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丹东盘道岭隧道始建于1981年,隧道限界高度仅为3.5m,且隧道内漏水严重,已不能满足行车需要。隧道维修设计中为了不破坏原隧道衬砌,采取了隧道下卧方案。施工中为了控制原衬砌结构下沉量,采取了跳槽马口开挖方式。经实践证明采取的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羊八井隧道的地质条件及羊八井地热田的特征及分布规律,分析了二之间的关系,认为羊八井地热田与羊八井隧道分属不同的水地质单元,提出隧道处于“正常增温区”,对羊八井隧道的地温做了计算预测,可供隧道设计和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3.
2008年10月5日,武汉长江过江隧道东线孔洞已挖掘了1440m,顺利穿过长江中心线和隧道的最深处。据长江隧道中隧联合体负责人介绍,国庆期间,隧道施工人员仍坚持上班,每天以10m的速度向前推进。据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盾构机已达到设计速度,最快一天可掘进18m。据悉,在东线盾构施工挖掘1440m、安装管片720环后,西线隧道盾构长度也达到了1050m,顺利进入了长江之中。施工方负责人介绍,目前长江隧道在水下近60m处施工,水压较大,施工的风险也多。东线隧道已挖过隧道最深的地方,开始稍稍“抬头”。向汉口方向施工。长江隧道东线、西线两条隧道均从武昌向汉口掘进。单条隧道长2540m。  相似文献   

4.
圆梁山特长隧道施工地质灾害问题预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深埋隧道的地质灾害问题对隧道修建的可行性及隧道施工具有重大影响。该文简要分析了目前国内外深埋隧道的主要地质灾害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渝怀铁路圆梁山特长隧道初步勘测的成果,对这一特长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地质灾害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对各类地质中灾害的发生程度及其对隧道施工的影响作出了初步评价,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隧道塌方的尖点灾变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隧道塌方失稳问题,运用灾变理论建立隧道塌方失稳的尖点灾变模型。基于平衡曲面方程,可求得隧道围岩体内承载区介质刚度与对应的松驰区弱化介质本构曲线拐点处理刚度之比值K,并给出了塌方与否的判据,当K≤1时,隧道将发生塌方失稳;当K>1时,隧道将不会发生塌方失稳。根据此模型,笔者解释了隧道中几种常见的灾变破坏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6.
洪文之 《青海地质》1995,4(1):54-58
大坂山公路隧道位于青海西宁市-甘肃省张掖市公路,自南向北穿越大坂山主峰。隧道轴线长约1.538km。轴线走向29度,系国内海拔最高的公路隧道。由于隧道址区所处的特殊地形地质背景条件,必须查明一些特殊的隧道工程地质问题,经工程地质勘探查明了:一、大坂山址区不存在多年冻土,仅发育季节冻土,对隧道工程危害不大;二、隧道围岩类型分类四类、11段,其中稳定性好的V类围岩占隧道全长51%,Ⅳ类围岩占15%,Ⅲ  相似文献   

7.
文章简要介绍了应用地质雷达检测隧道衬砌质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对一些典型的隧道衬砌检测的地质雷达图像作出了解释,这些图象直观反映出隧道衬砌厚度、空洞及破碎带的分布特征等,在隧道检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贺梁 《探矿工程》2005,32(1):61-64
结合渝怀铁路武隆隧道进口瓦斯地段安全施工实例,介绍了隧道瓦斯地段的各种施工技术措施,保证了瓦斯隧道的施工和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祥(云)-临(沧)公路红土坡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变形严重,洞内数次冒顶、产生地面陷落,并诱发滑坡,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并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文章根据现场勘查及变形监控量测资料,详细论述了隧道变形特点,从地层岩性、构造、地应力条件、地下水作用、施工工艺、滑坡影响等方面综合分析了隧道变形原因。红土坡隧道变形是软弱的地层岩性、地应力条件改变、地下水作用、施工工艺以及滑坡偏压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且隧道变形诱发滑坡,滑坡又促使隧道进一步变形。基于此,文章提出了首先对滑坡进行支挡,再对隧道围岩进行加固的整治思路,并提出具体工程方案。整治工程实施后,红土坡隧道变形已得到完全控制,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
西南复杂艰险山区等典型构造活跃区隧道围岩大变形问题突出,仍需进一步研究西南山区等构造活跃区铁路隧道大变形的控制因素。为此,本文以西南活跃区软岩大变形隧道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西南山区构造活跃区地质环境特征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了此区域内的拉林线江木拉隧道、丽香线中义隧道和成昆复线大坪山隧道等典型大变形隧道隧址区地质构造、地应力场和地层岩性的共性特征,综合分析构造软岩大变形的受控因素和总体特征,研究成果和结论可为西南山区铁路隧道大变形的机理认识和预测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深埋隧道外水压力计算的解析-数值法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在高水头富水区,抗水压衬砌设计的关键在于外水压力的计算。深埋隧道排水时,沿轴线方向上流入隧道的水量来自于隧道掌子面的前方,当隧道施工足够长度后,可以认为已施工断面的地下水只从隧道两侧向断面内运动,此时可将三维问题处理为二维。对于深埋隧道,当其断面远小于水头时,可处理为一个点井;隧道全断面排水时,隧道断面线可处理为定流量边界。首先建立隧道排水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采和经验解析法预测隧道的涌水量,然后将涌水量代入隧道围岩渗流的剖面二维模型,模拟隧道排水时围岩渗流场的分布,再采用作用系数的方法计算出隧道衬砌的外水压力。  相似文献   

