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我国主要金矿类型中黄铁矿导电类型的分析表明,黄铁矿“电子。空穴心”与金矿床的成因类型具有密切的联系,华北地台太古代变基性火山岩中的金矿床(绿岩带型)、热水淋滤型(卡林型)金矿床,黄铁矿多为单一的“电子心”型导电。大多数产于中生代岩体中的中深脉状金矿、火山次火山岩中的金矿床,黄铁矿为“电子心”、“空穴心”混合型导电,个别的为单一的“空穴心”导电。黄铁矿的“电子.空穴心”受杂质成分As、Co、Nl在成矿背景中的丰度,进入黄铁矿品格中的替代能力的差异、补偿类质同象现象、成矿时温度以及.f(S2)等多种因素的耦合制约。  相似文献   

2.
杨吉 《广东地质》2003,18(1):26-29
介绍了矿物(金刚石)中电子-空穴心的形成机理,以及“心”对金刚石物化性质的改变。进而讨论了金刚石不等价类质同象产生的空穴心,可使金刚石具有极强的导热性和导电性。通过论述认为:金刚石的导电性是由空穴心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黄铁矿的电子顺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建业 《西北地质》1996,17(3):73-78
黄铁矿的EPR谱研究表明:Ⅰ号吸收峰线宽为160~450G,g因子为1.9217~2.0249,系Ni3+引起;Ⅲ号吸收峰强度较小(0.2×104~0.56×104),g因子为2.1563~2.23924,可能由Cu2+引起;Ⅱ号吸收峰只在富金的黄铁矿中出现,与金关系密切,由Au+引起。所有样品的空穴心浓度数分布在3×1016~3×1020个自旋数范围。黄铁矿的Ⅰ号吸收峰的g因子越接近于ge值时,矿石的含金性就愈好;Ⅱ号吸收的强度越大,矿石的含金性亦越好,含金黄铁矿中的晶格金为Au+,Au+取代黄铁矿结构中的Fe2+,从而产生空穴心。  相似文献   

4.
石英的电子-空穴心在金矿找矿勘探中具有重要意义。阳离子不等价类质同象造成的晶体缺陷,是使其具有电子-空穴心的内在因素。石英中常见的空穴心有Al-O~-、Ti-O~-、Fe-O~-,电子心有Al~(3+)+M、Fe~(3+)+M、Ti~(3+)+M等。电子顺磁共振波谱和热发光是检测石英中电子-空穴心的有效方法。在金矿床中,石英Al-O~-顺磁空穴心浓度较大者,其含金量也比较高。石英热发光曲线的发光峰的数量和强度与金成矿阶段有着明显的关系:早期成矿阶段结晶的基本不含金石英,热发光曲线常为近对称的单峰型,发光强度较大;主成矿阶段形成的含金石英,热发光曲线为多峰型,常具最大的发光强度;晚期成矿阶段生成的含金性较差的右英,热发光曲线呈单峰-双峰型,发光强度亦较大。石英热发光性与金矿体的空间展布表现出一定的联系;在矿体横向上,矿体中石英热发光曲线多为双峰-多峰型,围岩中石英热发光曲线多呈单峰型;在矿体垂向上,随矿体埋深的增加,石英热发光强度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含金石英通常具有多个热发光温度,曲线形态为多峰型,且主热发光峰多位于相对较低的温度区间;不含金石英常仅有一个热发光温度,曲线形态为不对称的较平缓的单峰型,或为一平缓的曲线,发光强度较弱。  相似文献   

5.
廖香俊 《矿物学报》1994,14(4):383-387
不可见金存在于世界许多金矿的黄铁矿中。本文以冀东金厂峪金矿为例,对黄铁矿中不可见金的存在形式进行了多种实验方法的研究。黄铁矿金含量的多点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实验研究表明,黄铁矿中不可见金大部分是呈链状排列的超显微金(粒度小于0.5μm的自然金)。黄铁矿的分步溶解实验、电子顺磁共振(EPR)及穆斯鲍尔谱研究证实黄铁矿中12.96%的不可见金以离子状态进入黄铁矿晶格代替Fe2 。  相似文献   

