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982年8—10月和1983年6—9月,曾两次对南峰地区的大型真菌进行了考察,其间深入南峰以南墨脱考察,还属首次,这填补了该地区大型真菌研究方面的空白。经考察共获得大型真菌标本1628号。初步定种270种,隶属于115属,40科。其中担子菌  相似文献   

2.
南峰地区的雅鲁藏布江,与其东侧骈行南流的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简称横断山区纵谷),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切出了一系列峡谷。这些峡谷成为印度洋暖湿气流北进青藏高原的重要通道,其中南峰地区的雅鲁藏布江大峡弯是最重要的。这样,南峰地区可视为  相似文献   

3.
1982—1983年笔者前后三次随中国科学院登山科学考察队和国家体委登山队去南峰地区进行地质考察,本文即以野外现场所获资料,对该区地质特征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南迦巴瓦峰(简称南峰)的前两次(分别于1981年春和1983年2—4月)登山科学考察活动巳报道过。1983年5—9月又作了一次规模更大的综合性科学考察活动。这次有50人参加,他们来自全国22个单位分属26个专业(其中新增加的专业有地磁、岩石化学、变质岩、泥石流、鸟类、古冰川和雪害等),并有科教电影组和电视录象组参加。这次考察路线选择在南峰峰体(照片1)、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照片2,简称大峡弯)及峰体外围的诸山口,重点调查以往没有考察过的空白地区,并对1982年  相似文献   

5.
南迦巴瓦峰地区地貌的基本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峰耸立于藏东南群峰之上(照片1,2),其峰体被雅鲁藏布江下游大峡弯所环绕(照片3)。这样便构成了世界上罕见的、岭谷高差悬殊的高山峡谷地貌。高山成为气流的屏障,峡谷则成为气流的通道,致使当地的自然条件十分独特,垂直带谱齐全,自然资源相当丰富。本文在两年考察的基础上,试就南峰地区高山峡谷地貌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6.
丛藓科植物主要分布在北温带、亚热带及热带北缘的高山地区,其中以东亚(尤以东喜马拉雅山地)分布较为集中。南峰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丛藓科植物区系较为丰富。以往中外学者对西藏丛藓科植物有过一些报道,但在南峰地区未作过详尽工作。  相似文献   

7.
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南迦巴瓦峰(简称南峰)是高大雄伟的喜马拉雅山系东段的最高峰,海拔7782米。她是东喜马拉雅山唯一至今未被人类征服的处女峰。南峰地区处于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念青唐古拉山脉的汇合处。青藏高原上最大的河流雅鲁藏布江  相似文献   

8.
南峰地区的土壤已有所论述,但其中的土壤分析资料大多来源于邻区。1982—983年本人曾参与南峰登山科学考察,所得的资料及土壤标本经室内分析整理后,现试图就当地的土壤类型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9.
1982—1984年由中国科学院组织的登山科学考察进行于南迦巴瓦峰(简称南峰)地区,计有22个单位,26个专业,100余人次参加,可说是一次规模相当宏大的山地综合科学考察。 这里所指的南峰地区是以南峰为中心,北至易贡—倾多一线,东为倾多—波密—金  相似文献   

10.
南迦巴瓦峰地区垂直气候带及气候类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峰地区岭谷高差悬殊(达5000—7000米),这就破坏了当地的纬向气候带。与其他山区一样,南峰地区随海拔高度的不同,热量条件和水分状况差异明显,形成不同的垂直气候带。总的来说,这里属于藏东南亚热带山地湿润气候区,但由于地势起伏变化很大,一地并存各种气候带,独成一特殊的气候生态区域。  相似文献   

11.
南峰地区地质工作的研究程度甚低,岩石磁性和古地磁工作更属空白。1983年6—9月,作者在区内野外考察期间,沿途采集了定向标本。对定向标本和部分地质手标本进行测定后,研究了当地变质岩的磁性特征和古地磁特征,进而探讨了变质岩年代及有关地质构造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 南峰地区以河流下切深,群峰耸立,相对高差大,地形陡峭为特点。雅鲁藏布江大峡弯是印度洋暖湿水汽自南向北输送的理想通道。南峰扼此通道之咽喉,降水丰沛,天气多变。降水多,地形陡峭,给雪崩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为攀登南峰带来了严重的困难和威胁,也为登山气象保障带来了新问题。迄今为止,南峰峰顶仍未留下登山队员的足迹。  相似文献   

