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甘肃洮河大峪沟地质公园考察和区域地质构造资料综合分析,划分出地质遗迹资源基本类型,探讨了主要地质遗迹资源特征。结果表明,洮河大峪沟地质公园属秦岭东西向褶皱带南亚带西段发展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岩溶地貌、流水侵蚀地貌、丹霞地貌和构造地貌景观资源为主体,包括6个大类、10个类、13个亚类,共70处地质遗迹景点。大峪沟完整的三叠系地层是岩溶地貌景观的物质条件,新生代以来强烈构造运动为丹霞地貌、构造地貌、水体景观等提供了外动力条件。大峪沟的地质遗迹研究在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甘南山地形成演化与地质灾害等方面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程驰  周爱国  周建伟 《地球科学》2013,38(3):641-648
中国是世界上研究丹霞地貌最早的国家, 随着2010年"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的成功申报, 丹霞地貌作为一个地貌类型的名称已走出国门被世界所承认.在介绍广西桂平白石山丹霞地貌空间分布和景观特色基础上, 对其形成条件和过程进行分析探讨, 指出: (1)白石山丹霞地貌典型集中、类型齐全、景观独特, 具有典型的"顶平、身陡、麓缓"的丹霞地貌特征; (2)白石山丹霞地貌是古近纪山间盆地沉积的红色碎屑岩, 由构造运动盆地隆起、侵蚀、溶蚀作用、流水切割以及重力崩塌等内、外动力作用塑造形成; (3)白石山丹霞地貌具有地层沉积时代新、形态宏伟的特色, 在各丹霞地貌中较为罕见, 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的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30余个白垩纪红层盆地中,总共有228处,数量位居全国之首,以鹰潭市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丹霞地貌最为典型和知名。根据形态特征,将江西省的丹霞地貌划分为山峰、陡崖、崩积体、峡谷、洞穴及其他微地貌等六大类。燕山构造旋回晚期(主要是白垩纪),在地壳伸展拉张的构造背景下,江西省形成了一系列北东走向的陆相断陷盆地,从盆地边缘到中心依次沉积红色冲 洪积扇相砾岩、河湖相砂岩和泥岩,在信江盆地的中部还发育沙漠相风成砂岩。红层岩相是丹霞地貌演变的基本物质基础,对丹霞地貌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在喜马拉雅构造旋回中,这些红层被构造抬升、切割,随后在风化、流水侵蚀及崩塌等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形成了红色陡崖坡及一系列侵蚀地貌,即丹霞地貌。以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核心景区仙水岩为例,用面积高程积分方法对江西省丹霞地貌的演化阶段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仙水岩景区地层出露一致,丹霞地貌整体处于老年早期的残丘阶段,地貌侵蚀程度较强;由于水系溯源侵蚀,景区内不同部位地貌的演化阶段、类型及面积高程积分值(HI值)不尽相同。本文对江西省丹霞地貌基本特征及控制因素的分析和总结研究将加深对各类丹霞地貌成因的理解,推动丹霞地貌国际化进程,也为其他湿润气候区丹霞地貌地质遗迹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据《中国国土资源报》——头版报道,经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评审委员20011221会评审通过,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领导小组研究批准家地质公园为国家地质公园。33由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省地质研究所负责申报的新宁崀山丹霞地貌和郴州飞天山丹霞—溶洞地质公园榜上有名,使我省继张家界砂岩峰林国家地质公园之后,又增添了两家国家级地质公园。这三家国家级地质公园的建立,将有利于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我省的不可再生的珍贵地质遗迹资源。新宁崀山丹霞地貌国家地质公园占地108 km2,丹霞地貌地质遗迹分布密集,保存系统…  相似文献   

