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渣滓溪大型脉状锑矿中异体共生有白钨矿化,受同一层位(岩性)、不同构造期次(类型)控制。矿区位于2条NE向区域性逆冲断层所挟持的抬升断块内,岀露地层为新元古界板溪群五强溪组浅变质的碎屑-火山碎屑沉积岩;已发现含钨矿化(体)层28层,层控(岩控)特征明显;白钨矿化主要呈细脉状产于岩石节理裂隙中。锑矿化富集段亦为钨矿脉富集段,钨与锑为同源不同期的产物。构造应力是完成元素活化、迁移和沉淀富集的主要成矿机制,矿床属于动力变质热液成因。区内含钨(体)层众多,成矿空间较大,具有侧伏延深、分段富集的特点,其找矿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2.
陈柏林  高允 《矿床地质》2022,41(6):1093-1107
江西德兴铜厂铜矿是中国东部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床,该矿床主要由成矿岩体内带的浸染状矿体和外带的细脉型矿体组成,对于该矿床控制细脉型矿体就位及展布的控矿构造研究甚少。文章通过对露天采场和钻孔岩芯含矿裂隙特征的调查,结合前人对含矿脉体产状的统计资料,重新厘定了含矿裂隙系统,构建了控矿构造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德兴铜厂铜矿床细脉型矿体的含矿裂隙走向整体上是围绕北西向拉长的梨形状成矿岩体周边呈放射状展布;同一部位含矿构造具有走向相近、中等倾角、双倾向和正断运动的特征,构成剖面X-型共轭剪裂隙组合。这些含矿裂隙形成于成矿岩体侵位时期,形成时最大主压应力近直立,中间主应力近水平且垂直成矿岩体边界,最小主应力近水平且平行于成矿岩体边界。铜厂铜矿床的控矿构造是长轴呈北西向展布的成矿花岗闪长岩的岩体侵入构造体系。进一步找矿方向是在矿区范围的北西向成矿岩体南东、北西两端存在隐伏岩脊部位的深部寻找细脉型隐伏矿体,在矿田、矿集区范围是寻找隐伏成矿岩体发育的部位。  相似文献   

3.
小西南岔金-铜矿位于兴蒙造山带东端,其矿化类型可分为大脉型及细脉带型。矿脉空间产出主要受北北西向压扭性断裂构造控制,矿体则由充填于断裂裂隙中的含金-铜石英-多金属硫化物脉及其两侧围岩中的细脉浸染状矿化体构成。断裂构造是控制小西南岔金铜矿床主要的控矿因素,尤其区内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矿体展布,与矿体规模呈正相关关系。区内闪长岩和闪长玢岩脉与成矿关系密切,是矿体直接围岩。矿体赋存在闪长玢岩脉上下盘中和其内部,所以岩浆活动为金、铜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4.
构造破碎带及裂隙带、斜长花岗斑岩体和老基底变质杂岩是团结沟金矿床主要成矿条件,其中构造破碎带是最主要成矿条件。矿化富集与含金玉髓状石英细脉或细网脉、黄铁一白铁矿脉和碳酸盐脉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含金矿脉的产状受构造破碎带和裂隙带控制,经过多期次叠加,往往造成矿化的进一步富集。金矿体呈脉状、复脉状、扁豆状等。在团结沟矿区外围张才沟矿区获得低阻高极化和高阻高极化异常,通过钻探工程验证,在该区深部控制了一个3m厚的金矿体。事实证明,在找矿难度越来越大的今天,激电法在覆盖区寻找隐伏金矿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闫永福 《城市地质》2005,17(1):12-14,19
铧尖金矿牛心山矿段,金矿化(体)分为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两种。前者以黄铁绢英岩化为主,产于牛心山复式侵入体的内接触带,空间上形成一个近于闭合的含矿带;后者产于岩体之外的变质岩中,空间上矿脉间及矿脉内矿化(体)间沿走向、倾向具50m或其倍数的等距性。外围工作首选马尾沟矿段老成岭一带。  相似文献   

