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会议概况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IAH主办的第33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于2004年10月10~15日在墨西哥Zacatecas市举行,且是与拉丁美洲水文协会第7届会议联合召开的。出席该次学术会议的代表来自36个国家,约400人。本次会议的主题为:认识地下水流动—从局部到区域尺度。学术交流共分9个专题进行,分别为:(1)地下水流的环境作用;(2)水化学和同位素数据用于确定局部和区域流动;(3)坚硬岩介质中标定地下水流;(4)水流系统在污染运移中的作用;(5)局部和区域地下水系统中的补给;(6)湿地与地下水流;(7)滨海地区不同的地下水流;(8)地下水流系统模型;(9)…  相似文献   

2.
李亚松  尹立河  蒙彦 《地质通报》2019,38(5):901-903
<正>1会议简况2018年9月9—14日,第45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在韩国大田召开,会议由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IAH)主办,IAH韩国国家委员会(IAH-KNC)承办。本次会议共有64个国家和地区的702名代表参加。与会人数韩国最多(469人),其次是中国(186人),中国地质调查局18人参加了此次大会。大会的主题为"地下水和生命:科学与技术付诸行动",大会邀请了10名专家做主题报告,165名学者  相似文献   

3.
赵勇胜 《世界地质》2002,21(1):103-104
第三届“未来地下水资源危机”国际学术会议于 2 0 0 1年 6月 2 5~ 2 9日在葡萄牙的里斯本市举行。该会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等联合主办。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五大洲 2 7个国家的 1 2 0多位专家和学者。我国向这次会议提交了 4篇论文 ,在大会上宣读论文一篇。本人受教育部的资助作为这次国际学术会议的学术委员会成员参加了会议 ,并在大会上宣读了论文。第三届“未来地下水资源危机”国际学术会议的宗旨是 :探讨新世纪地下水系统可能发生的所有问题 ,并以可持续发展的原理来解决出现的问题。会议包括 1 0个专题 ,下…  相似文献   

4.
两年一届的国际勘查地球化学(22届IGES)暨第一届国际应用地球化学会议于2005年9月18~23日在澳大利亚珀斯(Perth)召开。来自23个国家的2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澳大利亚代表占一半以上(125人),加拿大30人,其它国家的代表大概在10人左右。中国2人参加会议,提交论文4篇。本次会  相似文献   

5.
国际古生代微植学会 ( CIMP)于 2 0 0 2年 9月在法国里尔科技大学召开大会 ,会议的主题是“第 3个千年的古生代孢粉学 :疑源类、几丁虫和小孢子研究的新方向”。会议由国际古生代微植学会和法国里尔科技大学 ( U STL)与法国国家科研中心( CNRS)所属的古生代古生物和古地理实验室主办 ,来自荷兰、法国、意大利、捷克、比利时、爱尔兰、英国、德国、立陶宛、保加利亚、波兰、瑞典、西班牙、俄国、罗马尼亚、葡萄牙、加拿大、美国、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利比亚、沙特阿拉伯、伊朗、中国、阿曼、印度、阿根廷等 2 7个国家的近百名代表参加…  相似文献   

6.
章程 《中国岩溶》2011,30(3):270-270,277
2011年6月8—10日“岩溶水文地质与生态系统”国际会议暨IGCP598项目国际工作组会议在美国西肯塔基大学召开。来自美国、中国、加拿大、牙买加、斯洛文尼亚、巴西、印度尼西亚、荷兰、匈牙利、乌克兰、德国、英国等12个同家的6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由国际科学和高技术中心(ICS)、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世界气象组织(WMO)联合发起的“地中海气旋国际讨论会”于1992年5月18~22日在意大利的德里亚斯特市(Trieste)召开。来自欧洲、亚洲、非洲的33个国家和地区共47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 地中海气旋作为世界气象组织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已召开了两届学术讨论会,本届为第三届。会议共收到了论文40余篇,其中有30余篇在大会上宣读,北京气象学院院长丑纪范教授和国家气象中心徐传玉代表中国出席了会议,并在大会上做了题为“地形对冬季地中海气旋的发展影响的数值模拟”、“东亚气旋和地中海气旋结构特征的对比分析研究”等三篇学术报告,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 会议围绕发生在地中海区域的气旋,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广泛地讨论:  相似文献   

