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熊耳群火山岩系以熔岩为主,其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为双模式火山岩套:下、上熊耳群的主要岩石类型为钾细碧岩及细碧岩、钾角斑岩及角斑岩,属碱性玄武岩浆系列,其源岩浆来自地幔,在上升过程中曾在中间岩浆房停顿并与壳层物质混染。中熊耳群的主要岩石类型为钾石英角斑岩,属拉斑玄武岩浆系列,岩浆来源于下地壳的熔融。火山岩系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分布特征表明熊耳群火山岩系产于活动大陆边缘裂谷带,豫西-陕西这一裂谷带从下熊耳群至上熊耳群火山活动从北向南移动,从东向西扩展,上熊耳群形成时裂谷深度最大,东西范围也最广。中熊耳群形成时期裂谷带为相对闭合阶段,壳层熔融物质上升喷发。  相似文献   

2.
华北板块南缘熊耳群火山岩岩石学及其形成环境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耳群火山岩系以熔岩为主,其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为双模式火山岩套:下、上熊耳群的主要岩石类型为钾细碧岩及细碧岩、钾角斑岩及角斑岩,属碱性玄武岩浆系列,其源岩浆来自地幔,在上升过程中曾在中间岩浆房停顿并与壳层物质混染。中熊耳群的主要岩石类型为钾石英角斑岩,属拉斑玄武岩浆系列,岩浆来源于下地壳的熔融。火山岩系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分布特征表明熊耳群火山岩系产于活动大陆边缘裂谷带,豫西—陕西这一裂谷带从下熊耳群至上熊耳群火山活动从北向南移动,从东向西扩展,上熊耳群形成时裂谷深度最大,东西范围也最广。中熊耳群形成时期裂谷带为相对闭合阶段,壳层熔融物质上升喷发。  相似文献   

3.
河南嵩县黄庄-汝州高水泉一带熊耳群火山岩分布区属构造变动强烈的中深剥蚀区。依据岩石岩相标志、断裂构造形迹、火山岩的产状以及地貌标志等,首次识别出活动于许山期、鸡蛋坪期及马家河期的五个古火山口和一个古裂隙喷发带。熊耳群火山活动早期为NEE向裂隙式喷溢,中期演化为中心式喷发、伴有裂隙式喷发,晚期为中心式喷发。区域火山活动贯穿整个熊耳期,时间自NE向SW由早到晚。古火山口及受其控制的次火山岩与区域矿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河南洛宁县上宫金矿成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内地层主要由太古界太华群变质岩系与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系所组成。 太华群主要为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黑云母角闪斜长片麻岩及各种混合岩构成。熊耳群火山岩系为一套中酸性火山岩。其喷发活动受东西向构造控制。属裂隙式和中心式喷发。以角度不整合覆於太华群上。按喷发旋回和岩性特征自下而上分为四组:(1)大古石组(Pt_2Xl~1):碎屑岩;(2)许山组(Pt_2Xl~2):杏仁状安山玢岩、角闪或辉石安山岩及少量玄武岩;(3)鸡蛋坪组(Pt_2Xl~3):以流纹岩、英  相似文献   

5.
嵩县黄庄——汝阳三屯熊耳群火山岩古火山机构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嵩县黄庄-汝阳三屯-带熊耳群火山岩分布区属构造变动强烈的中深剥地区,依据岩石岩相标志,断裂构造形迹,火山岩区的产状以及地貌标志等,区内首次识别出了活动于鸡蛋坪湖,马家河期的五个古火山口和一个古裂隙喷发带,并对许山期的火山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熊耳群火山活动的早期为北西向的裂隙喷益,中期以中心式喷发为主,并伴裂隙式喷发,晚期演化为中心式喷发,区域火山活动表现为自北东向南西由早到晚。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东升庙矿区变质火山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本文对其产出特征、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变质火山岩为一套以玄武岩为主的双峰式火山岩,其原岩为基性的玄武岩和酸性的流纹岩。玄武岩属碱性玄武岩,流纹岩属钙碱性系列,它们具有与火山弧火山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基性火山岩的稀土元素分配型式和Nd同位素特征表明其成岩物质来源于(亏损)地幔。构造环境分析表明,矿区变质火山岩的构造环境为大陆边缘火山弧造山带。  相似文献   

