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主持完成的“海河流域洪水资源安全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中国分区域生态用水标准研究”分别获得大禹水利科技一等奖,“温州浅滩工程波浪潮流泥沙及监测试验研究”获得大禹水利科技二等奖。另外,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参加完成的项目还获得大禹水利科技一等奖1  相似文献   

2.
水文科技发展回顾及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建云  章树安 《水文》2006,26(3):13-17
水文科技是水文工作和水利科技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水文科学技术对我国水文与水利事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水文科学技术发展随着水文、水利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取得了巨大成就,有些技术达到获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本文对我国水文科技取得的主要成就进行了总结,对目前水文科技存在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对水文科技发展的重点和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总结中国工程水利、环境水利、资源水利、生态水利发展沿革,分析国内外生态水利研究进展、发展趋势及其特点,指出生态水利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生态文明时代水资源利用的一种新途径和方式,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开发水利、发展经济,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阐述了广义生态水利的内涵、定义和发展模式及其过程和维度,并提出以下结论和观点:①生态水利将水资源和水循环调控作为重要生态要素,从流域生态系统能量交换、生物链接、结构平衡、循环转化全视角开展研究,探索既能满足人类社会需求,又能兼顾水生态系统健康和良性发展的生态水利措施和方法。②建立了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行调度"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工程安全和生态安全保障体系,特别是将生态调度纳入水利工程全"服役期",其中"后坝工时代"实施全流域大尺度生态调度,是生态保护和恢复最有效的措施。③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水循环调控"三个维度,在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国土空间规划治理体系中,科学把控生态水利的空间定位,促进"三生空间"优化布局,保障"三生用水"合理配置,优化"三生关系"耦合协调,实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动生态水利事业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广义生态水利的内涵及其过程与维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总结中国工程水利、环境水利、资源水利、生态水利发展沿革,分析国内外生态水利研究进展、发展趋势及其特点,指出生态水利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生态文明时代水资源利用的一种新途径和方式,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开发水利、发展经济,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阐述了广义生态水利的内涵、定义和发展模式及其过程和维度,并提出以下结论和观点:①生态水利将水资源和水循环调控作为重要生态要素,从流域生态系统能量交换、生物链接、结构平衡、循环转化全视角开展研究,探索既能满足人类社会需求,又能兼顾水生态系统健康和良性发展的生态水利措施和方法。②建立了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行调度"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工程安全和生态安全保障体系,特别是将生态调度纳入水利工程全"服役期",其中"后坝工时代"实施全流域大尺度生态调度,是生态保护和恢复最有效的措施。③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水循环调控"三个维度,在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国土空间规划治理体系中,科学把控生态水利的空间定位,促进"三生空间"优化布局,保障"三生用水"合理配置,优化"三生关系"耦合协调,实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动生态水利事业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水文》1959,(1)
全国羣众性水利工程效果座談会胜利閉幕水利电力部于1958年11月20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了羣众性水利工程效果座談会,参加此次会議的有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局、工管司,有各省区水利工作单位,各水利勘測設計單位、各地水文机構、各水利科学研究机构和有关高等院校等共計20余單位,代表  相似文献   

6.
《水科学进展》2007,18(6):852-852
2007年11月10日至11日,由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建筑工程学部和中国水利学会联合主办,河海大学和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共同承办的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在河海大学举行。出席开幕式的有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正英,水利部原部长汪恕诚、副部长胡四一,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原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陆佑楣,江苏省委副书记张连珍、副省长黄莉新,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建筑工程学部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崔俊芝,中国水利学会理事长高安泽,河海大学党委书记林萍华,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建云。中国科学…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对水利工作带来了新的观念,最主要的就是越来越重视按照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办事,越来越讲究经济效益。为了更好地为农村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服务,必须改进水利管理,推进水利的技术进步。机井工作是水利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在农田灌溉、城乡人民生活和工业用水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  相似文献   

8.
到目前为止,由水利部水文局主持和编制的水文站网、水文仪器及设备、水文监测、水文情报与预报、水环境监测与评价(含标准物质)、水资源监测与评价、水文综合管理、水利通信、水利信息化等一系列技术及管理标准和规范共有300多项,这些水文标准和规范是整个水利标准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基本形成一套能够满足我国水利事业协调发展和安全需要的水文标准化体系,支撑并规范了水文、水利信息化、水利通信等相关工程的有序、科学和健康发展.同时要努力克服在标准化工作中的不足,加大经费投入,培养一批标准化工作精英,为我国的水文标准化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业绩与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水利事业得到迅速发展,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繁荣。我国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如何实现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仍将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水资源开发利用发展的阶段与过程,简要介绍了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方面的主要成就,较为系统地回顾和总结了我国水资源管理方面的主要工作,并对21世纪我国水资源可  相似文献   

10.
《水文》1959,(3)
(一) 水利电力部水文局約請了有关流域、省区、学校、工厂和水利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組成了水文仪器鉴定組,对大跃进中各地水文仪器的创造发明进行技术鉴定,凡已成熟并带有普遍性的仪器,經鉴定后即可定型設計,以便工厂成批生产或供各地仿制。尚不  相似文献   

