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ROSAT巡天和定点观测结果的对比出发,发现了几个低银纬的巡天源表中的X射线源在定点观测中没有出现.本文计算了在这些位置的定点观测中出现点源的流强上限,发现比巡天源表中这些源的流强值低很多,这表明它们的流强变化很大,可能是X射线双星系统中的一类———X射线暂现源.  相似文献   

2.
简要地回顾了Be/X射线双星20多年来在红外、可见光、紫外和X射线波段所取得的观测结果,着重介绍了多波段联合观测对探讨双星间的相互作用如中子星的吸积方式和X射线产生的原因等方面的意义,对这些观测结果的分析研究,将是人们了解Be/X射线双星的轨道参数和双星的物理参数、建立理论模型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高频VLBI观测揭示出河外射电源在pc或者亚pc尺度上大都有核-喷流的内部结构。尤其是对平谱致密射电源中毫角秒尺度的子源,能以相当高的概率观测到它的视超光速现象。多频观测可监测到一些新喷流子源的出现,特别在射电激变源中这些新喷流子源的出现与宽带内(从光学到γ射线)的爆发相关。且得到的一些源的核区谱指数分布,为确认源的VLBI核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4.
一个在PSPC定位精度内与M81球状星闭G35的光学位置相重合的X射线源从4个曝光时间大于11,000秒的POSATPSPC定点观测中的探测到,在改正了PSPC指向中心的系统偏差后,它与G35的光学位置相差~10’’.7,大大低于~30’’的PSPC空间分辨率,对这个X射线源所作的ROSAT观测分析表明,它的PSPC形态和X射线辐射性质符合M81球状星团亮源应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高频VLBI观测揭示出河外射电源在pc或者亚pc尺度上大都有核-喷流的内部结构,尤其是对平谱致密射电源中毫角秒尺度的子源,能以相当高的概率观测到它的视超光速现象。多频观测可监测到一些新喷流子源的出现,特别在射电激变源中这些新喷流子源的出现与宽带内(从光学到γ射线)的爆发相关。且得到的一些源的核区谱指数分布,为确认源的VLBI核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6.
太阳耀斑的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阳耀斑分类工作的进展反映了太阳耀斑观测研究与理论研究的进展。本文首先综述耀斑的分类,对近年提出的种种分类作评述,讨论这些分类的观测基础。然后,基于最近两个太阳周的观测工作,提出一种新的多能段太阳耀斑分类方法。按照耀斑在光学,X射线以及射电波段的观测表象,把耀斑较完整地分为8类。  相似文献   

7.
作为未来中国空间太阳望远镜的一个组成部分,太阳软X射线望远镜正在酝酿之中。本是对这方面的一个初步调研报告,共分三个部分:软X射线高分辨观测的课题意义和简史;软X射线谱及其研究的一般性背景;软X射线望远镜及成像技术。在此基础上,下篇章将论及未来中国空间太阳软X射线望远镜的几点考虑。  相似文献   

8.
视超光速源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晓瑜  蒋栋荣 《天文学报》1995,36(2):147-158
本文收集了视超光速源样本的有关观测数据,在同步加速自康普顿散射机制下导出了各源的多普勒因子,再利用视超光速源的相对论射束模型计算样本源的有关物理量,如射电光度和亮温度,并与它们的观测值作直接的比较,得到较好的相关结果。这些结果支持了活动星系核中具有相对论射束运动的假设。同时我们比较了样本源的射电、光学、X射线的发现它们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说明在不同波段上的辐射机制可能存在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9.
程凌翔  李惕碚 《天文学报》1994,35(1):109-112
脉冲星PSR1951+32的X射线脉冲辐射程凌翔,李惕碚,孙学军,马宇蒨,吴枚(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39)主题词:脉冲星-X射线源1987年6月,用频率387MHz的射电观测发现了脉冲星PSR1951+32[1],同年7月,在180...  相似文献   

10.
分析1985年EXOSAT卫星对银河核球X射线源GX9+1的观测数据,发现该源存在几百秒量级的振荡现象,这一结果有助于了解小质量X射线双星GX9+1的吸积特性和轨道运动。  相似文献   

