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鲍国强 《地图》2006,(3):108-111
近年来,地图收藏市场日渐升温,地图价格不断上涨,在拍卖会中屡屡成为热点。随着地图收藏前景的看好,民间的地图收藏家也越来越多。然而,很多收藏家在地图收藏中,往往被地图的版本情况所困扰。本文即以《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图》为对象进行了详细的版本解析,意在给广大地图爱好者和收藏家做一个参照,帮助大家了解地图版本解析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1929年8月,值北伐成功之际,上海世界舆地学社以《建国方略》为依据,面向全国编制发行《孙总理建国方略图》。这份定价壹圆六角大洋的地图共印制了3000余份,每幅长113厘米,宽103厘米,比例尺为1∶980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社"老板"屠思聪,出身图书出版商家庭,自建"世界舆地学社",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地图绘编"狂人",亲自参与了这份地图的编印。说到"狂人",《建国方略》的作者孙中山,在西方记者的笔下,比屠老板还要"疯狂"得多。  相似文献   

3.
《今日国土》2011,(3):46
今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提起辛亥革命,人们都会想起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其实许多人不知道,孙中山还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学家。孙中山先生曾先后在广州、香港学  相似文献   

4.
《中国测绘》2014,(1):52-53
广州古城的具体范围有多大?有哪些曾经标志性的建筑已经湮没在岁月中?又有哪些历史建筑仍然伫立?经过近一年的打造,越秀区旅游局目前推出首张“广州城市记忆地图”,一图在手,将带你穿越广州两千多年历史,重塑对老广州的记忆。  相似文献   

5.
漫说古地图     
古地图主要是按照政治史的划分,指清朝灭亡之前的地图,是当时人绘制的"当代"地图,属于文物或准文物.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具有独特的文化发展脉络,地图的发展亦是如此. 被时间尘封的早期地图 文字的描述即便详尽,终究无法展现出地图的形象,古地图的出土和发现让我们可以亲眼鉴证其发展的真实轨迹.《兆域图》1983年出土于河北省,是中国现今发现年代最早的地图(距今约2400多年),早于古罗马帝国最早的地图600年之久.  相似文献   

6.
10月29日至30日国家测绘总局召集各有关测绘业务部门联席会议,进行了一次务虚。代表们对规范细则提出了很多意见。建筑工程部的代表说:规范要订得灵活些。城市测量的精度要求问题争论很大,有的说精度处决于施工单位。对建筑区是否需要达到5公分、非建筑区是否需要10公分这一看法也争论不决。比如要不要1/500测图问题,分次、分期、分片问题,快速简易测图问题,国际分幅问题均有各色各样的看法和意见。煤炭工业部的代表说:我们在太原会议中,对是否要规范和是否要订得灵活些争论很大。最后讨论结果,  相似文献   

7.
李鹏 《地图》2021,(4):98-103
《最新中华形势一览图》《最新世界形势一览图》是东方舆地学社早期最具代表性的教学地图出版物,不仅关注国民对国家疆域的基本认知,同时着力培育民众的爱国精神与世界观念,其背后深蕴文化民族主义忧思. 东方舆地学社的创立 1924年,东方舆地学社在上海成立.其成立缘起,有两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一是洪懋熙,二是大东书局.前者是当时著...  相似文献   

8.
马王堆帛书整理小组将帛书古地图分别定名为《地形图》和《驻军图》,其绘制年代当在文帝初期以前。谭其骧先生则提出把《驻军图》定名为《西汉初期长沙国深平防区图》。其年代问题也属“汉初说”。另一种意见,以吴承国同志为代表,他认为“马王堆地形图系秦代江图”。我同意马王堆帛书整理小组的看法,将古地图分别定名为《地形图》和《驻军图》,地图绘  相似文献   

9.
孙果清 《地图》2004,(4):74-75
中国国家图书馆现今珍藏着惟一的一份《鲁国之图》早期拓本地图。该图系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刻石。图碑曾佚失多年,1985年在湖北省阳新县一中学发现,但已毁坏严重,不仅圈碑裂断,图上所绘画内容也无法看清了。可见现存这幅拓本地图已成为《鲁国之图》的孤本。图碑高217厘米,宽112厘米。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地图集》是一本综合性的城市地图集,其内容是:①全面系统地反映出上海城市地理面貌(构成和特点);②总结和显示上海城市地理研究的新成果;③体现建国三十多年来的巨大成就。一、内容与选题《上海市地图集》分4个图组,即序图组(8页)、市区图组(45页)郊县图组(29页)、历史自类经济图组(80页),共计162页图面。另有随图文字说明(40页)、  相似文献   

11.
杜长明 《地图》2004,(5):76-77
在我收藏的地图中,有一幅《中华民国直省舆地图》和一套《皇朝壹统图》,二者都是政区地图,而且同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出版发行,但这两张图的历史背景和所蕴涵的历史意义大不相同。前者为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秘密发行的革命宣传品,后者是清末民间学术机构出版并公开发行的一本制作精良的地图集。  相似文献   