7.
通过详细的野外剖面观察和室内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将碧口群火山岩划分为3个火山旋回,每个旋回下部为基性火山岩(细碧岩及细碧质凝灰岩),上部为酸性火山岩(石英角斑岩或石英角斑质凝灰岩).基性火山岩富集LREE及LIL.第一旋回基性火山岩属碱性系列,第二、三旋回基性火山岩属拉斑玄武岩系列.基性火山岩浆形成于与洋岛玄武岩类似的地幔柱源,其中第三旋回基性火山岩浆晚期受岩石圈地幔混染;酸性火山岩为地壳重熔作用的产物.碧口群火山岩属大陆裂谷双峰式火山岩系,是中一新元古代扬子地块北缘大陆拉张作用的产物.这种拉张作用是秦岭造山带从震旦纪开始的大规模扩张作用的先兆.  相似文献   

8.
碧口群火山岩性质及形成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元古代—新元古代碧口群火山岩系分布在扬子地块北缘、秦岭造山带南侧。碧口群火山岩系具大陆裂谷火山岩特点,形成于大陆裂谷作用构造环境。火山岩系特征为:① 具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火山岩系由基性火山岩(细碧岩及细碧质凝灰岩)及酸性火山岩(石英角斑岩及石英角斑质凝灰岩)组成。② 基性火山岩包括两个岩浆系列的岩石,即碱性玄武岩浆系列及拉斑玄武岩浆系列。③ 火山岩富集LREE及LIL。微量元素及同位素(SmNd,RbSr)研究表明,基性火山岩形成于相似于洋岛玄武岩源的地幔柱源,酸性火山岩为地壳重熔的产物。扬子地块北缘分布有碧口群、西乡群等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大陆火山岩系,表明在这一时期大陆裂谷拉张火山作用发育,成为秦岭地壳的主要增生成壳期。  相似文献   

9.
豫西地区熊耳群火山岩钠长石化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豫西地区熊耳群火山岩的钠长石化进行镜下观察发现:熊耳群火山岩中的长石有交代作用的痕迹,对长石的电子探针测试结果显示熊耳群中性火山岩中的长石几乎均为钠-更长石,且钠长石占绝对优势,酸性岩中均为较纯净的钠长石(~A b97),这些钠-更长石是岩石遭受普遍钠长石化的结果。通过熊耳群与后期中基性侵入体的对比,揭示熊耳群火山岩的钠长石化的形成与熊耳群的喷发近于同期,可能主要是岩浆期后蚀变作用所造成,熊耳群喷发晚期海水的灌入可能也对钠长石化有所贡献。蚀变作用导致了熊耳群火山岩碱质(N a2O K2O)偏高,其原岩可能为玄武安山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组合。  相似文献   

10.
白垩纪时期赣杭构造带的伸展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前人研究认为赣杭构造带在晚中生代有两个阶段拉张活动:第一阶段发生于晚侏罗世,造成中酸性-基性火山岩喷发;第二阶段发生于早白垩世晚期,形成断陷红盆带,伴随基性玄武岩喷溢。以白垩纪基性火山岩地球化学和同位素数据为依据,认为两个阶段玄武岩浆喷发均发生于白垩纪时期,但对早期构造-岩浆活动的认识与之不同,且赣江断裂带对这期活动有限制和转换作用。早期((143±1.1)~(139±0.7)Ma)在赣杭带西端没有酸性岩出露,赣江断裂带附近的玄武岩浆来自亏损地幔,没有地壳物质混染,属于碱性玄武岩系列,属于板内拉张作用的产物。晚期(105~98 Ma)的玄武岩浆来自于富集地幔,有俯冲陆壳成分的不均匀混染,岩石属于拉斑玄武岩和碱性橄榄玄武岩系列,玄武岩浆喷发伴随着强烈的区域伸展作用,形成一系列红层盆地。  相似文献   

11.
豫陕中-晚元古代沉积盆地(一)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南西部和陕西东部的秦岭以北地区,以及山西南部中条山地区,广泛分布的中、上元古界未变质地层,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由于剖面完整,厚度巨大,沉积建造又别具一格,因而多将本区视为华北断块上一个独立的地层和沉积分区。本文着重讨论该盆地类型及其与东秦岭拉张运动的关系<[1,2]。  相似文献   

