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新书介绍     
新书介绍40年的光辉历程——祝贺《北京天文馆文集》出版·李元·在纪念北京天文馆建馆40周年之际,出版这本文集,不仅仅是北京天文馆的一件大事,就是对中国科普界、天文学界也是一份厚礼。据我所知,在世界各国的天文馆中还没有这样规模的文集,因此在世界天文馆的...  相似文献   

2.
为纪念天象仪诞生80周年,去年本刊曾经分别刊登了李元、郭霞合写的文章《世界天文馆80年》和《天象仪80年变迁》。为了使大家进一步了解世界天文馆发展的现状,借鉴国外天文馆的先进经验,促进我国天文馆事业的发展,普及天文教育,我们从本期开始介绍国外著名的天文馆和含有天文馆的科学中心和博物馆。首先介绍的是美国芝加哥阿德勒天文馆和天文博物馆。  相似文献   

3.
1923年,德国耶那蔡斯光学仪器厂鲍尔斯菲尔德研制出天象仪,开辟了天文普及教育的新途径,成就了天文馆事业。1957年9月29日,北京天文馆落成开放,由此开创了我国的天文馆事业。50年来,北京天文馆不断发展壮大,同时带动了我国天文馆事业的全面发展,使我国跨入到世界天文馆先进行列之中。百废待兴中的开创1954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国家还处于经济困难、百废待兴之中。然而,党和国家着眼于天文馆是为广大公众的科学普及服务的,毅然决定建造北京天文馆。今天,回顾这项决定,备感英  相似文献   

4.
在回顾光学天象仪诞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不提及中国制造的天象仪和它们在中国天文馆事业中所扮演的角色与所处的位置。从现有的资料来看,我国是德国、日本和美国而外,能够制造各种类型天象仪的国家。其中国产大型天象仪在北京天文馆正常运转长达30年之久,在光学一机械天象仪中是居于前列的产品;中小型天象仪早已经达到商品化和系列化的程度,不但是中国中小型天文馆的主导设备,还可以出口海外。  相似文献   

5.
2011年是北京天文馆首任馆长陈遵妫先生诞辰110周年,又是他辞世20周年。作为晚辈,作为历史的见证人,笔者有责任将陈先生创建北京天文馆的业绩和本人的感受与众人畅享,让我们的天文馆事业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6.
2019年是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成立100周年,IAU将组织贯穿一年的庆祝活动——IAU100。2019年3月10日(星期日)迎来国际天文馆日,国际天文馆协会(IPS)发出号召,邀请世界各地的天文馆参与庆祝国际天文馆日(IDP),使这项活动成为IAU100的一项庆祝活动。为庆祝国际天文馆日,北京天文馆、《天文爱好者》杂志联合北京九天微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举办"情系天文馆,卫星送祝福"。  相似文献   

7.
2003年8月是天文馆诞生80年。从1925年第一座天文馆出现在德国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馆以来,世界各地已经建成了大约3000座以上天文馆,小到学校的天文教室,大到科学中心的太空剧场,每年的参观人数在9千万以上。毫无疑问,天文馆是形象化地向人们传授天文知识、使公众理解科学的重要的科学文化设施。为了纪念天文馆事业80年,我们推出“世界天文馆80年”这篇文章,并在下期刊登“世界天象仪80年”。  相似文献   

8.
《天文爱好者》2009,(2):91-91
两小片玻璃——神奇的望远镜 望远镜的历史中包含着与天文馆密切的联系。为此,在纪念伽利略使用望远镜观天400周年之际,一个献给国际天文年的天文馆节目:“两小片玻璃——神奇的望远镜”应运而生。这个节目同时制作了两种版本,分别用于传统天文馆和数字球幕天文馆。2008年在芝加哥举行的IPS大会上,该节目正式发布。  相似文献   

9.
李元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天文科普专家,他多年来积极筹划和推动我国天文馆事业的发展,是北京天文馆的创始人之一。为此,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于1998年,将6741号小行星命名为“李元星”,以表彰他对天文普及事业的贡献。今年是李元先生80寿辰,又是他从事天文科普工作60周年。借此良机,本人根据自己与李元在一起工作多年的体会,就他在北京天文馆创业和敬业的史实做一回顾。担起开馆的重任1957年初,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为“北京天文馆”提字。5月,天象厅基建完工,7月民主德国专家安装完天象仪回国,这一切均拉开了北京天文馆对外开放的序幕。举世瞩目  相似文献   

