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对乌兹别克斯坦努拉套地区早古生代地质体的研究是恢复南天山西部土耳其洋构造格局及演化过程的关键,本次研究通过对南努拉套地区奥陶—志留纪碎屑岩进行物源示踪,分析了该区沉积物质来源及源区构造属性,进而对早古生代土耳其洋属性进行约束.研究结果表明,该套碎屑岩岩性以细粒杂砂岩为主,形成于近岸海滩相环境,且具有被动陆缘沉积特征.沉...  相似文献   

2.
天山造山带自新元古代以来,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俯冲增生造山作用和陆内构造活化过程,属于典型的复合型造山带。基于近年研究进展,本文对伊犁、境内外中天山和南天山构造带前寒武纪基底、古生代沉积序列、多期陆缘弧岩浆岩和构造缝合带的变形变质特征、形成环境和年代学等进行了总结分析,梳理了天山古生代增生造山作用中的三次重要构造转换事件及其地质记录。① 伊犁南北两缘、中天山、南天山和塔里木北缘,均发育中奥陶世—志留纪的大陆弧岩浆作用,伊犁北缘、南天山 塔里木北部早古生代沉积环境发生显著变化,表明天山 塔里木北缘在中—晚奥陶世发生了从被动陆缘向活动陆缘的转换。② 伊犁南、北两缘和中天山的早古生代岩层在晚志留世—早泥盆世普遍发生了强烈的韧性变形和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其上不整合覆盖有弱变形未变质的晚泥盆世—石炭纪火山 沉积地层;该区域不整合是哈萨克斯坦微大陆拼合事件在研究区的构造响应,也标志着准噶尔洋和南天山洋的俯冲方式在泥盆纪发生了由前进式(东太平洋型)向后撤式(西太平洋型)的构造转换,导致伊犁和中天山在晚泥盆世—石炭纪经历了伸展背景下的大陆弧岩浆作用,在南天山 塔里木北缘则形成了一系列弧后有限洋盆。③ 天山各构造单元及其边界缝合带中普遍发育晚石炭世逆冲推覆构造和二叠纪走滑韧性剪切带、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滑塌堆积和二叠纪后造山岩浆岩,指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发生了由汇聚造山向陆内构造的转换。这些构造转换事件是认识古亚洲洋各分支洋盆从初始俯冲、俯冲方式转换到俯冲终结过程的基础,也是探讨增生造山动力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乌兹别克斯坦穆龙套金矿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亚南天山是世界重要的金成矿带,分布有乌兹别克斯坦的穆龙套、吉尔吉斯斯坦的库姆托尔、塔吉克斯坦的吉拉乌、中国新疆的萨瓦亚尔顿等一系列大型-超大型金矿床。选择乌兹别克斯坦穆龙套金矿床这一亚洲最大的金矿床,在收集前人研究资料及成果基础上对矿床产出环境、地质特征、找矿理论方法进行了总结,认为穆龙套超大型金矿床是长期的、复杂的地质事件综合作用的产物,南天山断裂交汇部位及存在隐伏岩体的部位是寻找此类矿床的有利部位,并通过穆龙套矿床找矿实例说明岩石次生晕地球化学测量方法是寻找此类矿床的有效勘查方法;以期对我国南天山成矿带寻找"穆龙套型"金矿床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南天山蛇绿混杂岩中放射虫化石的时代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北缘南天山蛇绿混杂岩带沿乌瓦门、库勒湖、依奇科里克、黑英山等地分布,黑英山段蛇绿混杂岩以梅什布拉克牧场一带出露最好。该蛇绿岩时代的确定事关天山造山带形成与演化历史的认识。对采自梅什布拉克蛇绿混杂岩带基质中的20多件硅质岩进行了薄片观察,从中挑选出若干件代表性硅质岩和硅质泥岩做微古化石鉴定,从中发现较多放射虫化石,属于内射虫类和原笼虫类,时代为晚泥盆世法门期—早石炭世杜内期—维宪期,早石炭世代表南天山洋盆关闭的年龄下限,或构造混杂的早期年龄。结合区域地质及其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南天山的乌瓦门、库勒湖、依奇科里克、黑英山各段蛇绿岩在物质组成与时空延伸上均有可比性,共同构成一个大型的南天山晚古生代构造缝合带。现有资料不支持南天山存在晚二叠世洋盆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研究表明位于康古尔断裂和阿齐克库都克断裂之间的东天山板块缝合(区)带经历了4个阶段的演化过程, 即泥盆纪吐哈古大洋形成、早石炭世俯冲造山、晚石炭世碰撞造山以及二叠纪造山期后缝合带的进一步变形.自北而南划分为4个构造带, 共同组成了一个向下收敛的楔状缝合区(带).东天山的矿产严格受构造控制, 相应地从北向南分布有前缘推覆带斑岩型铜矿床→蛇绿混杂岩带铜(镍)硫化物矿床和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叠瓦岩片带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热液型金矿床.这些类型的矿床集结成东天山地区4条大的成矿带: 康古尔断裂以北铜矿带, 金、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带(北带), 阿齐山-雅满苏铁(铜)、银多金属成矿带(南带)和中天山地块铁、铅锌、银成矿带.   相似文献   

