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渭河裂谷盆地是汾渭裂谷系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喜山期以来秦岭造山带北缘在环太平洋构造域与特提斯构造域联合作用的产物。它的演化经历了前燕山期挤压收缩所造成的正扇形断褶隆起;早喜山期初始扩张断陷;中喜山期的强烈伸展裂陷和晚喜山期的联合扭动改造作用,而形成现渭河裂谷盆地。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中元古代处于拉张期,发育多裂谷系.分析鄂尔多斯盆地野外地质调查、物探和钻井等资料,划分沉积相剖面,研究沉积演化及相类型.结果表明:盆地南缘中元古代沉积陆相三角洲至海陆过渡相的长城系与滨浅海至深海盆地相的蓟县系,并于蓟县系中发现液化底劈构造、震褶岩、震裂岩、震浊积岩、津浪丘状层和风暴岩等震积岩序列单元;沉积水体逐渐加深,为裂谷非补偿型沉积,蓟县系中存在震积岩序列,反映该区中元古代盆地南缘处于裂谷带内,受裂陷作用持续影响.通过沉积相及震积岩序列划分耦合裂谷说,为区域构造研究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3.
一、裂谷系的形成机制 裂谷形成的必要条件是引张应力场的存在。引张应力场的锈发取决于不同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不同机制的引张,又将产生不同类型的裂谷。因此,研究裂谷形成的机制,必须首先探讨裂谷产生的动力学背景。根据裂谷形成的地质环境和构造应力场的诱发源的不同,可把裂谷作用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分成四种类型,即拉张、挤压、剪切和重力等四种构造环境。由于引张构造环境是裂谷形成的主要动力学背景,且又为广大地学家所公认,因此我们将主要  相似文献   

4.
地处中国大陆中部的秦、祁造山带、华北地台南缘及扬子地台西北缘区,中、晚元古宙可能存在一个由两个三联点构成的复合“三叉”裂谷系。其中一个位于东秦岭以商南为三联点,其北东支为熊耳裂谷,西支和东南支分别为宽坪和红安裂谷。另一个位于西秦岭以天水为三联点,其北西支为中、祁连地轴南缘朱龙关群分布一线,西南支为扬子西北缘盐边—碧口群分布一线;二者曾发育成洋盆。东支仍为宽坪裂谷,其与东秦岭“三叉”系之西支为复合臂。构成的构造格局很象大西洋与其东侧几内亚海湾附近贝努埃—楚马“三叉”系构成之格局。  相似文献   

5.
中条山大陆裂谷发育于晚太古—早元古代,其构造演化完全受制于两大地壳波系的波浪状运动。本文提供了五个方面的证据:①业已从绛县群—中条群及邻区相应地层中,获得大量的2700~2300Ma的同位素年龄数据;②构造变形、岩浆活动等显示了两大地壳波浪的交替作用;③地层剖面结构显示出典型的大陆裂谷建造特征;④岩石地球化学表明绛县群火山岩为“双峰式”,火山岩稀土曲线与世界其它典型的前寒武大陆裂谷一致;⑤花岗岩可分两期,绛县期末为挤压环境,中条期为张裂环境。  相似文献   

6.
河南位于华北板块南缘及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衔接地带。华北板块18亿年前形成古陆块。以后经历了中元古代陆缘火山弧、弧前与弧后盆地及陆缘增生;晚元古代陆内裂谷及陆缘增生;古生代陆表海及陆缘增生;中新生代陆内裂谷系等构造发展演化阶段。以缝合线为一级构造单元分界;依据结晶基底有无来确定二级构造单元;依据地质背景、地壳演化历史及构造层组构的不同来确定三级构造单元等原则,对河南板块构造单元作了系统划分。  相似文献   

