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GPS信息布告     
全球定位系统(GPS)广播电文中的“星期数”信息组字段的最大值为1023,因此,GPS 系统时间(星期数——译者注)将在1999年8月21~22日的子夜时刻“翻滚”(rollover),即在第1023星期的结束时刻,GPS 系统的“星  相似文献   

2.
庄奇祥 《天文学报》1990,31(1):15-26
根据在加拿大国家研究院(NRC),美国国家标准局(NBS)和美国海军天文台(USNO)之间通过不同GPS卫星和不同跟踪时间和共视测量数据,计算和分析了“一般二次差”和“时刻间二次差”观测量,借助于一些有意义的结果,人们可以加深对GPS各项误差源的认识,本文提出了利用单通道接收机得到“卫星间二次差”的“伪同步”方法,并建议了一种把两台站间所有时间比对共视测量数据结合在一起的无偏差权平均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GPS提供了一种精密定时的方法,但接收机绝对时延的测量是一个难题,现有的测量方法成本高且难以操作,因而提出了一种GPS定时接收机时延测量的简单方法。这种方法根据国家授时中心保持的时间尺度UTC(NTSC)与GPS定时接收机输出的秒脉冲信号(1PPS)的比对结果,利用UTC(NTSC)的国际比对数据以及UTC与GPST的时差数据,可以测量GPS定时接收机时延,该方法简单易行。最后,对这种方法的测量误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针对“北斗一号”(“BD-1”)系统与GPS系统组合接收机在特定电磁环境下的需求,设计了一种组合接收机天线。该组合天线融合了四臂螺旋天线(FHA)与GPS微带天线的特点,并考虑了天线的空间结构。设计的组合天线具有良好的电磁兼容性,仿真结果表明该天线对于接收“北斗”和GPS信号都具有较好的圆极化轴比和增益方向图。研制的组合天线在微波暗室测试中和实际使用中都取得了较好结果。  相似文献   

5.
陈洪卿  王振伟 《时间频率学报》2012,35(4):201-204,234
指出不同授时规范对“GPS系统时间”定义、解释的差异,给出比较清楚和综合的“GPS系统时间”理解,这会有益于北斗系统和GPS系统组合PNT(定位、导航、授时)应用标准化。  相似文献   

6.
用于JATC远程时间比对的双频GPS接收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为“我国综合原子时(JATC)建立与保持的研究”项目研制的双频多通道GPS时间传递接收机NTSCGPS-2,不仅具有远程时间比对的功能,还增加了我国综合原子时需要的本地钟比对功能和精密定位功能。在不增加其它比对设备的情况下,满足JATC项目对远程时间比对的要求。NTSCGPS-2具有如下性能特点:(1)采用双频观测,可实测电离层时延;(2)远程(西安-上海、西安-澳门)时间比对精度达到2ns;(3)具有本地钟间的比对功能,在正常共视观测的同时,还可进行2个本地钟间的比对;(4)具有精密定位功能,相对定位精度为5cm。  相似文献   

7.
所谓“零基线”检验,就是将两台GPS接收机通过“功率分配器”连接到同一副GPS接收机天线上,并进行差分定位测量。在这个特殊的检验配置情况下,每一台接收机将接收到来自同一天线的完全相同的GPS信号。当进行差分定位解算时,将抑制大气传播影响、轨道误差、多路径效应和天线的缺陷.如此,两台GPS接收机之间的任何电性能的差异,便能得到完全的检验.我们给出了4台Trimble 4000 SST GPS接收机“零基线检验”的一些结果,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8.
一种提高车载单频GPS实时定位精度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用单频GPS接收机实时定位精度约为 1 0 0m。将民用单频GPS接收机装载到汽车上进行导航工作 ,如不用差分等方法 ,则其实时定位精度也只能为 1 0 0m。假设在车上另加测向测距装置 ,以此为基础 ,提出一种提高车载单频GPS接收机实时定位精度的算法。  相似文献   

9.
GPS共视比对(GPS CV)是国际原子时进行时间连接的主要手段之一,即使在有TWSTFT(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的实验室GPS也作为时间比对的备用手段而存在,而且TWSTFT系统启用时需用GPS做校准。国际权度局(BIPM)为了减小比对误差,对一些时间实验室的GPS接收机进行不定期校准。国家授时中心(NTSC)利用BIPM给出的校准报告对NTSC时间基准实验室的GPS定时型接收机的内部时延及相关数据进行修正,使UTC(NTSC)的准确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际计量局(BIPM)时间部和国内外一些实验室(USNO,CRL,TAO,CSAO,SO)的时间公报上公布的GPS时间比对数据,我们用三种方法(单站、飞越、共视)对GPS时间比对的时间测量精度和频度测量精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到了如上一些结果。1、最近三年(1989-1991)的GPS时间比对精度的平均值(数据取样时间为1天,按月单星计算结果后再多星结果平均,然后每年12个月平均)从40-60ns提高到20-30ns。2、在实验室设备(接收机和钟)性能优良的条件下,1991年的GPS时间比对精度的结果是很好的:(1)单站法的结果为12.6-44.0ns,平均值为21.6ns;(2)飞越法的结果为14.4-33.8ns,平均值为18.5ns。(3)共视法的结果为7.7-25.4ns,平均值为13.5ns。3、取样时间为1天和10天的GPS时间比对的频率测量精度分别为1-3×10^-13和3-8×10^-14。在频率稳定度模型中,取样时间为1-4天时的贡献主要是调频白噪声,取样时间为5-10天时的贡献主要是调频闪变噪声。  相似文献   