6.
南天山古生代开合带特征及其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南天山包括"中天山结晶轴"以南、塔里木盆地以北的天山地区.南天山古生代开合带初期是早古生代弧后盆地,经弧后扩张而发展成为有限洋盆,向西与哈萨克斯坦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南天山洋连通,形成西宽东窄的楔形洋盆.在西部哈萨克斯坦境内洋盆发育较早,奥陶纪蛇绿岩分布较广;在中国境内奥陶纪仍为弧后盆地性质,含化石的奥陶系为浅海相-半深海相的碳酸盐岩及碎屑岩沉积.志留纪开始南天山弧后盆地逐渐扩张成洋,洋盆沿长阿吾子-巴伦台-库米什断裂(即称中天山南缘大断裂)向北俯冲削减,于早泥盆世末闭合,自中泥盆世开始为陆表海发展阶段.自石炭纪末,南天山全面遭受挤压抬升形成复杂的造山带,二叠纪开始南天山进入大陆演化阶段.根据古生代各个时期的构造属性,南天山可划分为11个次级构造单元.  相似文献   

7.
吴浩若  李忠 《古地理学报》2013,15(3):293-304
泥盆纪—石炭纪放射虫硅质岩在西南天山广泛分布,从东部的独库公路沿线到西部的阿合奇中—吉边境构成一条深水沉积带。独库公路沿线已发现中泥盆世晚期至早石炭世维宪早期的放射虫硅质岩,可用“库勒湖组”统称。从志留系顶统科克铁克达坂组经下泥盆统阿尔腾柯斯组到库勒湖组的生物地层和沉积相研究表明了南天山洋从浅海到深水洋盆的演化过程。南天山洋是塔里木北缘浅海陆架裂解产生的小洋盆。构造古地理和生物古地理研究表明,南天山洋是古特提斯的分支洋盆,不属古亚洲洋范围。塔里木以南的古特提斯分支洋盆,在早石炭世及之后的继续扩张,使塔里木北移,导致南天山洋和准噶尔—北天山区的古亚洲洋在早石炭世晚期和晚石炭世相继消亡。  相似文献   

8.
南天山:晚古生代还是三叠纪碰撞造山带?   总被引:56,自引:42,他引:56  
伊犁-哈萨克斯坦板块和塔里木-卡拉库姆板块之间的南天山造山带是‘中亚型造山带’的典型代表之一,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与地壳增生过程。传统上,它被视为华力西期褶皱带或晚古生代碰撞造山带。但近年来,部分学者提出它可能为三叠纪碰撞造山带。本文在综述南天山造山带的蛇绿岩、高压变质岩、花岗岩类等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讨论了其碰撞造山的时限。我国境内南天山西段碰撞造山可能开始于早石炭世(345Ma),结束于晚石炭世末(300Ma左右)。二叠纪时期,南天山至整个中亚地区进入后碰撞演化阶段。现有资料证实南天山为一晚古生代碰撞造山带,并非一三叠纪碰撞造山带。  相似文献   