10.
2009年是国际天文年,2009年7月15日北京天文馆网站开通10周年。北京天文馆作为我国目前唯一的大型专业天文馆,在天文科普教育方面有十分独特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1.
自1923年第一台天象仪在德国耶那拿蔡司厂诞生,1925年第一座拥有天象仪设备的天象厅在德国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馆诞生,天文馆事业已经走过了80余年的历程。今天,不论您走到世界的什么地方,您都有机会看到大大小小的天文馆,向广大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和儿童,进行着有意义的科学普及活动。天文馆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对人们精神世界与文化活动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回顾与展望──纪念北京天文馆建馆40周年崔振华北京天文馆由两部分组成,即位于北京西直门外的北京天文馆和位于北京建国门内的北京古观象台。北京天文馆落成于1957年9月29日,并于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古观象台建于明正统七年(即1442年),中华人民共...  相似文献   

13.
阿马天文馆是英国爱尔兰的第一座天文馆,也是从著名的阿马天文台衍生出的一座天文馆。笔者在本刊2012年第5期曾介绍了阿马天文馆的历史与技术,本文将介绍阿马天文馆的人文与教育。  相似文献   

14.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遭到重创的世界天文馆事业开始恢复和重建。在这个过程中,“东德”的耶拿蔡司公司(VEB Carl Zeiss Jena)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20世纪50年代初,它即率先宣布重新恢复大型天象仪的供应,战后的第一批新建的大型天文馆(前苏联斯大林格勒、波兰霍茹夫,中国北京),  相似文献   

15.
流动天文馆是一种新型天文科普教育模式,由北京天文馆专业团队负责运行。流动天文馆是一个微型的天文馆,包含天象厅、望远镜、知识展览、互动展品、陨石展示等内容,可开展天文专题讲座.具备天文馆的基本科普功能。流动天文馆是对北京天文馆阵地科普教育很好的补充。流动天文馆的特点之一是流动性强,便于开展科普进校园、进社区、下基层活动,从而可以更好地满足经济和交通欠发达地区科普教育的社会需求。十多年来,流动天文馆已经走访了近千所学校、社区等,活动覆盖超过百万人,范围涉及北京市所有区县及全国二十四个省份.行程五十多万公里。在北京市乃至全国许多地区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受到广泛的好评,得到各级领导和兄弟单位认可。流动天文馆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借助其资源优势将天文科普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旨在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本刊从“综述”、“在天文科普教育中的作用”、“近年活动案例”等三个方面详细介绍流动天文馆,连续三期刊登。  相似文献   

16.
郭霞 《天文爱好者》2011,(12):76-79
芝加哥阿德勒天文馆 芝加哥阿德勒天文馆和天文博物馆始建于1930年,她是美国,也是西半球第一座天文馆。80多年来,阿德勒天文馆一直以先进的理念、领先的技术和丰富的展览引领美国天文馆和世界天文馆的发展。早在20世纪末,阿德勒天文馆就率先进行改扩建,增加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太空剧场,并扩大了展览面积。其后还增加了一个3D宇宙剧场。两年前,该馆下决心对原有的天像厅进行彻底改造,搬走了中间的哑铃式天象仪。2011年7月,一个全新的格兰杰天空剧场在阿德勒天文馆和观众见面。  相似文献   

17.
2014年6月23日~27日,第22届国际天文馆学会(Internatlonal Planetarium Society,以下简称IPS)大会在北京天文馆隆重举行,这是自1970年IPS成立以来,这一盛会首次在中国举办。来自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的370余名天文馆专家、天文教育专家齐聚北京天文馆,畅谈天文的教育与未来,展示最新的硬件设施,分享最好的天文教育节目,探讨天文馆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天文爱好者》2009,(2):90-90
新年伊始,国际天文馆学会主席给各会员单位发来了贺信,祝贺国际天文年的到来!并号召全世界的天文馆充分利用国际天文年,宣传天文馆,吸引更多地人进入天文馆。  相似文献   

19.
日本是天文馆大国,无论是天文馆的建设和运营,还是天象仪的制造,以及天文馆软件开发等方面,都是世界一流的。在中小型天文馆和中小型天象仪方面也是如此。根据日本天文馆协会2005年的《天文馆白皮书》,它所统计到的中小型天文馆就有253座,从拥有的数量来说,日本的中小型天文馆继美国之后,居世界第二位。日本天象仪制造业发达,其两大制造商——五藤和美能达,从创立之初,就把开发和经营中小型天象仪放置在与大型天象仪同样重要的地位,从一开始就把他们的大中小产品编成系列,加以推广,并不断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20.
洛杉矶天文台(馆)60年李元深有感触的参观访问位于洛杉矾的格林菲斯天文台(GriffithObservatory)是美国著名的天文普及场所,它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天象厅、天文台、科学厅,实际上是一座天文馆,所以人们一般也把它称作洛杉矾天文馆。193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