7.
构造调节带是裂谷盆地中的一类重要构造形变,而东非裂谷带是研究这一构造现象的理想区域。以东非Lake Albert盆地为研究对象,在对盆地构造、沉积及油气成藏精细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区构造调节带的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Lake Albert盆地构造调节带作为张性应变调节构造系,圈闭相对发育,以断块圈闭为主;同时因其在古地貌上一般表现为斜坡,对砂体注入有强烈的控制作用,在Lake Albert盆地构造调节带附近发育优质的三角洲砂体;加之其侧翼往往与油气潜在生成场所相接,因此构造调节带对油气成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形成的东非裂谷是威尔逊旋回萌芽阶段的典型陆内裂谷,长期以来备受国内外地质学家关注。Albert湖凹陷位于东非裂谷系的西支最北端,整体呈北西向带状展布的不对称(半)地堑。目前,该区已有较好的工业性油气发现,分析其沉降演化规律对进一步揭示该凹陷的构造沉降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潜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钻井资料,结合地震资料解释、沉降史、埋藏史与断层活动性分析,重新划分了构造单元,总结了构造沉降特征,探讨了沉降与断裂的关系、沉降中心迁移的规律及其对油气勘探的指示意义。研究表明:Albert湖凹陷东部的次级构造单元主要受到东部边界断裂的控制,F1、F2断层对东部陡断带、东部断阶带以及三个构造调节带的沉降变化及其形成起主要控制作用;南部次凹在早期沉降速率较大,有利于晚中新世形成巨厚的烃源岩,随着沉降中心向北迁移,北部次凹发育了上中新统和下上新统烃源岩;沉降中心周缘的构造带是油气运聚的有利指向区。研究成果为东非裂谷系Albert湖凹陷油气进一步勘探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挤压、裂陷、扭动是地壳统一变形的三个方面。在全球范围内,三种作用大致是互补的。裂陷作用造成的地球裂谷带,近年来己成为地质科学的热门课题之一。这首先归因于大洋中脊的发现。对大洋中脊这种纵贯全球的巨大“伤痕”的研究,引出了地质学家的新思路。这些新思路最终归结为板块构造概念,从而使得地球科学的观念发生了重大变革。 由于裂谷带是地壳上的一个巨大活动带,并具有特定的岩石、构造、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相应的矿产;中国大陆地壳的裂谷作用的演化渊源悠长,裂谷分布广泛。因此裂谷和裂谷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这里,我们将分两讲,系统地介绍裂谷系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作为威尔逊旋回萌芽阶段的典型陆内裂谷,东非裂谷是研究板块构造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天然场所。新生代东非裂谷东支Turkana坳陷受前寒武系基底先存构造及中生代裂谷活动的影响,分析其演化及动力学机制,对进一步深入认识大陆裂谷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低温热年代学、钻井及野外露头资料,结合地震资料解释和断层活动性分析,重新厘定了Turkana坳陷新生代裂谷演化时序,将新生代裂谷演化过程分为4个阶段,裂谷演化具有"南早北晚,先宽后窄,向东迁移"的特点。通过探讨裂谷发育的成因模式,认为新生代裂谷演化整体上受控于先存构造和地幔柱的联合作用,地幔活动迁移影响着火山及裂谷活动的迁移,并导致了裂谷发育模式和动力学机制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长城系巴什库尔干群斜长角闪岩主要分布于阿尔金构造带西段北缘,一般呈似层状、透镜体状夹于云母石英片岩、变粒岩、石英岩、黑云二长片麻岩、大理岩等中。通过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斜长角闪岩的原岩为中-基性火山岩类,并形成于两种构造环境:一种斜长角闪岩的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显示出LREE明显富集,具有类似大陆(板内)裂谷火山岩特有的稀土元素组成特征;另一种斜长角闪岩的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呈略富集(近平坦)型,与洋中脊玄武岩类非常相似。表明在长城纪时期,阿尔金构造带西段北缘主要处于板内大陆裂谷环境,随着大陆裂谷的进一步扩张,局部地区已形成初始洋盆环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南大西洋两岸南、北部含盐盆地裂谷层序构造演化、沉积充填、盆地结构、油气地质特征和油气分布、富集特征的对比研究,总结了两岸南、北部盆地构造演化与沉积充填、盆地结构、石油地质条件和油气分布的差异性。分析表明,两岸南、北部盆地裂谷期构造演化存在北早南晚、北长南短的时序特点;盐下盆地结构呈现东西分带、南北分块、隆坳相间的构造格局;北部盆地裂谷期发育2套湖相烃源岩,南部盆地仅发育了1套优质湖相烃源岩;储层平面分布具有 “北砂南灰”的分区分布特征;西非一侧油气呈现“内油外气”的分布特征,而巴西桑托斯盆地则具有“内气外油”的分布特征,油气垂向富集受盐岩盖层控制,油气平面富集受烃源岩、储层和构造等多重因素制约。   相似文献   