11.
上海天文台GPS气象学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上海天台GPS气象学的背景,进展和研究成果,从90年代起,上海天台就分别开展了地基GPS气象学和空基GPS气象学的研究工作,在地基GPS气象研究中,利用国内分布的23个GPS网站及周边地区6个IGS台站,在1996年7月26日到31日(6天)的GPS观测资料,首先求得中性大气天顶延迟改正序列,然后推出测站上空可降水汽量积分,采样频率分别取为30分钟和2小时,得到的天顶延迟改正的精度好于1cm,后演出可降不汽含量的内部精度约1-2mm,把国内GPS网中具有探空气球观测的4个台站,上海,武汉,箍春和西宁的资料进行比较,发现GPS和探空气球的可降水汽含量之间的平均中误差为3-4mm,考虑到上海地区在台风和气候变化较剧烈的季节因素,选择了1997年8月2日到9日(8天)和8月17日至27日(11天)的两个观测时段,做了国内第一个GPS/storm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地面GPS网有可能获得几乎实时的,连续的和主精度的可降水汽含量值,它的结果很好地与实时降雨量过程相对应,实验证明,利用预报轨道可以获得与精密轨道几乎相同的结果,在空基GPS气象研究中,发现地面GPS网水汽观测具有良好的时间覆盖率的优点,缺乏空间分辨率的缺点,而现在的GPS无线电掩星方法恰恰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而缺乏时间覆盖率,因此,在地球低轨道(LEO)卫星的轨道设计中,提出了通约LEO卫星的方法,希望通过改进轨道的LEO卫星获得长达200多天的观测序列,而它的地面观测点的漂移可以控制在于小100km,这种方法也可以用来设计对特定地面点上空大气剖面的测定,还在设计和建立GPS无线电掩星反演大气剖面的软件。  相似文献   

12.
陕西天台(CSAO)用于国际时间比对的GPS接收机TTR-6存在的各种问题,诸如天线有不正常的方向特性,跟踪卫星的时间长度不够780s,有约7天周期的系统波动等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CSAO的钟参加国际原子时(TAI)计算时所进行的时间比对精度,也影响了TAI-TA(CSAO)的稳定度和UTC-UTC(CSAO)的准确度。章通过数据分析阐明了问题所在,并说明其影响。  相似文献   

13.
NTSCGNSS-2型GPS/GLONASS时间传递接收机的性能测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与全球定位系统(GPS)不同的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的P码未加密,向所有用户开放,更有利于时间比对.结合国内外需求,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研制了GPS/GLONASS时间传递接收机NTSCGNSS-2.介绍了GLONASS信号特点和对NTSCGNSS-2的初步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4.
GPS时间比对数据的归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时间实验室在不同时刻接收的GPS时间比对数据,采用三次样条函数的归化方法,本文给出了UTC 0^h的本地时间尺度与BlockⅠ和BlockⅡ卫星的GPS时间差,这些归化结果与世界上一些时间中心(国际计量局(BIPM)时间部、美国海军天文台(USNO)等)的结果比较表明:当取样时间为1天时,国际时间同步的不确定度优于50ns;SA(Selective Availability)效应的影响减少到50ns以内,因此,这种方法是一种精确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根据1990-1994年上海天台(SO)和世界上一些时间中心(国际计量局(BIPM)时间部、美国海军天台(USNO))的时间公报公布的数据,对两种时间传递技术(Loran-C和GPS)确定的国际时间同步的长期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SO时间实验室得到如下一些结果:1、1990-1992年,由Loran-C时间传递技术确定的结果表明:系统差约为600ns,不确定度约为90ns(1σ),准确度估计优于1μs。2、1993-1994年,由GPS时间传递技术确定的结果表明:系统差优于30ns,不确定度约为15ns(1σ),准确度估计优于100ns。这些比较结果充分说明了GPS时间传递技术在国际高水平时间同步的中必须有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关于GPS测时精度与共视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讨论并澄清实际工作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和模糊认识,这些问题涉及GPS在时间比对方面的方法、精度、国际GPS共视观测的意义.文章分析了GPS接收机时间比对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多模卫星导航系统的RAIM(接收机完好性自主检测)算法,根据多模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模型,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原理计算伪距残差,构造奇偶矢量进行故障检测和故障排除。在只有一个观测量出现粗差的前提下,仿真了GPS与多模GPS/GLONAss/Galileo系统下的卫星可见数和DOP(精度因子),对比了衡量RAIM算法可用性的水平保护门限值(HPL)及这2种系统下的故障检测率与故障排除率。仿真结果表明:与GPS相比,多模导航系统具有更多的可见星,RAIM算法的可用性更高,并且其故障检测和故障排除的性能更好。因此,多模卫星导航系统不仅能为用户提供更高的定位精度,还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完好性保障。  相似文献   

18.
利用国产GPS定时型接收机,按照国际共视规程,陕西天文台建立了GPS共视法时间比对.研究了影响比对精度的因素,实现了微机控制的数据自动采集和处理,实现了国际间的全面共视比对.1991年3月起,BIPM已正式用于国际原子时TAI的计算中。  相似文献   

19.
双频GPS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PS接收机天线的相位中心,与厂家所确定的位置有偏差,在高精度定位测量中,是不容忽视的。讨论了用“旋转天线法”绘制GPS接收天线的相对相位方向图,来确定天线相位中心的原理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天线相位中心位置的测定精度为1.5mm左右.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Motorola VP OnComm接收机的几种数据格式。采用MAX232作为计算机串口和接收机输出口之间的电平转换接口器件,在MicrosoftVisualC 6.0平台上,利用MSComm控件开发了MotorolaVP OnCoreGSP接收机的数据接收软件。最后给出了数据拉媚的实例。 利用多通道共视实现纳秒量级时间传递系统的基础性工作,对于研制该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另外,该软件通用性较强,对于各种OEM板的GPS数据接收也具有实用意义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