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在已经建设完成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地学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采用B/S和C/S混合架构,基于.NET平台和JAVA Web等编程技术,在完成基础GIS系统、多源数据集成技术和数据应用表述功能等基础开发工作的前提下,实现了地学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有功能模块的集成,尤其是专业数据管理服务和全文检索服务两大重要服务功能的实现,为高放废物地质处置领域科研数据管理与二次利用提供了便利的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2.
数据资源是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选址、安全评价、工程建设等研发的重要基础,该领域数据具有典型的大数据特性,其开发利用是一项长期、系统的科学工程。文章对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数据资源集成开发策略、方法和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阐述了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发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科学数据的具体特性,提出建立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大数据平台的规划设想,重点介绍了处置库预选区地学信息集成开发现状。  相似文献   

3.
高放废物处置库预选场地地学信息库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樊艾 《铀矿地质》1998,14(2):107-111
本文以高放废物处置库预选场地甘肃北山玉门镇地学信息库的建立为例,详细阐述了地理信息系统在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中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应用前景,为不同层次的管理、科研人员提供了全新思路;介绍了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引入图件和资料管理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从岩体工程质量评价理论和技术方法出发,结合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工程特点,建立了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岩体工程质量评价系统,初步实现了信息存储与调用、数据录入与校正,以及岩体工程质量评价等功能,并对北山预选区BS15号钻孔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以甘肃北山高放废物处置预选区所积累的数据为基础,研究地学信息数据管理平台的建立,实现对各种空间数据及其他非空间数据统一管理与应用,并提出了基于ArcGIS产品的预选区数据管理与共享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地质处置库是处理高放废物的有效途径,而预选区内的岩体构造则是影响地质处置库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探明预选区内花岗岩岩体的断裂构造、空间形态,以甘肃北山新场-向阳山预选区岩体为例,简述了EH4系统的工作原理、野外数据采集以及数据处理与解释的全过程.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查明了研究区内断裂的发育情况、岩体的空间形态以及岩体中的不良地质体的分布,为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场地的稳定性和完整性评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目前查询地学信息资源的部分主要工具,主要的水资源与环境地学信息数据库的分布格局,提供了相应的网址和主要地学信息库的特征;同时也对互联网上分布的有关地学应用软件系统,地学教育资源等作了简要介绍。这些内容不仅给我国地学研究,特别是从事大尺度地学环境、水资源研究的人员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同时也可以帮助初步接触网络的地学研究人员了解目前地学资源信息库的发展现状和水平,促使我国地学环境信息库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开源PostgreSQL空间数据库和SharpMap控件,设计开发了高放废物地质处置遥感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遥感影像的打开、另存、裁剪、空间查询、可视化漫游及数据记录的增、删、改、查等多种功能,对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及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甘肃北山区域地下水流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掌握区域地下水流场是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场选址及适宜性评价的重要先置条件。甘肃北山高放废物处置预选区面积广、数据资料少,准确划分该区域地下水流场和高放废物预选区选址的安全性评价都存在难度。本研究采用地表流域划分方法、多相流数值模拟软件TOUGH2-MP/EOS3和GRACE重力卫星等方法,建立了区域地下水饱和-非饱和流模型,并完成了模型识别和参数率定,论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约1%的降水量入渗至地面以下;地形条件是影响地下水流场的主要因素,而气候条件对地下水流场形态影响相对较小;区域地下水流动系统由北向南可分为三个子系统(Ⅰ、Ⅱ、Ⅲ),其中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场预选区位于研究区南部独立的地下水子系统Ⅲ中,且该子系统面积最小。本研究为面积广、实测数据资料较少的干旱地区提供了一套有效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结果可为预选区选址的安全性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热-力耦合条件下高放废物处置室间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究开发规划指南、北山预选区实测地质环境参数和处置库围岩和缓冲材料实测性能参数,采用有限差分计算程序FLAC2D模拟不同处置室间距时高放废物处置库热-力耦合条件下的温度场、应力场和位移场规律。经多方案比较,处置室中线间距为2倍处置室直径时,缓冲材料中的最高温度在95℃左右;由于高放废物释热,引起岩体膨胀,产生热应力,在处置室下角部产生应力集中,但均小于处置库围岩的长期强度;处置库围岩产生的膨胀位移,均在其弹性应变范围内,不会引起处置库围岩破坏。该方案可作为北山预选区建造高放废物处置库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技术,对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预选区岩体裂隙测量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计算反映岩体裂隙发育情况的分形特征参数,并应用于工程岩体质量评价。为岩体裂隙的定量化与模型化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在高放废物处置库选址中,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的认识极为重要,因为任何从处置库释放出来的放射性物质都将通过地下水搬运向人类生存环境或生物圈迁移.甘肃北山地区是我国高放废物处置库的重要预选区之一,位于我国西北甘肃省西北部.为了认识预选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从水文地质角度评价其作为高放废物处置库场地的适宜性,在过去的10 a,在该区开展了同位素水文地质调查工作.野外调查和氢、氧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主要源自大气降水补给.浅部地下水主要由现代区内降水补给形成,而深部地下水则可能由地质历史时期降水补给形成;浅部地下水系统具有相对开放性特征,水循环交替能力较强,而深部地下水系统具有相对封闭性特征,水循环交替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3.
