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0 毫秒
1.
在塔吉克斯坦—新疆35条全新世活断层中,24条发生过2次以上古地震,发生7.0级以上古地震的平均复现期为3242±55年。阿尔金活动断裂带是最活跃的断层,其古地震平均复现期为417±55年。将每条活断层的古地震复现期与最后一次7.0级以上地震发生的时间相比,巴里坤纸房—秦大汉活断层、托里活断层、沙湾独山子—安集海活断层、霍尔果斯活断层及吐鲁番盆地中央活动断裂带为预警式活断层,有发生7.0级以上地震的危险,即未来北天山地震带与西准噶尔—阿尔泰地震带是有强震危险的地震带。这两条地震带的古地震复现期一般比南天山地震带与帕米尔—阿尔金山地震带长。4条地震带的古地震平均复现期为589±2年。塔吉克斯坦—新疆古地震的平均复现期为139±1年  相似文献   

2.
5月20日14时25分,台湾花莲附近海域发生6.8级地震.据了解,本市少部分高层建筑和郊县个别地区有轻度震感.台湾地处环太平洋大地震带,世界上绝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这一条地震带上.这些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约占全球所有地震释放能量的76/100.因此,台湾是我国地震最多最强烈的地区之一.据统计自1901年至1969年的69年间,台湾地区  相似文献   

3.
江南一条中强地震带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元古代(17亿年前后)以来发生发展的江南断裂带,既是一条控岩控矿的古断裂带,也是江南地区一条中强地震带——江南中强地震带。震级43/_4—63/_4级,是铜陵—扬州地震带以南的另一条地震带  相似文献   

4.
华北地区主要地震带中强震潜在危险性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华北地区五条主要地震带上的中强地震资料人手,结合对各地震带上地震定向迁移规律已有认识,对各地震带带内未来5-20年内中强地震活动危险性及带内不同地段地震迁移概率进行了定量估计。震例检验结果表明,文中所用的对地震带发生中强地震的危险性计算、危险性排序和对各带带内地震迁移场所有概率估计方法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预测结论可以作为未来华北地区中长期强震形势估计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你们觉得唐山大地震很突然,其实,我国是世界上地震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仅本世纪以来,我国发生过的8级以上地震就有9次,7至7.9级的有10余次!”安局长一边说,一边给我们摊开了一张“中国地震分布图”.图上那些密密的大小圆圈,记录着这片古老大地曾发生过的一次次震动.标志唐山地震的橙黄色小圆圈,若不是留意查找,一点儿也不起眼.“全球有两大地震带.一个是环太平洋地震带,一个是欧亚(从喜马拉雅山到地中海)地震带.我们正好处于这两大地震带的交汇点,因此地震就特别多.”安局长补充说,我国发生的地震不但次数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地震活动的自然节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是我国地震活动频繁的少数几个省份之一。近三百多年来发生的7和8级大地震数仅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近邻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海原在1920年还发生过震撼全球的8 1/2级大地震,因此一直是我国重点监测的危险地区。该省地震活动带主要有三条:一是西部的河西走廊地震带;二是东部的兰州一天水地震带;三是南部与四川相连通的武都—马边地震带。根据《中国地震目录》,这三条带上自17世纪初到现在共发生过4次7级、3次8级以上的大地震。但最近三十多年来,地震活动十分平静。1955年  相似文献   

7.
一、事实通过对中国及世界一些地震带上强地震活动的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地震不仅往返迁移、来回跳动,并且这种跳迁还具有“同步性”的特点。图1、图2给出了反映这一事实的部分结果(图中各地震带震例均等于或大于六级)。由图可见,在经向和纬向两类地震带上,地震的来回迁移几乎趋于“同步”:十九世纪末,经向带的震中迁向低纬,纬向带的震中迁向东部;本世纪初,经向带的震中  相似文献   

8.
魏柏林 《华南地震》2000,20(3):45-51
东南沿海地震带可被划分为4条次级的NE向地震活动带,分别为滨海、汕头-惠来、河源-阳江和吴川-四会等地震带。分析了这些地震带上Ms≥4^3/4级地震的迁移方向和速率,发现地震沿带的主体NE方向作定向或往返迁移,但各带迁移路线和速率各异,这可能与断裂活动的均匀性、差异性和构造应力作用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9.
山西地震带的北西向和东西向地震活动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历史上M≥5级的地震和有台网记录以来的弱震,其空间分布特点的研究,得出山西地震带上有三条明显的北西向和一条东西向地震活动带,和北北东向主体带斜交,形成网状结构。四条地震活动带和地质构造带,地球物理场变异带吻合,最长者达450公里,这对研究山西地震带的细结构是有益的。 本文还对晋、冀、蒙交界处近年些所认为的地震活动空区提出了否定的意见,认为两条地震活动带的夹角地带是相对稳定的“长空区”。  相似文献   

