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每当人们收听、收看到热带风暴或台风预报信息时,就很自然的联想到由它带来的狂风、暴雨、巨浪、潮涌等恐怖情景及其造成的种种深重的灾难。有人作过统计;在全世界范围内,一次台风使5000人死亡事例至少有20次,其中死亡10万人以上的就有10次之多。台风的罪行真可谓触目惊心,罄竹难书!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一种依据历史上出现的各次台风记录,选其主要气候特征(即台风强度、尺度、登陆位置、移行方向及速度等)进行概率分析,从而得出包括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同特征的台风模型,即模拟台风的方法。 模拟台风不仅具有其特定的强度、尺度、移行路径和速度的组合,而且具有一定的出现频率或重现期,因此可以直接用于台风带来的暴雨、狂风、巨浪和风暴潮位的推算。选取不同重现期的模拟台风后,可以得到不同重现期的设计风速、设计波高和风暴增水值。  相似文献   

3.
阿龙 《海洋世界》2013,(5):70-73
肆虐大海的灾害性海浪在大海上,台风、飓风和风暴是最常见的威胁,狂风卷起巨浪,如同猛兽一般咆哮着扫过海面上的船只,猛烈地冲击海岸。强风引起的灾害性海浪会导致船舶倾覆,使浅水中航行的船舶触底碰礁,或使螺旋桨露出水面令机器不能正常工作导致  相似文献   

4.
9914号台风风暴潮、巨浪特点分析及其预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介绍了1999年14号台凤造成闽南沿海地区灾害概况,分析了台风、暴潮、巨浪的特点,阐述了本台对台风暴潮巨浪监测预报服务情况,说明加强海洋灾害预报预报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0606号台风"派比安"风暴潮特征分析与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第6号台风"派比安"在广东境内的阳西到电白之间沿海登陆,此次台风引起的大风、巨浪以及强降雨给粤、桂、琼三省的沿海地区构成极大的威胁.本文以闸坡站和硇洲站的实测资料为依据,运用水文统计学和气象学等相关知识,对粤西沿海的潮位和风暴增水等特性进行初步分析,得出台风的登陆位置、台风风力、大风持续时间以及浪高等对风暴潮的产生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并且还探讨了台风路径和特殊的地形特征等因素致使最大增水出现时间与台风登陆时间存在时间上的前后偏差.本文通过分析此次台风的风暴增水特征,可以帮助总结预报经验,为今后提高风暴潮预报的准确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海南省0715号台风“利奇马”海洋灾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715号台风"利奇马"是2007年影响海南最强的热带气旋,具有台风路径复杂、强度强和影响范围大、历时长等特点."利奇马"在南海造成巨浪日数6天、海南岛东北部至西部一带沿岸都出现了超过当地警戒潮位的高潮位,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海洋灾害.作者对本次海洋灾害过程进行了调查,希望调查的结果对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工程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0917号超强台风“芭玛”风暴潮特征分析与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第17号热带气旋“芭玛”历时半个多月,最后于2009年10月14日16时30分登陆越南北部.此次台风引起的大风、巨浪以及强降雨范围较大,给沿海地区构成极大威胁.本文以广西沿海几个验潮站的实测数据资料为依据,运用水文统计学和气象学等相关知识,对广西沿海的潮位和风暴潮增水等特性进行初步分析,并且探讨了该台风路径较...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1990年国际台风加密观测资料,从天气学、能量学等方面对9012号西行台风与9015号北上台风做了对比分析指出:中纬度环流平直,副高呈带状分布并加强西伸,同时大陆高压稳定维持有利于台风西行,而副高呈块状结构,大陆高压偏西与高纬度脊同相叠加,使得东亚槽经向发展,则有利于台风北上;无论是西行还是北上台风都将沿正涡度带或向距其最近的正涡度中心(或最大上升运动中心)方向移动;另外,对流层低层(50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涡度收支平衡计算、卫星云图演变特征分析等手段,研究了8011、7614号近海台风的成因,指出在热带扰动近海发展成台风的过程中,散度项对台风形成有利,平流输送项对台风形成不利;积云对流输送项使气旋式环流向上发展,也是有利因素。同时指出,近岸这一因素可以构成近海台风发展的有利条件,特别是地理纬度较低、海拔不高、东西或南北跨度不大的半岛或岛屿,倒可以成为过境热带扰动系统内部积云对流迅速加强的有利地形。  相似文献   

10.
重点研究了1983—2002年的西北太平洋台风最佳路径数据资料集,运用Python编程语言,编写聚类分析程序,对台风数据进行聚类分析。通过资料中包含的台风强度、中心位置坐标的台风路径特征参数,利用K均值聚类法对西北太平洋台风路径进行客观地分类,分类数选定为6类。比较各类台风路径类型的生成位置、强度、气候趋势等特征,为台风路径的气候预测提供有用的信息。结果主要表明:6类台风包含4类转向路径台风和两类西北偏西的直行路径台风;直行路径台风几乎全部影响我国,转向路径中只有1类台风主要影响我国;从各类台风发生的频数来看,两类直行路径台风均呈下降趋势,有3类转向路径台风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海上台风风场模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陈孔沫 《海洋学报》1982,4(6):771-777
台风强风对海洋开发、海上交通、渔业及海上军事活动等有着极大的影响.近年来已经有不少人研究台风风场数学模式,但这些模式大多仅适用于轴对称风场分布的静止台风.美国目前广泛采用Wilson提出的移行风暴梯度风方程求飓风风场,而日本等国则普遍运用宫崎正卫等人求台风合成风的假设.  相似文献   

