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回收利用以碳还原等方法生产碳酸锶废渣中的锶元素,有利于提高锶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减少碳酸锶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以碳酸锶废渣为原料,采用盐酸浸取的方法,经过氯化锶精制等工艺,回收得到了高纯氯化锶;并且研究了浸取过程中温度、酸用量、水用量和反应时间等对浸取效果的影响,得出了浸取过程的最佳工艺参数。常温下,当碳酸锶废渣为100 g,中和pH为12时,盐酸用量约1 mol;用水量约600 mL;反应时间2 h;碳酸锶废渣中锶的回收率为78%;得到的氯化锶含量大于99.5%。  相似文献   

2.
对合成高纯锶盐的原料八水氢氧化锶进行了精制实验研究,对其中所含特定杂质元素Fe~(2+)、Cr~(3+)、Cu~(2+)、Mn~(2+)、Pb~(2+)进行了有效去除,实验精制氢氧化锶纯度为99.79%,各离子质量分数均低于2×10~(-6),满足氟化锶、氯化锶等高纯锶盐合成时对原料纯度及杂质离子质量分数小于5×10~(-6)的要求。适宜的单因素实验条件为:原料浓度1.0 mol/L,温度95℃,硫离子沉淀剂的加入量是溶液中特定杂质离子总物质量的3倍,硫化沉淀反应时间1.0 h,双氧水加入量2.0 mL,氧化反应时间1.0 h,搅拌速率为300 r/min。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在液相共沉淀法制备长余辉发光粉体SrAl2O4∶Eu2+,Dy3+的过程中,原料锶铝比、煅烧温度、保温时间对前躯体和煅烧产物的物相组成以及产物的长余辉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仪(XRD)、荧光材料余辉特性测试仪对发光材料的物相组成和性能进行测试表征。研究表明,液相共沉淀法制备长余辉发光粉体SrAl2O4∶Eu2+,Dy3+的最佳条件为锶铝量比为1∶2,烧结温度1200℃及保温时间为3h;长余辉材料的物相组成以SrAl2O4相为主晶相,并存在富铝相Sr4Al14O25、SrAl4O7和SrAl12O19。  相似文献   

4.
在掌握天青石理化特性的基础上,进行了天青石碳热还原热力学分析,并通过模拟转底炉直接还原工艺,开展了天青石含碳球团还原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转底炉直接还原工艺处理天青石是可行的,在还原温度为1 200℃、C/O原子比为0.8、恒温时间为20 min的条件下,天青石中SrSO4的转化率能够达到95%以上,而且天青石精矿的利用率接近100%。为合理高效地利用天青石资源奠定理论基础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天津汉沽盐场高镁卤水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成色原因,建立了过氧化氢氧化-氢氧化锆吸附联合脱色工艺,分别考察了脱色剂用量、温度、pH值等因素对卤水色度、CODCr及镁离子损失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脱色工艺条件:用卤水处理量1%(体积比)的过氧化氢于室温下将卤水氧化2 h后,在pH值为2~3的条件下经氢氧化锆吸附脱色40 min,氢氧化锆用量为60 g/L。在此条件下,卤水色度及CODCr去除率分别可达99%和85%,镁离子的损失率可控制在1%以下,均高于目前使用的工艺方法。吸附剂氢氧化锆经脱附后可循环使用,大大降低了工艺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6.
D2EHPA溶剂萃取除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采用D2EHPA(二-(2-已基己基)磷酸)为萃取剂的溶剂萃取法,在制备高纯碳酸锶工艺中的除钙问题。考察了萃取平衡时间、稀释剂、平衡pH值、温度、水相钙离子浓度、萃取剂浓度等因素对钙萃取率的影响,并研究了反萃条件及溶剂萃取除钙过程中锶的损失率。结果表明,D2EHPA(二-(2-已基己基)磷酸)-磺化煤油体系是除钙的优良萃取体系;萃取平衡时间在1 min左右;在平衡pH值为2.3~2.7的范围内,分配系数与pH值的关系为logD=2.0985pH-5.0215,钙的饱和萃取率达到83%;萃取过程的热效应很小,萃取率与萃取剂浓度的关系为logD=1.7312logCH2A2+2.5116;萃取过程符合液体离子交换机理,萃取络合物的组成为CaA2.1.4624H2A2;在粗碳酸锶盐酸浸取并除钡、铁杂质后的溶液中,D2EHPA(二-(2-已基己基)磷酸)-磺化煤油体系对钙的一次萃取率为46.11%,锶的损失率仅为0.35%,采用逆流多级萃取,可以完全除去其中的钙,得到高纯的氯化锶溶液。  相似文献   

