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喜年 《海洋预报》2002,19(3):65-72
第五讲只概要介绍了台风风暴潮数值预报方法中的气压场和风场计算方法。这一讲将概要介绍台风风暴潮模式预报方法。温带风暴潮数值预报方法中的气压场和风场计算是靠天气数值预报提供的,在本讲介绍温带风暴潮数值预报方法时一起简要介绍。 就世界范围而言,风暴潮数值预报方法已经在实时预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风暴潮经验预报方法因子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风暴潮数值预报能够提供的丰富预  相似文献   

2.
崔晶  张丰启  李宏江 《海洋预报》2009,26(4):101-105
本文采用麦夸特法(Levenberg—Marquardt)+通用全局优化的拟合方法,依据山东半岛不同海区海浪和风的实况资料,确定不同海区拟合方程,拟合方程以WRF风场预报模式预报24小时风速为预报因子,以海浪浪高为预报量。根据拟合方程计算出的每个海区的浪高的值,对每个海区分别进行海浪的浪高预报,产品以GRADES图形的形式输出。  相似文献   

3.
风暴潮预报知识讲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喜年 《海洋预报》2001,18(4):63-69
第四讲风暴潮预报技术(1) 风暴潮预报方法分为两大类:其一,经验预报方法;其二,数值方法.后者包括诺模图方法和数值模式预报方法.这一讲将概要介绍建立经验预报方法的思路和较详细地叙述数值方法中的诺模图方法.所介绍的方法迄今为止仍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杨良华 《海洋预报》1995,12(4):34-42
本文探讨东海区近海强风预报模式,首先介绍建立预报模式的思路和步骤,及使用说明,为了验证强风预报模式和判别条件,用1986、1987上日本传真天气图进行试报,准确和基本准确度为91.1%,并给出了1989、1995年随船试验预报结果,准确和基本准确率为90%以上。  相似文献   

5.
许富祥 《海洋预报》2003,20(2):79-83
第九讲 海浪预报技术及预报方法(2) 半理论半经验海浪预报方法 半理论半经验海浪预报方法常用的有三种:一是特征波预报方法也称有效波预报方法;二是波谱预报方法;三是能量平衡导出谱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6.
南海热带气旋路径预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中央气象台近10年的南海热带气旋路径预报结论进行全面普查,结果表明:预报质量受定位误差和路径类别影响显著;年预报误差不稳定,5年平均预报误差有减小的趋势;在预报误差总量中,偏西误差占的份额最大;预报质量和预报偏差都有显著的季度差异,在弄清其在什么条件下预报准确率较高、在什么条件下预报有规律性偏差的基础上,制定了一套对中央气象台未来24h预报位置的订正预报方法,用2000年资料试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季晓阳 《海洋预报》1996,13(1):16-22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和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的数值预报产品,形成包括理想台风模型的模式初值,用正压原始方程做台风路径预报,经过1994年的6个台风的实时预报试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欧洲中心中期数值预报产品,应用天气学分型推理预报,物理量分析诊断预报,相似预报和“MOS”方程预报四种方法,并将各种预报结果进行综合集成,做出东海区域大风的中期预报,业务应用表明,该系统对中期大风天气过程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9.
郑文振 《海洋通报》1999,18(1):52-57
在大地震运动共振预报法的基础上,对全球和我国的200多次大(强)震进行验证,并把其中的约20次灾难性或有代表性的地震列成表,证明大(强)震的预报是能突破的。在1996年末对日本海沟一线附近未来一两年将发生7.5 ̄8.4级大震和一系列大(强)震的趋势估计和预报,实际发生的地震说明预报的结果是正确的。经过对方法的深入研究,作者导出震中预报公式;最近还导出应用其前发生的M≥4级地震,对某些大(强)震可缩  相似文献   

10.
青岛近海风暴潮灾害及其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周期外推法预报增水峰时,采用回归计算和增水峰连线外延相结合法预报峰值,然后以此模拟增水曲线对台风在人任意24h之内增水进行过程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利用 1 989-1 998年 0 8:0 0高空和地面实时资料 ,用指标法对样本进行消空 ,再用判别法制作全市暴雨预报。将预报结果与各县区历史资料重建预报方程 ,制作 7月份暴雨分县预报 ,预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海浪预报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许富祥 《海洋预报》2005,22(Z1):172-175
值此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成立40周年之际,回顾40年来我国海浪研究和海浪预报历程,我国已经在海浪研究和海浪预报方面有了较大进展,尤其在海浪预报方面已经获得了一些较成熟的理论和方法.本文简要介绍在发展和完善海浪数值诊断模式与海浪数值预报模式,实现海浪预报方法客观化,预报手段自动化和系统化方面的现状和未来.  相似文献   