13.
昭通“7.12”暴雨过程诱发了区域性滑坡泥石流的强烈活动,造成严重的灾害。本文通过对灾害现场考察,剖析了暴雨成因、时空分布,并阐明了“7.12”暴雨滑坡泥石流区域分布和成灾特征,并以彝良县为例,探讨了暴雨与滑坡泥石流形成关系。根据昭通地区暴雨滑坡泥石流发生规律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东缘和邻区晚新生代泥石流活动规律及其成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根据大量野外考察资料和室内测年数据 ,通过对晚新生代以来不同时段泥石流沉积物的分布特征研究 ,总结了青藏高原东部及华北地区第四纪泥石流活动的规律。认为晚新生代大规模的泥石流活动始于晚第三纪 ,晚上新世~早更新世泥石流活动主要中心集中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区 ;中更新世是泥石流活动最活跃的时段 ;晚更新世位于大陆内部的秦岭北坡及陇南山地泥石流活动减弱 ,华北北京山区及太行山东麓泥石流活动加强。第四纪泥石流活动的规律性变化与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起及亚洲季风的建立有关  相似文献   

15.
南迦巴瓦峰(以下简称南峰)地处我国西藏东南部。这里是东西向的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向的横断山脉和北西西向的念青唐古拉山脉的汇聚地带。雅鲁藏布江下游围绕南峰作急转弯后南流,这便是举世闻名的大拐弯峡谷(附图)。耸立于群山之上的南峰海拔为7756米(照片1),而大拐弯峡谷海拔低于2000米,甚至只有数百米(照片2);山高谷深,高差达5000—7000米。因此南峰地区是世界上地形对照最为强烈,河流急拐,水流最为湍急之处,当地地形复杂,山川壮丽,自然条件独特,资源丰富,凡此种种皆为世上所罕见。  相似文献   

16.
南峰地区河流深切,山地破碎,高差常在200O米以上,第四系主要出露在一些宽谷中。现就当地广泛出露的湖相层、全新世自然环境变迁和新构造运动报道一些情况。 (一)湖相层 南峰地区米林—大渡卡(大峡弯入口)雅鲁藏布江宽谷段和尼洋曲下游宽谷中常出露有厚达一二百米的砂砾层,其中  相似文献   

17.
地处西藏东南部核心地带的南迦巴瓦峰(下称南峰)地区,生物区系异常丰富而复杂。横贯全区中部的东喜马拉雅-岗日嘎布山脉,把南峰地区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波密,林芝和米林,南部为墨脱。由于东喜马拉雅-岗日嘎布山脉对气流的阻挡作用,使这个地域的气候在水平方向上产生明显的分异,北部为半湿润气候区,南部为湿润气  相似文献   

18.
1981年7—9月间,陕西省汉中地区和宝鸡地区南部连降暴雨,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并同时出现大量的山体变形,形成散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给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本文拟根据野外考察所获得的资料,经初步整理,对汉中地区崩塌型泥石流的主要特征和形成原因,提出一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9.
南迦巴瓦峰地区植被垂直带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就南峰地区植被垂直带谱的类型、结构,及植被垂直带与水平地带的关系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0.
良好植被区泥石流防治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晓清  崔鹏  韦方强 《山地学报》2006,24(3):333-339
通过对近年来发生在良好植被区的几次重大泥石流、滑坡灾害的考察,发现植被在泥石流、滑坡形成中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认识。通过分析,当中小强度降雨激发下,植被能够削减泥石流、滑坡灾害的规模,甚至抑制泥石流、滑坡灾害的发生;当降雨超过一定阀值后,在水作用下,植被不但不能削减灾害规模,反而增大灾害的规模。在这类地区,简单地使用一般的防治措施,已经不能满足防灾、减灾的需要,客观要求针对这些地区泥石流灾害的形成原因、危害特征,研究防治对策。经初步研究提出3点防治措施:1)加强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预测预报工作;2)在重点区域设置自动雨量记录报警装置;3)特别针对漂木拦挡,采取新型结构减轻泥石流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