9.
南天山南缘前陆褶皱冲断带在独库公路范围内出露于铁力买提达坂一带,其构造岩片主体向南逆掩于塔里木盆地之上,构造样式以双向逆冲为特征。相关韧性剪切带中白云母矿物~(40)Ar/~(39)Ar同位素测年获坪年龄368±1Ma和等时线年龄368±6Ma。结合区域构造分析,这条作为南天山中央地块南部构造边界的大型复合式构造带,主要形成发育时限为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并在二叠纪重新活动。前者可能是是南天山洋盆向北俯冲于伊犁地块之下的构造变形过程的痕迹,后者则可能是由伊犁-塔里木复合地体与北天山地块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发生碰撞而导致的构造变形。  相似文献   

10.
西天山石炭纪火山-沉积盆地铁锰矿成矿规律浅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西天山石炭纪火山-沉积盆地是在穆云库姆-克齐尔库姆-伊犁微板块上形成的陆缘盆地,在伊犁石炭—二叠纪裂谷带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拉张至稳定再拉张、火山活动剧烈→平静→强烈的地质构造及火山活动发展过程,控制了盆地内以铁为主的火山成矿作用、火山-沉积成矿作用及化学沉积成矿作用,形成了西天山海相火山-沉积型铁(锰)矿床,具有距火山活动中心由近到远,成矿类型由火山喷溢堆积型至火山沉积型再到化学沉积型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新疆中天山古生代侵入岩浆序列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平  赵同阳  穆利修  王哲  黄剑  屈涛  凤骏 《地质论评》2018,64(1):91-107
新疆中天山构造岩浆带是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分布着古生代花岗质侵入体。本研究重点对中天山南缘巴音布鲁克及巴伦台地区的花岗质侵入体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并获得了岩体侵位年龄由老到新分别为463±3Ma(石英闪长岩)、437±5Ma(石英闪长岩)、424±3Ma(二长花岗岩)、383±4Ma(二长花岗岩)、356±3Ma(二长花岗岩)和303±5Ma(正长花岗岩)。综合区域地质分析认为,中天山古生代侵入岩浆活动可分为四个构造岩浆演化阶段:(1)晚寒武世—晚奥陶世阶段,Terskey洋盆和南天山洋盆自新元古代打开形成广阔洋盆,Terskey洋盆在晚寒武世开始初次俯冲,于晚奥陶世洋盆闭合,南天山洋盆于早奥陶世初次俯冲,具有自西向东、由早到晚的俯冲特点;(2)早志留世—中泥盆世阶段,南天山洋盆持续向北俯冲,该阶段北天山洋开始向南侧俯冲,在伊犁地块北缘形成了弧岩浆;(3)晚泥盆世—早石炭世阶段,南天山洋盆闭合于晚泥盆世末期,在早石炭世中晚期进入残余洋盆演化阶段;(4)晚石炭世—早二叠世阶段,该阶段为后碰撞伸展环境,区域上为陆内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2.
东天山觉罗塔格带内雅满苏组为一套重要的早石炭世地层,对该地区构造演化具有约束性。通过对该地层古生物及火山岩地球化学研究得出:(1)雅满苏组中、下岩性段化石组合为造礁珊瑚及壳刺腕足动物类,显示温暖、正常盐度及弱波动的浅海环境;(2)雅满苏组上岩性段火山岩为钙碱性安山质岩石,具成熟岛弧特征,显示火山岩带西部、中部处于同一构造背景的不同演化阶段;(3)早石炭世晚期,该区域天山洋俯冲作用中部较西部强烈,俯冲更深,诱发火山作用,呈"剪刀式"俯冲模式。总之,觉罗塔格构造带在早石炭世发生巨大构造转化,由被动大陆边缘演化为"剪刀式"俯冲形成的成熟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13.
陕西小秦岭区波浪状镶嵌构造及其对金矿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秦岭地处 NWW 向天山—秦岭—大别山构造带和 NE 向大兴安岭—龙门山构造带交汇部位。区内发育着一系列 NE 和 NWW 向等距平列分布的次级构造带。这两系统的构造互相交织,将该区织编成规律的斜方网格构造格局。构造波峰带控制着成矿带的分布;网结(构造带交汇处)控制着金矿田、矿床和含金石英脉密集区及金的化探异常区的分布;网眼(波谷与波谷带交汇区)是与金有关的Hg、Sb、As 异常分布区,不利金矿形成。具体断裂则控制着具体的含金石英脉和蚀变构造带的分布。这些控矿构造具有级级相套和等间距分布的规律性,因而矿带、矿床、矿脉亦具等间距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4.
南天山区域大地构造与演化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塔里木和中天山之间的南天山造山带,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与地壳增生过程。综合分析南天山造山带的构造、地层、古生物、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等方面的资料,特别是放射虫、蛇绿岩、蓝片岩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讨论了南天山的区域构造格局和演化过程。南天山主体为一上百公里宽的增生-碰撞混杂带-南天山(蛇绿)混杂带;其北侧为中天山岛弧,是仰冲壳楔;南侧为塔里木陆块,是俯冲壳楔。古南天山洋为一广阔的大洋,南天山碰撞造山作用起始于二叠纪末-三叠纪初,新近纪-第四纪进入陆内造山作用阶段。  相似文献   