13.
海口港风暴潮分析与预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丁千龙 《海洋预报》1999,16(1):41-47
本文根据海口港1971~1989年的实测潮位资料和有关文献,利用差值法分离出台风增减水的过程曲线,对海口港风暴潮的特性和引起增减水的物理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采用经验方法确定了导致本站增水的主导风向及最大的区域,建立了增水极值与本站风力、气压的相互关系,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给出了海口港风暴潮过程预报方程。最后利用1990、1991两年的实测资料对预报方程进行了后报检验,结果表明,预报与实测值的吻合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14.
海浪预报方法综述(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 言 早在1802年,英国海军蒲福将军应用20年海面状况观测资料,制成了海面风力海况表,自那以后,就有了海浪预报,这种方法就是目前仍被气象部门所应用的风推浪的预报方法。在这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波浪理论研究缓慢,海浪预报方法没有多大进展,直至1942年,由于军事上的需要,由Sverdroup和Munk提出了著名的有效波预报方法后,海浪预报才开始进入实用阶段,随后美国的Pierson、Neumann和James于1955年提出了著名的PNJ波谱预报方法。同时,国内外海洋学者还提出了许多经验统计预报方法,较有代表性的有Wilson方法和苏联海洋学家Peal提出的预报方法,我国的文圣常教授提出的谱预报方法为我国的海浪预报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国内外集合海浪预报的发展及应用现状,现有集合海浪预报的方法及优缺点。以NOAA/NCEP机构为例,给出了集合海浪主流预报产品的种类,通过集合预报产品的分析可以看出,集合海浪预报能够将传统的确定性预报扩展至概率预报领域,可给出更多可能出现的未来状态,能提供单纯确定性预报所不能提供的额外信息,已成为国际上业务化海洋学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6.
我们于1978—1980年对黄海南部近海区春季(4—6月)的盐度分布预报试验研究,得出两种比较适用于本海区的盐度预报方法。文中简要介绍了这两种统计预报方法,并对影响本海区盐度变化的显著因子及预报误差进行了分析。预报试验的结果是:预报的总体平均绝对误差为0.44‰,预报相对误差为25%,预报总体偏差为-0.16‰,预报误差小于0.5‰的站数占总站数的72%,预报趋势和实测资料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青岛市大气污染时间序列分析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青岛市大气污染监测资料 ,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 ,建立多种预报模型 ,有原序列周期外延法、均生函数周期外延法、均生函数逐步回归法以及自回归预报法等 ,最后提出一种综合预报模型。连续预报试验表明 ,综合预报模型优于任何个别预报模型 ,有较好的预报能力。利用马尔可夫概型对污染状态 (轻、中、重 )进行了分级预报试验 ,也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2002~2003年冬季渤海的冰情及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地分析了2002~2003年冬季渤海冰情特征,将海冰数值预报模式与传统的中长期海冰统计预报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了海冰预报精度,初步形成预报时效互补、点面结合、预报产品多样化、预报传递网络化的业务化海冰预报系统,满足不同用户和社会的需求,在防冰减灾工作中提高了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MM5数值预报产品在舟山海域风力分区预报中的释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辉  陈淑琴 《海洋预报》2006,23(2):67-71
本文阐述了舟山海域地理气候特征及开展舟山海域风力分区预报的重要性,详细介绍了利用海岛测风站资料研究的MM5数值预报产品在舟山海域风力分区预报中的释用技术,实践证明该释用技术能为风力分区预报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并为研究同类数值预报产品释用技术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张建华 《海洋预报》2004,21(3):81-88
在海表温度长期数值预报中,可以Galerkin法为基础,从三维海洋动力热力学方程出发构造具有海洋自由面σ坐标下的距平方程组,使模式能够适应于西北太平洋复杂的海洋状况。另一方面,引用西北太平洋上层温盐观测数据,诊断计算预报模式必需的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