10.
李强 《地震》2001,21(3):39-45
南北地震带是中国大陆的一条主要活动地震带, 20世纪以来有很多大地震集中发生在这条地震带上。为了进一步探讨南北地震带地震活动强度变化的规律并对其进行中期预测,在研究了南北地震带逐年最大地震强度演化特征及其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南北地震带地震强度序列变化的一种模式,建模中采用了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并提出了一种简易实用的能够获得较隹预测效果的确定神经网络输入窗口大小的方法。结果表明: 南北地震带的地震活动具有强弱分期轮回的特征; 用人工神经网络建模的预测结果与实际资料的对比检验中误差较小,因而该模型可作为南北地震带地震活动强度变化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1.
王盛泽 《内陆地震》1991,5(2):175-178
1990年,全球地震活动集中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西部;亚欧地震带地震活动较强。中国强震活动集中于西部;新疆周过地震活动及全区内强震的活跃引人注目。 1 全球及中国的地震活动 据我国台网测定,1990年1—12月,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大震23次,其中最大地震M_s 8,发生在菲律宾吕宋岛,是近几年来地震活动较高的一年。美洲的巨大地震(M_s≥7.7)与亚欧地震带上的强震活动有一定的相关性,前者发生一段时间后,亚欧地震带的地震活动将会增强,也发生大地震。1986年美洲地震活动开始增强,1988年进入全面活动阶段。平静了数年的亚欧地震带西区从1988年开始也发生了强地震活动。到1990年,亚欧地震带的地震活动已具有相当水平,而且地震活动有向带东区(65°E以东)迁移的迹象。同年6月14日苏联斋桑7.3级地震就是一例。1990年全球大地震活动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的西部和亚欧地震带上,而美  相似文献   

12.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广西地震活动与我国主要地震区(带)地震活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广西地震活动与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活动的关联程度最大(r=0.86),根据这一结果,对广西与东南沿海地震带的地震活动的相关性作了进一步探讨,发现本世纪以来广西地震活动与东南沿海地震带的地震活动同步起伏,两区(带)之间发生中强地震的互相对应关系特别明显.  相似文献   

13.
柯龙生 《华南地震》1989,9(1):17-22
本文通过谱分析方法,探讨了台湾东带、台湾西带和泉州—汕头地震带地震活动的周期性。结果表明,这三条地震带均隐含了2—3种周种;三条地震带的卓越周期分别为17、30和335年。即由板块冲撞部位向大陆内部,地震活动周期由十几年增加到几百年。这一现象可能反映了板块活动及其对大陆内部作用的某种规律。深入研究这三条地震带的地震活动规律,有可能揭示板缘与板内地震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渭河地震带、山西地震带和燕山地震带的地震危险性。认为这三个地震带数百年积累的主要地震能量虽已基本释放,但最近十几年内在怀来至原平一带有可能发生Ms6—7级地震。  相似文献   

15.
鲜水河地震带的历史地震资料整理、发掘和研究,是国内二十多条地震带中进展最快、成果最多的一条地震带。经过四川省地震工作者和历史工作者的通力协作,得知自1327年以来,该带6级以上的地震22次,7级以上地震9次,8级以上地震1次,共计32次。  相似文献   

16.
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地壳一维P波速度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5月6日四川地震台网、重庆地震台网记录的龙门山断裂带南段587个地震的5 012个P波到时数据,利用最小一维速度模型方法反演了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地壳一维P波速度模型及台站校正值,并将其应用到龙门山地区地震重定位中。结果表明,台站校正值表征出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地表速度结构的横向不均匀性,青藏高原的彭灌杂岩体及宝兴杂岩体在近地表表现为高速异常,而四川盆地的第四纪沉积表现为低速异常。重定位后地震震源在北西向的剖面上呈明显的条带状并向北西倾斜,该地震带与宝兴杂岩下方的滑脱带延伸趋势一致。此外,该地震带上方分布着一条反冲地震带,两地震带呈"y"型分布,这可能是宝兴杂岩上方的岩层为调节逆冲过程受阻而产生的反冲运动所致。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周缘地震带地震活动的分期和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兴信  张春生 《地震研究》1992,15(2):135-144
利用最优分割法对鄂尔多斯周缘地震带(区)的地震活动进行了分期,并作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000年以来汾渭地震带北段可划为4个活跃期,每个活跃期的中心间距约300年,最大地震为7级,天水—陕南地震带(区)近一、二百年的地震活动可分为持续约10年左右的几个地震簇。所有分期中,海原地震带能量释放最大,且最近仍很活跃。汾渭地震带和海原—银川地震带活跃期存在相关现象,且其南段往往先于北段活跃,目前活动水平较低。该带1900年以来地震还有与河套地震带地震相呼应的现象和沿构造带南北迁移的规律。根据分期和相关结果推测,鄂尔多斯周缘各地震带都存在中强地震背景。其中海原—银川地震带近期发生5—6级或更大地震的可能性较大,天水—陕南地震带近期也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汾渭地震带虽然存在孕育6级以上大震的背景,但近年还不会发生强震。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全球四条火山带后,概述了大陆火山构造地震同步活动的一些论点,指出不仅全球火山带与地震活动带在空间上十分叠合,而且火山喷发与强烈地震活动的时间也显示出同步现象;还列举了一些事例和一览表,以及中国火山喷发及其构造地震带的重合现象;文章在结语中指出,对此开展研究,有助于强震预测。  相似文献   

19.
琼北火山群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及地震现象的新认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世界火山分布图发现琼北火山群分布在一南北向的火山带上,应用有限元方法模拟计算了双俯冲作用下海南岛所在雷琼\|越东火山带的形成机制,结合海南岛精确定位的地震数据和形变观测结果,认为琼北地区可能存在岩墙侵入或张性断裂膨胀,并根据地震数据模拟分析了岩墙侵入对区域应力场及形变的影响.琼北地区精确地震(2000~2006)定位结果表明地震主要集中在一个垂直面上,并且地震带两端有分叉现象.通过地震时空分布特征推测存在岩墙侵入,并通过数值模拟很好地解释了琼北地区地震的分布特征(狗骨头状)以及地表垂向形变东升西降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极值分布函数和震级平均复发周期概念,研究了华南5条地震带的缺震情况,外推未来5至10年结果表明:右江带无M≥5级地震:东南沿海内带有5.6~5.9级地震危险,但危险性不大;东南沿海外带发生6.5~6.9级地震的概率达69%;台湾西带随时可能发生5级和6级地震;台湾东带随时有可能发生6级和7级地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