11.
Tendency Analysis of Socio-hydrology Research Based on Bibliometric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ocio-hydrology is a new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 of people and water. The biblio-metrical analysis was made on the socio-hydrology papers included in the Web of Science (WoS) to obtain the study progress of socio-hydrolog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research areas of socio-hydrology mainly covered water resources, environmental sciences, civil engineering, geosciences,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gronomy, environmental studies, ecology, meteorology and atmospheric sciences, and geography. The key topics in general socio-hydrology were water resources,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and water policy. Furthermore, the research spots varied with the needs of the societal development in the different decades. They also varied among countries. The special socio-hydrology research mainly focused on water need and security in both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and emphasized the decision support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through effective hydrological model prediction. Its development will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elp better solve water problems facing the humans.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土壤科学展望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土壤学是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粮食矛盾的重要学科之一。在21世纪,从圈层角度研究土壤圈物质的组成、性质及能量循环及其对人类生存和环境的影响是土壤学发展的总趋势,其中全球土壤变化是土壤学研究的战略重点,数字化与信息化是土壤学发展的驱动力,土壤质量与环境是土壤学的重要内容,保护土壤资源、提高土壤肥力是土壤学的重要任务,研究资源节约型高效持续农业是土壤学的历史使命,加强土壤学基础理论研究是土壤学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13.
地球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大门类,其发展速度十分惊人。地球科学的迅速发展一方面反映了人类生产的发展对资源和环境方面愈来愈高的要求,一方面得益于科学技术的普遍发展为地球科学研究提供的越来越有利的条件。关于技术方法对地球科学研究的推动作用,人们早有认识,而现在更为深刻。当今对地球科学研究影响最大的关键技术,包括空间技术,深部探测技术,高新分析测试技术和数据综合分析技术,均来源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为了推动地球科学研究,不但要注意引进各种高新技术,还要注意将这些技术与地学研究相结合,发展和创造适合于地学研究的高新技术,并善于综合应用它们,使它们在地学研究中发挥最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水文科学研究进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水文科学的研究现状、主要进展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总结和分析,其结果表明,社会需求是水文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技术进步是水文科学发展的源泉。水文科学不仅要研究地表水文过程,还要研究各圈层界面上水分和能量交换过程,不仅要研究水在运动转化过程中的物理过程,还要研究水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化学过程,特别需要加强水在水文循环和运动中生物过程的研究,从而使水文学向生态水文学的方向迈进。目前,生态水文学、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是水文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今后除了进一步继续完善和深化水文科学的理论体系,还要不断丰富水文科学的社会服务功能,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5.
论水资源学和水文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家琦 《水科学进展》1999,10(3):215-218
水资源学的基础是水文学。水资源学在发展中不断向水文学提出新的要求,水文学也在加强对水资源学服务中得到新的发展。水资源学和水文学沿着各自的途径前进,并且在发展中相互促进,以求在更高层次上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水文学及水资源的学科前沿和研究需求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胡四一 《水文》2006,26(3):1-4
水资源学发展与水文学发展有很大的不同。水文学已形成一门系统、完整的科学体系,而水资源学尚没有完全形成以知识为纽带的科学体系。水资源的自然属性的研究(如水资源再生机理等)是水文学在水文循环领域的延伸,而水资源学的知识是水文学、工程科学、环境科学、管理科学、经济学等学科在伸向水资源领域的横截面。认识到这一点,对于开展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的科学研究和推动水资源学的学科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试论自然资源科学及其学科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点入手,首先明确了自然资源科学的性质及其研究的核心问题与研究任务,阐述了自然资源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并根据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了该学科研究的几种新趋向;然后,根据自然资源科学中各门学科之间及其与相邻学科之间的关系,阐明了自然资源科学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8.
海洋资源——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依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广阔的蓝色海洋蕴藏着丰富的金属、能源和生物资源,除了传统的石油与天然气,近年来,一些非常规的资源受到全球性的广泛关注,并在国际上引起新一轮的"蓝色圈地"运动。大洋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多金属硫化物、天然气水合物、深海热泉生物等新型资源具有很好的科研与商业应用前景,被誉为21世纪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接替能源。在各种海洋资源可利用性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应用开发,提出的海洋资源开发中的重大科学理论与技术集成应引起科学界与管理部门的充分关注,包括深海生物资源商业应用开发的技术集成、海底热液成矿作用理论研究、水(热液)-岩反应研究、天然气水合物与固体金属矿产的识别与开采技术集成。海洋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海洋科技理论和相关技术领域最新成就基础上的综合技术体系,重大科技理论创新突破与技术集成将成为海洋科学与海洋工程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由于公众、政府、工业界对水资源质量及其脆弱性的觉醒,在过去的20年里地下水污染问题已得到高度的重视。同时,水文地质这一专门地质学科迅速发展,现在已成为一门与许多基础分支学科、工程科学,甚至社会科学有关的高度交叉性学科。水地球化学家的参与及数学模型、计算机模拟的广泛应用是现代水文地质学发展的两个明显趋势。对地下水污染物质成分、分布和化学行为的认识迫切需要水文地球化学分析,而数学模型、计算机模拟能最大限度地帮助定量研究流体及污染物在多孔介质和碎裂岩石中的迁移、分散过程。这些研究将减少预测亚地表中污染物质活动规律的不定性。地下水污染问题的最后有效解决,除了加强多学科性科学研究外,还必须有公众及政府的参与。  相似文献   

20.
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资源环境地球科学科普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众参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为此需要大力开展科普教育。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地球科学科普教育是以人地关系为主题的,目前宜从下列方面开展活动;一是广泛宣传生态因素(包括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限制作用;二是普及与矿产资源开发相关的知识,特别是关注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以增强民众自觉节约资源、保护自己生态环境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