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孝清 《气象》1982,8(4):30-30
《气象》1979年第12期刊登了“用‘补去法’校对气表—1’的计算错误”一文,我们在应用该文所介绍的方法校对“气表—1”时,进行了一点补充。 原文介绍的方法,只涉及了日合计为正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在气簿—1和气表—1的统计中,如何提高求算日平均除以4的速度,本文介绍一种用补去法心算的技巧。 一个数如果其末尾的两位数能被4整除,那么这个数就能被4整除。利用这个规律,就可以把商数取整的工作在做除法之前完成,即先把被除数(日合计)补、去一个最小的数,使其能被4整除,再去求商。补数去数的方法是:若余数是1,则去1;若余数  相似文献   

3.
《气象》1984年第4期刊登袁银庚同志的《用“差补法”复校气表—1》一文,介绍了复校气表—1中合计值为整数而平均值取一位小数的项目(如风速、总低云量)的平均栏旬(月)计值之方法。但该方法不适用于合计栏和平均栏均取一位小数的项目(如气压、温度等)。本文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介绍用差补法复校气表──1中合计 栏和平均栏均取一位小数的项目,其平均栏 旬(月)计值是否正确的做法。 仍设c为合计栏中的旬(月)计值;m 为平均栏的旬(月)计值;Δn为逐日平均 栏乘4后减去合计栏之差值;ΣΔn为该旬  相似文献   

4.
要保证报表质量,预审员要把好关,按照要求对每项记录认真审查。这里介绍用“补去法”对日统计进行预审的简便方法。 由于四舍五入的影响,用日平均值乘以观测次数,其乘积与日合计之差,有一定的范围,四次项目在 0.2~-0.1(相对湿度在 2%~-1%,气温、地温为负值时在  相似文献   

5.
李德明  张隐君 《气象》1977,3(10):11-12
我们在审核气表过程中发现,由“四舍五入”引起的计算误差存在某些规律性。如用数理统计方法去研究这些规律性,并应用于气表审核工作,则能收到多、快、好、省的效果。 一、舍入误差及其规律性 1.平均值的舍入误差 在求某些气象观测数据的平均值时,一般都是计算到某一位后“四舍五入”,得出其近似值。 如设所得近似值为X′,并用X代表准确值,则△X=X′-X  相似文献   

6.
如何正确预审日照记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万俊 《气象》2003,29(10):56-57
关于日照记录的预审 ,《地面气象观测》规定 :“1 复查逐日逐时日照时数有无错算、漏算日照迹线 ,合计是否对 ,尤其要注意上、下午感光迹线有无搞错 ,迹线辨认是否有误。2 对照该日云和天气现象记录 ,审查日照时数是否合理。 3 选若干张晴天、春秋分日附近、冬半年、夏半年来检查日照计的感光迹线是否正确。”在实际工作中 ,往往会出现一些常见错误 ,现分析如下。1 对于《地面气象观测》规定之第 1条 ,比较简单 ,只要稍加仔细即可。2 对于上述第 3条 ,也较为简单 ,因《观测》上已有明确规定 (参见图 1 ) :若天气晴朗 ,春、秋分时感光迹…  相似文献   

7.
利用天柱县气象局1970—2008年逐年及1999—2008年逐日雷暴资料,对天柱县雷暴日数、雷暴初终日期、雷暴发生时间等进行分析,得出:天柱县年雷暴日数随时间的变化呈逐年减少的趋势;雷电高发月份为每年的4—8月,其中以8月出现的雷暴最多;日变化有2个峰值:高发时段为16—17时,其次是13—14时。  相似文献   

8.
谈自动站故障的检查和维修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自动站出现故障的检查方法(1)检查数据是否全部正常。如果个别数据不正常,则检查相应传感器及引线。(2)自动站通讯是否正常。如果通讯不正常,可能数据不显示或显示错误,比如出现“信道A通讯错误”等,那么就按照通讯故障处理流程处理,主要检查防雷板、串口驱动器、线路和端口。  相似文献   

9.
《气象科技》1978,(4):27-27
我们通过学习群众经验:“冬暖夏涝”与“春寒夏涝”等对照单站资料分析,对讯期(4—9月)有无洪涝发生的规律有一个初步认识并制作了一个简易预报方法。我站洪涝的标准是:汛期任意10天雨量大于200毫米或4—6月雨量大于800毫米就定为有洪涝。以冬季11月、12月、1月三个月的月平均最低温度之和表示冬暖(以B表示)。以2月、3月平均最高温度之和表示春寒(以A表示),用春寒减去冬暖  相似文献   