12.
北祁连山元古宙末-寒武纪主动大陆裂谷火山作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北祁连山元古宙末-寒武纪大陆裂谷火山岩系为双峰式火山岩套,主要由基性与酸性火山岩组成。基性火山岩有磁性玄武岩与拉斑玄武岩两个岩浆系列,且富集LREE与LIL,其岩浆源区为与洋岛玄武岩源相似的富集地幔柱源。软流圈地幔柱上涌导致岩石圈地慢部分熔融,其熔体与地幔柱衍生熔浆混合,形成本区具有中等钕,锶同位素比值特点的基性岩浆。基性岩浆上侵至陆壳,引起下部陆壳深熔,产生长英质岩浆。地幔柱上隆促使大陆扩张,及至形成北祁连山元古宙末-寒武纪大陆裂谷。  相似文献   

13.
朱勤文  张双全 《现代地质》1999,13(2):137-142
在对滇西南昌宁—孟连带石炭—二叠纪火山岩和南澜沧江带二叠—三叠纪火山岩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研究的基础上,划分了岩浆作用类型和岩浆演化系列,探讨了岩浆源区成分特点。昌宁—孟连带玄武质岩浆的演化主要受部分熔融和分离结晶作用控制;这些岩浆可以划分为3个岩浆演化系列:(1)稀土曲线平坦型的洋脊型拉斑玄武岩浆演化系列,其岩浆起源于亏损型地幔;(2)稀土曲线中等富集型的准洋脊型拉斑玄武岩浆演化系列,其岩浆起源于过渡型地幔;(3)稀土曲线强烈富集型的洋岛型碱性玄武岩浆演化系列,其岩浆起源于富集型地幔。南澜沧江带弧火山岩的岩浆成因主要受分离结晶作用控制,也可以划分为3个岩浆演化系列:(1)二叠纪低钾拉斑—中钾钙碱性岩浆演化系列;(2)中南段的晚三叠世低钾拉斑—中钾钙碱性岩浆演化系列;(3)北段的晚三叠世钾玄岩—高钾钙碱性岩浆演化系列  相似文献   

14.
碧口群形成的地质构造环境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铁庚  叶霖 《矿物学报》1999,19(4):446-452
碧口群是一套浅变质的中晚元古代火山-沉积岩建造,主要分布于川陕甘三省交界地区。其中火山岩主要由细碧-石英角斑岩系列火山岩组成,还有少量的玄武-流纹岩系列火山岩和富钾流纹岩。下亚群以酸性火山岩为主,上亚群既有基性火山岩,又有酸性火山岩,中性火山岩出露较少。火山财变质很浅,基本保持原岩的结构和化学组成。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等一系列图解,都一致判别为大肆秒火山岩主要是钙碱系列,也有少量的拉斑系列  相似文献   

15.
南秦岭中段西乡群火山岩岩石成因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南秦岭中段新元古代中期(730-845Ma)西乡群(自下而上包括孙家河组、大石沟组和白勉峡组)火山岩喷发于大陆板内裂谷环境。它们极有可能与导致Rodinia超大陆裂谷化裂解的地幔柱活动有关。根据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南秦岭中段新元古代中期西乡群裂谷基性熔岩总体上属于低Ti/Y(LT,Ti/Y〈500)岩浆类型。LT熔岩又可进一步划分为LT1和LT2等2个亚类。LT1熔岩以高Nb/La(0.87~0.98)、低Thw/NbN(≈1)、缺乏Nb—Ta和Ti的亏损、具有“大隆起”式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分配型式、(^87SrSr^86Sr)(t)=0.703869、εNd(t)=4.83为特征,属于拉斑玄武质岩浆系列;LT2熔岩以低Nb/La(〈0.75)、高ThN/NbN(〉1.4)、Nb—Ta和Ti亏损明显和Sr—Nd同位索比值变化较大为特征。元素和同位素数据表明,西乡群裂谷火山岩的化学变化不是由一个共同的母岩浆结晶分异作用所产生。孙家河组、大石沟组和自勉峡组中TiO2含量大于1.09%的火山岩的母岩浆经受了辉长岩质结晶分离作用。而白勉峡组中TiO2含量小于0.69%的基性熔岩的化学演化则是受控于单斜辉石(cpx)±橄榄石(ol)结晶分离作用。西乡群火山岩系中,基性、中性和酸性熔岩间为分异结晶关系。南秦岭中段新元古代中期西乡群裂谷火山岩系极有可能是源于共同的地幔柱,该地幔柱组分的成分为;εNd(t)≈+5,^87Sr/^86Sr(t)≈0.704,La/Nb≈0.7。南秦岭中段新元古代中期西乡群裂谷基性熔岩存在空间上的地球化学变化:LT1熔岩的母岩浆,没有受到明显的大陆岩石圈混染,保存了鲜明的地幔柱信号;而大陆地壳或大陆岩石圈混染作用对于LT2熔岩的形成则有着重要贡献。研究揭示,南秦岭中段新元古代中期西乡群裂谷基性熔岩的母岩浆总体上产生于上涌地幔柱上部层位(地幔柱头)3GPa?  相似文献   