15.
横贯亚洲巨型构造带的基本特征和成矿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炳蔚  陈廷愚 《岩石学报》2007,23(5):865-876
本文将位于西伯利亚地台与中朝、塔里木地台之间的广大地区称为横贯亚洲巨型构造带(The Trans-Asian Tectonic Mega-Belt:TATMB)。按其发育历史和构造位置,横贯亚洲巨型构造带可大体分为:(1)阿尔泰-萨彦-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带、(2)巴尔喀什-兴安构造带和(3)乌拉尔-南天山构造带等三个大的构造带。阿尔泰-萨彦-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带以中央蒙古构造线为南界,以叶尼塞-穆亚断裂、贝加尔断裂及斯塔诺夫南缘断裂为北界,与西伯利亚地台毗邻。巴尔喀什-兴安构造带位于中央蒙古构造线以南;其南界的西段为尼古拉耶夫线及南天山北缘断裂,东段以中-朝地台北缘逆冲断层与中-朝地台直接相连。这一构造带又可分为南、北两大亚带,即巴尔喀什-准噶尔-北、中天山-内蒙-锡林浩特亚带和斋桑-额尔齐斯-南蒙古-大兴安岭亚带。乌拉尔-南天山构造带从中国新疆境内西延经中亚地区直达乌拉尔。夹持该巨型构造带的南、北两大陆块,都发育有太古宙和古元古代的结晶基底和中元古代开始的沉积盖层,并在中元古代早期陆块的边缘都出现过裂解事件。然而位于这两大陆块之间的横贯亚洲巨型构造带地区却未见有中—新元古代的沉积盖层直接不整合覆盖在古老的结晶地块之上,也未见有地壳裂解的直接证据。在一些地区寒武纪地层与新元古代晚期地层是连续的。古生代时,该区以发育各类成分的海底喷发火山岩系为特征,其中包括被动陆缘火山岩、岛弧火山岩和洋壳上的喷发物等。整个构造带大致表现为西伯利亚地台和中朝、塔里木地台南、北两大陆块的相向运动和相向增生过程。其发育时间大致始于新元古代,主要为古生代,止于中生代。从晚三叠世开始,该带进入西太平洋边缘活动阶段。从区域成矿作用的角度来看,该区可分出相应的构造-成矿单元:(1)阿尔泰-萨彦-蒙古-鄂霍茨克构造-成矿带,包括1)阿尔泰-萨彦带和2)蒙古-鄂霍茨克带;(2)巴尔喀什-兴安构造-成矿带,包括1)斋桑-额尔齐斯-南蒙古-大兴安岭带和2)巴尔喀什-准噶尔-北、中天山-内蒙-锡林浩特带;(3)南天山构造-成矿带。主要矿种有金、铀、银、铜、钼、铅锌、钨、锡、稀有金属、铁、镍、云母、宝石、萤石、石墨、菱镁矿和沸石等。区内的成矿作用主要与古生代的岩浆作用和热液活动有关;但在蒙古-鄂霍茨克带主要发生在中生代。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2016,(2)
西天山早古生代与洋壳俯冲有关的花岗岩主要在南天山构造带产出。早古生代那拉提山以南的中天山南缘为主动大陆边缘,主要有一些岛弧Ⅰ型花岗岩在此形成;但塔里木北缘被认为是被动大陆边缘,有巨厚的山前沉积物在此堆积。它们的之间是被称为南天山洋的复杂大洋盆,在多期次的收缩和大陆边缘增生作用之后洋盆在晚古生代成为拥有众多微型大陆板块、多个洋盆且分阶段分时期碰撞造山的多岛洋。关于洋盆的闭合时间则有泥盆纪末期、石炭纪早中期、石炭纪末期、二叠纪末期以及三叠纪等不同认识,也侧面证明了南天山洋盆是一个复杂的多岛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天山地处中亚天山造山带中段,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在前人资料基础上,基于区域构造-岩石组合的分布发育及时空属性特征,统一将研究区划分为哈萨克斯坦和塔里木两大板块,二者由南天山晚古生代缝合带所焊接。其中,进一步划分为5个二级单元,18个三级单元。研究认为,研究区内北、中、南天山构造格架连续,在800 Ma(相当于南华纪下限)前后都完成了大陆块体的拼合,成为全球新元古代罗迪尼亚超大陆的组成部分。此后经历了大致相同的构造演化史,从中二叠世开始全区转化成陆内盆山构造格局,新生代印度大陆同欧亚大陆碰撞使这一陆内盆山构造格局不断臻于完善。  相似文献   