10.
1 把好复算校对关首先对自记风向风速和日最大风向风速进行全面仔细地复算 ,注意日最大风速和各正点风速的比较 (日最大风速≥各正点风速 ) ,风速尾数是否是 0、3、7,对于缺测、仪器故障等特殊情况的处理是否符合规范规定 ;其次互校自记纸和报表。2 与 4次定时风向风速进行比较一般自记纸上整理出来的 1 0分钟平均风速和最多风向与相应的2分钟风向风速差别不会太大。在仪器无故障和自记钟走时正常的情况下 ,1 0分钟内最多风向和定时风向差别应在± 45°以内 ,一般正点前 1 0分钟内的 5个风向中应至少有 1个与 2分钟的风向相对应。如超过 4…  相似文献   

11.
何兵 《湖北气象》2000,(4):34-35
20 0 0年 7月 19日 13时 4 5分华夏证券公司荆州营业部 (以下简称营业部 )发生雷击事故 ,雷击致使营业部 4块显示屏损坏 ,同时造成大厅内行情显示中断一个多小时。事故发生后 ,湖北省防雷中心技术人员及时赶到事故现场 ,对雷击事故原因展开全面调查、分析。通过两次现场调查 ,找出了“7.19”雷击原因 ,并对其提出了相应的防雷措施。1 “7.1 9”事故经过7月 17~ 19日连续 3天荆州市都出现了高温天气 ,19日 12时最高气温达 38~ 4 0℃ ,13时开始从营业部上空可听见雷声 ,并伴有大风降雨。 13时 4 5分 ,随着一连串的雷声响过 ,营业部大屏系统…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其他资料的学习对于预市气表一1的计算部分,使用后可以使计算部分的差错大为减少,甚至达到消灭的程度。一,调整小教部分法按照气表一1的顺序, 第一页,气压、气温、水汽压,相对湿度(看作小数), 方法,以旬为单位,将各时句合计横行相加与合计栏的旬合计进行比较,二者一定要相等,若不等,必定有误,通过查找,可找出错误之处。然后将正确的合计栏的旬合计的小数部分进行调整,调整后用4除得的商与平均栏的旬合计进行比较;二者一定要相等,若不等必定有误,通过查找,  相似文献   

13.
我们通过利用罗城站1973年至1985年共13年每日14时的(e—t)数值大小和点绘的曲线变化与晴雨天气实况统计分析,初步找出了如下一些关系和规律。 1、当天14时(e—t)、(e-t)_1、和(e—t)_2均为正值,则次日有雨。 (e—t)为当天14时的水汽压与气温之差;(e-t)_1,为当天14时(e—t)与前一天14时(e—t)之差;(e—t)_2为当天14时(e—t)_1与前一天14时(e—t)_1之差。经统计,13年中14时(e—t)、 (e—t)_1和(e—t)_2均为正值的共有  相似文献   