12.
张德梅  尹贡白 《地图》1998,(2):36-40
虽然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帛地图及天水放马滩木板地图的发现,改变了“宋代地图为我国现存最古老地图”的观点,但宋代地图品种和数量之多,质量之高,使宋代地图不仅在中国地图学史上,而且在世界地图学发展进程中都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一、宋代地图学的成就1.宋代地图数量众多,品种齐全宋代以前中国古代各朝代遗留的地图,总共不过十余幅,而宋代一朝存留至今的著名地图则有《华夷图》、《禹迹留》、《地理图》、《舆地图》、《九域守令图》、《平江图》、《静江府城池图》、《地理之图》及《禹贡论断》中的中国西部水系图、程大昌的《禹…  相似文献   

13.
庄润森 《地图》1990,(4):33-35
《西安市地图集》是一部大型综合性城市地图集。以全面系统地反映西安城市风貌、弘扬建国四十年的伟大成就为主题。总结了西安城市地理研究、地图编制研究的最新成果,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了西安的城市风采。一、内容和结构图集内容包括序图、市区图、属县图与专题图四个部分。序图组共4幅图,主要表现西安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其中有两幅影像图,一幅是陆地卫星影像,一幅是航摄彩红外影像。向读者提供了用现代化测绘科研手段认识西安的最新成果,也介绍了一种新的地图图种和制图方法。市区图组共有21幅图,采用大比例尺(1:12000)连续统一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编制之四百万分一中国地势图定于九月份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委托新华书店发售。该图面积为101×142公分,合全开纸二张,分十五色套印一种及淡三色(淡蓝、淡灰、淡棕)套印工作底图一种。此图是在学习苏联先进制图方法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5.
《兴庆宫图》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离宫——兴庆宫的宫院地图,刻于石碑上。图碑高70厘米,宽62厘米。据考证此图系北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吕大防命刘景阳、吕大临、张佑绘制。现存陕西省碑林博物馆。 在一些文献中,屡屡提及吕大防之《长安图》,而吕大防《兴庆宫图》就鲜为人知了。其实这两幅图有着密切关  相似文献   

16.
朱鉴秋 《地图》1992,(1):36-37
《广舆图》是明代罗洪先根据元代朱思本的《舆地图》考订增广而成的一部地图集,在我国地图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该图集约在1540年编成,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至清嘉庆四年(1799年)的200多年中曾多次刻印。各版《广舆图》卷首都有罗洪先所撰《广舆图》序,其中有一段涉及《广舆图》图幅数及“副图”的文字: “……仰维大明丽天声教,无外远轶,古今可以观德,作舆地总图一;内畿外邦,域民建守,小  相似文献   

17.
《地图》2019,(4):145-145
明代《扬州府图说》,共有十二幅图,分别描绘了扬州府以及江都'瓜洲等十一个都的风貌。每幅图均附有一篇文章,介绍所绘各都的历史。其中,这幅彩绘《扬州府图》展现了明代万历年间扬州城的新城与旧城,扬州城周边的河流、山川等。另外还绘有一些景观建筑,如北边的大明寺、观音阁,南边的文峰塔、南来寺,西边的蒋王庙、红门寺……扬州城的历史面貌跃然图上。  相似文献   

18.
简讯     
《地图》1986,(1)
《上海市地图集》出版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城市图集——《上海市地图集》已在去年底出版。该图集16开本,162页,双面彩印,属内部用图。图集共分五个部分,全面而详细地反映了上海的行政区划、历史发展、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诸方面的情况,显示了我国最大城市上海的城市性质、布局结构、发展趋势;既反映了建国三十多年来的建设成就,也客观地指出了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图集  相似文献   

19.
由张静飞同志编著的《地理板图教学》(以下称《板图》)一书,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20余万字,插图90余幅,是一本题材新颖、分析深刻、绘图别致、内容广泛,风格独创的地理教学论著,也是较全面系统介绍地理教法与板图运用规律的经验总结。它对于从事多年教学的地理教师用于参考借鉴,以及刚刚出学校的教学新手用于研讨教材,都是有实用价值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20.
我国测绘卫星的发展思路和应用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国家测绘局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已基本形成了卫星测图的科学生产工艺,对于更大程度上发挥卫星遥感应用潜力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为适应遥感技术的发展,国家测绘局已经于2005年编制了《测绘部门十一五航天规划(草案)》,测绘卫星计划包括研制发射我国自主的测绘系列卫星和建立自主版权的测绘卫星综合应用服务体系。高分辨率测绘系列卫星包括:高分辨率光学立体测图卫星、干涉雷达卫星、激光测高卫星和重力卫星等。随着我国航天事业和卫星制造技术的蓬勃发展,未来的卫星测绘应用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