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象软科学》2009,(3):75-80
气象科技服务是气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托基本气象业务充分发挥气象服务效益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气象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天津市的气象科技服务始终坚持“用户第一”、“服务第一”的宗旨,以高质量的产品、良好的信誉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服务用户的信任和赞誉,为天津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2.
我站从去年开始,认真贯彻执行了国务院办公厅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气象专业有偿服务的通知.全站同志团结一心,积极工作,努力提高气象服务产品质量,在县领导和地区气象处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认真做好宣传,加强用户联系,与十四个使用单位签订了有偿服务合同,收费突破了千元关.今年,又与十七个新老用户订立了合同,收费达2580元.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站的有偿服务在用户中站住了脚,赢得了信誉,打开了有偿服务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信誉是企业的命根子,企业要发展必须赢得用户信誉,才能繁荣兴旺。专业气象有偿服务领域的拓宽,同办企业一样,也必须赢得用户信誉才能稳步前进。下面是我台开展有偿服务的几点体会。 一、签订合同时要讲老实活。我台服务合同,从八一年只有几个合同,发展到壹佰叁拾多个,逐年递增。我们的体会是对用户要讲实话。一方面摸清用户的需要,掌握用户心理,需要什么天气,怕什么天气,问清预报的用处,另一方面本着“用户至上”的原则,处处要为用户着想。要把我们的预报能力和现代化设备手段,告诉用户,能做到的,不能做到的都要讲清楚,答应的一定要  相似文献   

4.
喀什地区开展气象短信服务工作的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象短信服务是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众获得气象信息的有效方式和途径.气象短信用户受天气、季节、营销的变化而波动,大力加强与通信运营商的合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气象短信宣传和营销,是推广、增加气象短信用户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气象科技服务用户的多少,是反映气象科技服务工作好坏的一项指标.多年基层科技服务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要巩固老用户、发展新用户,除服务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公关能力外,服务工作必须有针对性、主动性、及时性和准确性,让用户真正受益.  相似文献   

6.
(一)WEATHERPOINTCOM.这是美国Tribane Media Services组织创建的一个气象服务网。如网站自我介绍所示,它是一个最完整的、为用户定制气象服务信息的网站。该网站提供适应任何团体组织所需的天气信息情报和出版物。这个网站包括两个信息包:WEATHERPOINT I是一个根据用户需求而定制,并且符合用户特点的气象网页;WEATHERPOINTⅡ是一个通过点击可以访问1000个以上全美和全世界各个地区的天气预报、卫星云图和雷达图象。该网站是全美气象服务联合体,它由美国各地气象服务组织联合组成、协同作业,这在气象服务方面是一…  相似文献   

7.
自媒体时代的气象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气象服务本身的特点和自媒体时代的特点出发,讨论未来气象服务可能的模式.总结如下:自媒体时代最重要的是主动推送,未来气象服务产品更多的是需要主动推送自己的产品给用户,而不是被动地等用户来获取;任何气象服务产品信息都不能单一化,需要有纵深开拓,让用户可以获得超过信息之外的内容.气象服务产品的模式要多样化,产品的展示要多样化.无论通过何种服务渠道,目的是将更多的公众引入到纵深领域中来,让公众能得到全方位的服务.  相似文献   

8.
8月上旬,和田气象处工作组到皮山等东部气象站进行气象服务方面的调研.皮山站有偿服务进展缓慢,认为在天气简单的南疆很难订合同.为了寻找各方面的原因,我们走访了用户.在与用户的交谈中,特别是和皮山县委常委、科克列热克乡党委书记刘新胜同志的谈话中受到很大启发.  相似文献   

9.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陕西省农业遥感信息中心的农业气象服务主要通过计算机远程网络终端进行.目前本中心已经开通省计委、财政厅、水利厅、农业厅、林业厅和省政府办公厅的远程终端服务,形成了“省级农口决策农业气象信息服务网”,在气象为农业服务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服务内容主要是数据和文字材料,缺乏直观的图形图@产品。因此,我们设想开发用户终端农业气象图形图像显示系统,使用户能在远程终端上看到直观的农业气象服务图形图像产品。1总体设计系统基于中文WidOSS95平台、利用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语言Visual…  相似文献   