高放废物处置系统地下水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高放废物处置库场地特性评价中,对于深地质处置方案而言,最有可能使放射性核素进入生物圈的机制是地下水的迁移,因此,水文地质研究是场址预选和评价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以甘肃北山预选区旧井地段为例,根据地下水同位素数据,结合所获得的地质、水文数据和信息,分析研究了研究区基岩地下水的起源、形成、演化和循环特征。研究表明,北山预选区旧井地段,深部地下水和浅部地下水均源自大气降水的补给,弱含水、低渗透、低流速是该区的主要水文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4.
高放废物处置库甘肃北山预选区同位素水文学研究及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丰  郭永海  王志明 《铀矿地质》2012,28(2):114-119,83
甘肃省北山地区是我国高放废物处置库场址重要预选区之一,花岗岩是处置库候选围岩。10余年来,在北山地区开展了水文地质和同位素水文学调查、研究工作,为场址评价提供了重要的水文地质依据。今后,在深入开展预选区水文地质研究工作中,应进一步开展同位素水文学研究,示踪地下水的补给来源,揭示水循环过程,测定地下水滞留时间和流速等,以获得高放废物处置场址特性评价所需的水文地质参数资料。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在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预选区域的前期研究工作中,已经在地质基础、地壳稳定性、构造格架、地震地质、新构造运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关键核素的运移行为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要求更长的安全评价期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公众和社会对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提出的新要求.因而,有待在较长时间尺度上认识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预选区域的环境变化及其对核素迁移行为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总结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信息化发展历程和未来科研生产的实际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与不断创新的科研手段,提出了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放信息化建设框架、标准体系建设、基础网络平台建设、应用系统建设和信息安全等方面内容,着重阐述了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APP等新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17.
据1999-2007年资料的不完全统计,甘肃省地勘部门在北山地区一共投入4488.2万元人民币,矿产资源潜在价值估计为13.28亿元.一旦把甘肃省北山列为高放废物处置库的预选区,则潜在的经济损失将会很大,还可能影响西北地区的土地利用程度和经济发展.核试验场有多种围岩可供处置库地质选址选择,而且远离国境线与居民区,有利于高放废物处置库的安全管理.结合中国国情,在地质和社会务件有利的核试验军事禁区开展国家高放废物处置库的预选场址工作有独特的优势.提出了尽快在中国核试验场址开展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场址预选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介绍了作者2000年对加拿大和美国进行科学访问时实地考察所了解到的加拿大的核素在裂隙和孔隙介质中的迁移模式,地下实验室,白壳实验室(Whiteshell Labs),高放废物处置库场地预选和美国拟作为高放废物处置库的尤卡山场地和已投入运行的军用超铀废物处置库的废物镉离实验工厂;着重论述了这两个国家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究现状、经验和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是将高放废物与人类环境安全隔离的有效途径。高放废物处置库的围岩通常为低渗透的岩体,其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围岩对核废物的屏障功能和作为核素迁移载体的裂隙水运动特征。因此,开展处置库场址水文地质评价工作尤为重要。新疆雅满苏和天湖预选地段是我国高放废物处置库预选地段之一。花岗岩是选定的围岩。在过去的3年里,为了认识该地段地下水的形成机制和更新能力,提供该区处置库场址筛选和评价的依据,在该区开展了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和地下水样品采集。根据调查结果和样品测试数据,本文主要讨论了该地段地下水同位素特征及其水文地质意义,结果表明,地下水δ~2H值主要分布在10.6‰至-82.5‰之间,平均值-46.1‰;δ~(18)O值主要分布在10.2‰至-9.8‰‰之间,平均值-2.06‰;地下水氚含量在1TU~46.1TU之间。地下水δ~2H和δ~(18)O散点图显示,二者主要落在大气降水线的附近和下方,表明区内地下水主要源自当地现代降水的补给,并经受了强烈的蒸发作用,且深部地下水交替能力明显弱于浅部地下水。这一认识为该区处置库选址和场址评价提供了重要水文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钟霞  王驹  黄树桃  王树红 《铀矿地质》2012,28(3):187-192
以北山预选岩体的地学数据集成为基础、GIS技术为支撑,开展预选区众多岩体筛选特征分析,针对预选区岩体规模、形态与完整性开展定性及定量研究,为北山预选区岩体筛选和评价提供方法与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