7.
地下卤水中普遍存在较高浓度的锶(1 g/L),研究该类卤水中锶的成盐规律对于资源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采用Pitzer-Simonson-Clegg超额Gibbs自由能方程和CALPHAD方法构建了Li-Na-K-Mg-Ca-Sr-Cl-H_2O体系的多温相平衡热力学模型,确定了5个含氯化锶三元子体系的多温混合参数。在广泛的温度范围内(273.15 K~373.15 K),模型计算结果与大多数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但对于一些体系,模型预测的平衡固相和相区大小仍与实验结果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实验数据的离散和匮乏成为全面检验模型预测结果的最大障碍。将模型用于我国三种典型含锶卤水(青海南翼山油田水、四川宣汉川25井卤水和四川平落坝地下卤水)结晶行为的模拟表明:这三种卤水蒸发后期均会有锶盐形成,温度较低时形成SrCl_2·6H_2O,温度较高时形成SrCl_2·2H_2O;温度对青海南翼山油田水和四川宣汉川25井卤水中锶富集最大程度的影响较大,温度升高均有利于锶在卤水中的富集;相比之下,四川平落坝地下卤水中锶的最大富集程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当高温析出SrCl_2·2H_2O时卤水中锶的最高浓度几乎不受温度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了三元体系CaCl2?SrCl2?H2O温度从323.15 K到353.15 K范围内的相平衡。基于该三元体系多温下的相平衡数据,设计开展了实验室模拟南翼山油田卤水中氯化钙和氯化锶在温度323.15 K下的分离实验。实验室模拟钙锶分离实验结果表明,在323.15 K下时分离一次固相产品中的钙锶摩尔比可以从25.46:1降至1.73:1,SrCl2的回收率为52.47 %,所得一次固相产品在323.15 K下溶解并再次蒸发。钙和锶的摩尔比从1.73:1降至1.1:1,SrCl2的回收率为78.67 %。  相似文献   

9.
四合木硬枝扦插生根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插穗长度与龄级、外源激素浓度、插穗留叶量、插穗着生部位等方面研究了四合木硬枝扦插生根特性。结果表明:2~3 a生枝条的生根率显著高于4 a以上生枝条的生根率;外源激素浓度对生根有明显的影响,使用50 mg·L-1 ABT1浸泡3 h,生根率可达91%;留叶量的多少对生根有显著影响,随着留叶量的增多,生根率升高;从南、北两个采穗方向采集的插穗,生根率、生根插穗的平均生根数和平均根长之间差异均不显著;采用上部带梢枝条制成的插穗,生根率极显著高于由枝条中部和下部制成的插穗;插后3 d开始出现愈伤组织,并有少量插穗开始生根,插后6 d大部分插穗已愈合、膨大,插后7~10 d为生根高峰期。  相似文献   