8.
从第34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看水文地质学发展趋势(代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建省 《地球学报》2007,28(6):509-520
第34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于2006年10月9-13日在北京召开,来自56个国家和地区的567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的大会学术报告和九个分专题会场交流集中反映出当前国际水文地质学科发展的若干热点领域和重要发展方向,与会各国专家对地下水水质安全与污染修复、地下水补给机制和生态功能、地下水勘察评价的技术发展等领域给与了更多关注,反映这些领域是当前地下水研究的热点,说明水文地质学科的发展明显转向解决社会广泛关注的现实的应用性问题,包括维持生态系统、维护水质安全、防止地质灾害等方面,特别是这些问题与城市发展、农村脱贫、矿业基地、重大工程建设的结合.同位素、数值模拟和其他地下水勘察、评价、开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更好地认识、利用和管理含水层系统,服务于上述应用性目标提供了保障.IAH将今后工作的重点放在亚洲地区,对跨边界含水层管理等问题十分关注.媒体的集中报道反映出水文地质工作与社会的结合已经相当紧密.  相似文献   

9.
这次讨论会是由国工程际地质协会和葡萄牙地质工程学会联合发起,由葡萄牙国立土木工程实验室主办的。会议于去年9月在里斯本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共约250人(其中外国代表约120人)。这些代表中有三分之一是工程建筑技术人员。工程设计和施工专家对工程地质工作愈来愈重视,这是最近工程地质学术  相似文献   

10.
第七届国际水—岩作用研讨会(7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Water—Rock Interaction)1992年7月9~23日在美国犹他州花园城(Park City)召开。国际水—岩作用研讨会是国际地球化学、宇宙化学协会(IAGC)每三年举行一次的大型学术会议。本届研讨会是自1974年第一届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共有35个国家的410名代表参加,其中我国代表10人。 从学术活动来看,本届大会主要讨论与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有重大作用和深远意义的有关问题,诸如“地热系统”、“沉积盆地”、“地下水环境”、“全球变化地球化学响应”等,专题总数20个。另外,会议还设立了两个纪念性专题讨论会:一个是为纪念国际著名地热—地球化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Donald E White而设立的“大陆地热系统”;另一个是为纪念国际知名矿物—地球化学家、美国地质调查所矿产资源部主任John Hem博士而设立的“铝地球化学”。 会议的主要学术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石油学会(CPS)、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SEG)和欧洲地球物理学家及工程师协会(EAGE)联合举办的 CPS/SEG/EAGE北京’98国际地球物理研讨会暨展览于1998年6月22—25日在北京中国大饭店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迈向二十一世纪的勘探开发技术”。会议代表来自石油公司、技术公司、服务公司、高等学校及科研院所,共计有16个国家近180篇论文参加了交流,其中约70余篇来自国外。  相似文献   

12.
1  半干旱地区可持续发展与地下水资源管理国际会议 ,2月 2 0~ 2 2日 ,印度泰米尔纳德 (Tamilnadu) ;2  长期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地下水与渗岩水中的地球化学过程国际会议 ,3月 4~ 7日 ,德国不来梅 (Bre men) ;3  第六届油气勘探、生产及技术处理国际会议及展览会 ,3月 2 0~ 2 3日 ,泰国帕塔亚 (Pattaya) ;4  干旱地区水资源管理国际会议 ,3月 2 3~ 2 7日 ,科威特 (Kuwait) ;5  地下水国际学术研讨会———建立非均匀介质中测量和模拟之间的联系 ,3月 2 4~ 2 9日 ,美国加州伯克利(Berkley) ;6…  相似文献   