5.
摘要: 石城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以丹霞地貌景观为主要旅游资源,以发育在红色砂岩中的龟裂地貌为特色。不同类型的龟裂地貌组合成为栩栩如生的象形景观,尤以龟寿石和仙人犁田最引人注目。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总结了园区丹霞地貌景观类型和特征,认为它们主要是晚白垩世陆相红层受到构造抬升、断裂切割、岩性组成、流水侵蚀及风化作用形成的,砂岩独特的龟裂地貌主要是风化作用的结果。近些年来,石城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发展虽然取得了明显进步,但主要还停留在观光旅游层面。在国家提倡科普教育、研学旅行的背景下,园区应与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等世界地质公园开展交流与合作,借鉴成功经验; 增加科研投入,为提升景区研学质量提供基础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6.
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甘肃平凉市崆峒区西郊15km处,属六盘山支脉,受差异风化、水冲蚀、崩塌等外动力作用,形成了我国丹霞地貌中时代较早的类型,是黄土高原上独有的自然奇观。公园总面积83.6km^2。  相似文献   

7.
张掖丹霞地貌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市,地质遗迹集中分布在临泽、肃南两县境内,总面积达500多平方公里。2005年被评为省级地质公园,2011年晋级为国家地质公园。  相似文献   

8.
基于菲什拜因-罗森伯格数学评价模型并对其予以改进,采取定量方法对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地质公园是集丹霞地貌、地质构造、水体等景观为一体、以丹霞地貌景观为主的综合性地质公园。社区居民和游客参与对地质遗迹评价的模式,可以更好地反映地质遗迹评价结果的类比性、全面性和客观性,深入和客观地掌握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现状。研究结果对有效促进地质遗迹的规划、发展、管理和保护等方面均具有非常积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可为相关的地质遗迹评价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贵州赤水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特征及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赤水丹霞地质公园是经国土资源部正式授予第六批建设资格的国家地质公园。公园由两个园区构成,是以丹霞地貌景观为核心,以瀑布景观、孑遗植物为重点,兼有峡谷地貌、风景河段、古崩塌堆积体、中小型构造等地质遗迹,属综合性大型国家地质公园。本文介绍了公园内主要的地质遗迹资源及特征,并对其突出价值进行了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10.
地质遗迹的保护和利用是地质公园建设与发展的核心。河北省承德丹霞地貌国家地质公园是以丹霞地貌景观为主,集地质构造、古生物、河流、热泉景观为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公园。漫长的地质演化及承德盆地特殊的构造和自然地理位置使公园内地质遗迹类型多样、发育典型,多重要构造、地貌及地层记录。丹霞地貌是由中国学者提出来的一种独立地貌类型,公园内以承德砾岩为主要构景层的丹霞地貌演化阶段完整,露头规模较大,形态多样奇特,在我国北方罕见且较典型,在地学研究、科普教育方面有着重要科学内涵。公园的建立及园内丹霞地貌区特有小环境形成的沟谷效应为生态研究与保护提供了条件。同时,研究区内众多地质遗迹所形成的自然景观极具观赏与美学价值,对承德旅游开发与规划独具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江苏省众多的地质地貌景观资源中 ,丹霞地貌可谓发现较早 ,但在地学界尚欠关注。新近完成的全省地质遗迹调查中 ,我们注意到这个在全国分布甚广、景观独特的丹霞地貌类型 ,在我省也有较多分布并占有一定地位 ,现简要报导于此 ,以备查考。一般将有陡崖的以砂砾岩为主的红色碎屑岩 (红层 )构成的地貌称为丹霞地貌 ,由陈国达教授于 2 0世纪30年代命名于广东仁化丹霞山。其景观特征是 :“丹崖赤壁” ,风景以奇、险、秀、美见长。组成此类地貌的地质实体是红层 ,由于其色彩鲜明 ,在流水侵蚀、风化剥蚀以及构造运动等内外动力作用下 ,形成顶平、…  相似文献   