10.
采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研究了5.55 mol·kg~(-1)氯化钙溶液的微观结构特征,尤其是溶液中高配位Ca-Cl离子团簇的结构与性质,探究了温度对于高配位Ca-Cl离子团簇的影响。结果显示,5.55 mol·kg~(-1)氯化钙溶液中,除形成[CaCl]~+、[CaCl_2]~0离子对外,还存在一些高配位[CaCl_x]~(2-)~x(x=3~6)离子团簇。高配位[CaCl_x]~(2-)~x(x=3~6)离子团簇在5.55 mol·kg~(-1)氯化钙溶液中介稳存在,易解离或进一步缔合形成更大Ca-Cl离子团簇,这可能与溶液中大量未完全水合Ca~(2+)对高配位[CaCl_x]~(2-)~x(x=3~6)离子团簇水壳层的扰动破坏有关。温度升高,氯化钙溶液中Ca-Cl离子缔合增强,但高配位Ca-Cl离子团簇的平均存在时间(t_(av))减小,这表示高温下溶液中Ca-Cl离子团簇频繁地解离与缔合,离子团聚趋势更为显著。本工作观测到的高配位[CaCl_x]~(2-)~x(x=3~6)离子团簇可能是浓氯化钙溶液Ca-Cl离子缔合过程中一种热力学不稳定结构,但这些高配位Ca-Cl离子团簇的形成可能对溶液结晶及相关化学过程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韩海军  吉祥  陈烽雄  李家乐  黄军榜 《盐湖研究》2022,30(4):154-160, 153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测定了三元体系CaCl2-SrCl2-H2O温度在353.15 K时共饱和点的溶解度。基于实验结果和文献已有报道的该体系多温下的相平衡数据,模拟了南翼山油田卤水中氯化钙和氯化锶在温度323.15 K下的分离实验。模拟钙锶分离实验结果表明,物质的量比为25.41∶1的CaCl2和SrCl2的混合溶液在323.15 K下蒸发结晶提纯后的固相中钙锶物质的量比降低为1.73∶1,SrCl2的回收率为52.47%,将所得一次固相产品在323.15 K下溶解并再次蒸发后,钙和锶的物质的量比从1.73∶1降至1.1∶1,SrCl2的回收率为78.67%,SrCl2的总回收率为41.28%。  相似文献   

12.
四川瓦屋山地区气候资源特点与利用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瓦屋山地区海拔 90 0m~ 2 80 0m的气候资源特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结果表明 :该区域年均降雨量和蒸发量分别为 2 2 3 8mm~ 2 558mm和 3 64mm~ 64 2mm ,6~ 9月的降雨量占全年的 57 3 %~ 65 4 % ,日最大降雨量可达 2 0 3mm~ 3 1 0mm ,年均降雨天数 2 0 5d~ 2 78d。年均气温 3 9℃~ 1 4 5℃ ,年均≥ 1 0℃有效积温 1 0 96 0℃~ 4 671 1℃ ,年均相对湿度 82 3 %~ 92 % ,年均日照时数 3 3 0 0h~74 4 9h ,年均雾日数 1 2 1d~ 2 79d。最后 ,对该区域的气候资源和利用对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在生产碳酸锂的工艺中,尤其除硫过程中,锂会伴随其它盐类析出,造成锂的大量夹带损失。因此盐湖高锂卤水中硫酸根的脱除对锂的高效富集,提高锂的收率有重大意义。研究以盐湖高锂卤水为原料,通过加入氯化钡,采用化学沉淀法除去卤水中的SO_4~(2-)。详细考察了原料配比(SO_4~(2-)与Ba~(2+)的摩尔比)、加料方式、加料时间、反应时间、搅拌速度和反应温度等操作条件对除硫率的影响;同时,重点研究了不同操作条件下锂的夹带损失率。结果表明:除硫的适宜条件为,原料配比1.3,并流加料,反应温度25℃,加料时间18 min,搅拌速度250 r/min,反应时间40 min;最终SO_4~(2-)的脱除率可达99.98%,锂的夹带损失率为17.77%。  相似文献   

14.
在掌握大风山天青石矿特性的基础上,对其深加工路径的选择和机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火法—湿法联合冶金制备氢氧化锶的新工艺,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集成"转底炉高效还原天青石、高压釜浸取耦合分离单质硫、重结晶提纯氢氧化锶"等技术能够实现天青石至氢氧化锶的高效、高纯、零污染生产,Sr SO4到Sr S的转化率能够达到95%以上,氢氧化锶纯度达99.5%以上,氢氧化锶的综合产率达到90%以上,为合理高效地利用大风山天青石资源生产氢氧化锶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5.
郭凡  刘志启  陈笑影  李丽娟  李娜 《盐湖研究》2019,27(4):18-22, 99
采用沉淀法合成了镁镍铝水滑石(MgNiAl-LDH),研究了不同尿素和水热温度对合成MgNiAl-LDH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MgNiAl-LDH进行了表征。将制得的MgNiAl-LDH添加至聚丙烯中(PP)中,制备MgNiAl-LDH/PP复合材料,通过加速老化及力学性能测试考察了MgNiAl-LDH的添加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Mg~(2+)∶Ni~(2+)∶Al~(3+)为2∶1∶1,反应温度为100℃、尿素用量为二价金属阳离子(Mg~(2+)+Ni~(2+))摩尔浓度的2.5倍时,合成结晶良好的MgNiAl-LDH。复合材料耐老化实验结果表明,当MgNiAl-LDH的填充量为6 wt%时,经加速老化后,MgNiAl-LDH/PP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基本保持不变,抗老化性能明显。  相似文献   