13.
论汾渭裂谷     
汾渭裂谷位于我国晋陕裂谷系的南端,长600公里,宽30—90公里,面积四万余平方公里。南北缘分别是平均海拔2500和1500米的巍峨群山;中间拗陷深至万米新生界厚愈7000米,是平均海拔只有400米的新月形裂谷盆地。 裂谷中走向北东东向的6条拗陷和5条隆起带,呈右列雁行相间排列。每一拗陷盆地内的黄土台塬、洪积扇、河流阶地,成带成群,定向横亘,总体呈阶梯状由两侧向盆地中心跌落。这些地貌界线是一系列的地形陡坎,分别与基底断裂上下对应。裂谷基底断裂为一系列的同沉积张扭性正断层,垂直断距达800-10000米,分别向盆地中心倾斜,构成不对称的地堑构造。控制了裂谷的轮廓,决定了裂谷的新构造运动和周期性的现代活动。 在北西25—70°方向的引张力作用下,自E_2汾渭裂谷形成以来水平拉张量其西南端岐山2240米,西安9065米,运城8090米;东北端霍县大于1773米。Q_4以来年拉张速率4.5毫米,现代年速率8—24毫米。Q_2以来左旋平移量宝鸡—岐山5500米,西安—华阴7170米,霍县600米,现代年速率6毫米。  相似文献   

14.
裂谷盆地是夭折的裂谷。在其所形成的伸展构造中蕴藏有丰富的石油及天然气。渤海湾盆地是典型的裂谷盆地,按其形成和发展可划分为五个阶段:即萌芽阶段;初成阶段;沉陷阶段;回返阶段及裂谷后沉陷阶段。这五个阶段的特征在深陷带地区表现最为明显,其中沉陷阶段和回返阶段对油气的形成及聚集关系最为密切。渤海湾盆地的构造演化、岩浆活动、断裂变动及油气的形成、运移、聚集等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分割的部分。它们有着内在联系及一定的规律性,对这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将会对油气勘探工作起着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疆阿尔泰山南缘红墩SEDEX型铅锌矿的成矿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克兰裂谷盆地位于新疆阿尔泰山南缘的中部,其沉积构造演化经历了三个阶段:早期酸性火山-沉积阶段;中期基性火山-沉积阶段;晚期碎屑沉积阶段。红墩铅锌矿床形成于盆地中期基性火山-沉积阶段的被动陆缘裂谷构造环境,具有SEDEX型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找矿潜力大。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新生代火山岩为大陆板块边缘裂谷带构造环境下喷发的一套碱质—过碱质玄武岩,属拉斑玄武岩系。火山活动分为三期。各期玄武岩的化学特征表明碱的含量随时代的变新而增高。在空间上,K_2O的含量大体与日本海裂谷带玄武岩相当,而远远高于日本岛弧玄武岩的含量。辽宁省新生代玄武岩是处于大陆板块边缘的向洋“跟进式”拉张作用带的构造环境。火山活动受在拉张作用下产生的张性岩石圈深断裂带的控制,由上地幔熔融玄武岩浆的上拱造成玄武岩的喷发。早期并有向洋壳发展的趋势,其形成构造环境与日本海裂谷相当。  相似文献   