12.
彭小华  吴昊  李益朝  张瑜  祝捷  党晨 《地球学报》2020,41(3):443-451
近期,通过对陕西靖边龙洲地区的丹霞地貌进行详细调查,查明了该地区丹霞地貌类型为丹霞正-负地貌的过渡类型——波浪式丹霞地貌。为了科学评价其价值和意义,本文主要从成景地层岩石特征、地质构造特征以及外动力因素等方面来初步探讨龙洲波浪式丹霞地貌的成因机理。研究表明:首先,研究区洛河组砂岩平行层理、大型风成交错层理对波浪式丹霞景观的形成具有很好的塑造作用;成景地层洛河组紫红色砂岩,为一套风成沙漠相沉积,岩石胶结程度较差,硬度低易碎,是波浪式丹霞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晚白垩世以来,鄂尔多斯盆地掀斜,区内地壳普遍隆起,表现为靖边龙洲地区发育多级古夷平面和河流阶地,对波浪式丹霞地貌的形成起基础性控制作用;该区洛河组砂岩中发育多组节理、裂隙构造,将洛河组砂岩切割成块状,其对波浪式丹霞地貌的形成和改造起着关键性控制作用;外动力因素上,靖边为半干旱内陆性季风气候,受西北风改造作用非常明显,是波浪式丹霞微地貌形成的主导外动力因素,此外,夏秋季的暴雨强烈冲刷侵蚀地表岩层,春秋季的寒潮霜冻,岩石发生冻融和崩落,对龙洲波浪式丹霞地貌的形成也有重要改造作用;靖边龙洲波浪式丹霞地貌除了受到地质构造和流水侵蚀的约束外,风力吹蚀对微地貌的改造非常明显,这是该地区丹霞地貌形成的主导外动力因素和特色所在;该地区波浪式丹霞地貌的发育阶段可分为两期。  相似文献   

13.
陶琦 《广西地质》2014,(2):45-49
丹霞地貌是在中国发现并由中国专家命名的一种特殊地貌类型。目前在中国已发现780多处丹霞地貌,而广西资源国家地质公园的丹霞景观到底是凭借什么脱颖而出,并被人们称之为“丹霞之魂”?  相似文献   

14.
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发育典型的湿润气候型丹霞地貌,以往研究多集中在对单体地貌特征的描述和成因分析,而对整个丹霞盆地范围内地貌发育的控制因素较少涉及,尤其缺乏对断裂体系与丹霞山体相互关系的深入分析。本文根据丹霞盆地野外考察、岩石硬度测量、线性构造遥感解译以及岩石样品实验分析,阐明岩性、沉积相、构造抬升、断裂切割和外动力地质作用在景观塑造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丹霞地貌景观的成因和形态分类方案。丹霞盆地上白垩统由长坝组和丹霞组构成,前者出露面积更大,形成了周边低缓山丘;而后者分布区集中且发育具有绝壁陡崖的丹霞地貌。丹霞组发育冲积扇相粗粒碎屑岩和风成砂岩,单层厚度大,胶结致密,密度和硬度大,抗风化能力强。长坝组岩性主要为河湖相细粒碎屑岩,泥质含量高,抗风化能力弱,风化剥蚀后不能形成有陡崖坡的丹霞地貌。在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影响下,丹霞盆地呈整体抬升,地层倾角平缓,产生一系列北东向断层及北北东向、北西向和近东西向节理,使红层形成网状断块。这些构造破裂面为随后的风化剥蚀作用提供条件,最终形成悬崖峭壁、网状沟谷和奇峰怪石。丹霞山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风化、崩塌、流水侵蚀和岩溶作用等都是塑造该区地貌的主要外营...  相似文献   