11.
分析1985年EXOSAT卫星对银河核球X射线源GX9+1的观测数据,发现该源存在几百秒量级的振荡现象,这一结果有助于了解小质量X射线双星Gx9+1的吸积特性和轨道运动。  相似文献   

12.
太阳空间观测为揭示太阳新的观测现象与研究开拓了新的途径。空间观测具有全波段、全时段、全方位以及无大气抖动和大气散射光等观测优点。本文着重探讨了太阳空间长波射电观测、X射线观测、紫外线观测的成就与研究结果。这些波段(包括光学)的爆发均起因于太阳大气中被加速的荷能电子与太阳等离子体、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电磁辐射,其能量约占太阳耀斑总量的1/4,即1025J。  相似文献   

13.
太阳空间观测为揭示太阳新的观测现象与研究开拓了新的途径。空间观测具有全波段、全时段、全方位以及无大气抖动和大气散射光等观测优点。本文着重探讨了太阳空间长波射电观测、X射线观测、紫外线观测的成就与研究结果。这些波段(包括光学)的爆发均起因于太阳大气中被加速的荷能电子与太阳等离子体、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电磁辐射,其能量约占太阳耀斑总量的1/4,即10^25J。  相似文献   

14.
黎辉  樊忠玉 《天文学报》1996,37(3):336-339
HeI10830暗点的观测黎辉,樊忠玉,尤建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南京210008)关键词两维光谱,HeI10830暗点,速度场自七十年代中期,Harvey等发现从太阳的Hel10830单色象上可以辨认出通常只能在X射线单色象上才能看到的冕洞后,...  相似文献   

15.
本给出了ROSAT PSPC对NGC548定点观测的分析结果,在ROSAT观测期间,NGC5548的计数率显示出大振幅的变化,变化高达14倍,硬度比与计数率呈负相关,这是由于NCG554的软X射线辐射除幂律分量外还有一个“软超”分量,分别用黑体辐射和热韧致辐射来拟合这个“软超”辐射,得出“软超”的热温度分别为:黑体辐射模型是0.08keV,热韧致辐射模型是0.23keV。  相似文献   

16.
对BLLac天体PKS2155-304的多波段同时性观测表明,1-10keV左右的X射线谱可用近似幂律谱和6-7keV之间的吸收峰很好地描述,观测到的光变时标,秒。这说明x射线很可能是产生于中心黑洞附近的内部区域而穿过源外部“冷”的气体到达观测者的,因此,本文假定1-10keV左右的X射线是在中心天体附近区域产生,观测到的谱则是原始谱在穿过周围较“冷”的等离子体介质时,受到康普顿软化所致。由此可解释X射线谱的观测特征,特别是X射线幂律谱高频端的陡化。  相似文献   

17.
一个在PSPC 定位精度内与M81 球状星团G35 的光学位置相重合的X 射线源从4 个曝光时间大于11 ,000 秒的ROSATPSPC 定点观测中探测到,在改正了PSPC 指向中心的系统偏差后,它与G35 的光学位置相差~10″.7 ,大大低于~30″的PSPC 空间分辨率。对这个X射线源所作的ROSAT 观测分析表明,它的PSPC 形态和X 射线辐射性质符合M81 球状星团亮源应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XPer的新发射相:光谱与红外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恒荣  夏剑萍 《天文学报》1995,36(4):438-441
XPer的新发射相:光谱与红外观测杭恒荣,夏剑萍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南京210008中国科学院光学天文联合实验室关键词Be星/X射线双星,发射线,JHK测光1引言XPer是一颗Be/X射线双星(4U0352+30)的光学对应体[1-3],中子星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描述了1993年使用13.7m射电望远镜对一些水脉泽的观测搜寻,而这些脉泽源是根据北京天文台兴隆观测站对一批恒星脉泽源进行的红外观测而挑选出来的。  相似文献   

20.
为解释Be/X射线双星波段联合观测结果,已发展了许多理论模型。在本文中简述这些Be/X射线双星理论模型的研究现状,包括枞两个正常的B型星组成的密近双星演化成为Be/X射线双星的演化模型,描述Be星气壳的物理模型,Be星和中子星的性质所决定的中子星吸积方式的吸积量及Be/X射线双星X射线源光变曲线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