17.
郯庐断裂中段沂沭裂谷系的构造作用与岩浆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沂沭断裂带是郯庐断裂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深对其研究,无疑有助于对郯庐断裂带的深入了解。近年来随着地质理论的发展,广大中外地质、地球物理工作者从不同角度对郯庐断裂带进行了大量专题性和综合性研究,取得了许多有益的成果,但对其形成时代,空间展布,活动方式、演化机制等重要问题尚存有争意。有些研究者认为沂沭断裂带为中生代大陆裂谷,笔者赞同这一观点,认为沂沭断裂带及其毗邻地区为一中生代大陆裂谷系,进一步将这个裂谷系划分为轴部、鲁东、鲁西三个裂谷带。在这个裂谷系内地貌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扬子地块西北缘后龙门山构造带南华纪—早古生代沉积地层的分析研究,综合运用岩石学、沉积特征分析的手段,结合与前龙门山构造带、碧口地块、米仓山构造带和汉南地块的沉积特征对比,探讨后龙门山构造带南华纪—早古生代的沉积环境,查明其形成环境。结果表明:在南华纪—早古生代后龙门山构造带沉积环境可分为南华纪—震旦纪裂解-稳定沉积和早古生代伸展裂陷沉积两个阶段,其中在早古生代伸展裂陷阶段后龙门山构造带经历了裂解→抬升→局部裂解→抬升→裂解的反复过程,最终形成了志留系茂县群裂陷槽沉积,主要沉积了一套代表伸展裂陷环境的沉积岩系,并有少量的陆内火山岩系。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龙门山构造带在南华纪—早古生代总体是一个陆内裂谷带,不发育与古缝合线相关的构造混杂岩和蛇绿混杂岩带,是在陆内裂谷的基础上于印支期—燕山期形成的陆内造山带。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论述中国沿海及其邻侧火山作用的构造背景、火山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其有关的成矿作用。认为该区自震旦纪以来的火山作用,尤以中新生代大陆边缘活动带阶段最强,与板块俯冲、裂谷作用有关,并伴随丰富多彩的成矿作用。指出,由于太平洋-库拉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所形成的晚侏罗世巨厚的中酸性火山岩建造是西环太平洋火山岩带外带的主体组成部分,由大陆板块边缘至内部,离俯冲带愈远,幔源组分逐渐增加;从白垩纪至新生代,火山作用主要与裂谷作用有关。由大陆至海洋,裂谷拉张规模愈来愈大,时代愈来愈新,呈现出由陆内裂谷→陆间裂谷→大洋裂谷、由双峰式火山岩→玄武岩的演化规律。还指出,形成于不同构造背景的火山作用具有不同的成矿专属性。与晚侏罗世俯冲带型火山岩有关的叶腊石(含寿山石)、瓷土和优质高岭土等矿产;与早白垩世陆内裂谷型火山岩有关的明矾石、珍珠岩、沸石和膨润土等矿产;与新生代陆间裂谷型玄武岩有关的蓝宝石、红宝石、红锆石和风化壳型三水铝土矿,以及产于火山口湖的硅藻土、膨润土和泥炭等矿产。  相似文献   

20.
亚东-谷露裂谷等南北向分布的大型地堑在青藏高原新生代构造演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研究对理解青藏高原中南部地堑在第四纪构造演化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欧空局Envisat卫星2003~2008年SAR数据,利用SBAS时序InSAR技术,去除地形、大气、轨道等因素的影响,获取亚东-谷露裂谷带及邻区的LOS速度场,并反演亚东-谷露裂谷带的滑动速率和闭锁深度。结果表明,亚东-谷露裂谷带南段与北段具有相同的倾滑速率,均为1 mm/a;其闭锁深度南段为31 km,北段为22 km;其断层倾角南段为52°,北段为40°,与地质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