15.
地质公园的建设和发展以地质遗迹为核心。甘肃临潭冶力关国家地质公园主要以丹霞地貌、滑坡堰塞湖和西北岩溶地貌为主,集旅游、休闲、探险和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公园。公园位于西秦岭造山带西段,属中秦岭断褶带,地质遗迹丰富典型且在西北稀有,可分为3大类7类13亚类。通过定量评价可以看出,地质遗迹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美学观赏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区内出露上古生界和新生界地层,以区域大型褶皱构造为主,冶海古滑坡形成的堰塞湖规模巨大,滑坡遗存特征明显,保存完整,发育的丹霞地貌为典型的西北高寒湿润型丹霞地貌,在构造地质学、地层学、灾害地质学、地貌学以及生态学等各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正确认识冶力关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状况,深入的进行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赵晓丽 《地质与勘探》2021,57(2):457-464
甘肃平凉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具有典型的丹霞地貌特征,不仅具有重要的地学研究价值,而且是重要地貌景观、地质科普、历史文化等旅游观光资源。文章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四个方面进行了态势分析,从而为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供参考依据,并结合崆峒山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开发保护的建议。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具有地质资源特征明显、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的先天优势,也具有地质公园品牌认知度高、人文历史悠久等后天优势。对比其资源利用率低、地质科普与基础科普设施建设薄弱等劣势,结合时代发展的重要机遇,建议在做好地质公园建设的同时,把握全域旅游的时代命题,接轨5G先进技术与大数据应用平台,将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打造成既有自然景观旅游,又有科考、生态、文化的高层次旅游与科普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17.
刘金山  任凯 《广东地质》2007,22(1):1-11
应用地洼学说探讨广州番禺莲花山风景区的构造运动及地壳演化历史,对其古采石场遗迹年代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论述了古采石场遗迹之采矿技术方法和工艺特征,其采矿方法是露天开采法与地下矿房采矿法相结合.阐述了莲花山丹霞地貌之物质组成、形成环境等,发现了以狮子岩为代表之典型的古海蚀崖蘑菇地貌.在莲花山北东麓发现第三纪与白垩纪地层接触关系地质界线剖面,地层之间为假整合接触关系.论述了4种地质遗迹之规模形态与美学特征,挖掘出由4种地质遗迹所表现的各种特质多种美学意境.描述其旅游资源众多特点及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特点,并对莲花山拟建国家地质公园进行评价及赋分,其结果12项指标总评分得77.5分,完全符合国家级地质遗迹或国家地质公园条件.  相似文献   

18.
江西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是一个集地质、地貌、人文、自然生态景观为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公园,其中以丹霞地貌景观最具特色。它是国内发育老年早期丹霞地貌的典型地区之一,以孤峰、峰林、残丘等丹霞地貌景观为特色。公园内拥有丹霞地貌景观、丹霞水体景观、丹霞生态景观和丹霞文化景观等4大丹霞类型。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记录了中生代以来地球历史的丰富信息和演化过程,展示了世界上一些重要地质事件的突出证据;孕育了分布最密集、造型最精美的造型石;是世界上极具濒危的中华秋沙鸭最大群体的越冬地;古崖墓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等历史人文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最富特色的例证。这些具有国际意义的自然现象、自然演化过程和杰出的天然美景集中展示于公园,具有不可替代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和重要的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19.
贵州赤水南部地区丹霞地貌类型特征及成因演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赤水南部地区广泛分布着白垩系嘉定群巨厚红层,受构造活动、流水侵蚀、风化剥蚀和重力崩塌等内外力地质作用影响,形成了类型丰富的丹霞地貌景观。本文将丹霞地貌的类型特征与成因演化相结合,按主导动力对丹霞地貌进行分类,包括丹霞构造地貌、丹霞水蚀地貌、丹霞风化地貌和丹霞重力地貌等类型,并对典型的代表景观特征进行描述。重点分析了赤水南部地区丹霞地貌的成因演化过程,从地质学的角度揭示出丹霞地貌景观的成因演化机理,起到普及地球科学知识,开展地学研究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粤北山区,具有以赤壁丹崖为特征的红色碎屑岩的“丹霞地貌”,地质构造发育,岩体受侵蚀程度严重,园区地质环境条件较为复杂。野外调查及评价认为,园区主要地质灾害为崩塌、滑坡,分布有地质灾害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针对该地质公园的资源禀赋和地质灾害特点,对园内地质灾害进行评价并提出地质灾害防治对策,保障当地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