16.
溶剂萃取法是目前工业应用前景广阔的盐湖卤水提硼方法,而萃取分离的核心在于萃取剂的选择。以异辛醇、羟基功能化离子液体1-羟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HOEMIm]NTf_2)按体积比混合组成萃取剂,乙酸丁酯为稀释剂,对东台吉乃尔盐湖酸化卤水进行萃取提硼的实验研究。对[HOEMIm]NTf_2体积分数、相比、萃取时间、萃取温度、酸化卤水pH、饱和萃取容量、反萃剂pH、反萃相比及反萃级数等进行实验研究。获得了合适的工艺条件,三级萃取后硼萃取率可达99.3%,饱和硼萃取容量为28.9 g·L~(-1)(以H_3BO_3计),三级反萃后硼反萃率为99.7%。萃取体系乳化程度小,循环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7.
水合碱式硫酸镁晶须材料的水热合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水合碱式硫酸镁MgSO4·5Mg(OH)2·3H2O(以下称MOS)晶须的水热合成。良好的晶须可通过MgSO4·7H2O和Mg(OH)2间的水热反应生成。文中研究了各种合成条件对合成过程和产物品质的影响。当反应体系在温度为130℃~170℃、压力为304.0~810.4kPa的条件下,合成出的晶须具有很高的纯度,产率达90%以上,纤维长可达200μm,纤维直径为0.8~1.2μm。  相似文献   

18.
采用沉淀法合成了镁镍铝水滑石 (MgNiAl-LDH),研究了不同尿素和水热温度对合成MgNiAl-LDH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MgNiAl-LDH进行了表征。将制得的MgNiAl-LDH添加至聚丙烯中(PP)中,制备MgNiAl-LDH/PP复合材料,通过加速老化及力学性能测试考察了MgNiAl-LDH的添加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Mg2+:Ni2+:Al3+为2:1:1,反应温度为100℃、尿素用量为二价金属阳离子 (Mg2++Ni2+) 摩尔浓度的2.5倍时,合成结晶良好的MgNiAl-LDH。复合材料耐老化实验结果表明:当MgNiAl-LDH的填充量为6 wt%时,经加速老化后,MgNiAl-LDH/PP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基本保持不变,抗老化性能明显。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在掌握大风山天青石矿特性的基础上,对其深加工路径的选择和机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火法-湿法联合冶金制备氢氧化锶的新工艺,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集成“转底炉高效还原天青石、高压釜浸取耦合分离单质硫、重结晶提纯氢氧化锶”等技术能够实现天青石至氢氧化锶的高效、高纯、零污染生产,SrSO4到SrS的转化率能够达到95%以上,氢氧化锶纯度达99.5%以上,氢氧化锶的综合产率达到90%以上。本研究为合理高效地利用大风山天青石资源生产氢氧化锶奠定理论基础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0.
播种深度和土壤水分对黄花补血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集来自腾格里沙漠的黄花补血草种子,分别设置7个水分梯度(3.0%, 5.0%, 8.0%, 10.0%, 15.0%,18.0%,20%) 和6个播种深度(0、0.5、1.0、1.5、2.0、2.5 cm),进行黑暗(10~15 ℃)和光照(20~25 ℃)处理,研究水分、埋藏深度和温度对黄花补血草种子萌发和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花补血草种子吸涨速率很快,在6 h种子吸水达到饱和;在土壤水分为3.0%~10.0%时,种子萌发率较高,当土壤水分达到20%时,萌发受到抑制;种子埋藏越深,萌发率越低,土壤水分太低或者太高,都不利于种子萌发。黄花补血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佳条件是:白天温度在25 ℃,夜间温度在15 ℃,土壤水分为10.0%,埋藏深度为0.5 cm时种子萌发率和出苗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