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果清 《地图》2010,(6):132-133
<正>明末清初,西方的经纬度测量和制图技术已传入中国。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用新法测制并编绘的全国地图,代表着中国制图发展的方向。但是中国传统地图画法仍延续了200多年,  相似文献   

2.
提高制图生产效率,改变传统地图生产中制图数据与基础数据分离的情况,形成基础数据与制图数据一体化的生产体系,是信息化制图的基本要求。通过设计地理信息数据与制图数据一体化存储的数据模型和自觉性的动态图形整饰元素,充分挖掘地理信息数据及元数据来驱动地图整饰,能够实现地图整饰元素位置布局的自动调整和内容的动态生成。经研究和实践表明,该方法不仅提高了制图生产效率,而且形成了制图数据动态更新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包维铅 《地图》1992,(2):52-54
在地图编制过程中,无论是普通地图还是专题地图都有大量的底图要素与专题内容需要等大、缩小或放大转绘。通常采用的转绘方法有照相法、光学投影法、缩放仪法和网格法等,这些方法有着各自的优点和不足。我们在编图实践中根据复印机操作简便、复印图像清晰均匀等特点,用它复印转绘了数百幅地图,感到这样复印转绘地图内容、编绘比例尺较小的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特别是图集、图册,有可以加快编图速度、节省转绘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和缩短制图周期等优点,是地图编制工作中值得推广和应用的地图转绘方法。  相似文献   

4.
朱蕊  孙群  肖强  安晓亚 《测绘工程》2011,20(4):39-41
地图整饰是数字地图制图的基本要求,能帮助地图使用者迅速、准确地判读地理信息。以中小比例尺地形图为例,阐述建立地形图数学基础的基本原理,介绍地图整饰中辅助要素的实现方法,总结实现地图整饰的技术思路。通过利用MicroStation软件所提供的二次开发功能,提高地图整饰模块开发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选择各地市挂图为专题要素编绘的基本资料,在编绘地市挂图中按1∶25万图成图精度要求建立统一的数学基础,并采用国家1∶25万地形图编绘地理要素底图,再以底图上地理要素为骨架,将专题要素转绘其上,经协调处理复合成图。制图综合、指标的确定,既要考虑全国的一致性,也要兼顾地方的特殊性,合理反映不同地域的地类图斑及分布特征。充分发挥地图的功能,努力开拓地图的应用领域和使用深度,最大限度地提高地图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 选择各地市挂图为专题要素编绘的基本资料,在编绘地市挂图中按1∶25万图成图精度要求建立统一的数学基础,并采用国家1∶25万地形图编绘地理要素底图,再以底图上地理要素为骨架,将专题要素转绘其上,经协调处理复合成图。制图综合、指标的确定,既要考虑全国的一致性,也要兼顾地方的特殊性,合理反映不同地域的地类图斑及分布特征。充分发挥地图的功能,努力开拓地图的应用领域和使用深度,最大限度地提高地图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何水源  张水涓 《地图》1998,(1):46-47
开发建设部门设计、施工用的地形图比例尺一般为1∶500和1:1000,而整体规划设计部门则希望有较小一点比例尺的地形图,如1:2000、1:4000或1:5000等。要获得1:2000、1:4000或1:5000地形图,可以从野外实测或航测内业得到,但费用多且时间长。另一方法是用内业编绘成图,但按常规成图过程,需将比新编图大一级比例尺基本地图资料经过照像缩小、晒蓝、拼贴作为编绘基础底图,再参考其它资料进行制图综合,编绘成新的地形图,提供使用还要照像、清给(用聚酯薄膜),再晒成蓝图。这种照像转绘法编绘地图,要有一套复照、洗晒设备与技术…  相似文献   

8.
孙果清 《地图》1998,(1):26-29
传世至今的中国古代地图的数量与古籍相比,仅仅是千分之一。其中的小部分散存在各省、市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及国外一些国家或私人手中;而北京图书馆收藏的中国古代地图的数量及珍品之多,居全国之首,为研究地图文化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地图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少的一部分c国家兴衰,朝代更替,战争以及改造自然的需要促使地图文化不断发展。但是,地图学本身的发展是曲折的——兴旺,低落,甚至出现反复。因此,绘画地图的理论和方法往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被较多的人理解和应用。所以在中国地图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地图始终走…  相似文献   

9.
比例尺1:2000的《中国南极长城站地图》,是在鄂栋臣等同志第一次赴南极进行实地考察时测绘的铅笔底图基础上,经武测制图系教师精心清绘、整饰加工,由武测地图制印厂印刷而成的。  相似文献   

10.
首先论述了地图学家和地图制图工程师们是怎样通过数据、大数据、时空大数据来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 并由此推动地图科学进入以“数据密集型计算”为特征的“第四科学范式”新时代;接着, 通过国家基础测绘地图产品(4D)数字化转型成果的功能和作用及其特性(一览性、解析性、知识性、基础性、表示内容的广泛性、表示对象的外拓性和时序性等)分析、非国家基础测绘地图产品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进展、地图集“设计→编绘→出版”一体化数字化转型及2021年出版的有代表性地图集的介绍和特色分析, 认为地图(集)“设计→编绘→出版”全过程数字化转型取得了标志性成果;第三, 以地图制图综合“百年国际难题”的智能化突破、地图(集)“设计→编绘→出版”全过程由数字化到智能化的优化升级的深化研究为例, 总结了人工智能时代地图制图综合研究四个演进过程、难点和关键技术的突破, 深入分析了地图(集)“设计→编绘→生产”全过程由数字化到智能化的研究现状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宗海图是用海项目确权、范围界定的重要载体,考虑到宗海图编绘过程中各制图要素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分析宗海图编绘规范中关于比例尺、地图注记和图式等相关要求,结合在Auto CAD软件中的实现方法进行了探讨,期望以此实现宗海图编绘过程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2.
席会东 《地图》2019,(3):138-139
亚伯拉罕·奥特柳斯(Abraham Ortelius,1527—1598年)是16世纪尼德兰地图学派的开创者和尼德兰地图黄金时代的奠基人,他所编绘的《寰宇大观》(Theatrum Orbis Terrarum)是西方第一部近代地图集和尼德兰地图学的奠基之作,在西方地图史上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就如同《广舆图》在中国地图史上的地位一样。  相似文献   