14.
支树林  李婕  陈娟 《气象》2018,44(2):222-232
选取2004—2014年江西省11个ADTD雷电探测定位组网系统所得云地闪探测数据、省内多普勒雷达、探空和自动站资料,并结合重要天气报,将此11年的强对流天气分成短时强降水、有短时强降水伴随的雷雹大风和冰雹(以下简称风雹)和无短时强降水伴随的风雹这三种主要类型,分析它们发生前后的地闪活动特征及其与雷达回波的关系,结果发现,(1)江西省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和冰雹分别主要发生在5—8、7—8月和3月;仅发生短时强降水时的站次远多于发生风雹天气时;除早春和盛夏无短时强降水伴随的雷暴大风发生站次较多外,风雹天气常与短时强降水相伴发生。(2)仅有短时强降水天气发生时,其站点地理位置越偏北、小时雨量越大,对应的地闪活动就越剧烈。不同小时雨量对应的地闪数存在较明显的季节性差异,表现为3、4月地闪数以小时雨量为50~55mm时最多;5—7月地闪数随着小时雨量增大总体呈增多趋势,尤以小时雨量为55~60mm时最多;8—9月则以小时雨量为40~45mm时最多。(3)就无短时强降水伴随的风雹天气而言,在3—5月雷暴大风和冰雹发生前30min内的地闪数差异不大,但平均电流强度后者大于前者;在6—9月雷暴大风发生前30min内的地闪数则为冰雹发生前的2~4倍,平均电流强度前者大于后者;该类风雹发生前的地闪数多于仅有短时强降水发生前,正地闪的平均电流强度前者也略强。(4)有短时强降水伴随的风雹发生前的平均正地闪数以8月为最多,而负地闪数则在6月最多;冰雹发生前1h内的地闪数随季节变化不大,而雷暴大风发生前的地闪数存在季节差异,夏季多于春季;另外冰雹的地闪数与冰雹直径存在较好的正相关性。(5)3—8月,有短时强降水伴随的风雹地闪数远多于无短时强降水伴随时;其平均电流强度前者大于后者;该类风雹天气发生前,地闪平均电流强度随季节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无短时强降水伴随的风雹天气则无此特点。(6)强对流天气发生前,较强回波出现前的负地闪活动远比正地闪活跃,但其电流强度弱于正地闪;45dBz以上回波伸展高度越高,伴随的地闪数也越多,但其平均电流强度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民间所谓“秋老虎” ,系指立秋后的炎热天气。据气象记录 ,在 195 1~ 1980年间 ,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立秋以后的 ,成都有 11年 ,重庆有 17年 ;成、渝两地极端最高气温的峰值 ,分别为 37 3℃和 4 2 2℃ ,皆出现在 195 3年立秋之后的 8月中旬。从这个意义上讲 ,“秋老虎”在四川盆地确实存在。但从气候观点看 ,“秋老虎”实为“夏老虎”。我国古代习以立秋为秋季的开始 ,而按气候学上以候 (5天 )平均气温在 10~ 2 2℃为秋的标准 ,立秋时四川盆地并未进入秋季 ,仍属盛夏季节。在全国 ,除了那些纬度偏北和海拔较高的地方外 ,立秋时也多未入秋 …  相似文献   

16.
1 OSSMO 2004测报软件发报参数设置1.1与发报有关的台站基本参数设置(1)“区站号”是关键项,其值改变将影响所有内容的改变。“台站字母代码”输入省级气象主管部门统一制定的4位台站代码,后3位决定所有电报的扩展名,是各站报文的识别码。(2)“人工定时观测次数”,观象台应选“24”,一级站选“4”。(3)“计时方式”选“计算机”时,到某一时间会根据参数设定自动播放音乐提示需进行某项观测或发报。选“人工”则无此功能。台站一般应选为“计算机”,如发现此功能启动时影响到分钟数据的采集则应选为“人工”。(4)“测湿方式”指人工观测测…  相似文献   

17.
13日下午2时,“向阳红09”船已经启航前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试验海区,按计划在14日早晨6点到达。然而,13日晚海试现场指挥部对天气进行了会商,根据天气预报,热带风暴“古超”在原地停留,试验海区的浪高在2米以上,不满足下潜条件,“蛟龙号”7000米第一潜再次推迟到15日。  相似文献   

18.
秦曾灏  王大鸿 《气象学报》1965,37(4):533-534
日本泽田龙吉著“天气图分析基础”一书(中译本侯宏森译,吴伯雄校,科学出版社1959年10月出版,1965年1月重印),由于教学的实际需要,我们曾参阅了该书的部分内容,发现该书在若干地方有着原则性的错误,引进了一些错误的气象学基本概念。 如中译本第43页第二行,由于引用了与的操作在顺序上也可以相互变更”等这样一些错误的概念,得到错误的公式(3.40)—(3.43),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地面报表的制作和预审是一项滩度大,工作量多的烦琐工作。自从“简表-录入-审核输出”流程代替人工抄录、校对、初算、复算以来,减少了报表的错情,提高了测报质量。“衡表”的预审工作虽与以前的气表-1有许多共同点,但因月合计或总量以及各种月终统计值不作统计和挑选,所以在预审的侧重点上需要随之有所改变。根据几年的工作实践,本人认为在预审“简表”中应着重审查以下几个方面:1定时观测值和各类极值1.1审定时观测值器差订正是否有误,实测与自妃记录是否有矛盾。除上述审查外,对气压读数来说应考虑气压的日变化,一般是两高…  相似文献   

20.
郑复基 《气象》1991,17(6):37-37
经预审发现,在整理自记风向划线不正常或中断的记录时,虽然《规范》55页已有规定:“如属下列(四种)情况,可视为对正点记录无影响。”但是,在整理的具体过程中,仅对其中的第(1)—(3)种情况,因规定较明确,不易产生错误,而对第(4)种情况,即:“(4)风向记录有中断、连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