVI反演FPAR会使得本影及落影区域的值远小于非阴影区域的值,它们的相对误差均大于70%;基于C校正后的NDVI与RVI反演FPAR可以较好地校正本影区域,相对误差降至约6.974%,但落影处的校正效果不明显,相对误差约为48.133 %;而基于SEVI反演FPAR无需DEM数据的支持,可以达到经FLAASH+C组合校正后NDVI与RVI反演FPAR相似的结果,且能改善落影区域的地形校正效果,相对误差降至约2.730%。  相似文献   

13.
在对月探测中,月表物质的可见光、近红外反射数据,是进行月表化学元素及矿物反演与制图的重要信息源。受月球表面地形起伏的影响,嫦娥一号干涉成像光谱仪(IIM)高光谱数据在开展月表参数定量反演前,须进行月表地形校正,还原月表真实的反射率信息。IIM高光谱数据和常用的美国LOLA月球DEM数据之间存在月球经纬度空间配准不精确的问题,对月表地形校正的精度产生了影响。以月表陨石坑为例,在两幅月球遥感影像上选取一定数量的同名点,使用多项式校正方法进行像元级配准,与直接使用经纬度开展空间配准作了对比分析,发现IIM高光谱数据与LOLA DEM数据之间在经度方向存在平均约3.5个像元的位置偏差,纬度方向存在约1.95个像元的偏差。在此基础上,尝试将地球地形校正中使用的C校正方法运用到月球,探究在微弱大气散射环境下,月球陨石坑地貌的月表地形校正可行性。研究发现,经过像元级空间配准的数据在月表地形校正的效果上,比直接使用月球经纬度进行匹配的校正效果有明显提高。经过匹配和C校正,月表反射率与太阳入射角的余弦值之间的线性相关方程的斜率降低了89.4%,很好地消除月表陨石坑阴影地区和阳坡高亮区域的月表地形效应,恢复月表阴影区域的光谱信息。验证结果表明,校正后的月表局部遥感影像更接近于月表真实反射率,为后续利用IIM数据开展月表理化要素定量反演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科学数据保障。  相似文献   

14.
角钢套箍高强混凝土轴压短柱承载力分析与设计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套箍系数、混凝土等级和钢材屈服强度为控制参数,设计15根剪跨比为1.5的角钢套箍高强混凝土轴压短柱;基于简化的钢材本构模型和考虑套箍效应的约束高强混凝土本构模型,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仿真分析,通过与实验数据对比验证有限元建模的合理性;考察不同套箍系数、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角钢屈服强度等级对角钢套箍高强混凝土轴压短柱力学性能的影响;考虑缀板对混凝土的套箍效应,引入缀板影响因数,利用1stopt软件反演影响因数与套箍系数之间线性关系,建立角钢套箍高强混凝土轴压短柱极限承载力计算表达式,提出轴压短柱的设计方法与施工建议。结果表明,套箍系数比其他参数对轴压短柱的承载力和延性的影响更加显著,为该短柱在新建和改造工程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从增强型水体指数分析遥感水体指数的创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新近提出的增强型水体指数(EWI)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分别用经过大气校正和未经大气校正的两种影像来对该指数作了验证,并与改进的归一化差值水体指数(MNDWI)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指数在经过大气校正的影像中对水体的增强和提取效果不理想,许多水体影像特征不但未能得到增强,反而受到抑制而被漏提。显然,该指数在创建时忽略了大气因素的影响。另外,该指数在构建上重复选择近红外和中红外波段也是造成提取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因此,为了创建正确的水体指数,避免水体增强和提取结果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水体指数的创建必须用经过大气校正的影像进行验证,而构建指数的波段也要避免不合理的重复选择,这样才能使所创建的指数具有更广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人工智能方法,扩展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建立能对累积影响途径全部推理过程做出必要解释的累积效应专家系统。充分发挥其推理及解释的功能,克服GIS在累积效应过程分析和推理中的不足,解决了在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中。用GIS对区域影响环境评价的累积效应影响的时空分析,虽有一定的优势,但不能对累积效应的过程进行分析,即不能确定和分析累积效应的因果关系,不能区分累积方式的难题。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能为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7.
灰岩和白云岩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XRF粉末压片法可直接测定灰岩和白云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对样品进行15min研磨和使用30×10~2 MPa的制样压力,可以减小基体效应中的粒度效应,再通过数学校正法消除基体效应中的吸收、增强效应,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可与化学法相比。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深孔电极中试样的蒸发机制。指出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温度效应和热化学反应。但对易挥发之元素而言,温度效应起着主导作用。在此基础上, 作者研制了化探样中易挥发元素测定方法。适于矿区化探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以镍作自然参比元素 ,用元素相关图法分析了南海东北部红海湾表层沉积物中铅、锌含量的分布和污染状况。结果表明 :红海湾已经受到人为来源的铅、锌影响 ,但其影响的范围和强度目前尚小 ,仅在湾顶河口浅水区有轻微污染 ,湾中部养殖区、南部自然水域和湾口礁滩护养增殖区尚未受到人为来源的铅、锌影响。元素相关图提供了有关污染区域、污染点、污染物和污染强度等的总信息  相似文献   

20.
红海湾表层沉积物铅,锌污染的判断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镍作自然参比元素,用元素相关图法分析了南海东北部红海湾表层沉积物中铅,锌含量的分布和污染状况,结果表明,红海湾已经受到为来源的铅、锌影响,但其影响的范围和强度目前尚小,仅在湾顶河口浅水区有轻微污染,湾中部养殖区,南部自然水域和湾口礁滩护养增殖区尚未受到为来源的铅、锌影响,元素相关图提供了有关污染区域,污染点、污染物和污染强度等的总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