6.
肖增岳  丁奎首 《矿床地质》1993,12(2):129-137
西准噶尔阿克阔依金矿化带内已发现30余个金矿点或矿化点,为石英脉型矿脉,其分布受NEE和EW向裂隙控制,在矿脉走向和倾向上均呈平行排列和成群出现。它们与海西晚期花岗岩有密切成因关系。含金矿物为自然金和银黝铜矿。经石英气液包裹体测试表明:金矿化主要温度170~310℃。矿化条件为还原和酸性环境。成矿物质从花岗岩岩浆热液析出和围岩中萃取。岩浆热液与天水,形成混合的、富挥发分及成矿元素的成矿热液。  相似文献   

7.
浙江五亩山地区钨矿容矿构造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五亩山地区燕山期花岗岩侵入活动后,形成了高温热液裂隙石英脉型黑钨矿(白钨矿)矿床.矿化脉体多分布在区域断裂的裂隙构造中,矿化体在地表以中(或低)角度产出,向下以高角度产出,或者两者交替产出形成类似于倾斜的"阶梯"状.通过对含矿裂隙的测量和统计,确定了成矿前或成矿期的裂隙,NE向裂隙为钨矿的容矿构造,并提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8.
江西西华山钨矿西南区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了西华山钨矿地质特征、含矿裂隙与断裂构造的关系、含矿裂隙在中粒黑云母花岗岩的分布规律,变质岩中的矿脉与花岗岩中的矿脉的连接关系.认为地表石英细脉、云母细脉是隐伏矿脉的主要找矿标志.通过对西南区地层、构造、隐伏花岗岩的地质特征分析,指出了西华山钨矿外围的找矿方向以及工作靶区,经施工钻孔验证,在隐伏花岗岩内发现了一组具有工业价值的盲矿脉,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9.
辽宁东五家子金矿矿脉含矿性评价标志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辽宁东五家子金矿的矿脉由蚀变岩和石英脉透镜体构成,可采矿体均为硫化物石英脉型.工业矿脉中,石英为烟灰色,发育他形、半自形的细粒黄铁矿等硫化物,有较大规模的矿体.矿化脉中,石英为乳白色,发育粗粒、自形的浅色黄铁矿,无可采矿体.在工业矿脉、次要矿脉、矿化脉的蚀变岩和石英脉样品中,Au,Hg与其他元素的相关性有明显区别.用石英脉样品的As-Ni-Ba图解和蚀变岩样品的Au-Ag-Ba图解预测,矿区外围的西沟1号脉和西沟3号脉属于工业矿脉.  相似文献   

10.
桂北龙胜地区剪切带型金矿找矿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桂北龙胜剪切带型金矿划分为石英脉型、石英薄脉型和石英细脉网脉型金矿。根据不同级别剪切带构造控制矿化集中区、矿床、矿体分布以及矿脉形态、产状和矿化类型等特片,总结出上部石英脉型、中部石英薄脉型、下部细脉网脉型金矿的矿化分带模式。指出龙岩剪切带型金矿爱脆-韧性剪切带控制,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含矿石英脉型钨-锡矿床上进行了包裹体地球化学找矿试验研究,现将所得的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地质概况该矿床位于广东阳春地堑式复式向斜西南端核部,地层为下侏罗统砂岩、板岩,矿体周围受角岩化,矿床受两组裂隙控制(北西西、北东东).地表细脉带往深部逐渐变为平行侧幕式排列的含钨石英脉组成工业矿体.矿脉主要产于燕山四期隐伏的花岗岩与砂岩、板岩接触的内外带,矿脉两侧发育不同程度的蚀变,如云英岩化、黄玉化  相似文献   