10.
通过问卷调查和短信平台互动评价的方式,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和客观评价,对气象短信服务的用户满意度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认为提升用户感知服务质量(感觉到"是")是提高气象短信服务用户满意度的关键。在引导用户期望方面,需要把握用户吸引和用户满意的平衡,进一步转变服务观念,落实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用户满意度、用户价值为依归的服务理念,优化气象短信服务产品内容,提升服务质量,达到提高用户使用服务的"黏度"。  相似文献   

11.
谢永德 《黑龙江气象》2002,(2):29-29,31
气象电报在上传北京气象中心的过程中,经省级网络中心服务器接收到报文后,自动生成带有发报站发送上行报时间、站号、报类、时次等信息的文件.该文件存放在IBM主机上,是确认发报成功的唯一依据.台站用FTP客户端软件上传电报到省气象网络中心后,时常会出现报文不明、丢失等收不到回执.其主要原因是省气象网络中心的收报服务器上的报文存放目录给发报用户较高的权限,用户登录到该服务器之后,可以人为对报文文件进行更名或删除.因此,上传报文的安全得不到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2.
本项目是内蒙古气象科技服务中心与内蒙古移动公司、联通公司联合开发的手机气象WAP服务项目,可以向移动GPRS用户和联通CDMA用户提供气象WAP网站的内容,可随时在线完成对各类气象信息的浏览,用户在线互动浏览文字信息的同时,提供了包括图形、图像等媒体化的气象信息。  相似文献   

13.
气象期刊是气象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各地广大气象科研人员、业务人员和气象服务用户,都非常关注气象期刊的内容、质量及发展。他们不仅在气象期刊中发  相似文献   

14.
突发应急气象短信发布平台重点针对政府部门、气象部门以及其他行业的重要用户,通过规范的用户管理、快捷的发送手段,实现突发应急气象短信的快速发布和及时发送,将成为公共气象服务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在为全国气象系统及气象系统以外各类用户,提供气象卫星数据资料和产品的分发共享服务方面的发展过程和当前服务现状,及其所采用的相关技术手段和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从分析各类用户的不同需求入手,在提高卫星气象产品品质上下功夫,采用适当的先进技术,向不同用户提供有质量的气象卫星数据共享服务.  相似文献   

16.
在已有的气象短信平台基础上,开发出新的系统,使气象与交通电子警察信息有机的结合,形成立体式、交叉式的气象服务模式,给用户更快捷、更人性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17.
利用"黔气象"公众号后台用户监测数据,统计分析了2015—2018年"黔气象"用户增长、阅读习惯和菜单点击习惯情况,结果如下:大型气象推广活动是"黔气象"扩大用户的最好方式;大型推广活动、吸引人气的话题和灾害性天气新闻能吸引到更多的用户阅读,;公众号会话是占比最高的阅读方式,其次为朋友圈转发阅读,其余方式阅读人数较少。实况监测是最受用户欢迎的一个菜单,其子菜单雷达监测和实况雨量最受用户欢迎。  相似文献   

18.
浙江气象本着便民服务的准则,积极开通了网上气象证明申请系统。一方面,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提交申请,而且系统支持异地申请、本地申领,大大提高便民性;另一方面,网上气象证明系统流程规范透明,用户可以实时查看审批进度,有效地缩短了审批时间,提高了服务效率。网上气象证明系统的开通,是浙江气象为民服务实事之一,是浙江气象为民服务的又一大举措。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气象科学数据发布策略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象科学数据发布策略的研究是气象科学数据共享工作有效展开的重要保障.该文在国内外气象科学数据发布政策分析和制订气象科学数据共享发布策略原则的基础上,就气象科学数据发布方式和影响因子从气象科学数据发布方式、气象科学数据发布方式的影响因子、气象科学数据发布模式和发布策略概念模型、气象科学数据共享分类分级、共享用户分级、气象科学数据共享发布技术方式和途径等诸方面简明地介绍了我国气象科学数据发布策略研究的主要观点和意见,使读者对我国气象科学数据发布策略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气象信息服务是整个气象服务业的支柱 ,是气象用户趋利避害的依据。气象科技产业的发展 ,要在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1 树立科技产业是气象基础业务的思想作为气象系统最基层台站——县气象局 ,首先要转变过去把那种科技服务与产业仅仅当成气象部门创收或者弥补事业经费不足的观念 ,气象科技产业是气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气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也是气象系统的主业。发展科技产业 ,是气象部门一项长期的工作 ,领导要高度重视。因此要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工作措施到位、人财物的投入到位。2 根据市场需求 ,加强资源配置2 .1 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