12.
主要论述了昆仑山隧道这一高原冻土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特别就隧道区多年冻土的认识及具体的工作方法、古冰川作用及冰锥的分布及其成因和隧道山体地下水情况分析等做了较为详尽的描述,为隧道设计、施工提供了科学的地质依据及工程措施意见。  相似文献   

13.
震害调研表明,活动性断裂带区域的隧道灾害最为严重。针对错动作用下穿越活动性断裂带隧道的纵向响应进行了研究,推导了隧道纵向力学响应的解析解并进行了验证。考虑断裂破碎带围岩力学性质较差且处于错动变形的主要影响区,将隧道沿纵向进行分区,包括错动影响区、过渡影响区和非影响区。采用Pasternak双参数弹性地基梁,假定不同分区的地基参数和计算模式不同,建立了满足变形和内力连续的隧道纵向力学解析模型并进行了求解。解析计算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室内试验数据基本一致,验证了解析解的正确性。结果表明:错动作用下,活动性断裂带区域的隧道内力和变形发生了显著变化;隧道纵向挠曲变形与错动方向一致,但在断裂带与上下盘交界区域发生了反向的挠曲;在正断层错动下,纵向弯矩在断裂带与上下盘交界区域达到最大值,且上、下盘区域的隧道拱顶分别出现受拉和受压区域;断裂带区域内的剪力远大于其他区域,且受到较大弯矩,隧道结构易发生破坏。上述计算结果与实际调研结果相一致,表明了提出的解析计算方法可用于活动性断裂带错动下的隧道纵向响应分析。最后,针对地基系数和断裂带宽度两个关键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得到了有益规律,可为该类区域的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张吉佐  李民政 《岩土力学》1997,18(A08):143-146
讨论了北二高大断面隧道几个重点问题,包括地质,隧道几何及双孔效应,并以木栅一号隧道作为研究实例。  相似文献   

15.
昆仑山多年冻土隧道施工温度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铁路昆仑山隧道现场实测气温和地温资料表明,施工期间隧道衬砌现浇混凝土水化热、冬季施工采取的保温措施以及其它人为活动,造成了该隧道围岩的多年冻土融化较多.考虑水分迁移和冰水相变耦合影响,根据瞬态温度场问题的热量平衡控制微分方程和质量迁移方程,应用伽辽金法推导出了有限元计算公式,在ANSYS计算软件的工作平台上开发了计算软件,运用该计算软件对昆仑山隧道施工期间的融化进行了回冻预测分析,结果表明:保温材料对昆仑山隧道的回冻起着阻碍作用.在现场观测寒区隧道围岩的温度和应力时,必须考虑施工期间的融化圈的影响,而观测时间要长一些,否则,测量的温度和应力与隧道稳定后的温度和应力将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忠武管道山岭隧道工程的特点、隧道内管道敷设的形式。并指出:管道设计人自应该了解或掌握隧道设计技术,只有这样.在线路技术方案比选时,才能将隧道和管道线路结合考虑,使其达到最优化的组合;管道用隧道的选用应根据管道工程的功能要求,结合现场地形地质条件和各线路比连方案,经经济技术综合比选确定;管道用隧道轴线的布置既要考虑管道敷设的要求,也要考虑隧道施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17.
隔热保温技术在多年冻土隧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新民 《冰川冻土》2003,25(8):104-107
结合青藏铁路多年冻土隧道的设计,通过对多年冻土特殊性、寒区隧道病害及冻胀机理的分析,提出了多年冻土隧道设计中应用隔热保温技术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特长岩溶隧道涌水预测的系统辨识方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文首先对隧道标高附近及其以上庞大空间内的岩溶水进行系统识别与划分,同时完成对每个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不同精度的描述。根据各个系统与隧道的空间关系及其它相关信息,确定系统向隧道供水的可能性,并进行分级;根据可能成为隧道充水水源的系统的径流量及导水通道的水力学特征,对隧道涌水量作出预测。本文通过地球化学、深部物探及常规勘探等手段,利用上述方法对正在建设的渝怀铁路圆梁山特长隧道的涌水量及隧道疏干影响范围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9.
隧道洞口景观设计的要素和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隧道洞口进行分类,提取其景观设计的要素,初步探讨了隧道洞口景观设计的设计手法并强调在隧道洞口设计中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张延 《探矿工程》2001,(4):65-67
讨论了铁路隧道施工中的瓦斯隧道合理的界定标准、监测方法、正常防范的施工技术和紧急防范对策,并通过黄莲坡瓦斯隧道工程实例,强调瓦斯隧道施工安全技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