12.
张弘 《山西地质》2012,(2):88-91,93
蚕房金矿是中条山西南段典型的岩浆热液石英脉型金矿,矿脉呈雁行状产出于花岗闪长岩体内、外接触带。金矿化主要受次级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均为单脉型金矿体。成矿模式可概括为:燕山期构造活动在区内局部构造薄弱带发生剪切深融作用,形成了过渡性地壳同熔型花岗闪长岩体,岩体的侵位并同熔部分矿源层以及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产生含矿热液,后伴随构造变动含矿热夜充填构造裂隙形成矿化石英脉体。主要控矿因素为花岗闪长岩体、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及褐铁矿化石英脉。  相似文献   

13.
瑶岭钨矿是南岭成矿带粤北梅石瑶矿田中重要的石英脉型矿床,具有中型规模,周边具有矽卡岩型矿化,深部发现了云英岩型矿化,研究瑶岭钨矿的控矿因素对判断矽卡岩型、云英岩型矿化的找矿方向具有重要意义。瑶岭钨矿的北西组中组矿脉表现单脉型;北西组北组及南北组矿脉表现为浅部细脉、薄脉、往深部合并成大脉,具有典型的"五层楼"特征。充填于竹园断裂中石英斑岩的产状控制北西组中组矿脉的钨矿化强度;钨矿体赋存于竹园大断裂的上、下盘附近1500~2000 m范围内;赋存于竹园断层上盘的钨矿体规模大,矿化较强;下盘的矿化及规模都较小。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化分布规律的分析,并通过研究矿体的产状、富矿段赋存位置与矿脉厚度的关系、矿化强度与构造的关系,推断了竹园断裂控矿构造的作用。这对明确瑶岭矿区找矿方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钻孔分析第三阶段隐伏的细-中粒白云母花岗岩;进入这一岩体之后的钨矿脉,钨矿化显著减弱而钼矿化有增强现象,且脉幅显著变小甚至尖灭;结合岩体顶部发育与矿化有关的云英岩化、电气石化、硅化等热液蚀变,推断控矿岩浆岩是第三阶段侵入的隐伏细-中粒白云母花岗岩。  相似文献   

14.
南岭科学钻探(NLSD-1)是目前中国在华南金属矿集区内实施的最深钻探工程,总进尺2967.83 m,揭露金银铜铅锌和钨铋铀各类矿化120余处,矿化层可分为破碎带型、硅质脉型、长英质脉型,以微细脉、细脉、网脉状、浸染状、块状形式产出,其中达到工业品位的矿脉具有3段,多处矿化可侧向追索,具有潜力工业矿体。元素垂向矿化规律上表现为金银铜、铅锌矿化分别以组合形式出现,铋的元素异常与亲硫元素矿化具有明显相关性,其中贵金属矿化异常集中在推覆体内,而钨锡铀矿化向深部有增强趋势,两者在钻孔内具有较明显的岩性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的专属性特征。根据NLSD-1揭露的垂向矿化规律,结合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成果提出四大找矿方向,即:推覆体内V10~V31向东向深部延展、推覆体下部钨铋多金属矿化、深部3个空间位置可能出现的厚大矿体以及外围高山角—井笔山一带斑岩型-爆破角砾岩型矿化。  相似文献   

15.
塔儿沟钨矿经过几年的普查勘探,对本类型的矿化特征及其富集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现整理成文,介绍如后,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概况该区石英脉型黑钨矿床,以规模大、矿化深及品位富为特点。矿脉主要赋存于震旦系的绢英片岩、角闪石英片岩中,其所充填的裂隙,是由祁吕山字型构造体系西翼之北东向挤压作用所形成的北西向断裂带而派生的矿化裂隙。矿脉密集成带,有五个矿带(即Ⅰ、Ⅱ、Ⅲ、Ⅳ、Ⅴ矿带),按其构造方向可分两组:一组为北西向(Ⅰ、Ⅱ矿  相似文献   