6.
黔西南簸箕田金矿是新近发现的一个中型卡林型金矿。该文在显微镜矿相学观察的基础上,采用电子探针显微分析, 包括背散射电子图像、点分析和面分析,对金矿中的赋金矿物展开了基本特征和赋金状态研究,发现含砷黄铁矿和毒砂是 主要的赋金矿物。赋金黄铁矿又以环带状和细粒自形为主,莓球状、粗粒以及条带状次之。这些黄铁矿成因复杂,并且可 能普遍受到热液蚀变作用影响。环带状黄铁矿核部中的金可能主要以“不可见”超显微包裹金(纳米级自然金,Au0)的形 式赋存,而环带部分中的金可能以固溶体金(Au+)的形式赋存,并也可能存在纳米级自然金(Au0)。相比而言,莓球状、 粗粒和条带状黄铁矿中的金既可能含有纳米级自然金(Au0),也可能含有固溶体金(Au+)。对于毒砂,单独的毒砂和黄铁 矿- 毒砂集合体中的毒砂均为热液成因,都赋存金,但以单独的毒砂为主,金以“不可见”超显微包裹金(纳米级自然金, Au0)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先进的微束分析技术——质子探针分析方法对安徽中部沙溪斑岩铜(金)矿床中金的赋存状态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斑岩铜(金)床中金的赋存状态以微细粒微米级的自然金形式存在,其载体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和黄铜矿。本研究对斑岩铜(金)矿床中金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同时也为其它同类矿床中金的赋存状态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水银洞超大型金矿床金赋存于沿沉积型自形半自形黄铁矿内核生长成的含砷黄铁矿环带中。近来从水银洞金矿床原生富矿石(碳酸盐岩型矿石)中一条含砷黄铁矿细脉中发现100余粒次显微-显微自然金颗粒(0.1~6μm),通过对金的赋存状态及预氧化提金后尾渣的研究,认为矿石破磨至325目有可能损失部分金和系统中黄铁矿出现过氧化现象,从而...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先进的微束分析技术-质子探针分析方法对安徽中部沙溪斑岩铜(金)矿床中金的赋存状态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斑岩铜(金)床中金的赋存状态以微细粒微米级的自然金形式存在,其载体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和黄铜矿。本研究对斑岩铜(金)矿床中金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同时也为其它同类矿床中金的赋存状态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吸附金的重结晶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世柏  吴大清 《矿物学报》1996,16(4):377-381,T001
黄铁矿表面和方铅矿表面对金的硫氢络合方法的吸附特点不同,前者更易于将表面络合态金Au(I)还原成单质金Au(0),且吸附能力一些,经重结重晶实验以后,天然黄铁矿和合成黄铁有面的吸附金均发生了明显的迁移,归并作用,但二者归并的程度不同,方铅矿表面的吸附金则扫并效果不明显,结合矿物表面特征,利用矿物表面缺陷模型和表面扩散模型对上述结果进行了解释,并与矿石金的赋存状态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1.
金红石风化壳砂矿取心钻具河南省地矿厅第五地质探矿队刘宗平我队曾施工的金红石风化壳砂矿具有岩矿层风化破碎、松散无胶结、易坍塌、怕冲刷、怕震动等特征。为保证地质资料的准确性,地质设计中提出3点要求:(1)终孔口径不得小于91mm;(2)全孔取心,采取率不...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为确定硫化物中金的赋存状态及元素含量特征。【研究方法】本文选取西天山萨瓦亚尔顿造山型金矿床(探明金储量127 t,远景资源量350 t),针对矿石矿物黄铁矿、毒砂开展系统显微岩/矿相学观测、电子探针、LAICP-MS和扫描电镜分析。【研究结果】结果表明萨瓦亚尔顿矿石中除可见金外,还有“不可见金”主要以固溶体(Au+)形式赋存于黄铁矿、毒砂中。矿石中载金黄铁矿发育3期:球丛状黄铁矿(Py0)呈浸染状分布于围岩中,局部富含金,同时富集Ag、As、Bi、Ni、Cu、Pb、Sb等微量元素;他形黄铁矿(Py1),分布于硅化围岩及强烈变形石英脉中,与他形毒砂(Apy1)伴生,电子探针得到的平均金含量为0.050%,富集Co、Mn、Zn等微量元素;自形—半自形黄铁矿(Py2),在矿体中分布最为广泛,与未变形石英脉密切共生,伴生自形毒砂(Apy2),电子探针分析得到的平均金含量为0.052%,微量元素相对Py1、Py2较为亏损。【结论】推测Py0形成于沉积成岩期;Py1形成于同碰撞期,与塔里木板块与中天山地块在晚石炭世碰撞事件有关;Py2形成于晚/后碰撞阶段。赋矿地层可能是金的初始矿源层,...  相似文献   