13.
《工程地质学报》2006,14(5):648-648
2006年9月6~11日在英国诺丁汉召开了第十届国际工程地质大会(IAEG 2006)。本次大会共有400余位来自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代表参加,其中IAEG中国国家小组20余人参会。本次会议共收到投稿833篇,其中论文集中收录论文450余篇,中国大陆内地论文有65篇,海外中国作者有9篇,位居全部论文总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水体pH和矿化度监测数据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陆地生态系统水环境监测指标与频率。初步分析了CERN 31个典型陆地生态系统监测地表水和地下水、6个湖泊和海湾生态系统、1个城市生态系统地下水体pH、矿化度(电导率)状况。结果表明,我国森林生态系统pH和矿化度分布规律基本一致,为从西向东、从北向南逐渐降低的趋势,pH在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出现强酸性(4.15),其他台站为弱碱性、中性或弱酸性(6.01~8.26),森林生态系统矿化度均较低(33~322 mg/L)。我国农田、荒漠、湿地生态系统水体pH和矿化度分布规律为:华北与黄土农业区、西北绿洲农业与牧业区相对较高,东北农业区和青藏高原农牧区其次,南方农业区最低;除南方农业生态系统与北方三江湿地生态系统水体pH为弱酸性(6.27~6.82)外,其他监测水体均为中性和弱碱性,500 mg/L以上矿化度水体主要出现在西北部荒漠生态系统,黄河冲积平原农业生态系统。湖泊、海湾生态系统水体和北京城市生态系统地下水pH均为弱碱性,海湾水体pH季节波动不明显,湖泊水体和北京城市地下水pH和电导率呈明显季节波动,湖泊水体pH表现为夏秋季节较高,电导率表现为6~9月较低;北京城市地下水pH为...  相似文献   

15.
《岩土力学》2005,26(4):512-512
国际合作项目DECOVALEX-THMC第三次研讨会(The3rd Workshop of the International DECOVALEX-THMC Project)于2005年2月20日至25日在中国云南昆明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组织承办,来自瑞典、美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日本、芬兰和东道主中国在内的8个国家的41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冯夏庭研究员任组委会主席,并与本项目首席科学家、美国Lawrence Berkeley国家实验室Yucca Moutain核废料研究地下实验室项目负责人Chin-Fu Tsang和国际…  相似文献   

16.
小消息     
国际煤岩学会第34、35届会议分别于1981年4月6—9日在法国,1982年4月26—30日在葡萄牙召开。 在第34届国际煤岩学会全体会议上讨论了准备出版国际煤岩辞典第三版的问题,其内容计划包括三部分:1.煤岩学现状(包括煤和煤层的组成、煤岩学在不同地质领域中  相似文献   

17.
由国际原子能机构主持召开的《铀矿勘查、资源,生产和需求新发展技术委员会会议》于1991年8月26日至29日在奥地利维也纳国际中心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阿根廷、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巴西、保加利亚、加拿大、中国、捷克和斯洛伐克、埃及、芬兰、法国、德国、印度、伊朗、以色列、日本、巴基斯坦、葡萄牙、罗马尼亚、南非、瑞典、英国、美国、苏联、越南等26个国家的58名代表。围绕本次会议的主题,宣读和书面发表论文共32篇。作为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的代表,地质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沈锋在会上宣读了题为《华南下庄铀矿田地质特征及其新发展》的论文。主要介绍了花岗岩型铀矿床(中国重要铀矿床类型之一)的一个典型矿例——下庄铀矿田的地质背景、矿化特征及其矿床勘查的发展过程。论文宣读后,并解答了代表们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受到了许多代表的热烈欢迎,他们都迎上  相似文献   

18.
韩再生 《地质通报》2003,22(2):142-143
1会议简况第四届国际地下水人工补给会议于2002年9月22-26日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市举行。这是继1988年在美国加州Anaheim、1994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Orlando和1998年在荷兰Amsterdam召开的前3届会议之后,由国际水文地质学会(IAH)、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等组织主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26个国家的197位正式代表出席了会议。其中,中国地质调查局1人、中国科学院3人。会议论文集收录了100篇论文,反映了当代世界各国有关地下水人工补给研究的最新成果,由A.A.BALKEMA出版社在会前出版,…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研究中心和兰州大学地理系承办的“中国西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5月18日至22日在兰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长期从事于中国西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研究的专家、学者近百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同时也是1991年将要在我国召开的第13届国际第四纪联合会(INQUA)大会的西部片预备会议。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122篇,其中大会报告20余篇。  相似文献   

20.
国际矿物学协会(IMA)于1982年9月19日至25日在保加利亚瓦尔纳召开了第十三届国际矿物会议。我国作为成员国,由中国地质学会及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共同组成代表小组,参加了本届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来自30多个国家,共400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