16.
1#脉为旧店金矿内最大的一条含金石英脉。在总结1#脉矿脉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矿化富集规律及其找矿标志等基础上,预测了其深部隐伏矿体。1#脉受长> 6 000 m、平均宽> 3 m 的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矿化类型以石英脉型为主。金矿体主要分布在控矿断裂构造宽大部位和在趋向上和倾向上发生明显变化的部位,金矿体群主要分布在煌斑岩和闪长玢岩等脉岩集中分布部位。控矿断裂宽厚,强硅化和强绢英岩化并存,网脉状和细脉状石英脉发育以及闪长玢岩和煌斑岩类出现为矿脉深部出现隐伏矿体的地质标志。根据矿脉中1 000 多个地球化学原生晕样品研究结果,矿脉中As、Sb、Hg 元素组合异常属矿上晕异常,其强异常地段和强异常样品出现指示深部隐伏矿体。根据这些地质和地球化学找矿标志,在1#脉深部预测出4 个隐伏矿体靶区,现已对其中两个靶区进行了坑道工程验证。  相似文献   

17.
东戈壁斑岩型钼矿床是在新疆境内发现的第一个特大型钼矿,钼资源量(331)+(332)+(333)约503 474.66 t,矿石平均品位0.115%.矿床的形成与隐伏斑状花岗岩体有关,矿化的主要载体是以石英脉、钾长石脉为主的各种脉体,即该矿床兼具斑岩型及脉型矿床的特征.通过对含矿脉体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初步确定矿床的成矿温度为197~390℃,成矿压力为531.04×105~752.10×105 Pa,成矿深度为1.68~2.39 km,成矿流体为富含多种气态组分的低盐度流体;成矿时代为华力西晚期;矿床成因类型应为浅成中高温岩浆热液型钼矿床.  相似文献   

18.
李德东 《地质与勘探》2012,48(3):538-545
[摘 要] 岩脉的侵位机制对理解岩脉和矿脉的侵位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详细介绍了岩脉 的侵位机制,并以大井锡多金属矿床为例初步探讨了矿区内岩脉与矿脉的关系。研究表明,区域上主要 受NW-SE 向的挤压应力,在海西期向燕山期转变阶段,区域应力场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林西断块发 生了顺时针转动的结果。矿区范围内,同样受NW-SE 向挤压应力作用,块体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推测 矿区西南向北东方向挤压应力逐渐减小,隆升剥蚀量也随之减小。整体上,岩脉侵位于先存裂隙,矿脉 侵位于岩脉形成的构造空间,局部具有互相穿插的现象。通过岩脉和矿脉的侵位过程,认为矿区西部寻 找斑岩型矿床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阐述长坡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矿化富集规律:①长坡锡多金属矿床由上部锡石硫化物矿体和下部夕卡岩型锌铜矿体组成,锡石-硫化物型矿体形态主要表现为大脉型、细脉带型以及似层状;夕卡岩型锌铜矿化主要沿赋矿岩石的裂隙充填、交代,形成细脉状、层状以及浸染状矿化,矿体分为2段,南西段为锡多金属硫化物矿,北东段为锌铜矿;②长坡锡多金属矿床具有明显的水平以及垂向分带特征,平面上从岩体中心向外依次为Zn,Cu→(W,Sb)→Sn,Zn→Sn多金属→(Pb,Zn,Ag);垂向上自下而上依次为Zn,Cu→Sn,Zn→Sn多金属→(Pb,Zn,Ag);③长坡锡多金属矿床矿化富集与构造关系密切,尤其是次级构造部位,矿化富集程度高。夕卡岩型锌铜矿富集受花岗岩体影响明显,靠近花岗岩体矿化增强。  相似文献   

20.
张二法 《黄金地质》2002,8(3):43-46
小秦岭地区不同矿化类型的含Au石英脉Au/Ag值有不同的特点,多金属硫化物型一般小于0.8,黄铁矿型介于0.8-2.0之间,少黄铁矿型一般大于2.0。利用Au/Ag值可以大致确定矿脉的矿化类型,判断矿脉的水平,垂向分带和剥蚀深度,预测深部矿脉的矿化类型,东闯金矿床深部Au/Ag值为1.39,预示其深部有可能出现黄铁矿型矿化,深部探矿仍有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