16.
由于早古生代微古化石群的发现(薛重生等,1995),赣东北广丰-上饶地区的登山岩群被划归下古生界,本文介绍了登山岩群中海相火山岩的地质特征,对其中的拔竹岩组,叶家岩组的火山岩岩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进行了研究,指出该两岩组火山岩均属岛弧拉斑玄武岩系列,并具向大洋拉斑玄岩过渡的性质,是弧后小洋盆扩张期的产物,两岩组火山岩在火山活动方式,岩浆演化方式和岩浆进化程度上存在与洋壳由早到晚减薄的相应规律变化。  相似文献   

17.
碧口群火山岩岩石成因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新元古代(846~776Ma)碧口群火山岩喷发于大陆板内裂谷环境。该火山岩系以基性火山岩为主,酸性火山岩次之,中性火山岩少见。根据岩石地球化学数据,碧口群裂谷基性熔岩总体上属于低Ti/Y(<500)岩浆类型。元素和同位素数据表明,碧口群基性熔岩的化学变化不是由一个共同的母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所产生。它们极有可能是源于地幔柱源(εNd(t)≈+3,87Sr/86Sr(t)≈0.704,La/Nb≈0.7)。地壳混染作用对于碧口群裂谷基性熔岩的形成有重要贡献。我们的研究揭示,碧口群火山岩存在空间上的岩石地球化学变化。东部红岩沟和辛田坝—黑木林地区的碧口群基性熔岩以拉斑玄武岩为主,产生于幔源石榴子石稳定区的高度部分熔融。相反,西部白杨—碧口地区的碧口群基性熔岩的母岩浆则是形成于幔源的尖晶石-石榴子石过渡带:碱性熔岩是产生于部分熔融程度较低的条件下,拉斑玄武质熔岩则是产生于部分熔融条件较高的条件下。它们经受了浅层位辉长岩质(cpx+plag±ol)分离作用,化学变异较大。  相似文献   

18.
天山地区新元古代-早寒武世火山岩地球化学和岩石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山地区新元古代-早寒武世玄武质熔岩包括拉斑玄武质和碱性玄武质两个主要岩浆系列,前者是早期(早南华世贝义西组、早震旦世扎摩克提组)喷发的火山岩系的主要组成,后者是晚期(早震旦世苏盖特布拉克组、晚震旦世水泉组、早寒武世西山布拉克组)喷发的火山岩系的主要组成。稀土、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特征揭示,这些火山岩均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其源区可能是源于一种似洋岛玄武岩源的软流圈地幔源,并且在岩浆上侵喷发过程中发生了岩石圈的混染。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新生代火山岩的特点及其成因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田丰  汤德平 《岩石学报》1989,5(2):49-64
长白山地区新生代火山岩是一套玄武岩、粗面岩和钠闪碱流岩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玄武岩类分别属于碱性玄武岩系列和拉斑玄武岩系列。奶头山期玄武岩是幔源原生岩浆直接喷发于地表的产物,其他各期玄武岩是幔源原生岩浆经历了一定程度分异作用的产物。粗面岩和钠闪碱流岩与玄武岩有成因联系,可能是玄武岩浆通过分离结晶作用而形成的。本区新生代火山岩是大陆裂谷构造环境下的产物,是在地幔增温和底辞上升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福建天马山—牛头山新生代玄武岩及其火山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林友坤 《岩石学报》1992,8(4):376-3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