18.
黑色岩系型金矿床实质上是一种早期形成于富含碳质细碎屑岩建造的滨浅海还原环境,后期经强烈区域低温强动力挤压作用改造形成于韧性剪切带中的低温变质热液金矿床,属韧剪型金矿的1个亚型.在20世纪80年代后引起重视,在世界各地,特别是中亚地区和我国新疆及西南地区取得许多重大找矿突破.中亚地区黑色岩型金矿床十分发育,形成了以穆龙套、库姆托尔、巴克尔奇克为代表的诸多特大型、超大型和大型金矿床.这类矿床具低温蚀变、韧剪性显著、富含碳质和含金石英脉等特点.新疆黑色岩系型金矿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构造条件优越,找矿前景广阔.主要成矿时代为前二叠纪,其次是二叠—三叠纪(昆仑),找矿有利成矿区带主要是北准噶尔、中天山、南天山、东昆仑和北天山,其次有阿尔泰和东准噶尔等地.  相似文献   

19.
南天山晚新生代褶皱冲断带构造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天山晚新生代褶皱冲断带位于南天山南麓,是南天山陆内造山作用过程中,南天山造山楔向塔里木盆地推进的结果.褶皱冲断带的构造变形以挤压冲断构造为主,伴生有挤压走滑构造和盐相关构造.以盖层滑脱冲断为特征,伴生有基底卷入型冲断构造.褶皱冲断带的主滑脱冲断层由造山带向盆地方向逐渐抬升,而且,"厚皮"构造向造山带方向越来越发育,"薄皮"构造向盆地方向越来越发育.整个褶皱冲断带从东到西冲断作用发生的时间基本一致,起始于中新世中-晚期并一直持续到现今;冲断高峰发生于新近纪晚期-第四纪.褶皱冲断带的形成过程为前展式,由南天山向塔里木盆地推进.受地层剖面结构、沉积建造、基底起伏、所处的构造部位等因素控制,南天山褶皱冲断带的构造变形特征沿走向具有明显的分段性,从东到西划分出4个次级褶皱冲断带:库车、乌什、柯坪和喀什北褶皱冲断带.每个次级褶皱冲断带在共性的基础上,都有自己独特的构造变形特点.  相似文献   

20.
刘博  陈正乐  任荣  韩宝福  苏犁 《地质通报》2013,32(9):1371-1384
南天山缝合带位于塔里木克拉通与中天山-伊犁-哈萨克斯坦地块之间,其形成时限对于研究古亚洲洋西南缘的南天山洋最终闭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LA-ICP-MS锆石U-Pb法对南天山阔克萨彦岭地区的花岗岩体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花岗岩体的形成时代为早二叠世(273~283Ma),而且大量早二叠世侵入体同时出现在中天山-伊犁-哈萨克斯坦地块和塔里木克拉通.其中,巴雷公蛇绿岩也被早二叠世侵入体所侵入,限定了南天山缝合带的形成时限应早于早二叠世.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南天山洋的最终闭合应发生在300Ma之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