13.
欧洲地图有描绘人物和动物的传统,是其区别于中国地图和伊斯兰地图的重要特征.随着制图技术的进步、绘画技术的发展和人文主义的勃兴,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地图既在数学要素和地理要素的绘制方面更为准确和复杂,同时也在人物和动物等地图整饰要素的表现方面更为丰富.前者提升地图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后者提高地图的观赏性和故事性,实现了科学精神和人文艺术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4.
1 引言地图学科的发展,已突破了地图资料收集、设计、编绘和印刷等传统范畴,发展到对自己的地图作品做进一步分析和应用研究,这是一个拓宽制图工作者服务面、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领域。地图分析包括对地图中客观现象进行分析和以评价地图为目的而进行的分析两方面。本文,笔者试图讨论工业布局理论在经济地图或经济地图集的设计选题、有关工业布局分析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基础地理信息的数字地图制图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实现数字环境下的自动地图制图,是目前地图学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根据国家现有图式表达规范,建立相应的符号库,实现地图的符号化,并以自动或半自动化方式解决符号配置过程中要素之间的各种关系;实现了点状、线状及面状注记的自动配置及移位处理,解决了地图的图外整饰配置与显示,初步实现了数字环境下普通地图的自动化制图。  相似文献   

16.
图廓整饰是地形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图输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现有软件生成图廓整饰缺乏标准性和灵活性的问题,文中分析不同比例尺地形图图式规范,归纳总结出图廓整饰的内容,并根据图形特征与位置分布加以分类。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设计方案,通过对每个整饰要素定义相对坐标系和添加参数属性的方法,可以实现整饰要素的精确生成以及灵活调整。根据设计方案进行相关开发予以实现,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案确实有效,能实现地形图图廓整饰的自动化生成,提高制图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选择各地市挂图为专题要素编绘的基本资料,在编绘地市挂图中按1∶25万图成图精度要求建立统一的数学基础,并采用国家1∶25万地形图编绘地理要素底图,再以底图上地理要素为骨架,将专题要素转绘其上,经协调处理复合成图.制图综合、指标的确定,既要考虑全国的一致性,也要兼顾地方的特殊性,合理反映不同地域的地类图斑及分布特征.充分发挥地图的功能,努力开拓地图的应用领域和使用深度,最大限度地提高地图的使用价值.我国土地利用现状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从目前和未来的角度看,有其合理和不合理的两部分.前者宜加以保留,发挥其优势,后者必须摒弃.全国范围内开展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获取准确的土地利用数据,就是为了给政府部门制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各级政府部门制订区域规划、农业区划、进行国土整治提供参考数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结果,除了提交报告外,还应辅有一套更直观易读的系列比例尺地图.地图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这项工作不仅能反映当前土地利用情况和生产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土地质量评价和合理利用提供依据,而且对地图学的发展,尤其是专题制图的繁荣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编制系列比例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是一项工作量很大的制图工程.许多测绘单位参与了编制工作,所采用的编制方法,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各有特色,使传统的编图方法,在新时期条件下有所发展.因此研究总结几年来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的方法,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成一农 《地图》2014,(1):68-75
“马王堆地图”、《禹跻图》、《华夷图》和《广舆图》,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地图,而“制图六体”和“计里画方”,也是为我们所熟悉的绘图方法。正是由于中国古代存在这些看上去绘制准确的地图以及这两种当时领先于世界的绘图方法,因此我们往往在中国古代地图的研究和评论中,津津乐道于中国古代地图绘制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王耀祖 《地图》1991,(1):25-27
《甘肃省森林分布图》是我省建国以来首次印刷出版的大型林业专题地图。出版几年来,在科研、生产、教学中广泛应用,有着较高的实用价值。它在编绘方面为林业制图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编绘过程简介如下。本图以1:100万《甘肃省素图》为编绘底图,以省“四五”期间森林资源清查成果资料为依据,以林业部《林业地图图式》(以下简称《图式》)为规范,采用“编稿法”成图工艺编绘而成。全图为全开四拼幅,甘肃省辖区位于全图正中,呈西北一东南走向。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由于遥感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第二代民用陆地卫星上天之后,遥感影象的空间分辨率、波谱分辨率和几何精度等方面都有所提高和改进。这就使航天遥感技术进入了实际应用阶段。 很多专业部门利用航天遥感影象编绘各种专业地图,测绘部门则应用卫星影象制做影象地图,或镶嵌图,且多用计算机制图。由于这些图所采用的数学基础、制图方法和制图比例尺不同,这样就很难用传统的方法对航天遥感成图进行精度衡量。然而地图不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