13.
周志坚 《地质与资源》1994,3(2):140-143
科克萨依矿床属于区域动力变质热液型金矿。金的赋存形式多样,状态复杂,主要以不规则粒状自然金的形式赋存在石英颗粒裂隙处(裂隙金,51.59%)、石英晶粒间、黄钾铁矾矿物颗粒间、黄铁矿颗粒周边。自然金常附着在残缺细微粒黄铁矿、毒砂的表面。金还与少量的方铅矿、铜蓝伴生,以被包裹的不规则小滴状产出。另外自然金还以鳞片状薄膜状附着在石英脉与绢云母绿泥石片岩的接触面上。  相似文献   

14.
刘玖芬 《地质与勘探》2011,47(5):823-827
本文论述了黄铁矿中晶格金、自然金、石英包体金的分离技术及测试方法,它可用于研究金矿载金矿物黄铁矿中不同赋存状态金与成矿的关系。运用本方法对胶莱盆地典型金矿中主成矿阶段黄铁矿三种赋存状态的金进行了测试,发现以自然金为主,且自然金含量比例差别不大,说明盆地中的金矿可能具有相同成矿流体和环境。通过对含矿与不含矿黄铁矿中离子晶格金含量研究,进行了靶区预测验证。研究发现黄铁矿中存在石英包体金,且部分金矿中石英包体金含量较高,普通测试方法可能丢失该类金,造成样品分析结果偏低,进而出现丢矿或资源量估算不准确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黄铁矿中金的赋存状态和存在形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建业 《西北地质》1996,17(3):27-32
经过普通光片研究和电子显微镜及其AnMaX射线面分析,并结合测试的结果,首次发现小秦岭金矿床的黄铁矿中存在有晶格金,金是以Au+替代Fe2+从而进入黄铁矿中。显微金的赋存状态主要表现为:裂隙金主要分布在呈四块状产出的黄铁矿中,包体金在不同粒级及不同产出形式的黄铁矿中均有分布,但在细粒黄铁矿中明显增多。金的出现与样品中黄铜矿的分布量呈正相关关系。此外,文中还讨论了晶格金的形成机理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陕西左家庄金矿载金矿物黄铁矿研究权志高(核工业203研究所,咸阳712000)关键词黄铁矿,化学成分,热电系数,硫同位素1矿床基本概况左家庄金矿床位于陕西凤县以北约7km处,矿床赋存于印支期何家庄黑云母花岗岩体内接触带,岩体侵入于中石炭统草凉驿组粉砂...  相似文献   

17.
广东云浮硫铁矿中硒碲赋存状态初步研究*杨荣勇1)陆现彩2)康显桂1)尹志强1)1(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州510275)2(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210093)关键词硫铁矿硒碲赋存状态广东云浮广东云浮硫铁矿是我国少有的特大型黄铁矿床,矿石质量及储量...  相似文献   

18.
普弄巴金矿床黄铁矿的标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惠兰  张哲儒 《矿物学报》1995,15(1):111-116
笔者对本地区金矿床中黄铁矿的晶体结构形态、物理性质、微量元素及同位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铁矿晶形呈五角十二面体,八面体-五角十二面体、立方体-五角十二面体聚晶富Au;黄铁矿的晶胞参数(a)、热电系数(α)与砷、金关系密切,基本上成正相关关系;黄铁矿质变热电系数的测定表明本区金矿床为中低温矿床;本区金矿床中的黄铁矿多数为空穴型,据其空间分布特征,认为本区金矿床深部可能有一定勘探远景;同位素研究表  相似文献   

19.
小秦岭金矿田黄铁矿热电性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秦岭金矿田黄铁矿热电性特征及其找矿意义马宪,左大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30)黄铁矿热电性,是金矿找矿评价中重要的矿物标型特征。国内外大多数研究表明 ̄[1],金矿体上部为空穴型导电黄铁矿带(P型热电场,V_NP>+10mV,热电系数为较高的...  相似文献   

20.
云南金厂箐金矿金的赋存状态及工艺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矿相显微镜、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仪和化学物相分析等测试手段,研究了金厂箐金矿中金及有害元素砷的赋存状态。金主要为次显微粒和显微粒自然金,多以包裹体形式散布于毒砂和黄铁矿为主的载金矿物中,毒砂和黄铁矿主要以自形、半自形晶状态产出,少部份呈极细粒状(<10μm)包裹于脉石矿物中;矿石中有害元素砷主要以毒砂和含砷黄铁矿的矿物形式存在。本文还对矿石工艺特性进行了研究,为选冶试验及其生产工艺提供了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