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海水入侵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郭占荣  黄奕普 《水文》2003,23(3):10-15,9
在综合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海水入侵的研究现状,讨论了海水入侵的概念,认为海水入侵概念的核心是人为超量开采地下淡水造成海水与淡水的水动力平衡破坏;进行了海水入侵的影响因素和成因分析,指出发生海水入侵必须具备一定的水动力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介绍了海水入侵的判别指标和三维动态监测方法,给出了海水入侵的防治措施,并提出了海水入侵有待加强研究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海水入侵湛江市地下水的可能性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苏肇汉 《广东地质》1997,12(3):29-35
预防海水入侵,是沿海城市开发利用地下水必须重视和研究的重要问题。根据湛江市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结合开采现状及近年来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运用地下水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对海水入侵湛江市地下水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认为,海水入侵地下水有湛江内港海水垂直入侵和中、深层承压水咸淡水过渡带外围咸水的水平入侵两种可能的方式。在分析两种入侵方式发生和发展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开发水源、预防海水入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硇洲岛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建立了本研究区三维地下水数值模型,并获取了相关含水层参数。从而建立海水入侵数值模型,对硇洲岛在不同开采条件下的海水入侵趋势进行了模拟预测,结果表明,减少开采量能减缓硇洲岛海水入侵;在满足当地供水需求的前提下,减少浅层水开采量,在远离沿海区域的中部地区适当增加中层水开采量的开采方案优于现状开采条件下的方案。本研究也为减缓海水入侵提供了相关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FEFLOW的海水入侵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卢薇  朱照宇  刘卫平 《地下水》2010,32(3):19-21,129
在系统分析珠江口东岸地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海水入侵三维溶质模型,利用基于有限元原理的FEFLOW软件对建立的模型进行求解,用地下水位和浓度的动态观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识别和校验。运用识别后的模型预测了在不同开采条件下,研究区海水入侵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减少地下水开采量,海水入侵面积可逐步减少,入侵可得到有效控制;在减少开采量的情况下,相较于基岩裂隙含水层,第四系含水层海水入侵面积收缩较慢。  相似文献   

5.
海水入侵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海岸含水层中,含较多盐分的海水向陆地方向入侵形成淡-咸水交界面,通常称为海水入侵界面。该界面的动态变化受气象、水文地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是海水入侵问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本文介绍了海水向含水层中入侵的室内实验研究,以着色海水和图像处理方法获得入侵界面的形态及其动态变化。实验方法先进,所得数据整体性强,精度高,而且观测方法对流场没有干扰,比传统的提取水样进行化验的方法更有效。实验中模拟了海洋潮汐条件,揭示了入侵界面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动态特征。应用数值模拟方法揭示了流场的特征。计算表明,流场分两个区———淡水区和咸水区,由入侵界面分开。淡水区的水流相对活跃,淡水由入侵界面以上区域渗出边界,在界面以上形成淡水通道。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大连大魏家、秦皇岛枣园和莱州湾南岸海水入侵的调查,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和方法,笔者总结和梳理了环渤海地区海水入侵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海水入侵调查研究技术方法。多年来对环渤海地区海水入侵的调查研究工作,基本查清了不同地段、不同类型海水入侵的机理和动态变化趋势,并为海水入侵有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随着海水入侵问题研究的深入,发现在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动态监测及海水入侵对生态环境影响等方面仍存在问题,应持续加强海水入侵监测与研究。海水入侵调查研究是一项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应从基础调查,综合分析、动态监测和数值模拟等多方面开展研究。综合运用水化学分析、同位素示踪、室内模拟试验等技术方法,在充分揭示海水入侵机理和过渡带溶质运移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对海水入侵变化趋势的预测预报,提高对海水入侵的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7.
张妙美 《地下水》2018,(5):138-139,159
通过对硇洲岛海水入侵的地质条件、人为因素等研究分析,查明了海水入侵范围及危害现状,并对海水入侵内在因素及外部原因进行初步研究探讨。提出遏制硇洲岛海水入侵的对策措施,以期减少滨海地区发生海水入侵等环境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8.
大连市海水入侵现状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水入侵是沿海地区的环境问题之一。大连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和工业城市.处于三面靠海的半岛地理环境。同时.大连也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紧缺的城市。自20世纪70年代开采地下水以来.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海水入侵问题.海水入侵问题对当地的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及人们的身体健康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大连市的海水入侵问题已得到控制,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提出了因地制宜的海水入侵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雷州半岛防海水入侵最优地下水开采方案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池生  周训  陈明佑  沈晔  张华  严霞 《现代地质》2002,16(4):429-434
雷州半岛地表水资源缺乏 ,地下水资源较丰富 ,近年开采量剧增 ,局部已形成大面积降落漏斗 ,面临海水入侵的威胁。通过对研究区内地下水流的数值模拟 ,建立了一个以预防海水入侵为目的的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 ,并以管理区为单元给出了不同区域地下水资源的最优开采量。认为在防止海水入侵的前提下 ,区内地下水总体上尚有开采潜力 ,但要适当分散开采区域 ,滨岸地区基本维持现状 ,内陆可不同程度地增大开采量。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海水入侵成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寇英杰  王颖 《辽宁地质》2000,17(1):67-71
海水入侵是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地质灾害。辽宁省海水入侵自70年代以来呈逐渐增加趋势,具有入侵面积广、发展速度快等特点。目前海水入侵已成为我国较为突出的地质灾害,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海造成很大危害。针对海水入侵形成机制及危害程度的地域性,目前已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如控制开采,人工回灌,修建地下水库等,取得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中国滨海城市地下水开发与海水入侵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经过对中国滨海城市海水入侵的研究,系统地总结了海水入侵的若干特点,详细地分析论述了海水入侵与地下水开发的关系,全面地介绍了中国目前已建立的海水入侵数值模型,并且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海水入侵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秦皇岛市海水入侵灾害评价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80年代初秦皇岛市沿海出现海水入侵以来,入侵面积逐年增加,已发展成为海岸带主要地质灾害之一。论文在海水入侵灾害勘查、监测成果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该区海水入侵现状、分布特征、演化过程和入侵方式。探讨了海水入侵的机理,指出人类活动是海水入侵的诱发因素,超采地下水是海水入侵的根本原因。应用基于GIS的层次分析法进行了危险性评价,从地学角度,提出了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海水入侵是人类经济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化共同引发的一种地质灾害。福建省海岸带地质环境背景复杂,可将其海水入侵现状,对区内海水入侵进行了分类,初步分析了海水入侵的形成条件及其原因,并针对性提出今后进一步勘察与防范海水入侵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海水入侵机理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结合我国海水入侵现状,在分析海水入侵形成机制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超采谈水时海水入侵的动力过程和极限位置,研究表明海水入侵全过程的实质是渗流与弥散间平衡的破坏和重建,最后,对海水入侵的防治措施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5.
王巍萍  冯丽  林瑛 《地下水》2018,(5):189-191
海水入侵是烟台市1977年以来沿海平原出现不断发展的一种海洋地质灾害。影响海水入侵因素有多种,其中过量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是主要原因。根据2016年海水入侵普查现状,以及历次海水入侵普查成果分析,以氯离子含量250 mg/L为海水入侵标准,分析海水入侵面积的发展变化、海水入侵的危害及其成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海水入侵水质变化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海水入侵地下水过程的实验,研究了青岛地区海水对不同土壤浸泡上清液中各种元素的变化,得出了海水入侵过程中常规离子如Cl-、HCO3-、P和Ca2 的变化规律。与此同时,海水含有一定量重金属。在与不同土壤浸泡过程中,实验中分析了Ni、Cd、Cr、Pb、Cu、Mn和Zn共7种元素。上清液中Ni、Cd和Zn浓度增加,Pb、Cu和Cr的浓度略有降低或基本不发生变化。用饮用水和蒸馏水分别与不同土壤浸泡作参比实验,上清液中各种元素基本不发生变化。浸出液中基本上不含重金属。另外,应用海水、饮用水和蒸馏水与不同土壤浸泡时,所有上清液中均未检测出Mn元素。因此,海水入侵过程中,地下水不仅变咸,也使地下水重金属增加。  相似文献   