12.
1985年盛夏台风移动的卫星云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澄澜 《海洋学报》1987,9(2):162-173
1985年8月份,西北太平洋有8个台风活动,其移动特征主要是北上或转向北上,同时出现三个台风群集的复杂运动。本文利用卫星云图对台风的移动趋势作了分析研究。可以清楚地区分开台风的西行和北上趋势,据此在12—48小时以前作出预报。本文还给出台风北上或转向北上的若干卫星云图特征模式。  相似文献   

13.
广大的洋面,寥寥无几的观测站,气象资料很少。因此,建立台风范围大风计算模式,对了解台风的风场结构或对人类的海洋活动和海岸工程都有一定意义。本文为此目的,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影响台风范围大风必须考虑的几个因素 1. 环境流场 环境流场的影响以台风进入南海北部为突出。影响南海北部的台风,一类是从西太平洋移入的。在盛夏季节,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强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稳定期或由弱变强的  相似文献   

14.
台风气压场与风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台风气压场、风场研究的发展过程.从台风气压场与风场的理论研究、台风的不对称性结构、最大风速与变分调整方法、台风气压场与风场的数值模拟和台风作用下水汽热交换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述评,并根据学科发展趋势和工程实际的需要,指出今后在台风气压场与风场的研究中应着重解决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采用NCEP-FNL(Final Operational Global Analysis)再分析风场资料及WW3(WAVEWATCH Ⅲ)海浪模式对2015年连续发生的1509号台风"灿鸿"、1510号台风"莲花"和1511号台风"浪卡"进行数值模拟。通过与卫星高度计资料和浮标观测资料对比,验证了模拟结果的有效性,并分析台风浪的特征。结果表明:采用再分析风场资料驱动WW3海浪模式,较好地模拟了3个台风影响下西北太平洋海浪场的分布和演变特征;模拟波高与遥感的轨道波高资料相关性超过0.7,平均相对误差小于0.23,风速误差是造成模拟误差的主要原因;台风浪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台风强度,还受海域的影响。近海海域由于海岸与岛屿的阻碍,波浪能量频散受到抑制,易产生局地巨浪;而深海大洋开阔海域,易于台风浪能量传播。本文相关结论为台风浪的定量预报及防灾减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台风轨迹和强度的预报一直备受关注,也是大气和海洋学家最为关注的科学问题之一。近些年,随着观测技术和计算机模拟的快速发展,发现海洋中尺度过程和台风有紧密的联系。本文针对该主题进行简要回顾和总结, 主要侧重2个方面:①台风如何影响海洋中尺度过程?强调了地转过程的重要性和高度计观测对台风影响涡旋的低估;②海洋中尺度过程如何影响台风?强调了冷暖涡的不同以及位置不同对台风强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台风-涡旋相互作用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问题:涡旋对台风的三维响应、多涡对台风的综合效应、时间尺度匹配和海气通量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利用1991—2018年西沙海洋站波浪观测资料与SWAN模式反演计算结果,初步探究不同路径热带气旋影响下西沙海域、西沙礁盘与岛屿波浪掩护区海域的波浪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型路径是影响西沙群岛的TC最大可能路径,通常以台风强度居多,波高以大到巨浪级别为主;西行型路径是影响西沙群岛的TC第二可能路径,通常以强台风居多,巨浪为主,海况极差;TC影响下各岛屿波浪掩护区波高基本大于2.0 m,甚至接近5.0 m,礁盘内波高基本在1.0 m以下。本研究结果为西沙海域渔船避风与海洋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基础性参考。  相似文献   

18.
北上台风异常路径数值试验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达文 《海洋学报》1983,5(2):157-162
早在六十年代,陶诗言、陈联寿等人就对北上台风路径进行了大量研究指出,北上台风路径与中高纬度流型有关.七十年代以来,7203、7303以及7416等异常路径台风的相继出现,更引起人们的重视,先后进行了一系列分析研究.辽宁省气象局台风会战组曾指出,对北上台风后期路径有重大影响的是西风带系统,当西风带低槽(涡)和南下高压共存时,高压常常起到关键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联合SWAN模型和改进的椭圆型缓坡方程,结合考虑台湾海峡地形效应的改进藤田公式风场模型,建立了台湾海峡及近岸波浪场的数值嵌套模式.边界采用波谱离散驱动,模拟了0908号台风“莫拉克”期间台湾海峡波浪场的演变和崇武西沙湾浅水台风浪传播的物理过程.以实测数据进行单点验证表明,整个模拟过程风速的平均绝对误差为3.38 m/s,波高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30 m,计算结果较好地反映海峡内波浪对台风的响应过程.“莫拉克”台风登陆台湾岛时,台湾海峡有效波高最大值为5.0m;台风中心进入台湾海峡后,海峡东北部为巨浪到狂涛,有效波高最大值可达10.5 m.接近福建崇武沿岸时,偏E向台风浪向西沙湾内近岸传播,发生浅化、破碎、反射、绕射等变形现象,有效波高最大不足2 m,最小仅为0.2m,波向趋于SE向,波峰线则趋于与峡湾岸线平行;崇武闽台贸易码头附近,大部分波浪受到阻挡作用发生反射,少部分发生绕射,使得码头以北水域波浪较小,有效波高仅为0.2 ~0.6 m,对湾内避风坞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前言 1973年7月,交通部一航局在天津召开的“台风波浪对海岸工程的作用”的技术讨论会上指出:今后应重点组织的研究工作第一项就是关于海上风场,特别是台风风场的分析,最好能分海区给出台风风场的计算模式。台风风场和台风气压场的关系密切,要研究前者应首先弄清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