17.
海水入侵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国敏  陈崇希 《地学前缘》1996,3(2):161-168
文中讨论了海水入侵的研究进展:海岸带海水入侵界面或过渡带的模拟,海岛地下淡水透镜体的动力学研究,井孔在界面或过渡带上部抽水所引起的升锥问题以及岸边地下水位动态研究及海平面变化对海水入侵的影响。海水入侵研究经历了从理想假定到合理概化,从室内实验模型、理想模型到数值模型这一过程。数值方法已成为模拟和求解海水入侵问题的最有力工具,海水入侵的过渡带模型成为主要的研究方向。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困难,展望了海水入侵研究的未来趋势:边界条件确定,水文地质参数选取,含水层结构估计,海水入侵输运与化学作用的耦合以及海水入侵预报。  相似文献   

18.
北海市海水入侵及其勘察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北海市的地下水勘察,监测成果,阐述北海市的地质环境条件,地下水的开采及海水入侵灾害现状,介绍北海市海水入侵灾害勘察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9.
论海水入侵综合防治应用技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概述了当前国内外控制海水入侵灾害的技术与方法,结合我国海水入侵实际情况,尤其是针对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的特点,提出海水入侵综合防治应用技术与策略.海水入侵的防治是一个涉及从陆地到海洋,从地上到地下,从自然环境到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性问题.通过工程措施和调度手段,在海水入侵区实施流域洪水拦蓄补源、雨水资源化集流利用技术,营建地下帷幕阻成蓄淡工程,以及实行地表地下多种可利用水体联合供水优化调度,可有效防治海水入侵.从适应、改良、治理海水入侵区域不良环境入手,实施海水入侵区节水农业技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是改善海水入侵区受害生态环境,缓解海水入侵灾害问题的重要宏观调控手段.  相似文献   

20.
莱州湾地区由于海水入侵引起区域环境的严重破坏。本文从环境系统角度,提出两种海水入侵系统模式,即现代海水入侵与古海水入侵,其系统环境与系统格局具有明显的差异。海水入侵一旦形成,将很难逆转,其防治在于使已产生的环境灾害趋于缓解,即通过环境调整的方法,减缓海水入侵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